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是天下的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广东人是天下的眼-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变!
  …… ……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讲,人类社会中存在着“遏制领先法则”。也就是说,在历史跨越阶段发展的时候,起先最发达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将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的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则更可能适应变化,并在转变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在世界历史中,我们看到,落后的区域不断地崛起,领先的区域不断地被逼下历史舞台。事实上,广东的历史轨迹也遵循了这一法则。广东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在历史流变中,不断地跨越式发展,成功地扭转了自身的不利条件,才赢得了今天的成就。
  今日之广东乃昨日奋斗之结果,今日之奋斗又决定着明日之广东。在封建开明专制时代,广东人凭借十三行的辉煌竖立了古代贸易中心的地位;在中国近代化的节点上,广东人凭借忧国忧民的决心和识时务的眼光,竖立了近代政治中心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广东人又凭借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竖立了当代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
  但,作为广东人,我们应扪心自问,下一步,我们要靠什么保持我们的领先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如何让这口泉眼喷出更多的智慧之泉,滋润悠远绵长的岭南之风?
  编 者
  2009年9月9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冼夫人:(1)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有一颗慧心,更有一双慧眼
  粤西高州有座冼太庙,供着古岭南百越领袖冼夫人。她面容皎洁,柳眉飞扬,秀眼明眸,印堂凝聚一股英气,瞻仰者无不肃然起敬。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在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上,称赞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一)
  冼夫人(512…602)的祖先从西汉以来,一直世袭南越首领地位,辖地千里,统属部落十余万众。
  冼夫人聪慧过人,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练就一身武功,且熟读兵书,文韬武略,能排兵布阵,指挥行军打仗,百越各部落对她都非常敬佩。
  她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常常规劝自己家人及亲友,要讲究礼仪,取信于民,多做善事,不结怨乡邻。
  她的哥哥冼挺,担任南梁州(今阳春市境内)刺史时,常常发兵攻打附近的郡部落,弄得岭南一带不得安宁,百姓叫苦连天。她力阻哥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哥哥醒悟,平息争端。
  她的威望日增,不久,便被推为俚人大首领。粤西山水,翰墨书香,让冼夫人出脱成花一样的雍容大度的绝世佳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梁大同元年,罗州(今化州市)刺史冯融老先生素来也极注重品貌。他闻说高凉俚洞冼氏部落中有一位年轻女首领,文武双全,品貌兼优,便亲自屈尊上门拜访。冼夫人当然以礼相待。谈吐中,冯先生见冼首领真的名不虚传,仪表大方、态度从容、言词精辟,见地超人,尤其那秀眼明眸,更透出一股英气,几令冯老先生也守舍不住。冯刺史既钦佩又爱慕,回到罗州,当即托媒,他不敢说是给自己当姨太太,忍痛割爱,为自己时任高凉太守的儿子冯宝说亲。
  原来冯融是北燕王室的后裔。太延二年(436年),北燕王冯弘被北魏太武帝打败后投奔高丽。与此同时,他嘱咐他的儿子冯业带领三百多名亲属和部将乘船南下投奔宋朝。宋朝把他们安置在新会郡,封冯业为怀化侯,任新会太守。从冯业到冯融已经第三代了。他们三代人,虽然都任太守、刺史等地方文武高官,但因他们原是北燕来投靠宋朝的,既无当朝的士族作为后台,又无地方豪强作为依靠,加之他们是深入百越民族聚居的中心地带内任官的外地汉人,互相间还存在一定的民族隔阂。他们官职虽然不小,却指挥不动当地的百越土着民族。
  冯融老先生毕竟是老先生,他知道联婚是增进团结的中国历代皇朝的“裤头方”,尤其冼夫人(当时还属未出阁的黄花小姐)是一位年轻美貌的俚人女首领。正当风华正茂的儿子冯宝能娶上这冼姑娘也是美事一桩。更重要的是与冼姑娘联婚,通过冼家可与地方的强大部落结成联盟,以彻底改变自己家族“孤鸟入人群”的局面。团结当地部落民众,以治服属地,推行王令。
