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烽烟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烽烟录-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豫让带着无奈和悲情在赵襄子的衣服上刺了三剑,之后,拔剑自刎。

  豫让死后,赵国的百姓都为他哭泣,为他流泪。(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成了晋国的实际掌控者。

  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柳继位,是为晋幽公。幽公之时,晋公室已毫无权威,幽公非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见三家之君。公室只保留了绛(当为今山西侯马市之新绛)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二邑,其余的晋国土地全被三家瓜分。

  赵襄子因为取代了伯鲁的太子地位,于心不安,立伯鲁之孙赵浣为继承人。但襄子死后,其弟桓子驱逐赵浣而自立为君。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

  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是为魏文侯。

  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韩景侯。

  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晋烈公十七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单纯从合法性的角度看,这一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国即由此起始。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建立七百余年的晋国自此彻底灭亡。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诸侯难争
魏桓子死后,他的孙子魏斯即位,也就是魏文侯,魏国的第一位国君。那一年是公元前445年。

  魏文侯继承的家业是魏桓子在三家分晋时建立的魏国。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韩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东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晋东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强、不被列强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 

  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魏文侯为了求得生存,礼贤下士,最大限度的吸引人才。当时,魏文侯手下聚集了那个时代最一流的人才。他拜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为师,任用李悝、翟璜为相,拜乐羊、吴起为将。当然,魏文侯所以可以聚集到那些人才,这与他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分不开的。

  春秋战国时代,礼仪崩溃,尤其是到了战国时代,西周的礼仪更是不复存在了。从权威的角度的来看,由于礼仪的不存在,天子,甚至诸侯的权威都被削弱了,但是却更利于人才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天子、诸侯平等的进行交流。而诸侯们,也因为图强称霸的需要,对人才倍加尊崇。魏文侯所以会尊崇人才,固然是因为他有修养有内涵,另一方面与那个时代的特色也分不开。

  魏文侯很懂得如何笼络人心。他拜卜子夏和田子方为师。每当经过名士段干木的屋子时,他都会跪在车上俯首行礼。这种举动可能有做作的成分,但是却可以让四方贤士,看到一个尊重人才的国君——况且做作本就是国君应该具备的能力。他曾经和一个山野村夫约定一起去打猎,可是因为下雨,没有法子应约,便亲自去告诉那个山野村夫,说明原因。一国之君能够放下架子和一个山野村夫相约狩猎,已经难能可贵,再能遵守与山野村夫的约定,更显他的人格魅力。

  当然魏文侯毕竟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脾气。在打败中山国后,他将中山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之后,他问:“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寡人是个什么样的君主?”这样的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仿佛女朋友问你:“我和某某女孩谁漂亮?”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回答说:“你最漂亮。”不过也有那些一根筋的人会说:“虽然她比你漂亮,但是我爱的人只有你一个。”

  魏文侯的大臣中就有那么一个一根筋的人,任座站了起来,说:“您得了中山国,不给你的弟弟,却给了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的君主?”这句话气得魏文侯够呛,大发雷霆。

  可是那任座也是个有脾气的主儿,二话不说,快步离座,扬长而去(任座趋出)。这够得上大不敬了,估计可以灭九族了。始皇帝以后,怕再没有如此牛逼的臣子。

  不过魏文侯倒也有趣,生气归生气,偏偏不信这个邪,问大臣翟璜:“你说我是不是仁德的君主。”翟璜不傻,任座那一刀已经捅进了魏文侯的要害,自己要再给他一下,魏文侯非要让他和任座并骨不可。他忙说:“我听说只有仁德的君主才有耿直的臣子。任座刚刚回答耿直,正说明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不但让翟璜把任座追了回来,还奉为上宾。

  从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魏文侯身上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多可爱可敬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人才的归附大有裨益。

  国富方能兵强,魏文侯深深懂得这个道理。而要国富,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否则就很难做到国富。当时三家分晋,赵国的得到利益最大,韩、魏两家相对弱小。三家都要发展,都要壮大,彼此产生摩擦是必然的。

  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理智的做了思考,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魏文侯认为,魏、韩都是弱国,只能联合起来对抗赵国,才能避免被赵消灭。韩、魏两国任何一国,与赵国联合,都是在与虎谋皮。形势使迫使韩、魏必须联合。那么韩武子提出的联合魏国,消灭赵国,是否可行呢?魏文侯认为这是不可行的。因为赵国的实力太强了,韩、魏联合可能也只能与赵国能打个平手,甚至可能被赵国击败。即使侥幸得胜,也必定会元气大伤,并且,由于少了这种相对的平衡,韩、魏两国必然会继续内斗。 

  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披山戴河,比较封闭,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赵、魏、韩三国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 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赵献侯与韩武子都表示同意,但如何联合,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分利,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通过这次会谈,三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第六章 魏国人杰
在取得了稳定的周边环境后,魏文侯就可以放心的修炼内力。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李悝。

  在《资治通鉴》中提到过一个人,名叫李克。他向魏文侯提出了用人的五条标准:

  平常的时候看他所亲近的,富贵的时候看他所交往的,显赫的时候看他所推荐的,穷困的时候看他所不做的,贫贱的时候看他所不取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五条标准:

  第一,平常的时候看他所亲近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的人品,最好的法子,就是看他的朋友。一个人平时与哪些人的交往,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志趣爱好人品。

  第二,富贵的时候看他所交往的。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人大有人在。一个人如果富贵了,依旧可以保持平常的交往,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君子。所谓贫贱之交不可忘。

  第三,显赫的时候看他所推荐的。中国的政治向来时候以结党营私闻名,大凡在朝中有些势力者,都不忘记结党营私,以谋大权。这是政治的一大弊端。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科举制。然而科举制依旧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朝的高官,所推荐的人才,多为门生故吏,而今社会,此种状况,依旧存在。显赫时,如果还能保持自我,秉公而为,自是君子。

  第四,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人穷志短,为求显贵,不择手段,自古使然。明朝就有大太监王振,为了显赫,竟不惜阉割了自己。这等勇气,非凡人所及。君子固穷,但是青云之志不可毁弃。穷而弥坚,方为真君子。

  第五,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嗟,来食。”君子不是嗟来之食,所谓贫贱不能移,正是这个道理。

  有此五条,足见一个人的人品。

  李克向魏文侯说了这五条,魏文侯立刻知道了他的宰相人选是谁了——当属魏成。

  事后,另一个宰相的有力竞争选手——翟璜,愤怒得找李克理论,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了!”

  李克平静得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