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史风云录-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王莽的篡权袖手旁观。刘崇、刘信等宗族和地方长官翟义起兵,兵力一度达到十万大军,但还是被王莽军镇压了。王莽从大司马、安汉公、宰衡,逐渐升级称号到假皇帝、摄皇帝,直到做了新王朝的皇帝,所以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知道汉朝已然终了。
  虽然篡权有计划性也有现实性,但王莽所走的政治路线是完全忽略了现实的理想主义,所有的一切都采用了太古的周代制度。按清末康有为(1858—1927)的说法,王莽时代的古文经多属伪作。王莽就是善于伪造的名人。瑞兆也是伪造,更不用说四十八万条对他的歌功颂德了。
  回归周代古法的复古主义使社会陷入了大混乱。不仅如此,连外交也停滞了。

汉之灭亡与复兴(4)
井田法被决定付诸实施。该法认为天下的耕地全部是“王田”,不过没有人知道此法是否真的在周代实行过。“奴婢”的称谓被改为“私属”,这种做法认为所有人口都是天子之物,现今是临时由个人代管,他们从事耕作也是在为天子效劳。土地和人民都是天子之物,所以对它(他)们进行的买卖是被禁止的。
  视土地和奴婢为私有的地方豪强自然要反对王莽的政策。这个政策无疑是在宣告对个人财产的否定。西汉晚期,土地兼并日益加重,各地的大地主都成了豪强。元帝时候开始,歉收可以说就像是慢性病一样绵绵不绝,失去土地、成为流民的人不在少数。因流民的贼匪化,豪强为了自卫就组建武装。豪强、流民、私铸、盐铁走私等武装团体在全国遍地开花。
  根据儒教的华夷思想(该思想认为文化的中心是华,文化不发达的是夷狄),把匈奴改名为降奴的孩子气做法并不少见。西汉曾把臣服的匈奴单于立为王,但到如今夷狄为王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就降格为侯。所以,此前臣服汉的各地部族就必然会疏远王莽政权。
  这样一来,不起叛乱倒显得不正常了。只要有人开头,马上就会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开这个头的是个被称为吕母的妇人,她只是个酿酒的普通人,并不是拥有私兵的豪强,也不属于流民或是走私集团。她的儿子是个县里的官吏,因为过失被长官杀了。汉代县的长官是县令,嗜好更名的王莽把县令改名为“县宰”。吕母为了复仇,召集了一群血气旺盛的年轻人。因为她是酿酒的,年轻人来买酒的时候她就不收钱,以此为拉拢手段。另一方面,她投入全部财产购买了武器。就这样,吕母一党袭击了海曲县(山东省),杀了县宰,砍下了他的头。吕母把首级供在儿子的墓前。吕母虽然达成了目的,但为了在乱世中生存,就只能继续结党,无法解散,也不能解散。因私人性质的复仇而雇佣起来的武装团体,性质上变成了造反集团。撼动王莽政权的“赤眉军”据说就是这样诞生的。
  4
  在海曲县起事的吕母一党为了区别敌人和自己人,把刷墙的红色染料涂到自己的眉毛上。“赤眉军”的称号就是由此而来的。继吕母之后,接手指挥赤眉军的是樊崇,他手下有逢安、徐宣、谢禄、杨音等一干助手。
  王莽的政治与其叫做暴政,不如叫做乱政。忽视现实的复古主义政治必然会搞乱现实。强行推进我行我素的政治,引起了本质上属于体制派的地方豪强的反感,严罚主义又制造了大量的流民群。于是人们就怀念汉朝。刘氏皇帝统治天下的时候,虽不一定会太平,但和王莽的政治相比就要安定的多得多,秩序也能得到保证。
  吕母一党在山东点燃了大乱的导火索后,各地的流民们也开始行动起来。黄河和淮河之间以及长江支流的各个流域内,适合流民聚众建寨的地形非常多。现在湖北省当阳县东南的绿林山就是其中之一。以新市人王匡为首,王凤、王常、成丹、马武等人把此处作为流民的据点。开始只有几百人,但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七八千,记录称最盛期有五万人,去往那里的饥饿流民多到趋之若鹜的程度。后世贼匪有个别称叫“绿林”,就由来于此。
  王莽于新地皇二年(22)发兵两万进行###,但反倒在绿林造反军那里吃了败仗。不过,狭小的绿林山无法供养大军,据说绿林军因疫病而损失的兵力就达一半。于是他们兵分两路,从绿林山移出。北上进入南阳的称为“新市兵”,前往西方南郡的叫做“下江兵”。 。。

