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惑-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顺便提一句,这个即将到来的种师中,也大有名气。他是种师道的弟弟,人称“小种”,素以老成着称,岳飞初出道时就曾是他的部下。种家一门三代,都是西北名将,赫赫有名。
  事情至此,可以说天道已开始照顾大宋了,宋军只要如期发动,彻底端掉宗望大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就在这时,宋在战略部署上出现了自我混乱。种师道现在的副手、熙河(在今甘肃)统制姚平仲提出了“和,则不必战;战,则应从速”的主张,要求提前出击。
  本来,种师道的思路是:金军虽然捞到了大批珠宝,但粮食却不多,甚至士兵都以牲口饲料做军粮。这样必不能持久,撤军北还之期,指日可待。到时,宋军依李纲计策,出奇兵进行追踪、包围、打击,估计可以全歼金军。即使走脱一部,等其溃逃到真定、中山二镇,也会被当地驻军拦截,仍会被全歼。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惹起千古争议的“劫寨之败”(4)
而姚平仲年轻气盛,认为完全不必那么谨慎。
  这个小姚,是名将姚古的养子,幼年时即勇武异常,屡立战功。在徽宗时代,因被童贯压制,不曾有进京朝见的机会。但钦宗在当太子时,就久闻他的大名。
  御前会议之后,钦宗在福宁殿单独召见了姚平仲,两位“愤青”谈得十分投机。钦宗对小姚十分欣赏,当场给了厚赏,并许诺如果一旦破敌,当晋级为节度使!
  姚平仲是个头脑简单的武人,李纲对他的评价是“志得气满,勇而寡谋”。这小子认为,这大功可以自己独得,于是就准备于二月初一晚间,和陕西将领杨可胜率步骑兵一万人,去劫金人营寨。
  他打算生擒宗望,拿老贼去换回康王赵构。
  这个计划,是经钦宗批准的。
  年轻的皇帝,现在已是全国最大的激进派了。他嫌种师道太老成持重,不够创新,屡屡督促种师道早一点儿出战。但种师道一再讲明利害,坚持要等到种师中的部队开到再说。
  钦宗等不及了,决定绕开这个老家伙!
  这次行动,在历史上有太多的扑朔迷离之处。它对北宋末年局势的急转直下,有重大的影响,是大宋命中注定的一劫!
  据李纲的*《靖康传信录》上说,种师道对此次偷袭行动事前毫不知情……“虽种师道宿城中弗知也”。这一点,可以确证;否则老将军死也会反对的。
  那么李纲本人是否知情或者赞同呢?从《靖康传信录》上看,李纲似乎也并不知情,因为他回忆:当天自己因病请了假,正躺在行营司动弹不得。
  但是,后世有不少学者对这一说法持有异议,他们认为:李纲不仅知情,而且很赞同这个方案,同时还受钦宗之命,亲自主持了这次行动,是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他之所以在《传信录》里隐瞒了这一点,是出于“为尊者讳”和其他考虑。所谓“为尊者讳”,是他不愿把此次行动的发起人钦宗的愚蠢给揭出来。
  实际情况如何,这里只能存疑了。
  这个行动,本是由钦宗与姚平仲两人约定,于二月初一半夜时分实施。但是很奇怪,如此高度的机密,竟然在正月二十八日(行动前一天),就传遍了整个汴京,成为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汇聚街头,奔走相告,就等着看金军的狼狈相。
  钦宗更是成竹在胸,初一当晚,觉也不睡了,端坐在福宁殿等候佳音。他还命人在封丘门的城楼上布置好了御座,只等捷报一来,就驾幸封丘门,在城上举行献俘典礼,嘉奖三军,同享胜利喜悦!
  他又下令,让行营司的属官方允迪,先行登上封丘门,起草好宣布大捷的告示,到时好向军民宣读,以免措手不及。同时又叫人在开宝寺旁边竖起三面红旗,上书“御前捷报”四个大字,赫然醒目。
  开封城内,这一夜的前半夜,一片热闹、激动、期盼。人声鼎沸,有如节日!
  “愤青”小将姚平仲,就在这种必胜的气氛中,跨上一匹青骡,器宇轩昂地率领一万兵马出城了。他命令部将王通,率五百人的敢死队跑在最前面,务求直踏敌营,杀他个人仰马翻!
  约在五更时分,长夜将逝,天色未明,正是一般人睡得正酣的时候。这一彪敢死队沿孟阳河疾行,夺桥过河,向北奔袭,从金大营的西南角杀入。
  宋兵的气势也真是了得,一时之间人喊马嘶,炬火照天。
  ……可是,这是一座空营!
