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6)
出窍”,就让那台发动机往外喷火。他承认自己具有根深蒂固的叛逆性格,但他能控
  制自己,这也是他还在上中学的时候父母就送他上军校的原因。他说他的生活受到
  一个简单理念的驱动:“你不想表现出害怕和退却,因为你不想在自己的伙伴面前表
  现出尴尬。”
  他之所以能影响其他人,并不是通过自己的体力与个人魅力,而是全靠自己的
  技能、决心以及几乎毫不掩饰的优越感。在进行山地作战训练时,他成了传奇人物,
  因为他在踝骨骨折、负重150磅的情况下,完成了最后1000公尺的下山任务。有
  些陆战队员在谈到他们的密切关系时说,那种神秘的兄弟般的关系是同甘共苦的结
  晶,科尔伯特使大家佩服。他能独自在帐篷的一角待上很长很长时间,埋头对着一
  台军用笔记本电脑,研究入侵地图和卫星图像。他的战友们在他身边打打闹闹、说
  说笑笑,而他却说:“要不是大家都在陆战队,我永远也不会和这些人交往。”
  当然,公众中有一种普遍的、默认的看法,认为军队是社会上的社会经济渣滓
  的收容所,来当兵的都是一些没有工作或者缺乏社会技能的。菲克说道,“我在达特
  茅斯上学的时候,许多同学都看不起海军陆战队的人。”
  但是,看一看第一侦察营普通士兵的背景,你就会发现情况比较复杂。不少人
  之所以来当兵,是为了逃避街头团伙的生活,有时候是当地公诉人的敦促。有一名
  陆战队员在谈到父亲酗酒、母亲心态失常时,显得无动于衷。可是与此同时,你遇
  到的陆战队员也可能是刚出教化所就来当兵的,或者是拒绝领取大学数学或游泳奖
  学金的人。二排最“嫩”(没有经验的)列兵是一个19岁的青年,他拒绝了安纳波
  利斯海军学院的一项任命,到这里来当一名陆战队员。三排的机枪手来自加州奥克
  兰希尔斯一个富裕家庭,有一个姐姐在上哈佛大学。 
  战争的实质就是杀戮
  使他们走到一起来的,是一种几乎不计后果的愿望,那就是在最极端的环境中
  考验自己。从许多方面来看,他们选择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不是去实现反映
  现实的电视节目和流行歌曲歌词中所描述的高级的、消费主义的美国梦。他们没有
  选择消费主义,而是选择了苦行主义。他们没有去庆祝自己的个人主义,他们使自
  己的个人主义服从于一个机构的集体意志。他们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牺牲,而不是自
  我保护。
  他们的努力中不乏理想主义,但与此同时,他们所受的训练却完全是为了那个
  最终极的禁忌:杀戮。他们的文化就沉浸在其中。在小组简令会结束前,陆战队员
  们把手放在一起大声喊:“杀!”为了与这种犯罪的精神状态保持一致,他们还嘲弄
  在美国社会常规中一些最美好的东西。排里的西班牙裔说白人是“一帮混蛋”,而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7)
人则称他们为“土包子”,说西班牙语是“土包子的语言”,可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
  友。
  一心想当摇滚歌星的珀森是科尔伯特小分队的驾驶员和无线电通信员,他对海
  军陆战队的感情似乎也是相当矛盾的。他来自密苏里州的小镇内华达,“那里的北美
  汽车大赛就像是州里的宗教活动。”他家境贫寒,是自尊心很强的有工作的母亲带大
  的。“我们在我外祖父的农场住了几年,就住在一间活动房屋里。我每年能穿上一
  双从沃尔玛超市买来的鞋子。”在中学,珀森是个矮胖子,不参加体育活动,但参加
  了辩论小组,而且还会许多乐器——从吉他、萨克管到钢琴,他都能来两下。
  参加海军陆战队对他来说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对我说:“我原先打
  算靠奖学金去范德比尔特大学学习哲学,可是有一天我产生了灵感。我想体验一下
  生活,而不只是停留在想法上。”他也像科尔伯特一样,是个到过阿富汗的老兵,直
  言不讳地说他完全支持这场战争。这个以前身材矮胖、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小伙子决
  定参加海军陆战队,加入其中最优秀、最有男子汉气概的部队,可是他背后的驱动力
  似乎是他对这支部队以及他周围的一切所抱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今天晚上,他在帐篷里来回踱步,把小学生为鼓舞士气而给他们写的信大声读
  给战友们听。他打开一位小姑娘的信,信上说她在为世界和平而祈祷。他把信扔掉。
  “嘿,小淘气鬼。”珀森大声说道,“我衬衫上印的是什么?‘美国海军陆战队!’我
  不是出生在嬉皮士成堆的地方。我是一个与死亡打交道的杀手。在闲暇时间,我做
  俯卧撑,做到指关节流血为止。接下来就是磨刀。”
  卫生兵布赖恩跳起来,手里挥着一本《好色客》杂志。“看看这个怎么样?”
