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乐大帝朱棣-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向,48指向,每指向7。5度。过洋牵星术靠日月升落辨别方向,靠测星体高低度量远近。其法以大小12片牵星板测量,在太阳升起前和落下后的12分钟内所谓〃晨昏朦影〃时进行测量。里程计算则以更为时间单位,每一昼夜分为10更,每更行程约合16。22…10。81海里。各船之间的联络,白天看旗,夜间看灯笼,雾雨天听锣鼓音,还使用信鸽。   
  5.郑和航行到了哪里   
  郑和所下之西洋,一般说是印度洋。当时东、西洋在什么地方分界呢?   
  不同时期所说的东、西洋范围不同。明代初期,郑和航海时所谓的东洋、西洋,继承了元朝的说法。郑和所指的西洋,应该以随同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马欢所说为准。马欢在其《瀛涯胜览》一书中〃南渤里国〃条写道:〃国之西北海内,有一大平顶峻山,……名帽山。其山之西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所指大平顶峻山,是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韦岛(Pulau we)。那么,韦岛即是当年东西洋得分界,其东为东洋,其西为西洋。   
  郑和出航一般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港,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舶,等候东北季风,冬天,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开洋远航。郑和下西洋第一次。经南中国海…占城(今越南归仁)…爪哇(在今印度尼西亚)…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旧港、阿鲁、苏门答剌、南巫里(以上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小葛兰(今印度奎隆)…柯枝(今印度科钦)…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返航。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船队还到过渤泥(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以上。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到过淡马溪(今新加坡)、加异勒(在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阿拔巴丹、甘巴里。    
  第四次航行,到过彭亨、急兰丹(在今马来半岛)、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跨越了印度洋。   
  第五次航行,到过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不剌瓦(在今索马里)、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祖法儿、阿丹、剌撒(在今也门),以上。   
  第六次航行,到过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幔八萨(今肯尼亚蒙巴萨),以上。   
  第七次航行,从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当时说,郑和七下西洋,所历〃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第123节:天下共享太平之福(6)     
  永乐年间,郑和所到过的海外各国,派使臣来华的就有318次(不包括朝鲜、日本、琉球)。有四个国家的11位国王亲自来华,有浡泥(在今加里曼丹岛)国王、苏禄(在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国王、满剌加(在今马来西亚)国王、古麻剌朗(今属菲律宾)国王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6。郑和下西洋影响深远   
  永乐四年(1406年)郑和的船队来到爪哇,正值爪哇东王与西王相攻杀。东王战败被杀,属地为西王吞并。郑和船队经过东王治所,官军登岸贸易,竟有一百七十人被西王都马板兵杀害。郑和为了自卫,刚要兴兵致讨,西王闻讯赶忙遣使到明廷谢罪。由于都马板遣使表示谢罪悔过,朱棣决定〃止兵不进〃。但一百七十人死于无辜,都马板必须输黄金六万两偿命赎罪。如不然,〃问罪之师,终不可已〃,爪哇表面悔过,实际并不服罪,郑和于第二次下西洋时再至爪哇,都马板才派使臣献黄金万两谢罪。礼部臣以爪哇偿金尚欠五万两,请治爪哇使者之罪。朱棣说:〃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岂利其金耶?今既能知过,所负金悉免之。〃后来爪哇〃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与明朝关系一直较好。   
  郑和的使团又曾到渤泥国(渤泥在今加里曼丹北部及文莱苏丹国),封前渤泥国王马合漠沙世子麻那惹加那乃为渤泥国王,给印符诰命。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麻那惹加那乃率其妃及弟妹男女并陪臣来中国朝见。朱棣派中官杜兴等前往福建宴劳慰问,迎接进京。朱棣对麻那惹加那乃远道前来十分高兴,设宴款待,〃嘉劳再三〃。麻那惹加那乃称颂〃天子功德加于我者,与天地同其长矣〃。因而〃远方臣妾,不敢自外,逾历山海,躬诣阙下,以伸其悃。〃朱棣对渤泥国王的至诚也很受感动,说:〃王之至诚,贯于金石,达于神明。〃   
