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漫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堂漫舞-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德勒说希望得到迈克尔的原谅。也许迈克尔从没怪过他,他只是严厉指责过孩子的父亲。也许此时天堂里的迈克尔,正在微笑地看着这个当年深深伤害过他的孩子。
  迈克尔确实过着一种有别于世人的生活,从童年开始的超级巨星身份、在音乐方面巨大的影响力、他建造的梦幻庄园、他做的大量慈善事业、他的肤色、几近遁世的生活、他的婚姻和孩子……关于他的很多事情,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在他所牵涉的案件当中、在关于他的种种传闻之中,一些人的偏见以及媒体的煽风点火,使他被世人深深地误解。谎言说了上千遍,就会被人们当成真相。这是一场种族主义者与媒体的合谋,欧美白人种族主义者与娱乐工业相互勾结,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
  在迈克尔的一生中,面对种族主义者从未停止的攻击,面对媒体毫无诚信的歪曲报道,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和污蔑、敲诈和勒索,他变得越来越与世隔绝。他无力反抗,惟有承受。身体的伤痛、精神的压力、强烈的孤独感,不断摧残着他,令他举步维艰。他带着没能实现的5 0 场告别演唱会走了。他的一生创造奇迹无数,在媒体曝光的大量负面新闻背后,是他从事的无以计数的慈善活动。他行善的足迹遍布全球,人虽已去,留给世界的善举和仁慈却将一直延续。平凡之人,会以恶报恶。只有心存仁慈的人,才会以善报恶。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那个被歌迷视做天使的人,是媒体眼中的魔鬼。他邪恶,他背叛民族,他人格扭曲,他不是好父亲,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怪物。这就是媒体告诉人们的迈克尔?杰克逊。这也是媒体希望的杰克逊。只有这样,才能用他吸引大量的眼球,带来商业利益。那些攻击他的人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不断向媒体这部庞大的机器供给原料。让我们看看近二十年; 在媒体和种族歧视者的共同努力下; 都有哪些“丑闻”纠缠着杰克逊,你又能分辨得清,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歌者善施
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他,才谱写出了这么多的慈善歌曲;只有他,才会每到一个地方就坚持去医院、孤儿院探望;只有他,才肯把大笔大笔的钱捐给慈善机构;只有他,才能够不顾流言诽谤,为儿童和环境事业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福布斯》杂志
  使杰克逊更加卓尔不群的是,他所获得的成功和荣誉并没有丝毫减弱他的敏感、他对社会福利的关心或者是他对家人朋友的热切关心,特别是他对全世界儿童的关爱。他内心里充满着一种深挚的感情,这份感情使他成为一个超凡的、特别的、天真无瑕的、孩子气并且智慧的男人!他如此地奉献自己,以至对他内心深处构成他美德的精髓的世界几乎全无保护。我想杰克逊对我们中的每个孩子都有吸引力。他拥有我们所珍视的天真无邪。
  ——美国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
  一个饱受种族主义者攻击、娱乐工业玩弄的音乐天才,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的伤害而放弃做慈善。他不求回报地做着这些事情,其中大部分放在对儿童的救助和关爱上。这可能部分因为自己对不曾拥有的童年生活的弥补,他不希望这种不幸再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但更
  多地是因为他的善良和仁爱,因为他虔诚的信仰。从这一点看,他真的是一个天使。
  他不只是流行音乐之王,还是慈善之王。他拥有最多的歌迷,写了最多、传唱最广的慈善歌曲。他用自己的音乐影响着上亿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地球、关注儿童,还有,关注种族歧视。他是有史以来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 9 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一生为慈善事业捐助3 亿美元,并保持着2 0 0 6 年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
  

爱与宽恕
在2001年3 月6 日牛津大学的演讲上,迈克尔曾为孩子们的权利进行呼吁。他指出,对孩子们权利的剥夺,导致世界上很多人失去童年的欢乐和安全感。他提到小时候家里养过的一只狼狗。这只狗名为“黑姑娘”,不仅不能看家,而且胆小和神经质。他和妹妹珍妮对它悉心照料,但还是没能赢得它的信任。他们认为,狗以前的主人总是打它,这些早期的经历摧毁了它的神经。他提议人们建立一个全体儿童权利条约,作为孩子们“不可妥协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不必付出就可享受的被爱的权利;不必乞求就可享有的被保护的权利;即使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无所有,也要有被重视的权利;即使不引人注意也会有被倾听的权利;不需要与晚间新闻和复活节抗争,就能在睡觉前听一段故事的权利;不需要躲避子弹,可以在学校受教育的权利;哪怕你只有妈妈才会爱的脸蛋,也要有被人尊重的权利。
  在这次演讲上,面对伤害,他呼吁人们要学会宽恕。他引用圣雄甘地的话说:“弱者从不原谅,宽恕是强者的属性。”他说:我们一定能克服,无论我们童年受到的伤害对生活的影响有多大。假定你的父母是无辜的,宽恕每个人,就赢得每个人。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对宽恕的呼唤,或许在这一刻没有结果,但这至少是一个开始,我们所有人都乐意看到的开始。
  

后记(1)
6 月2 6 日清晨6 点左右,一通急切的电话把我从梦中惊醒。一个法国的朋友在电话里紧张地问我:“Keen,听说迈克尔?杰克逊死了,人们都上街了,你听到消息了吗?是不是真的?”我只能回答:“等等,别急,我上网看看。”关于杰克逊死亡或被预言死亡的传言已经非常常见。但每次都被证明是小报的恶意中伤。因此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还没有从睡眠里完全清醒过来的我,只觉得这大概又是一则假新闻而已。但当看到CNN 等各大媒体已经开始疯狂地把杰克逊照片推上头条后,我的心“ 咯噔”一下。到常去的外国歌迷论坛里逛了逛,也是一片歇斯底里,但也有冷静的人在安慰歌迷:“CN N 还没有确认杰克逊死亡,只是说深度昏迷而已,大家先别急!”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美联社通过内幕人士确认:迈克尔?杰克逊去世。这个戏剧化的转折,让无数杰克逊的歌迷一直无法接受。流行音乐之王在此之前,还在积极地为7 月的伦敦演唱会排练,身边的人和合作的人也纷纷表示说他身体很好,但为什么这么突然?