  “我早就看过了,”一名队员说道:“是一些女人乱七八糟的照片。”
  “不,听听这个。”布赖恩边踱步,边大声朗读由拉里?弗林特写的社论,谴
  责即将到来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夺石油。“他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人,”布赖恩下结
  论说,“诸位,这就解释了我们大家都在这里的原因,卓有见地啊。我们将打一场争
  夺石油的战争。”
  对他所说的这一点,似乎谁也没有在意。有点不可思议的是,关于这场迫在眉
  睫战争的外部事实,对这些人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特色是这样一
  个事实:他们生活在一起,对此他们感到非常的舒心。和他们在一起会使人想起一
  个13岁的小孩在周末和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们在外面寄宿的情景。只有这
  样的周末才能无限制地继续下去,永远地培育这神奇的纽带,培育这些武士的梦想。
  军队具有一个无法否认的特点,那就是像个彼得?潘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詹姆斯?巴里同名剧作的主人公,是个不肯长大的孩子——译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8)
。随同第一师行动的一
  名心理分析医生说:“军队的整个构架就是为了使年轻人成熟起来,作出负责任的行
  动,同时又保留他们青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大多数陆战队员都记得他们决心参军的那一时刻。有许多人是受了一则特别电
  视广告的影响。那广告中有一个动画场面:亚瑟王的英雄杀死一条喷火的龙,接着
  就变成身穿蓝色制服、手持银剑、巍然屹立的海军陆战队员。
  31岁的军士鲁迪?雷耶斯是排里最好的武术格斗手——其他人不断窜出来袭
  击他或者伏击他,为的是用他的高超技艺来检验他们自己。他描述自己对海军陆战
  队的感情时所用的词语,是新时代神秘主义和连环画冒险精神的结合。“我参加海军
  陆战队既有理想主义,也有浪漫主义,”他说道,“说理想主义,因为部队里很苦。
  海军陆战队是自我启蒙的极好的工具。纪律使原先所有的想法都烟消云散了。这样
  的痛苦成了自我发现的媒体。这是理想主义的一面。说它浪漫,因为我们是一小批
  厉害的家伙,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为的是进入敌后和比自己强大20~40倍的敌人进
  行斗争。老兄啊,如果这不是浪漫,我不知道什么才算浪漫。”
  我到排里的第一个晚上,雷耶斯就对我说:“你到这儿来是你的运气,老兄。
  我们是一营最厉害、关系最密切的老黑。”
  就在熄灯之前,有个列兵走到我面前,彬彬有礼地对我说:“先生,我给你找
  个地方睡觉吧。”
  他把我领到把二排和三排分开的雨布帘子旁边,在机枪和一堆军用食品箱之间
  腾了一块地方,把我的睡袋摊开。熄灯之后我才知道,我躺的地方是三排的人夜里
  上厕所时的一条通道。身材结实、半裸的人穿着靴子或者拖鞋从我头上跨过,一夜
  没停。那名陆战队员后来告诉我,把我安排在那里,是他们欢迎我的方式。后来我
  知道,等他们跟我相处比较好的时候,就会抓我的脖子,继而用卡巴刀的刀尖顶住
  我的胁下。
  3月16日夜间,从科威特城开过来的必胜客快餐店的送货车一辆接一辆地进
  入马蒂尔达营。在陆战队员们看来,这也许说明战争真的很快就要开始了。这家有
  特买权的南亚快餐店的工作人员在汽车外面和陆战队员们讨价还价,以每块20或者
  10美元的价格出售蛋糕。菲克微笑着说:“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个非常明
  确的信号,我们的入侵行动即将开始。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让陆战队员吃比萨饼的。”
  3月17日刚过黎明,陆战队就接到命令,要他们在四个小时内完成悍马车和
  卡车的装载任务,然后进入靠近伊拉克边境的一个集结地点。二排的人在几乎悄无
  声息的情况下拆除了帐篷。到上午8点,气温已升至华氏85度以上。每个人都接到
  命令,要穿上沉重的防化服,这就更让人热得难受。他们背上武器、背包和子弹袋,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9)
脸上的汗哗哗地往下流。每个人都在酷热的梦幻状态下运动。
  到上午9点,由大约70辆悍马和卡车组成的第一侦察营车队全部装载完毕,
  进入沙漠上的指定位置。300来名陆战队员也已列队站好。营里一名军士长站在部
  队前面大声喊道:“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