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修仙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崂山道士修仙记-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

    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第一次体会“感恩”,是在,游湖后。感恩大自然



………【9游湖2】………

    秦小猪和冷姑娘继续游走着。雨,不停地下着,越下越大┄┄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给人片丝暖意。正当我被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所陶醉时,突然暴风乍起,

    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它吹散了浓密的雨雾,摇撼着树丫,在屋顶上掀起了阵阵小规模的“海啸”,使得整个雨世界变得格外壮观起来,把这次“歌舞会”推向高潮,只见,风追赶着雨,雨追赶着风,风和雨又联合起来玩闹着世间万物,它们放肆地用树枝荡秋千,用电线走钢丝,用屋顶弹钢琴,用树叶放风筝┄┄正是“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渐渐地,风势减弱了,

    世界又归于平静。放眼望去,大雨仍在下着,狂风却消失得一干二净。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连绵不断地从屋檐落下,在地上开起了花。而地上落下的积水又形成一个迷你“洞庭湖”,其中的小土丘就是陆地,碰巧有几片树叶漂过,这就是富有闲情的渔舟┄┄真是太有趣了!这既壮观又慷慨激昂而又平静似水的雨景真是太迷人了,我爱雨景!尔露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

    偶出影子似的飞檐。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获寺的琉璃瓦。所有这一切都披上了细雨的网。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但见诸字,自然无法捕捉空灵的意境。

    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有幸去杭州,正赶上东南的雨季,阴雨绵绵。“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京奇”。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党决意去冒雨游西湖。

    雨天泛舟,我欣赏到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色空蒙的景色。要传神地描绘眼前的这幅景致,非米点技法不可。

    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杜鹃正盛开,白的如棉如雪,红的如火如茶,一丛丛点缀在绿树翠竹之间。杜若花生长在水边,很像兰花,但不像兰花那样娇气,繁茂,茁壮。

    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苦碑;似乎也散发也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获寺的琉璃瓦。所有这一切都披上了细雨的网。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但见诸字,自然无法捕捉空灵的意境。

    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太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为什么西湖的名声尤高,吸引着多的游人?是因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为明晴明晦,山的变化无穷么?后来游岳庙,我才想通了这个问题。从楼艺术上看,岳庙并无特色;从造形艺术上看,岳飞的塑像更是不伦不类。

    但是这里的游人四时不断,很清楚,有谁到西湖不瞻仰岳庙呢?如果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没有白居易、苏武、岳飞、于谦、张苍水这些伟大诗人、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妹,那么可以设想,游人的兴味是不会这么浓厚的。秋天的瘦西湖

    艳阳高照,金风送爽。行进在铺满落叶的大道上。我一边哼着歌,一边想着瘦西湖秋天的样子。

    一走进瘦西湖的大门放眼望去,浓浓的秋色很迷人。

    我们走在堤岸上,只见柳树换上了一身黄绿色的衣裳。桃树和杏树的叶子变得十分稀疏,黄褐色的枝条任秋风敞敞荡荡地吹着。草地上,草儿黄了,野花开了,蓝、黄、紫、白争妍斗艳,惹得蜂蝶纷飞。你还记得唐代大诗人写过的“秋尽江南草未凋”吗?眼前不正是这种景色吗?

    站在五亭桥上,宽阔的湖面波光粼粼。人们划着游艇,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我们极目远眺,远方那别致的小金山、雄伟的白塔、典雅的二十四桥,尽收眼低。天是蓝色的。风是凉爽的,此时此刻,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心旷神怡。

    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劳动花园,这里秋色更浓。落叶纷飞,红的、黄的、橙的、绿的、紫的,色彩斑斓。树叶的形状有掌形、条形、扇形、椭圆形、宫灯形,千资百态。动物林里,各类飞禽走兽毛皮丰满了,原来它们是准备过冬呀!

    人们赞美瘦西湖烟花三月的满圆春色。而我认为,瘦西湖金秋十月的迷人秋色,也同样值得赞美!有幸去杭州,正赶上东南的雨季,阴雨绵绵。“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京奇”。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党决意去冒雨游西湖。雨天泛舟,我欣赏到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

    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色空蒙的景色。要传神地描绘眼前的这幅景致,非米点技法不可。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

    杜鹃正盛开,白的如棉如雪,红的如火如茶,一丛丛点缀在绿树翠竹之间。杜若花生长在水边,很像兰花,但不像兰花那样娇气,繁茂,茁壮。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苦碑;似乎也散发也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获寺的琉璃瓦。所有这一切都披上了细雨的网。

    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但见诸字,自然无法捕捉空灵的意境。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太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为什么西湖的名声尤高,吸引着多的游人?是因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为明晴明晦,山的变化无穷么?后来游岳庙,我才想通了这个问题。

    从楼艺术上看,岳庙并无特色;从造形艺术上看,岳飞的塑像更是不伦不类。但是这里的游人四时不断,很清楚,有谁到西湖不瞻仰岳庙呢?如果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没有白居易、苏武、岳飞、于谦、张苍水这些伟大诗人、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妹,那么可以设想,游人的兴味是不会这么浓厚的。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

    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我想,我虽然没有领略雨西湖,更无缘雪西湖,但雾西湖更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我不止一次地想过,游西湖我若能碰上一个晴西湖也是一件美事。哪曾想就在我慕名而来游览盼望已久的西湖时,却碰上了一个雾蒙蒙的阴天,游览的兴致大打折扣了。尽管这样,我仍然对“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充满期待。马车稳稳地停在了西湖边,

    一路上叽叽喳喳的伙伴们早已迫不及待地下了马车,想一睹西湖的芳容。一股潮湿闷热的空气迎面扑来,空气中的水汽热情地亲吻着我的脸颊,不一会儿身上、脸上就已湿漉漉的了,不知是汗还是水,但我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因为我早已被眼前如诗的画卷所吸引。碧绿的湖水犹如满池的绿颜料,满池新荷翠绿可爱,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晨风中,摇曳着她婀娜的身姿翩跹起舞于碧波之中,让人不忍伸手去触碰她,生怕一不小心损坏了她娇嫩的花瓣,弄脏了她无瑕的衣裙。“接天莲叶无穷碧”,

    我算是真正明白了这句诗,薄雾笼罩,迷迷蒙蒙,好一片世外桃源。乘船游湖时,我没有到船舱坐着,而是来到了甲板上。湖面上升腾起一阵阵雾气,远处的群山,断桥蒙着一层缥缈的白雾。绿莹莹的山峰若隐若现,时而雾气飘散,山峰清晰地浮在眼前,连山顶的参天古木都看得一清二楚,时而又被雾气湮没了,一切都只能化成墨绿的一团,就像宣纸上一滴略带墨色的浅浅的水迹;

    又如罩着面纱的少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