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慈禧-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仓储;敬请免民赋以纾民力。慈禧批阅后颇为欣赏,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之人才,京察中将其升任光禄寺卿。
  将年老体衰已不能胜任工作的内阁学士巴彦春、平庸无能的光禄寺卿雷以諴和“品行污下”的光禄寺少卿范录典,一律同时勒令退休。
  在官员任用上不分满汉,奖惩分明。
  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一直坚持满重汉轻的原则。满族官员不仅在决策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且占据重要职位,以维持满人的显赫地位。然而,随着满人整体政治素质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政治、军事活动不得不依赖汉人官僚和士绅。肃顺就喊出了“天下满人混蛋多”,应该是这一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慈禧虽然还不能抛弃崇满抑汉的民族政策,然而垂帘听政的她也不得不面对汉人士大夫整体政治素质远远高于满人,且汉人士大夫正日益发挥着强大政治作用的现实,因此官员考核中,她不得不重视这一问题。考核中,对因剿杀太平天国起义而丧生的官员进行追加奖励的时候,她十分注重对汉官员的奖励。受到表彰奖励的不仅有满族官员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江宁将军祥厚、西安将军札拉芬,还有汉族官员江南提督张国栋、浙江布政使李续宾、湖北巡抚胡林翼等。
  

第七讲 整饬吏治(3)
这些措施对于改变官员尸位素餐的现状,减轻官员老龄化,提高行政效率等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
  慈禧知道,在清朝的各级政府机构中,官员的设置都是重满轻汉,重要部门设置满汉两套长官。中央的六部就是这样,如,户部满尚书是肃顺,汉尚书就是周祖培,而实权掌握在满官手里,汉官“备员”而已。清政府一直以来对汉族官员都是限制任用的。为了稳固政权,虽然也注意吸纳汉族地主和士人参政,但一些重要的职位,如内务府大臣、理藩院尚书等,规定只能由满族贵族担任,从未授予汉人。军机大臣,特别是首席军机大臣,同样只能由满族贵族充任。各地的总督、巡抚也大多用满人。军事领域,任用汉员为统帅更是清廷的禁忌。圣祖康熙征噶尔丹,世宗雍正时征噶尔丹策零,高宗乾隆征廓尔喀、缅甸和大小金川等,都是任用亲贵大臣统兵征伐。即使其间有特例,如康熙平定吴三桂时,也曾用了一批汉将;乾隆时任用张广泗为总指挥出战金川等。但受“满汉分畛”传统思维的影响,除极个别外,绝大多数或遭排斥,或被杀,结果都非常凄惨。
  清朝前期的常胜将军岳钟琪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岳钟琪,清代汉旗大将。字东美,号容斋,据说是岳飞的后代,自幼兼文习武,历经康、雍、乾三朝的重大军事活动,战功卓著。雍正年间,岳钟琪被任襄赞军务、奋威将军,会同川陕总督年羹尧平定青海头人罗卜藏丹津叛乱。有一次,岳钟琪率五千人的骑兵,发动突袭。从西宁城向西急行军,在荒原上捕捉到罗卜藏丹津的主力。罗卜藏丹津的部队从梦中惊醒,但战马都没有备鞍,无法迎战,霎时间全军崩溃,四散逃命,罗卜藏丹津换上女人的衣服溜掉,投奔准噶尔。岳钟琪穷追不舍,每天奔驰一百五十公里,两天后,追到一个叫桑骆海(青海省西南角)的地方,只见红柳蔽天,渺无人迹,才带着他的俘虏,包括罗卜藏丹津的母亲在内,凯旋而回。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有名的战役之一。岳钟琪以其计谋神奇、身先士卒立下头等战功,被雍正帝封赐三等公,赐黄带。随后,升任四川陕西总督,任宁远大将军,节制川、陕、甘省。在太平天国之前,他是仅有的以汉人而握重兵的大将。正因为如此,招致了诸多猜忌。大学士鄂尔泰等人以不实之岳钟琪像词弹劾岳钟琪“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查郎阿等人又弹劾岳钟琪“骄蹇不法”,意欲反叛。阴鸷多疑的雍正帝翻脸不认人,大骂岳钟琪“误国负恩”,处以削职夺爵下狱。雍正帝本想马上砍岳钟琪脑壳(斩立决),又恐岳统率已久的士卒不服,才改判为斩监候(缓期执行)!岳钟琪狱中引颈待毙。幸好雍正帝死得早,他坐了整整五年大牢,才在乾隆年间被特赦归故里,在成都百花潭北结庐村居。
  对于刚刚垂帘听政的慈禧来说,她与历代皇帝一样,对于汉族官员尤其是统军大员有着极大的戒备心理,然而慈禧清楚,直接威胁她统治稳定的是长江流域的太平天国和黄河流域的捻军,这些心腹大患一天不除,她的统治就一天不得安宁。然而,环视左右,那些满族大员不是颟顸无能,就是妄自尊大。从太平天国起义到自己垂帘听政的十余年间,一直尽心尽力效忠朝廷、屡受挫折却坚持围剿太平天国的最大功臣,却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官员。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科举及第后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理兵、工、刑、吏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因为母亲去世,曾国藩回籍奔丧。