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评红楼梦中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也评红楼梦中人-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章  宝黛之争
评宝钗,一定要说宝黛之争。

  宝钗来贾府的时间,晚于黛玉,宝钗来时,黛玉与宝玉之间,耳鬓斯摩,感情浓厚。宝玉作为少年男子,心智成熟较晚,视与黛玉的感情,多是亲情,爱情的感觉,还很朦胧。黛玉的心情,与宝玉不一样,她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虽有贾母宠爱,但若不能嫁得佳婿,则上无亲人扶持,下无丈夫体贴,依黛玉的脾气,是断断没有办法接受的。

  所以,读者看官,大家一定要清楚,那就是黛玉想嫁宝玉的心情,一直迫切,所以黛玉经常要试宝玉的心,为的也是自己的心。其实,这一点也没有错。虽然红楼写黛玉,浪漫多,写实少,但作者也知黛玉处境险恶,描写黛玉夜里题诗,伤感不已。紫娟劝她早日让老太太拿主意,嫁给黛玉,黛玉把紫娟假意的训斥了一顿,但黛玉自己听了紫娟的话,不禁想到,自己年纪已大,又无双亲依靠,老太太虽有意让自己与宝玉结合,但始终没有下聘,自己的终身大事,始终没有一定,不禁心伤。紫娟的话,其实句句说到了黛玉的心中,但紫娟不知道的是,作为封建家庭的小姐,黛玉可以诗情雅性,可以葬花明志,但决不可能自己表达自己对宝玉的爱意,更不要说主动向贾母提出自己要嫁宝玉的心意。我们看红楼,宝玉有时会不管不顾,表达自己的爱意,但黛玉再自我,也不能违反封建礼教的规定,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就说到宝黛之争。其实宝钗来贾府时,并不是为了宝玉而来。书中明确交待,宝钗来贾府,一是因为哥哥薛蟠惹了事,虽说他自己不在意,但毕竟事关人命,没有了薛老爷的薛家,已有衰势,不能不出来避避风头,而王夫人因为没有做上贾府的管家人,觉得自己在贾府大权旁落,急于找个臂膀相助,姐姐的到来,自然让王夫人高兴;二来是说宝钗要参加皇室的秀女之选。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宝钗家道日渐中落,哥哥又不能支撑家业,自己作为女子,虽然才华出众,但不能出头露面,所以参加秀女之选,一旦选中,可以成为皇亲,让薛家重新振兴。前面一章中,我们说过,宝钗学识广博,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宝钗暗暗参与了薛家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这从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实例:如书中说到,薛蟠因挨了柳湘莲的打,觉得失了面子,要出去作生意,薛姨妈不放心,于是宝钗就说:让哥去一次吧,反正身边有老仆人跟着,若是总不让他出门历练,怎么才能学报做生意的能力呢。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宝钗参与家族的事业,甚至可以决定家中的大事。所以宝钗不是为了与黛玉争夺宝玉来到贾府,在宝钗的心中,正如她自己在诗中所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的志向,是成为皇亲,复兴自己的家族。

  那么宝钗选秀女一事,书中后来没有交待,不过我们可以想像,以薛家那时的处境,加上薛蟠的呆傻,在那时的选秀体制下,没有关系运作的宝钗,选秀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像王昭君那样的美女,不也被毛延寿的画笔所误吗。选秀失败后的宝钗,已近及笄之年,在封建社会,已经是女人中的“大龄”青年了,环顾四周,宝钗发现,如果不嫁给四大家族,那么以薛家目前的情况,只能嫁到比四大家族低的家庭,这是宝钗无法接受的,而且红楼梦中,可以看到,没有人为宝钗提过亲。要嫁入四大家族,自己处于薛家,只能选择贾、王、史三家,王、史两家一是没有合适的人,二来薛家与这两家关系不近,只有贾家,男丁从多,而看贾家这些男人中,宁府中,贾容已成家,荣府中,贾珠早亡、贾环猥琐、贾兰年糼且与宝钗不是同一辈份,其他都是贾家旁枝,只要宝玉,深得贾母宠爱,且是王夫人所出,最有可能继承贾家偌大的家业。况且宝玉之才情,宝玉对女儿家的体贴,都是其他王孙公子不具备的,所以宝钗一定要出手,与黛玉争夺宝玉,宝黛之争,大幕拉开。

  于是我们看到,在宝钗初进贾府时,因为深知宝玉和黛玉情浓,宝钗自己也有目标,所以宝钗随份从时,温和大方,从不与黛玉计较,甚至有时会远着宝玉,以免招惹到宝玉,影响自己的名声。但在选秀迟迟没有消息后,宝钗对宝玉的态度在一点点转变:先是关注宝玉的进学情况,因为没功名就意味着没有成就,这可不是宝钗乐见的情况,再来就是宝钗虽然不与黛玉正面冲突,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宝玉的爱意。宝玉挨了打,宝钗亲自送药,因为宝玉不喜欢听人说教,宝钗就不会像湘云那样,直口劝说,甚至宝钗对黛玉民照顾有加,不再和黛玉发生冲突了。这一切,都是宝钗的计谋,她用一个青春少女全部的聪明才智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她讨好贾母,求得贾家家族的接纳;她对王夫人孝顺有加,金钏死后,她把自己的衣服送给金钗装裹。比起黛玉的孤高,她急切的想融入贾家的生活,成为宝玉的媳妇,成为贾家的当家人。如果说黛玉与宝玉是因爱而爱,率性而为,我们不难看出,宝钗对宝玉的爱,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掺杂了世俗的名利。但对于宝钗而言,她的才情,她的机敏,值得让她投入这场赌注。尽管宝钗用尽了心机,也最终得到了宝夫人之名,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给她带来幸福,最终她只能郁郁而终。

