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这一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彪的这一生-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延安是个欢乐的世界,经常有晚会、歌唱会和舞会举行。在延安的所有领导人,包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都能到舞会上一试身手,唯独林彪不会。林彪偶尔也会光顾舞会,可他从不下场去跳。无论那些蛾眉皓齿如何撒娇、央求、激将,他毫不动摇。他到舞场纯粹是看热闹。
舞会在当时之所以特别盛行,除了跳舞可以娱乐身心、有利健康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参加跳舞的舞伴都是妙龄女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补偿大多数高级将领由于军务倥偬而耽误的青春,鼓励和帮助他们解决婚姻问题。一些有远见、有胆量、有姿色的女子在这种需求下也“大胆出击”,她们瞄准所要捕获的“猎物”,诱其深入,顾盼生姿,谈笑风生。
男人在挑选女人的同时,女人也在选择男人。当时延安的高级领导人,师级以上军官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在这一时期恋爱、结婚、成家、生子,延安对他们是一种温馨、甜蜜的回忆。
林彪也开始了新的追求。他说,“原先我以为女人没有家不行,现在我才发现男人也不例外”。林彪看中了一位名叫叶群(叶宜静)的山东姑娘,盛赞她“温文、豪放、理智”的性格。不久,他们便结了婚。
40年代初,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和抗战大局,悍然发动了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予以揭露和还击,使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出“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驻重庆的西方记者在发往各自国家舆论界的电文中普遍认为:
在这场较量中,毛泽东、周恩来机智灵活地处理了各种复杂的事态,以纯熟的斗争艺术,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击退了中央政府和国民党的制裁、遏制措施。中国最富有政治韬略和实力的蒋介石先生遭遇到了他一生中真正的劲敌,看起来他取胜的道路还很遥远。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团结打败德、意、日“轴心国”,美、英、苏联合向蒋介石施压,要求中国避免内战。罗斯福总统表示,美国给予蒋介石的援华军火,只能使用在抗日战场,不得用于反共内讧。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给蒋介石的生日贺电中也有中国抗日战争坚持五年之久得力于坚持统一战线的暗示。英美两国政府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国民党的内外政策,迫使他谋求改善国共濒临破裂的紧张关系。
7月21日和8月14日,蒋介石约见周恩来,说他一星期后将去西安,想在那里与毛泽东会面,商量解决国内问题。周恩来迅速将这一动态电告延安,毛泽东很快回电,倾向于与蒋直接会谈,他说“乘此国际局势有利机会及蒋约见机会,我去见蒋,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这种改善如果做到,即是极大利益,哪怕具体问题一个也不解决也是值得的。蒋如约我到重庆参加十月参政会,我们应准备答应他”。 
 
                  
 第47节:见蒋时机尚未成熟
 周恩来根据他了解的情况,认为毛、蒋见面时机过早,他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看法:
我们认为见蒋时机尚未成熟,其理由是:(一)蒋虽趋向政治解决,但他之所谓政治是要我们屈服,决非民主合作;(二)蒋对我党我军的观念仍为非合并即大部消灭;(三)蒋对人的观念仍包藏祸心(即打击我党领导,尤其对毛,西安事变后尚想毛、朱出洋,时至今日犹要叶挺太太劝叶悔过自新,吾屡次请回延不理……),因此可说他对我党我军及民主观念并无丝毫改变。
次之,在局势方面,并非对我有利:(一)蒋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一面承认日寇有续攻中国可能,而英美一时无大力援华,且反内战,但何(应钦)等却看到苏联今日处境需要对华让步,英美亦须中国拖住日本,他正好借此依他的想法解决西北及国内问题。(二)中共七七五周年宣言,本是我党历年主张的发展,而他却认为由于苏联让步,中共亦不得不屈服。(三)毛出为谋改善根本关系,而蒋则可以利用此机会打击地方和民主势力,以陷我于孤立。
因此,蒋毛见面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表面进行得很和谐,答应解决问题而散。二、约毛来渝开参政会后,借口留毛长期驻渝,不让回延(此着万不能不防)。若如此,于我损失太大。
周恩来建议毛泽东称病,另派人选代为出面谈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过反复磋商,决定派林彪前往。这是因为林彪具备别人没有的一些特殊优势。林彪是毛泽东的弟子,同时也是蒋介石的学生,为双方所信任或熟悉,便于从中交流转话;林彪黄埔军校出身,他的一些同学或教官如今高居国民党军政要津,便于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林彪是抗日名将,旅苏期间又受到期大林的高度褒扬,有很强的神秘感和号召力。