汉之灭亡与复兴(5)
南阳一带是豪强势力很强的地方。汉武帝的庶兄刘发被立为长沙王,除了继承王位的儿子,还有五个儿子被封侯。其中一人被封为舂陵侯,但由于封地是潮湿的低洼地,故而提出宁愿减少户数也要移到北方的想法,恳求朝廷后获得允许,转封到南阳的白水乡。王莽时代,刘敞成为这个家族的家长,他有个叫刘玄的堂兄弟因为犯了法,在一个叫平林的地方流亡。平林和绿林一样,有一个陈牧等所率的流民团,叫做平林兵。从绿林转移过来的王匡所率的新市兵也进入这里。受政府军###的反体制团体,数量越多胆子越大。平林兵和绿林系的新市兵在此合流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由谁来做头目。正好身为汉王室后裔的刘玄流亡到这里,所以就让他来担任首领。
  前面讲到,豪强也有私兵团。从流民团以刘玄为首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豪强和贼匪出现了联合的可能性。平林兵、新市兵再加上豪强的私兵团,此前专事掠夺的反体制武装集团摇身一变,成了以复兴汉王朝为目标的政治集团。受任的刘玄一开始被叫做更始将军,不久就被拥戴为皇帝,年号“更始”,时间是公元23年。
  南阳豪强的核心,是相当于舂陵侯(王莽除去了汉王室刘氏一族的王侯之位)的刘氏支系家长的刘敞和他的儿子刘祉。不过在南阳刘氏中,比起这一直系,刘、刘秀兄弟的人望更高。兄弟俩的外公是湖阳大豪强樊重,刘秀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新野县的名门邓晨和宛县的实力派李通。此外,与新野县的名门来氏也有姻亲关系。这样的人脉在这个时代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不过,为何是刘玄被推戴成了皇帝呢?理由很简单。平林、新市的造反军想要的是一个傀儡皇帝,优秀的人物并不合他们的胃口。
  刘玄称帝的前一年(22),王莽第二次出兵###东方的赤眉军,但再次战败。一般人都说碰到政府军比碰到赤眉军更可怕,因为政府军的军纪相当败坏。人们聚集到打了胜仗的一方,所以赤眉军在大破政府军后,人数膨胀到了十万。
  5
  反王莽势力中,最大的两支是把刘玄当作傀儡的豪强和流民的联合体以及赤眉军。前者以南阳为中心,后者以山东为中心,都在大力扩张势力。在全国其他地区虽有规模的差别,但也有数不清的造反团体。这样一来,不得不说王莽的新王朝已经很快呈现出了晚期症状。
  拥戴更始帝刘玄的势力被称为更始军。更始军从南阳北上,经昆阳至洛阳,又从那里西攻长安。刘、刘秀兄弟也参加了更始军,不过实际上是有能力的刘在主持大局。据说绿林系下江兵的指挥者王常等也是如此。关于拥立新的皇帝即位,有时期尚早的论调,不少人认为攻下长安后才应做这件事。
  躲在绿林山的时候,人们只是为口粮而拼命。王莽政权开始衰落后,人们开始看到前途充满希望,一片光明,但同时也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在有能力、有统率力的皇帝的指挥下,享受再度到来的太平。他们希望刘即位。至少不能靠刘玄,所以他们提出即位尚早的论调。与此相反,也有人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有政治上的野心,想操纵一个无能的皇帝。这股势力慌慌张张地把刘玄推到了帝位上。皇帝这个位置自然令刘玄感到不安,因为他最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能力。 。。

汉之灭亡与复兴(6)
王莽为了阻止更始军北上,派去大军,而且还是百万大军。号称百万,首先可以先减去一半,但即便如此也还是大军。形式主义者王莽给它取名为“虎牙五威兵”,他令精通兵法六十三家之术的人从军,让军队不止带着各式各样的图书、器械,还载着珍宝,带着猛兽一起去。这是示威用的,是为向沿路展示“王莽之势正如旭日升天”所使用的伎俩。
  年满六十八岁的王莽不得不展示自己仍然身体健康。他染黑了头发和胡子,立史氏的女儿为皇后以填补两年前老皇后死去所留下的空缺。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示威。
  王莽的大军包围了昆阳城。不足一万的更始军死守不出。刘秀跟着十三骑逃出昆阳城,在城外集合了三千兵力,向围城军队发动了反攻。刘秀是个以慎重知名的人物。城内的更始军认为,既然他都敢向大军发动急速攻击,后面应该还有援军,于是也打开城门出击。实际上刘秀集合的就只有那三千骑兵。
  当时各地决定观望的势力仍然不少。王莽之所以大张旗鼓地攻击昆阳,也是为了示威。然而,昆阳大败使得王莽被彻底放弃了。从昆阳溃逃的王莽败兵四散奔逃回故乡,他们起到了在全国宣传“王莽没戏了”的作用。
  更始帝刘玄设局杀了刘秀的哥哥刘。刘玄一直很担心最有人望的刘可能有一天取代自己的帝位。有个叫刘稷的男子主张即位尚早论,拒绝被任命为将军。更始帝以违抗天子命令为由,逮捕并处死了他。这次刘为他辩护,也被以同样的罪名即日处死。这是一场一网打尽的预谋,也是更始军分裂的危机。慎重的刘秀埋藏起杀兄之恨,对更始帝保持恭顺的态度。即便是更始帝,也不能清除在昆阳立下莫大功勋的人。
  攻陷洛阳的更始军主力自然把目标转向西方的长安。这一次,皇帝刘玄命令刘秀平定河北。虽然最大的对手刘已被打倒,但他的弟弟、昆阳英雄刘秀也必须远离。河北有个叫王郎的人,出身邯郸,自称是成帝的私生子,坐了天子之位,受到广阳王刘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