  很多人都在巨大的悲哀、惊恐和拒绝相信中,度过了黑暗的一周。各种传言和阴谋论甚嚣尘上,但杰克逊已经不在乎了。他将入土为安。就在一系列可以写入娱乐历史教科书的旷世演出开始之前,杰克逊出师未捷身先死。作为流行音乐之神“ 三位一体” 中的最后一位,他终于去了天堂。前两位是猫王和披头士的主唱约翰?列侬。他们死的时候都很年轻。
  常常有人歌颂麦当娜、鲍伯?迪伦、U 2 乐队等等,但他们只是超级巨星罢了。而杰克逊是巨星中的巨星,引领潮流的先锋,代表着几个时代的回忆和印记,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
  这就是文化图腾的意义。而杰克逊不仅是美国商业文化的代表,更是全世界流行文化的至尊。从小到大,他就在公众的目光里成长,而我们也伴随着他成长。他是历史上最长的真人肥皂剧,一辈子都生活在热爱和非议的漩涡中。他已经超越了音乐和艺术,成为泛文化的代表,他被人爱戴,被人嘲笑,被人解读,被人研究,被人引用。藉以猫王和披头士时代不可想象的传播手段,他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地球上每一个有人类居住的角落。当你每每以为已经遗忘或者已经不在乎时,他总能以各种细微不察的方式从你的灵魂和记忆深处走出来,引得你泪流满面。
  从他3 月宣布演唱会以来,我就在积极筹备去伦敦看他的演唱会。6月,英国签证下来,一切都在按照程序走着。我本淡定地生活着,工作着,行走着。梦想就在前面,7 月即将引爆,世界将为之震撼,而对我来说,仿佛一切都是已经设定好的程序,正有条不紊地推向时光的聚点。当然, 哪怕是这个按部就班的过程中, 也有小小的意外。5 月2 0 日的晚上,就在我们几个人约好一起去递签的前一夜,也就在我刚刚填好签证申请表的那一刻,大洋的彼岸恰时地传来迈克尔推迟四场演唱会的决定。香港的一个朋友在2 1 日的零点1 4 分在MSN 上对我惊叫:“did  u  g e t  t h e e m a i l ? ? ? o m m y  g o d ! i  c a n t  b e l i v e  i t ! o m g i m d e a d!!!” 然后崩溃于电脑前。我还没有意识到梦想破灭带来的冲击。再接着,我知道了7 月1 2 日的约定,已变成了一纸空谈。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记(2)
有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上帝在告诉我:不要去了—— 你看看甲型H 1 N 1 流感,你看看飞机消失,你看看经济危机,你看看我在取消你的场次,你还敢来吗?但是,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又何尝不经受上帝的考验?又何尝不惮于经受上帝的考验?然而,现在上帝却永远带走了他。
  我还记得几个月前刚抢到票时,和歌迷们一起的兴奋。作为MJ 的负责人,我甚至联系上了迈克尔?杰克逊现任的化妆师卡伦?菲,并约好伦敦相见。然而现在,我们曾经的幸运、努力和喜悦,已经再没有意义。人生无常就是这个意思。杰克逊今年开演唱会,我实际是真没那么兴奋的。我其实很自私地曾希望他永远不要再开了。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渐渐成为了他的歌迷,读着关于他乱七八糟的文字。拿着他的《历史》专辑,我懵懂地对同学说,要是他在很早之前就死了多好,那他的辉煌就可以永远定格在历史中了,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他在宣布伦敦演唱会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在给歌迷最后一个交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