国共和谈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林彪成为国共双方关注的焦点。9月14日,林彪从延安动身,赶往西安,中途因突下大雨,山洪暴发,路面被毁,未能如期抵达。蒋介石怏怏返渝。10月7日,林彪飞抵重庆,会见蒋介石。
“毛泽东非常愿意与校长见面,但他这段时间患伤风感冒,身体不适,又怕耽误国事,特地命我前来与校长洽谈。”林彪很恭敬地说。
蒋介石听到林彪还是像以前一样尊称自己为“校长”,十分高兴,也很有礼貌地问候毛泽东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
寒暄过后,转入正题。林彪全面陈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内形势和对国共关系的看法和建议。蒋介石一听到内战危险,便不耐烦,频频看手表,约林彪另择时间再详细谈。
根据一段时间的谈判和接触,林彪发现蒋介石及国民党人虽然倾向于以政治方法解决中共问题,来代替全面的军事破裂,但并不急于从根本上改善两党关系,相反,他们认为时间越延长,中共的困难就越大,越利于逼中共就范。在与周恩来研究后,林彪决定改变策略,先从具体问题入手,力求争取打开谈判僵局。
12月16日,林彪在张治中陪同下会见蒋介石,提出彻底实行“三停三发两编”的建议。
“什么叫三停三发两编?”蒋介石疑惑地问。
林彪见引起了蒋介石的兴趣,便侃侃而谈,“三停就是停止全国军事进攻,停止全国政治进攻,停止对《新华日报》等中共报刊的舆论进攻;三发就是释放新四军被俘人员,按照统一编制发饷,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发弹;两编就是允许将中共领导下的军队编为两个集团军。”
蒋介石寻思了半晌,含糊地说,“不要急,慢慢谈。只要我活着,解决问题总会公道,不让你们吃亏。”会见结束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方面的谈判代表尽快拟制方案,免得老被人家追着屁股打。
没等蒋介石喘口气,八天后林彪、周恩来就呈上了我方四点谈判方案:甲,共产党合法化,国民党可到中共区域办党、办报,共同实行三民主义。乙,扩编四军十二师。丙,边区依现有区域改为行政区,直属中央,改组华北地方政权,实行中央法令。丁,战后原则上接受开往黄河以北之规定,但目前只能做准备工作,保证战后完全做到。情况许可时,可磋商部队移动事宜。
蒋介石阅完中共方案,对身边的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哀叹道,“黄埔军校数千名教官和学生,都是灌注了我毕生心血而养大的,为什么有才华的都跑到共产党的匪窝里去了呢?你们看林彪、周恩来提出的方案,表面有进有退,实际上是让步少而得利多,狡猾之至。甲条,国民党能到共区办党办报,他们铁壁一块,谁能钻进去?乙条,不提编为两个集团军,只说四军十二师,还不是一样,换汤不换药。丙条,服从中央政府是假,想将华北非法抢占的国军地盘合法化是真。丁条把硬顶变成了软拖。他们硬是不想作一点牺牲啦!”
蒋介石一连数天催问国方代表方案准备情况,都说“正在加紧研制”,气得破口大骂,“娘希匹,一群饭桶,将来党国就会毁在你们这些败家子手里”。
正当国共谈判处于搁浅状态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1943年5月22日作出《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这件事在各方面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国民党顽固派更是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从6月起,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给各地党部下发了一个秘密指令,酝酿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叫嚷:共产国际解散了,中国共产党也应该解散。 
 
                  
 第48节:周恩来约见张治中
 1943年6月4日,周恩来约见张治中,敦促加快谈判进程。“何应钦称前方磨擦继续,情况不明,谈判须搁一搁。”张治中回答时面有难色。
“这是我们意料中的事,”周恩来镇静如常,“在目前情况下,作为谈判代表,林彪在重庆已无事可干,他决定回延安,请通传蒋先生。”
蒋介石同意林彪回延安,还在主席官邸设家宴为他送行。林彪见气氛非常融洽,顺势提出周恩来一年多长期驻渝工作,身心均感疲惫,很希望与自己相伴同行,回延小休,希望校长允许。
蒋介石没有理由拒绝,也只好首肯了。这是他自皖南事变一年多来第一次答应周恩来回延安。
6月28日,周恩来、林彪等一百多人乘卡车离开重庆,绕道宝鸡、西安,于7月16日抵达延安。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亲自赶往城外迎接,欢迎久别的战友。
1943年后,林彪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与前方相比,过着一种比较舒适、闲散的生活。抗战后期,林彪的小家庭又添了一个女儿,即林立衡。
林立衡(小名豆豆)生于1944年。她在母腹之中的时候,正是延安最艰苦的岁月。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两年”。那时女同志都不想要小孩,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打胎办法。叶群背着林彪,独自一人跑到王家岭山坡上蹦蹦跳跳,紧跑慢赶,想把孩子打下来,可是没有如愿。豆豆不足七个月就问世了,称一称体重只有三斤八两,是中央医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