《静静的阿娜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静静的阿娜河-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钧让王万顺到隔壁休息,自己坐到的主审官的位置上。

  伊万科夫被剥光了衣裤,绑在了埋在水泥地中央的钢制十字架下的钢椅上,面对着一幅白色的电影幕布。

  幻灯机打开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受刑者的画面出现在伊万眼前。

  伊万紧张地闭上了眼睛,元钧用脚拨动了开关,伊万的身躯痛苦地在钢椅上扭动着。

  元钧关了电闸,走到伊万身边。亲切地拍着伊万的肩说:“別紧张!放松点。根据贵国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博士创立的条件反射学说来看,人的应激反射值越高,其人体疼痛值就越大,二者间呈正比关系。这是我在苏联培训时苏联教官教的。

  幸亏我只是一个爱好巴甫洛夫博士理论的研究者,爱好者和实践者,而不是屠夫。希望你能很好地配合我。因为我正在编著一本《世界酷刑图集大全》的专著,里面收录了中外酷刑三百七十三种。书里的每一种酷刑不仅要有行刑过程,还要有各种科学数据、数值。每一步骤都要附有图片说明,为了科学专著的严谨真实,必须要挑选一些道具来配合。

  恭禧你成为我专著里的第一件道具。总之,专著里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的、图片必须是清晰的、过程步骤必须是严谨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满意。刚才你看到的几张图片,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决定重新拍摄。一天一种刑罚,时间不会很长,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再次感谢你的配合。”

  元钧的话,温温而雅,真象是一名治学态度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但就是这样,他己经摧毁了伊万科夫不太坚强的反抗意识和神经。

  伊万科夫一五一十地交待了格列宾科夫的事。

  二人在审讯室的对话,通过扬声器传到隔壁的记录室里。很快地,审讯室里的钢铁电刑椅子上坐着的换成了格列宾科夫。

  格列宾科夫倒没象伊万那样费事,电刑椅上一梱,便彻底交待了行刺暗杀的全部过程。所有的线索全部指向了艾力汗。吐烈和《伊宁独立解放组织》。

  审讯室里出来己是晚上九点多了。

  元钧腹内饥肠碌碌。王万顺凑到处长跟前:“处长!弟兄们从中午到现在跟你跑前跑后可是米水未进,能不能让我们喂喂肚子再玩命?”

  元钧看着忙了大半天的弟兄们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大度地一摆手:“走!跟着“抓饭王”到“抓饭王”吃抓饭去!今天我请客,吃多少都是我的!不过得分成两拨去,都走了这个大院交给谁?警局的弟兄们先吃,完了再回来换警务处的。”

  王万顺不乐意了:“处长!“抓饭王”是底下的给我起的外号,现在连你都这么叫,以后警局的弟兄们还不都跟着叫!不行,你得给我摘帽子!”大院里笑声一片。

  话虽这么说,王万顺还是乐呵呵地领着二十多个警局的弟兄们直奔“抓饭王”而去。

  原来这伊宁城里还真有一家赫赫有名的叫“抓饭王”的抓饭馆。

  王万顺在伊宁就喜欢吃“抓饭王”里的抓饭。好几次开会找不到人,知道详情的人让处长到“抓饭王”去找。结果是一找一个准,后来人们就私下里给警察局长王万顺给改了名,也叫成了“抓饭王”。

  这是全伊宁的人都知道的秘密,警务处长元钧怎么会不知道。

  伊宁城里的“抓饭王”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人家的名气可要比王万顺的抓饭王大多了。

  店主是一个锡伯汉子,他的抓饭所用的一切材料,全部来自家乡宁西县。做饭用的米一颗颗象珍珠似的、晶莹透明,是宁西的米。羊肉、胡萝卜、皮牙孜、葡葡萄干,无一不是来自宁西。

  这家百年老店信誉极好。锡伯老板待人热情,只要客人进得店来,无论你吃饭与否,锡伯姑娘都会给你奉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维吾尔药茶,请你细细品茗。在你不经意的小口品尝药茶的时侯,一大盘热气腾腾的抓饭就送到你跟前。饭饱茶足之后,你一个食客还能好意思不付钱甩手而去?

  在伊宁,一个人若混到了吃霸王餐的地步,恐怕你的人际圈子里剩下的就只有你自己了。

  “抓饭王”里的食客从中午到深夜始终是满满荡荡。锡伯老板坐在高高的二层柜台里,大声地吆东喝西,把伙计们指挥的团团转,乍一看去,还真有一幅王驾垂临之大驾风范。

  一百四十多年前的一天,还是今天的锡伯老板的老爷爷在世的时侯,门外走进了清庭犯官洪亮吉。这位乾隆爷年间的进士、大学士居然胆敢拿刚即位的嘉庆爷同乾隆爷来比,妄然攻击朝政,忤逆龙鳞,惹得嘉庆爷很生气,后果当然很严重……远远地被流放到新疆伊犁。

  虽然洪亮吉只在伊犁呆了三个来月,并谨遵嘉庆爷的“不许喝酒、不许干预朝政”的圣旨。却故意穿着一身破衣烂衫,走遍了伊宁的山山水水,逛遍了伊宁城的大街小巷。成为伊宁街头百姓的美谈。