正赶上太平军由湖南北上,攻克武汉三镇,并沿江东下,咸丰帝震恐,下诏举办团练,授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于是,曾国藩复出,起用儒生为将佐,招募农民为营勇,勤加训练,号“湘勇”(又称湘军)。咸丰四年(1854)初,曾国藩组成湘军水陆军一万七千余人,并奉命出征,围剿太平天国。屡败屡战,可谓备尝艰辛与屈辱,然而他矢志不移。湘军出征不久,便在岳州、靖港连吃败仗,曾国藩羞愤难当,纵身跳入鄱阳湖里自杀,被其左右救起。随后,曾国藩整军再战,在湘潭取得大捷,并攻陷湖北重镇武昌,受到咸丰帝的欣赏,命他“署理湖北巡抚”。但后来咸丰帝听信了祁嶲藻、翁心存、彭蕴章等人的劝告,惟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又命他以兵部侍郎的虚衔领兵东征。由于曾国藩没有统辖地方的实权,军事发展与军饷的补给一直受地方大员掣肘,他只能忍辱负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七讲 整饬吏治(4)
曾国藩像
  慈禧同样担心曾国藩的发展会成为威胁自己统治的地方势力,然而她更清楚,对于她来说为患最重的是太平天国的存在。而对于官员任命中的满汉分治,慈禧有着更为现实的考虑。毫无疑问,此时为她围剿太平天国最为得力的干将,只有曾国藩。垂帘听政不久,她就命曾国藩统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军务,巡抚、提镇以下全部归他节制。曾国藩拥有了前线最高指挥权。随后又依据曾国藩等人的建议,任命一批汉人官员为地方要员,左宗棠为浙江巡抚,郑元善为河南巡抚,张曜为河南布政使,李续宜为安徽巡抚,严树森为湖北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刘长佑为广西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江忠义为贵州巡抚,刘蓉、李恒、蒋益沣、韩超为布政使等等。上谕发出,一时朝野哗然,同时将这么多作战省区的行政大权交于汉族官僚手中,两宫皇太后也太冒险了!这样,“西至四川,东至海”的长江中下游乃至西南内地的半壁江山全掌控于曾国藩之手,这太危险了!总之是一个“险”字。一时间,朝廷屡屡收到上奏,多为满族亲贵,他们提醒慈禧要注意防止曾国藩权势太重,难以控制,并建议裁其军,削其权。
  慈禧将拯救几近崩盘的清朝统治的重任交予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官员,这是她的无奈之举,也是她的冒险之举。曾国藩能够不负重托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讲 压制奕䜣(1)
同治三年(1864)六月二十日,对于慈禧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攻占天京。一时间,京城内外、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对慈禧重用汉臣决策的有力验证,正是因为慈禧重用曾国藩等汉臣,对于拯救几近崩盘的大清统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慈禧兴奋异常,大奖功臣:奕以议政王主持朝廷军政大事,居首功,赏加三级军功;曾国藩着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各路统兵大员李鸿章、官文、左宗棠为伯爵。军机大臣、前敌将帅、各部、院、督抚,均有重赏。其中,奕更是获得时人的高度肯定,颂扬他是“豁达大度”、“定乱绥邦”的“贤王”,甚而一度形成了“只知有恭亲王,不知有大清朝”的局面。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光芒四射的奕身上,慈禧清晰地感觉到她的光彩已经渐被奕所掩盖。对此,意欲独霸天下的慈禧犹如芒刺在背、鱼鲠在喉,她不能坐视奕的异军突起,她无法容忍自己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一
  同治四年三月初四日(1865年3月30日)恭亲王奕䜣照常入值觐见两宫太后。慈禧拿出一份奏折严肃地对奕䜣说:“有人参劾你!”奕䜣一愣,忙问:“是谁上的奏折?”慈禧非常不满意奕䜣的傲慢态度,极不情愿地答道:“蔡寿祺!”奕䜣脱口而出:“蔡寿祺不是好人!”(《越缦堂日记》)
  蔡寿祺,字梅庵,江西德化人。道光十九年(1839)进士,曾入翰林院当编修。这一职务约可视为皇帝的顾问,比起一般官员来,有着较多的升迁机会。但是他当了多年的编修未见提升,于是到处投机钻营。他先窜到了四川,希望能踩出一条升官发财的路子。他果然就敢私刻关防,招募乡勇,把持公事,大肆招摇。不久,新任川督骆秉章对他的行径十分看不惯,命藩司刘蓉(原湘军将领)将他赶回江西原籍,使其感到相当难堪,当即存下日后必报一箭之仇的想法。之后,他又投靠正在陕西围剿回民起义的胜保,在胜保手下当幕僚。胜保失势后,蔡寿祺混入宫中,担任起居注官,从此他便利用在宫中任职的条件,与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有了勾结。
  奕䜣在恭王府花园然而,小小的日讲起居注官,竟敢参劾如日中天的恭亲王奕䜣,是智商低下,还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此时的奕䜣哪里知道,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