  渤泥国王的来朝是郑和出使而取得的最令朱棣满意的结果,不幸后来渤泥国王回国前病死在中国。朱棣为其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并以王礼安葬于南京南城外。   
  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开始第三次远航。这次远航,受到了占城国王的欢迎,因为明朝制止了安南对占城的侵略。在郑和第二次远航时,曾经到过锡兰山,向佛寺布施香礼,并立碑于锡兰山。此碑经过五百多年,1911年发现,现存于科隆坡博物馆。当时锡兰山国王为阿烈苦奈儿,是个暴君,对明朝及邻国不友好,〃屡邀劫其往来使臣,诸番皆苦之〃。郑和第二次出使时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次,郑和带了朱棣的诏书,告诫锡兰山国王要〃祗顾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同时照例给予赏赐。阿烈苦奈儿非但不听,反而要谋害使者,劫夺钱粮船只,结果失败被俘,被解送南京。朱棣念其为远人,不久释放。永乐十年,朱棣派使节往锡兰山颁给诰印,封阿烈苦奈儿的亲属耶巴乃那为王,并送还阿烈苦奈儿。这一举措使得海道清宁更多的贡使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郑和这次出使,还诏封了满刺加的国王,使满剌加摆脱了长期受■罗控制的地位。在郑和船队回还时,满剌加国王随船来到中国致谢,朱棣亲自在奉天门设宴款待,并给予厚赐。在郑和的斡旋下,暹罗终于与满剌加和睦相处。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要代表皇帝给予赏赐,还要与当地进行贸易。同时明朝与许多国家之间建立了朝贡贸易关系。朝贡有定期,或一年、两年、三年一贡,也有一年几贡的。朝廷接受贡品,给予赏赐,还收买其余的货物,也准许其在市场上出卖其货物。中国输往各国的有丝绸、瓷器、铁制工具及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药材、茶叶、货币、衡器、历法、书籍,等等。输入的主要有香料、药材、制瓷原料、珍稀动植物,等。   
  郑和的航海是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的。《明史》郑和传说,郑和下西洋要〃耀兵异域,且视中国富强〃。但最近有学者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图书馆发现,郑和传最初的稿本中,〃耀兵异域〃为〃耀威异域〃。〃耀威〃比〃耀兵〃应该更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当时海上秩序混乱郑和要达成他的目的没有武力为后盾是不可能的。郑和不纯用武,他首先是〃宣天子诏〃,〃给赐金币〃,如果〃不服〃,则〃以武慑之〃 。郑和明显用武的例子在记载中有三次。一次是捉拿了旧港的酋长陈祖义。陈祖义是私逃海外的华人,又〃剽劫商旅〃,郑和用武不为无因。不过,我们不妨先来读读明廷〃部臣〃通过暹逻转给旧港前身三佛齐的移牒:   
  自有天地以来,即有君臣上下之分……我圣天子一以仁义待诸蕃。何诸番敢背大恩,失君臣之礼!倘天子震怒,遣一偏将,将十万之师,恭行天罚,易如覆手。尔诸蕃何不思之甚。我圣天子曾曰:〃安南、占城、真腊、暹逻、大琉球皆修臣职,惟三佛齐梗我声教。彼以蕞尔之国,敢倔犟不服,自取灭亡。〃    
  它强调的是〃君臣上下之分〃,是〃君臣之礼〃,如果失分、越礼,那么便要〃恭行天罚〃了。他捉拿陈祖义,也是对各国的威慑。陈祖义解京伏诛,〃诸夷闻之震慑,曰〃真天威也。吾曹安意内向矣〃〃 。从此海上清宁,海道畅通。从中可以看到武力的作用。   
  另一次是将锡兰山的国王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捉拿至京。据说,锡兰山仅梁时与中国通,其后与中国绝少来往。郑和使其地,几等于强使其与中国来往,其国王〃欲害和〃,〃诱和至国中,索金币〃,郑和不得已抓了锡兰山的国王,〃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   
第124节:天下共享太平之福(7)     
  还有一次是在苏门答腊〃生擒伪王〃苏干刺,郑和至苏门答腊封其酋长为国王。其先,王之父死于与邻国花面王的战事。某渔翁因率众杀了花面王,为苏门答腊王妻报了仇,而据有了王位,称为老王。王子宰奴里阿必丁年长,杀了老王夺回王位,从此与老王之弟苏干刺累年争战不息。郑和支持宰奴里阿必丁,将苏干刺擒归 ,在明朝人看来,明朝的皇帝是天子,四夷的君主是国王,各国之间发生的纠纷,天子朱棣都有调节裁处的责任,且看:   
  永乐元年八月癸丑,敕安南胡■曰:朕君临万方,体天为治,一物失所,时予之辜。今占城与尔邻壤,尔屡兴兵侵其土地,杀其人民,剽掠财物,占城之人困尔■毒。夫两国土地,传自先世,而主于天子,何得恃强踰越!为恶受祸,自古有明戒,然事已在赦前,兹不深究,自今宜保境安民,息兵修好,则两国并受其福。尔其钦哉!    
  又如:   
  永乐十七年十月癸未,遣使谕暹逻国王三赖波磨刺扎的赖曰:朕祗膺天命,君主华夷,体天地好生之心以为治,一视同仁无间彼此。王能敬天事大修职贡,朕心所嘉,盖非一日。比者,满刺加国王亦思罕答儿沙嗣立,能继乃父之志,躬率妻子,诣阙朝贡。其事大之诚与王无异。然闻王无故欲加之兵。夫兵者凶器,两兵相斗,势必俱伤。故好兵非仁者之心。况满刺加国王既已内属,则为朝廷之臣。彼如有过,当申理朝廷,不务出此,而辄加兵,是不有朝廷矣。此必非王之意……辑睦邻国,无相侵越,并受其福,岂有穷哉!王其留意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