  所以这一章说的是,才、财都不等于情,世间唯有情一字,不能用标准去衡量,所以事业上,可以做宝钗,但爱情上,不要做宝钗,情一字,要遵从你的内心,否则,只会让人生充满遗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花气袭人知昼暖
从写书以来,从未和读者进行交流,今天,闲说几句。

  首先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我不是红学家,因为研究红学的工作博大精深,有考据派、探轶派、诗词派等等,要想成为专业的红学家,历史知识和诗词造诣应该十分丰富,这个,作为不是专业学者的我,应该说还不具备条件。因为前人有太多对红楼中的主要人物的评价,所以我在这本书中,并不是为了让读者诸君通过我的书去研究红楼梦这部著作,我的本意,是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说今古在为人处世之道上的相通之处,如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说明这本书是成功的。自写书以来,因工作时间繁忙,书的进度并不快,又因为选题之古老,恐不符合很多时尚人士的选择,所以点击率一直不高,曾有朋友问我,点击率不高,你是否还有信心写下去,我答:自娱自乐,自赏自得,如有一、两好友读后,有所裨益,余很满足。所以,感谢读过这本书的朋友,至少读此书时,你我心灵相通;感谢新浪,通过网络小人物提供展示自己思想的平台,在这个充满着穿越、暧昧着*的空间中,还有你们相伴,真让人如沐春风。

  
  以上内容为闲话,可以忽略,下面,进行本章正题。

  说袭人,先从一首诗说起。这一段说的是:宝玉应薛蟠之邀,参加酒会,席间,行起了酒令。

  于是大家各展才学,通过行酒令,作者巧妙的引出了袭人未来的夫君:蒋玉菡。蒋玉菡行酒令时说道:花气袭人知昼暖。结果薛蟠大叫:不好了,不好了,你怎么说起宝贝来了。这个宝贝,说的就是宝玉的丫头,花袭人。可以说,袭人之名,巧妙的于诗句中体现,这首诗又是由袭人未来的丈夫吟出,我们不禁要佩服作者的匠心独具。

  花袭人,本名不知,小时因家贫,被哥哥和母亲卖到了贾府,先是侍奉贾母,被取名珍珠。前面咱们说了,贾母作为贾家的CEO,喜决断,个性外向,享受生活,所以沉默的袭人并没有像鸳鸯那样,得到贾母的宠爱。贾母很快将袭人送给了湘云,后由于湘云回到了史家,宝玉年纪渐长,于是贾母将自己的两个丫头请雯和珍珠送给了宝玉。作为贾府的当家人,贾母与她的儿媳妇王夫人之间的人生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贾母赞同的是和谐管理,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而王夫人则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所以在员工的选择上,贾母会选择性格外向、有决断力人,如性格刚烈的鸳鸯(敢剪发明志,就不嫁给老头子贾赦)、女强人王熙凤、精明的探春(敢于否决王夫人抄大观园的决策)等等。那么袭人这种内向的性格,没有得到贾母的赏识,不足为奇。所以,从贾母的角度,她是看好多才多艺、女工针线、样貌性格都很如意的晴雯,对袭人,并没有太多的赏识。

  这是有例可证的,如晴雯被撵后,王夫人多次说到袭人的好处,贾母就说:晴雯那丫头,我看还不错。袭人像个锯了嘴的葫芦,如今竟出落好了。可见,贾母以前并不喜欢袭人。

  那么这样一个不受当家人看好的女子,如何让宝玉倾心,能让王夫人满意,甚至在宝玉出走后,因为没名份不得不嫁人,也没有被主人家草草嫁出,而是选了一个温柔体贴的蒋玉菡。虽然作者叹曰:可怜公子无缘、堪叹优伶有福。如从宝玉的角度讲,当然袭人没有为他守节是一种封建社会男性观点的遗憾(曹雪芹虽然是旷世奇才,终不能逃脱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但从袭人的角度来讲,能够嫁得蒋玉菡,成为他的正妻,脱离风雨飘摇的贾府,从此成为自由身,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再看红楼诸儿女,早亡的黛玉、孤独的宝钗、远嫁的探春,不得不说,袭人是一个幸运儿。

  那么,袭人的幸运从何而来?在晴雯一章中,我用两者的对比,说明了原因,但那章是晴雯的专版,这里,从袭人的角度,再谈袭人。

  花气袭人知昼暖,这说明了袭人性格中的两大特点。

  一个“知’字,道出了袭人的人生观。所谓知者,是袭人对世界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能力。袭人虽是丫头,但她的人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