  别看洪亮吉一身烂兮兮的走进门来,身后却跟着一群衣照光鲜的官员。可是慧眼识真人的郭老爷子,还是热情相迎这位清廷贬至伊宁的第一犯官。

  吃饱了抓饭的洪亮吉,无以付帐,身后的官员们急着上前会账,却被洪亮吉拦住。向老爷子讨来笔墨纸砚,替老爷子写下了“抓饭王”三个字。“不许干预朝政,写几个字总可以吧!”老爷子可是慧眼识宝之人,洪亮吉刚才一进门,老爷子便知来者时何人。

  待洪亮吉走后,老爷子便命人做了这幅楠木金匾挂于门上。

  可惜的是,虽然百年老店“抓饭王”离汉人街还有上百米远,但亦在一年后的那场人所共知的伊犁暴动的大火里被焚烧成为灰烬。

  还是言归正传吧。“抓饭王”已经带着二十多名警察来到了“抓饭王”里。

  锡伯老板郭元尔急忙下座迎接、安排座席。

  王万顺对老板说:“郭老板!你甭客气。先告诉我饭够不够?兄弟我们是打前站的,吃完了还要换处长他们那一拨。我把处长请来了,你可不能坍我的台!”郭老板跑向后堂交待时,也洠税岩晦跬蛩车囊露道铩

  夜深了,茶足饭饱的司马元钧又坐在桌前审阅马将军送来的案卷。

  王凤仪,女、二十五岁、中国籍?俄国籍不详。一九一八年生于莫斯科。一直就读于莫斯科。三年前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二年前随养父母来到伊宁定居,捕前系伊宁女中教师。和苏联驻伊领亊馆一秘柳芭往来密切,同时又与伊犁行署翻译阿巴索夫保持密友关系。被捕原因是在其携带的手袋里发现装有被害刘行政长的舌头,并抗拒我军官的检查,打断我检查军官罗田才的两根肋骨。疑其为杀害刘行政长的凶手……。

  元钧轻轻地合上卷宗,他不想再往下看了。

  格列宾科夫的口供己经说明了问题,案发当天王凤仪就没有离开过女中。更没有发现其和艾力汗有过交往。

  现在的问题是艾力汗把受害人的舌头装在王凤仪的手袋里想要干什么?嫁祸于王风仪,目的是为什么?艾力汗从中又能捞到些什么?

  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艾力汗在放舌头的时侯王凤仪并不知情。否则在女中赶往老满城的路上早就把舌头给扔了。王凤仪要是知道手袋里有舌头,还敢和骑兵旅的军官对着打?除非她是个傻子。可你什么时侯听说克格勃用傻子来当特工的。看来王凤仪急着赶往老满城兵营唯一的理由就是为了通知阿巴索夫伊宁警方己经注意到他了。

  只有这种解释是合理的,而且可以肯定艾力汗、阿巴索夫、王凤仪分属于三条线上的人物,三者各有各的不同任务。

  我司马元钧生平最不喜欢的就是和关在笼子里的“老虎”玩,理由是不尽兴。他要把老虎放出笼来,尽情地玩耍戏弄,因为老子有这个实力和胆量。

  司马元钧穿上外套来到关押着王凤仪的密室里。

  王凤仪双手朝后被反绑着,脸上还有着几条青指痕,干涸的血迹挂在嘴角,精神颓丧地倚靠在墙角。看着元钧进来,强挣着挺直了身体,脸上显出一幅凛然的神情。

  王凤仪坦然地望着元钧,她不用想也知道落在这个魔头的手里会是什么下场。

  元钧也在探索王凤仪。两个人的目光终于相遇,谁也不肯相让。一秒、二秒、三秒……足足半分钟过去了,虽然双方还在对视,但眼神里的內容己经有了太多的变化。双方近距数尺的观察,第一印象还都不错。

  元钧己经得出了结论:王凤仪决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和特工。气神若定,临险不惧决不是一个普通教师所具备的。而一个姑娘居然把一个受过特种训练的军官一下打断两根肋骨,你能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特工。就凭她眼下平止若水的神态、眼睛里洠в幸凰靠只诺纳裆挥惺甑奶厥庋盗芬彩遣豢赡艿模慕崧凼谴幼约旱那猩砭刑寤岬贸龅摹

  王凤仪也切实感受到了对手身上的那种莫名的、无言的压力和恐惧,极力调动着思绪来掩饰內心的不安。对手高壮健硕的身体,得体合身西装里裹不住的雄性的青春气息不断地散发出来,引得王凤仪体内有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凤仪极力压抑着体內的冲动,脸上依然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色,凤仪打心眼里感激普鲁斯米卡娅教官对自己的非人训练。王风仪的眼睛不再盯着对手的眼睛,而是盯在对手的皮鞋上,那是一双靴底稍厚的黑皮鞋。它瞒不过凤仪的眼睛,这是克格勃军官们特制的产品。

  难道对手在苏联接受过培训?可是国内转来的资料里并没有提及这个问题。这种皮鞋底部和包头装有极薄、极韧的钢片,皮鞋本身就是武器,只要对准来者眉尖狠狠一击,足以使对手瞬间丧命。但眼下凤仪惧怕的不是对手脚上的特制皮鞋,而是对手身上弥漫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