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之语-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祝祷之后洒在水上,如果成龙凤花卉之状,则吉,谓之“油花卜”。(见《妆楼记》)
  寒食节。装万花舆,煮桃花粥。(见《云仙杂记》)插柳满檐,加枣锢于柳上。(见《武林旧事》)
  清明节、清明下雨,谓之“杏花雨”。(见《岁时广记》卷,引《提要录》)扫墓、踏青。“折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柳永《木兰花漫·清明》)用杨柳、杂花装饰在轿子顶上。(宋孟###《东京梦华录》)取杨柳枝插门上;农家以插柳晴雨占一年雨水多寡;妇女结杨柳球带在鬓畔,示红颜不老。(见《清嘉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人生难得芳菲节……清·严元照(2)
谷雨。洛阳人谓此日为“牡丹开候”。(见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吴中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见《清嘉录》)
  四月:
  八日,佛生日、佛诞日、浴佛节。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见《高僧传》)
  十四日,菖蒲诞日。(见《清闲供》)
  五月:
  月内风谓之“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见《风俗通》)月内雨霖霪,号为“梅雨”。(见《风土记》)以含桃祭典宗庙陵寝。(见《礼记·月令》)
  初一至端午,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茭、粽、时果,当门供养。(见《梦梁录》)因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谓之“女儿节”。(见《帝京景物略》)
  端午节、端五、端阳、重五、重午、午节、蒲节、浴兰令节、沐兰节、解粽节、天中节、地腊节。蓄兰,为沐浴。(见《大戴礼记·夏小正》)造朮羹、艾酒,以花丝作楼阁插鬓。(见《玉烛宝典》)踏百草,玩斗草之戏,采艾为人悬门户,龙舟竞渡。(见《荆楚岁时记》)以菰叶裹粘米、粟、枣,做成粽子,又名角黍。(见《风土记》)以菖蒲切成缕或屑以泛酒。(见《千金月令》)刻菖艾为小人或葫芦形佩戴。(见《岁时杂记》)家家供养葵花、榴花、栀子、艾草、菖蒲,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宋吴自牧《梦梁录》)鬓簪艾叶、榴花。(见《吴中岁时记》)买葵榴蒲艾植之堂中,或采百草以制药。(见《西湖游览志徐·熙朝乐事》)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见《清嘉录》)
  十三日,竹醉日。(见《清闲供》)
  芒种至夏至。雨谓之“黄梅雨”;田家初插秧,谓之“发黄梅”。(见《风土记》)
  十五日,中元节、鬼节、祀祖先,作盂兰盆会,泛荷花灯。(见《津门杂记》)
  二十日,棉花生日。(见《瀛儒杂志》。参前一月二十日,亦为棉花生日)
  六月:
  月内水发,谓之“山矾水”。(见《宋史·河渠志一》)
  六日,崔府君诞辰。士女炷香拜祀,登舟泛湖,作避暑之游;时茉莉最盛,妇女簇戴可多至七插。(见《乾淳岁时记》)
  廿四日,观莲节、荷花生日。夫妻互相馈赠莲子。(见《内观日疏》)画舫游冶最盛。(见《吴郡记》)
  七月:
  立秋日,妇女儿童剪楸叶或花样簪戴。(见《四民月令》)男女皆戴楸叶,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插鬓边。(见《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七日,七夕节、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女节。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蜘蛛喜子织网于瓜果上,则为吉利。(见《荆楚岁时记》)未开荷花,拆开做成假双头莲,取玩一时。(见《东京梦华录》)
  八月:
  月内雨谓之“豆花雨”。(见《风土记》)成都举办桂市。(见《成都古今记》)
  八日,竹醉日,据说此日种竹易活。(见《山家清事》。参见前五月十三日亦为竹醉日。)
  十四日。以锦彩为眼明囊,互相馈赠。(见《荆楚岁时记》)
  十五日,中秋节、月夕。为牡丹生日。(见《清闲供》)据说此日牡丹移栽必旺,因又称“移花日”。(见《曹州牡丹谱》)赏桂花,观浙江潮。食月饼,花样有金银炙焦牡丹饼、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梅花饼等。(见《梦梁录》)
  九月:
  九日,重阳节、重九、上九、素节、登高节、茱萸节。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见《西京杂记》)禁中与贵家皆以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买一二株菊花观赏。(见《梦梁录》)(见插图24)各家以粉面蒸糕相赠,上插剪彩小旗,糁饤果实,如榴、栗、银杏、松实之类;酒家以菊花缚成洞户。(见《东京梦华录》)簪菊花,引茱萸酒,又以苏子微渍梅滷,杂和蔗糖、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见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立九花山子,用数百盆菊花,垒在架上,四面堆积成山状,谓之“九花塔”。(见《燕京岁时记》)
  十月:
  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见《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