  冼姑娘也有冼姑娘的想法,她见冯老先生长得牛高马大,风度不俗,他的儿子肯定也非是二流角色。何况自己也不能长期待字闺中,终究必须嫁人,族中又不能通婚,嫁给外族,能嫁上这名门望族的高州太守,看来也不亏她。而更重要的是,冼姑娘她是胸有大志的人。她自己熟习经文,略知先进的汉文化和王朝的一套行政法规。她想以此来改变当地俚人的社风俗习,提高俚族的素质,让岭南与汉文化接轨。
  那时,俚族族内通婚是属不可,而与汉族通婚也未曾有过。冼姑娘以大局为重,冲破民族偏见,毅然接受了冯家聘礼,与高凉太守冯宝缔结了良缘。。 最好的txt下载网

冼夫人:(2)
冯宝这小先生也挺聪明,他为了要依靠冼氏部落势力,索性在冼氏家乡高凉郡良德落籍,所以后来有些史籍说冯宝是高凉郡人,或说是高凉良德人。
  (二)
  从此,冼姑娘就升格为冼夫人了。她成为岭南最标准的夫人。相夫教子,遵纪守法。但是她比一般的夫人又高出百倍,她利用她的特殊地位,约束本族民众,遵守朝廷法令,不论汉俚,纵然是本部的头人首领,有何过失,也一律依法处置。她的哥哥故病复发,竟带人偷了电白郡十匹来自波斯王国的名马。冼夫人获悉,着其哥哥把马交还,并罚闭十天。此事传开,震动很大。再没人敢犯法。朝廷政令在俚人地区得以全面推广,岭南安定。
  冼夫人在治理岭南,促进国家统一方面有三大贡献:
  一是平定李迁仕之叛,成为陈国立国的大功臣。
  梁朝太清三年(549年)3月,降将侯景叛乱,攻陷建康,梁武帝被囚饿死。侯景改立简文帝,并分兵攻破广陵、吴郡、吴兴、会稽,到处烧杀抢掠,长江下游地区受到极大破坏。
  高州刺史李迁仕聚兵置械,在江西赣县谋反。冼夫人以国家利益为重,说服丈夫冯宝,联合高要太守陈霸先,用计擒拿了李迁仕,押往南康(今江西赣县西南)斩首。冼夫人因平定李迁仕叛变有功,被梁简文帝封为保护侯夫人。
  冼夫人有一颗慧心,更有一双慧眼。在平叛中她发觉高要太守陈霸先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且爱国爱民,具有治理天下的伟大抱负。她见梁朝气数将尽,并决计支援陈霸先成霸业。于是冼夫人说服丈夫把一批批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陈霸先军营。高凉郡几乎成了陈霸先平定叛乱战斗的大后方。
  陈霸先不负众望,承圣元年(552年)三月,与梁将王僧辩联手攻破建康,平定了侯景之乱。陈霸先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太平二年(557年)进封陈王。不久陈霸先废除梁敬帝萧方智,自立为帝,国号为陈,改元号为永定。至此,陈霸先在冼夫人的鼎力支持下,终成霸业。
  永定二年(558年),冼夫人为了表示南越各郡部落对陈朝政权的支持,派遣九岁的儿子冯仆,率领岭南各部族首领到丹阳(建康)朝见陈武帝。这陈武帝因念及冼夫人协助平叛之功,也被她千里迢迢派年未弱冠的小冯仆前来朝见所感动,立马封冯仆为阳春郡(今阳春市)太守,并犒劳同来的岭南各部族首领。
  陈国立国之后,太建元年(569年)十月,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并把冼夫人的儿子冯仆(这回已长成十八少年)扣押于广州城里,逼冼夫人跟他一起反叛朝廷。冼夫人大义凛然,不顾儿子落在敌手,举十万之兵,强围广州,擒拿了欧阳纥,又用计救出了儿子,一时名扬朝野。于是,陈霸先又封她为中朗将、石龙夫人,赐驷马车一乘,并赐旌旗兵符,出入礼仪同刺史(即现地级市长)一样的级别待遇。
  二是深明大义,为求岭南平安,率众归顺隋朝。
  祯明二年(588年)十一月,隋文帝杨坚出动51万大军,分八路进兵,大举伐陈。次年正月,隋军攻陷建康,陈叔宝被俘,陈国亡。
  由于岭南地理复杂,隋军虽垂涎,但未敢贸然而动。因此岭南各州都未所附,一时群龙无首,众推人气最旺的冼夫人主政,尊称她为“圣母”。“圣母”本来只称西天的“圣母娘娘”,但众人既相敬,她也大可不必计较,权且当一当再说吧。目的是借此以号召大家维持治安,各尽责守,确保岭南安定团结。

冼夫人:(3)
开皇九年(589年)三月,杨坚对岭南未统夜难成寝,于是派了总管韦洸带了二万人马南下安抚岭南。时有陈旧将豫章太守徐澄和东衡刺史王勇率兵抵抗。韦洸至大庾岭受阻。并立马报告朝廷杨坚。
  杨坚降旨安抚韦,说:“韦卿,别怕,徐澄、王勇属小儿科,关键能服冼夫人方乃至要,朕有一宝,卿派人送给冼夫人,岭南自服。”
  杨坚送给冼夫人是何宝?原来却是一杆犀杖。
  当初,冼夫人曾经将从扶南(今广西南宁境)进来的一根精美的犀杖,作为南越地方的土产,进贡给陈后主陈叔宝,陈亡了,杨坚令陈叔宝交出这犀杖,并写了一封信,宣谕陈朝已亡,要求冼夫人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要抗争,归顺隋朝。
  冼夫人验明犀杖,又见了陈后主的信,确信陈朝已亡。本来,冼夫人可说是陈朝的开国元勋,三十多年也与陈朝廷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但是陈朝既亡,若率众抗隋,地僻兵弱,也无济于事,反而会招致隋军践踏家园,生灵涂炭。于是冼夫人召集百越各郡首领头目数千人,示出犀杖,陈明因由,说服众人归隋。众人见冼夫人如此爱护岭南百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如此的深明大义,更有何说?大家纷纷唯从圣母教诲,诚心归附隋朝。
  冼夫人接着派遣孙子冯魂带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