  勇士们来不及多想,立马冲进了紧邻的第二座大营。

惹起千古争议的“劫寨之败”(5)
这里,仍是连个鬼都没有!
  夜色深浓,敌营一派寂静。宋兵的喧嚣也平息了下来。怎么办?
  此时,哪怕是个平民百姓,只要是看过几页《三国志》的,都会意识到:不妙,这是中了埋伏了!
  还犹豫什么?惟有一跑了之!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跑得快不快了。
  可是,我们这位骄傲的小将,根本没把金人放在眼里。“西兵”向来是金人的克星,我们就是堂堂正正地在路上走,谅他们也不敢动手!他下令,不怕,冲进第三营,他金兵总不会钻到地底下去吧?就算是钻到了地下,也要统统把他们给赶出来。
  可是诸位看官你想,那宗望一心想拿下汴京城,这次一入宋境,情报工作就做得相当好。加之种师道抵京后,京城防卫有了保障,已开了一些城门,供百姓出入谋生。那金军的哨探,就更容易混进城来。结果,宋军的劫营计划,只瞒了负责城外防守的种师道,却瞒不过金军的哨探,甚至连偷袭部队具体的出发时间都被探知。
  金军大营那一边,早做好了准备,只等宋军来送死。三座大营四周,挖了不少陷阱、濠沟。此外,还有铁骑数万,都藏在营外。
  就在王通率敢死队冲进第三座大营时,只听一声号炮响起,登时箭如雨下,金军伏兵从四面跃起,铺天盖地般杀来!
  五百宋军壮士虽然是抱定了有去无回的决心,怎奈夜幕下连辨别方向都难,更谈不上杀敌了。一抬脚,就纷纷滚落陷阱和濠沟。侥幸活着的,也有一半以上身负箭伤。
  西兵将领陈开不幸中箭身亡,另一位将领杨可胜马坠濠中,被金军俘获。
  先锋王通见战也无益,只得率三百名残部,拼死杀出大营。出得营来,只见主帅姚平仲正率领后续的万余人马,在与数倍的金军激战。
  那小将姚平仲,鲁莽是鲁莽,在生死关头却也不含糊,已是遍体带伤、力不能支了,还想率军杀进大营去接应前锋。
  小姚将军一看王通血人似地逃了出来,知道前军已全然失败,不由长叹一声道:“我有负圣上所托,还有何面目回去见李、种二将军?”
  说罢,猛抽了胯下青骡两鞭,竟然单骑向京西的板桥方向去了。
  ……他跑了!
  可怜万余精锐宋军,被金军伏兵一顿乱砍,支持不住,潮水般地朝后退。渐渐地退到了京城脚下,眼看就要全军尽没。
  据李纲回忆,这天半夜时分,钦宗派宦官送来了亲笔手谕,说是“平仲已举事,将成大功,卿可率行营司兵马,出封丘门为之应援。“
  李纲看了条子,心里叫苦:小姚提前偷袭和增援之事,事前并未做策划,现在黑灯瞎火的,如何去集合行营的几万人马?他立刻写了一个手札,讲明自己在病中,仓促间无法调集军队。可是,就在须臾之间。宦官前后来了三拨,以军令逼迫李纲赶快调兵。
  李纲不得已,只得连夜调集手下的左、右、中三军,忙了小半夜,至黎明时分,大军才出了封丘门,来到城外的天驷监。
  李纲把三军分别做了部署,中军埋伏在城门东北,左右两军驻扎在景阳门一带,都是为接应姚平仲做准备的。如果姚平仲传回消息说“得手了”,三军立刻作为第二梯队冲上去;如果万一失败,则可接应姚部安全回城。
  可是等李纲把军队布置好了之后,只见偷营不成的宋军溃兵漫野而来,远处大队金军追赶过来,扬起漫天黄尘!
  京城又要重陷危机!
  好在李纲还能稳得住,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先抽出一部分兵力,分别去帮助范琼、王师古解围。主力部队则进至幕天坡,与金兵展开激战,斩获颇多。金军被李纲打得晕头转向,稍做休整后才缓过神来,又集中力量攻击守城的中军。
  李纲再次组织反击。他亲率将士登城抵抗,命令禁军神箭手一顿猛射,逼退了攻城的金军。当晚,他没回家,就住在了城外的军营里。
  “姚平仲劫寨之败”这件事,到此也就告一段落。姚平仲只身逃跑,隐身江湖,多年以后才浮出水面。
  劫寨奇谋,可惜大败亏输。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宋军惨败后的溃散之势,被李纲迅速稳定住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