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皇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皇权-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虹←桥←书←吧←。←  

第42节:一 皇上在狂生那里看到希望(4)         

  散朝后,光绪的心情不是十分愉快,他要变革朝政,可他堂堂一个皇帝,竟然连传召大臣都不能随心所欲。他愤愤地返回南书房,可就在这时,一个太监撞到了他身上,光绪大怒,一巴掌便挥了过去。没想,这巴掌打的,却是太监总管李莲英。   

  李莲英入宫多年,是个八面玲珑的人,慈禧就是他最大的靠山。光绪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打错人了。   

  在清朝,太监被严禁参与政事,清朝没有出现过太监专权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太监们不会成为〃政治工具〃。慈禧作为一个执掌政治的女人,要抛头露脸决断国事有诸多不便,少不了要太监做耳目,而李莲英就是最受慈禧宠信的太监。平日里慈禧吃到可口的点心,都会记得给李莲英留一份。谁也无法保证,李莲英向慈禧吹的〃耳边风〃会起到什么效果。当年慈禧派醇亲王奕譞去巡视北洋水师时,醇亲王主动请求慈禧派李莲英和自己一同前往,需要李莲英为他做个见证。另一方面,所谓的〃打狗还要看主人〃,在慈禧看来,光绪打了李莲英,就是在挑衅她慈禧的权威。   

  光绪那一巴掌果然打出了风波。不多时,光绪就接到懿旨,慈禧要和光绪好好谈谈。   

  光绪诚惶诚恐地来到慈禧殿里,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静候慈禧训斥。光绪自小就畏惧慈禧,慈禧会在光绪问安时对光绪不理不问。每当这个时候,光绪就只能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低着头,不说一句话。这无异于一种变相的〃罚跪〃。1894年甲午战争时,光绪的主战激怒了慈禧,慈禧要光绪一跪就是一个时辰。   

  皇帝的膝盖也是肉长的。   

  光绪事事被慈禧捏在手里,每隔一天都要亲自向慈禧汇报政务,不敢有星点怨言。那些大事要事都由不得光绪做主。慈禧表面上在颐和园里〃颐养天年〃,实际上仍洞悉朝中情况。甲午战争年间,光绪曾试图主持朝政,慈禧便要李莲英对光绪亲近的珍妃、谨妃实施杖责,借打击光绪身边的人,来挫光绪的锐气。那次,珍妃被打得牙关禁闭,人事不省。   

  光绪很想借维新变法,削弱慈禧,维新即是要让中国焕然一新,也要让清廷的权力结构焕然一新。单是康有为所说的〃变官制〃,就极大地挑起了光绪的兴趣。   

  光绪平静地跪在地上,内心却暗暗发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麻烦,都要力挺康有为。这一次,他决心拼尽全力推行变法。         

◇欢◇迎◇访◇问◇。◇  

第43节:二 男人终究没斗过女人(1)         

  二 男人终究没斗过女人   

  不管变法能否实施,康有为以一介小民的身份被总理衙门接见,这一事件本身就让各维新人士感到振作。相比几年前康有为屡屡上书皇帝而未果,这已是一大进步。作为一个旧式文人,康有为对光绪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   

  回到会馆后,康有为马上给弟弟康广仁和弟子兼朋友梁启超发去了电报,告诉他们变法之事有望实施,请速来京城。刚好此时的京城正开始新一轮的春官考试,康广仁和梁启超都要进京赶考,康有为很快就在北京遇到了他们。   

  梁启超年少时就才名在外,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他参与了1895年的公车上书,曾为《中外纪闻》的主笔。大家一听梁启超来了,纷纷赶来相见。   

  皇帝有心变法,梁启超远道赴京,康有为觉得是时候将各省学会联合起来了,他计划在这些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保国会,作为日后维新的阵地。考虑到以往的那些学会多只是民间书生的聚集所,而保国会却必须具备左右朝政的能力。康有为加大了建会的外联工作,他亲自登门到一些有维新之心的朝廷要人那里去寻求支持,江南道监察史李盛铎便在康有为的劝说下,成了保国会的筹建人之一。   

  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的成立大会在粤东新馆召开。由于资金有限,会场被临时定在了粤东新馆后的戏楼里。17日那天,未及中午,就来了200多人,康有为大感欣慰,唯一让他遗憾的,就是李盛铎迟到了。   

  康有为以保国会创办者的身份上台讲话:   

  〃中国四万万的人,不分贵贱,都如同身处覆屋、身陷漏舟、身居薪火,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鸟,被困在锅中的鱼,被锁在牢里的囚犯。做奴隶、做牛马、做犬羊,任人驱使欺辱。   

  四千年来,中国从未有过这样的境遇。仅这两个月,中国失地失权的事就多达20余件,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中国就将重蹈印度、波兰的亡国厄运。我不想苛责朝廷显贵,而只想苛责大家,苛责那些义愤不振的士大夫。每个人都背负着亡国的责任,每个人又都有拯救国家的权力。〃   