  十一月:
  成都举办梅市。(见《成都古今记》)
  冬至日。纸上画一技素梅;上有八十一个花瓣。冬至日起,每日染色一瓣,瓣染尽而九九出,则已是春深,谓之“九九消寒图”。(见《帝京景物略》)
  三十日,煮赤豆作糜以祭门,用以禳疫。(见《玉烛宝典》)
  十二月:
  八日,腊日、腊八。夜令人持椒卧井旁,不与人说话,纳入井中,可除瘟病(见《养生要论》)以诸果煮粥,谓之“腊八粥”。(见《风土记》)
  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灶。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奉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见《帝京景物略》)〃柏子冬青插遍檐,灶神酒果送朝天。〃(见《上海县竹枝词》)
  三十日,除夕、除夜、除岁夜、岁夜、岁夕、年夜。钉桃符,换春牌。见《梦粱录》)以暖室之中提前开放的唐花如牡丹、桃花等互相馈赠;用松柏枝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见《燕京岁时记》)用橘子、荔枝(取其谐音〃吉利〃)等果品置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见《清嘉录》)
  一年各节,有了花草的点缀,更显节目的氛围。甚至有的节日,就是为花而设,岂可错过。要知道,人生惜取嘉年华,人生难得芳菲节。中国人重情趣,可见一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花朝月夜动春心……梁·萧绎(1)
春光最盛时节,应当在百花丛中,庆贺百花的生日。
  花朝,又称“花朝节”,一般定于农历二月十五日,因值仲春之际,春花争荣吐艳,最是繁盛,故又俗称为“百花生日”。
  “花朝”一词,诗中多有咏及。南朝梁元帝萧绎诗“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南朝陈张正见诗“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唐代方干诗“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钟”,司空图诗“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元朝汤显祖诗“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等等。古人以八月十五日为“月夕”,与二月十五日“花朝”并举,泛指佳日良辰,典出《旧唐书·罗威传》:“威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其佐赋咏,甚有情致。”
  然而历史上各地花朝节之日期并不完全一致,还有定于农历二月二日和二月十二日两种情形的。《翰墨记》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正音撮要》亦日:“花朝,即二月二”。不过,有关二月二日为花朝的记载不多,看来并不通行。不通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日自有佳节,相重相混,人们难以适从。所谓“自有佳节”者,主要有二:一是上文所说的“挑菜节”。挑菜节,唐宋时期民间乃至宫廷均甚重视。如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载“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宋周密《乾淳岁时记》则记载了上流社会在聚宴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挑菜酒令”游戏,专于此节玩乐:“二月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先是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帛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植生菜荠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每斛十号,五红字为赏,五黑字为罚……王官贵邸亦多效之。”一是“踏青节”,更是著名,不必赘言,在此略过不表。此外,还有一些各具地方特色的节俗定于二日的,如河北、江苏、安徽的龙抬头节等。
  二月十二日过花朝节,清人顾铁卿《清嘉录》曾有考证:“《翰墨记》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诚斋诗话》东京(今河南开封)亦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崑新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镇洋志》以十二日为崔元微护百花避封姨之辰。故剪彩条系花树为旛。”而顾氏所居住的苏州,也以十二日为花朝。今再作一点补充:清代京师(顺天府)以十二日为花朝,此外,据方志记载,浙江桐卢、陕西临潼,也均以十二日为花朝的。可见,其流行地域之广,几可与以十五日为节者相抗衡了。
  下列古代花朝风俗一览:
  ◎南宋临安(今杭州)花朝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塘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最是包家山,桃开浑如锦障,极为可爱。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
  ◎明杭州花朝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