  保国会就是要〃保国,保种,保教〃,保国即〃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保种即〃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教即〃保圣教之不失〃。保国会不仅要在北京和上海成立总会,还要在其他要省设立分会,广收会员,集众之力救国图存。〃   

  康有为的话感动了很多人。数千年来,皇权政治下的中国民众,都被隔绝在国家政治之外,连议论政治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积弱,不因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愚钝,而因为数千年来中国人的聪明劲都被皇权政治压制。中国最大的祸患,便在于统治者视民为奴,久而久之民也就视自己为奴。在清朝,身居显位的大臣们都要一口一个地称自己是〃奴才〃。   

  〃若中国四万万人一同发奋,洋人怎么敢正视我们?〃   

  保国会的崛起,不仅标志着维新派的一个进步,更标志着中国人国民性的觉醒。而国民性,即是冲击皇权政治的最有力力量。这也难怪为什么会有大臣向光绪进言,说保国会〃名为保国,实则乱国。〃         

BOOK。←红←桥书←吧←  

第44节:二 男人终究没斗过女人(2)         

  蝼蚁小民出手救国,迟早有一天会看到皇权政治的腐坏。1898年5月,御史黄桂望呈上《禁止莠言以肃纲折》,说保国会正在撼动大清的根基,民主民权是毒蛇猛鬼,朝廷若批准各省成立如保国会类似的组织,定将刺激各地叛匪闻风而起。   

  保国会一立,朝中保守人士皆呼大事不妙,纷纷向保国会发起攻势。尽管光绪反复强调 〃会为保国,岂不甚善?〃。可康有为等人还是担心,保国会会步了强学局、《中外纪闻》的后尘。礼部尚书许应接说保国会妖言惑众,用不当手段聚敛钱财,他禁止保国会在粤东新馆开会。逼得康有为不得不将保国会的重点活动地定在河南会馆和贵州会馆。   

  早就看康有为不顺眼的荣禄放出话来,说什么朝廷大臣还没死绝,就算国家危亡也轮不到康有为等来保。他警告保国会,不要做什么僭越之举,那入了会的最好堤防下自己的脑袋。荣禄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暗托大臣递上《请饬查禁保国会片》。听闻此事,李盛铎冷汗淋漓,忙退了会,反复声明自己和保国会并无瓜葛。   

  1898年5月7日,康有为将保国会的章程登在《国闻报》,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保国会并非现世妖孽。他在报上登上〃京城保国会提名记〃,特地将自己的名字排在不显眼的地方。   

  变法的序幕还未正式拉开,对保守派的战斗就已经打响。   

  在官方的强势打压下,保国会门庭渐冷,很多南海会馆的常客,出于自保,也疏远了和康有为的联系。有光绪在,保国会没有被当即查封,但其清形也和被查封差不多了。   

  慈禧早就听说了保国会的事,作为一个政治老手,她暂时〃按兵不动〃,观察着光绪的举动。她召奕?、荣禄、刚毅到颐和园来,通过他们了解光绪的动向。这三人摸透了慈禧的心思,明白慈禧并不想简单地将保国会关闭,便将保国会的建立和翁同龢连在一起。   

  光绪对翁同龢极其信赖,并很有可能因翁同龢的存在而坐大。奕?早就提醒慈禧〃注意〃翁同龢,他曾建议慈禧取消翁同龢毓庆宫行走一职。这次,他则告诉慈禧,光绪要变法,就是因为听信了翁同龢的话。翁同龢和张荫桓就是康有为的引荐者,慈禧应当小心防备。   

  慈禧对变法本身未必多排斥,慈禧,乃至拥护慈禧的官员并不一定是因循守旧的人。那大呼〃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荣禄,在甲午战争后也曾要求〃斟酌中外兵制,设武备特科。〃   

  但身处政治中的人却会为了现实利益忽略自己的政治原则。如果光绪一门心思要变法,遏制变法就相当于遏制光绪。   

  1898年5月29日,恭亲王奕?去世,朝中政治格局遂发生变化。此前,支持慈禧而倾向变法的奕?在朝中一直充当 〃平衡者〃的角色,他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维新派和保守派的大分裂。而奕?死了,牵制光绪的力量弱了,光绪开始将更多的政事交给翁同龢,这让保守派感到十分恐慌。         

▲虹▲桥▲书▲吧▲BOOK。▲  

第45节:二 男人终究没斗过女人(3)         

  奕?死后不过3天,御史杨深秀就进奏:请定国是。又过了数日,杨深秀再次上书,请光绪率群臣以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发布上谕:明定国是,变法自强。   

  在这之前,光绪曾请教慈禧对变法的意见,尽管慈禧对光绪并不放心,但一想到新法也许不失为救国办法,慈禧也决定放手让光绪一试,她告诉光绪:〃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施行的新政不能违背祖宗大法,不能伤害满洲权势。   

  慈禧当然知道变法会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构成冲击。1898年春天的时候,慈禧和光绪的矛盾就变得公开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