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4年3月,施中诚回到74军接了王耀武的缺,两个月后,军事委员会升张灵甫为副军长的任命也正式发表了。
  

第十一节中将班里的少将(2)
副军长名义上比师长高了半级,这种升职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正常来讲,升职当然是今后更上层楼的一个过渡阶梯,但是也有不正常的情况,就是明升暗降。副职基本上没什么独立的实际兵权,有时反倒成了排挤异己的一种闲职。早年王耀武在补充旅的时候就玩过这一手,他为了让自己的亲信吴克定当第1团团长,把原任团长调为副旅长,结果新任副旅长当众发难,拂袖而去。不过以王耀武和张灵甫的良好关系,他升张灵甫做副军长显然不是出于这种目的。施中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军事学历完整正规,作战经验丰富,自1938年就加入了74军系统,也算是系统内的老人,但是他不属黄埔系,这时也已经47岁,年龄偏大,所以也有一种说法,让施中诚任74军军长,是王耀武为了让张灵甫当军长的一个过渡。张灵甫在升官晋爵的竞争中确实已经胜过军中同僚一个马鼻,以前与他同级别的周志道和邱维达如今职务都比他低了半级,但是要说王耀武这时就已经内定张灵甫为接班人,似乎为时尚早,而且在张灵甫之前早就有了另一位副军长,即原57师师长余程万,他在常德战役后虽然遭到蒋介石的处罚,但是没过多久就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副军长。
  余程万的最高学历为陆军大学研究班,相比之下,张灵甫在军事学历上可不止是略输一筹,他自黄埔毕业后一直在前线征战,没空受训,军事教育的学历依然停留在黄埔军校的水平。战争年代军中除了对参谋人员外,还不至于唯文凭论,到了他这个级别的主官,战功比一纸文凭更具说服力,学历对他今后升迁不一定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这方面,王耀武和余程万就是两个极端的反例。王耀武与张灵甫一样只得黄埔学历,凭战功照样在军中得以破格晋升,第24集团军在成立一年后改编成第4方面军,王耀武以一个黄埔三期的浅资荣登第4方面军司令官的宝座,与第1、2、3方面军的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前辈老将平起平坐,其越升之速在军界殊为罕见,一般黄埔生根本望尘莫及。而余程万在黄埔一期中原本属于最早一批升少将的拔尖人物,却由于中途多年读书深造,回到一线部队后职务反落人后。话虽如此,国民党军内部还是有“黄袍加陆帽”一说,即黄埔生后来又得陆军大学文凭者,升职具有优势,所以若是有机会提升军事理论水平顺便镀镀金,为今后更上层楼增一点加分因素,张灵甫也不介意重拾书本暂时回校做学生。
  二
  就在张灵甫卸下兼任的师长一职不到两个月后,青年军编练总监部于当年的10月在重庆成立。当时蒋介石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招收了大批青年学生从军,后来从1945年春起陆续编成了九个师,番号从第201师排到第209师,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是为编制青年军培训军政干部而设立,它的政治部主任是蒋经国,总监罗卓英,副总监黄维。这正副总监是陈诚系统的两员大将,都曾经担任过第18军军长,他们秉承陈诚的旨意,在青年军中大量安插第18军系统的干部,使得青年军先天就带有浓重的陈诚“土木系”色彩。编练部下设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团、青年军政工干部队训练班等,前者学员大半来自陈诚系统,后者则属于蒋经国的三青团势力范围。
  对于团以上的高级军官,编练部还专门设立了青年军干部研究班,来研究班受训的除了个别军衔为上校外,其余都是少将以上级别,所以这个研究班也称将官队。蒋介石对青年军十分重视,特别指示要精选干部,将官队的四十来名学员,有一大半是他亲自点名调来,准备受训后派任各青年军的师长团长。蒋介石这样大张旗鼓地培植青年军,使人感觉青年军大有前途,一时间趋之若鹜者甚众,有资格做保荐人的高官,更是多方活动,想把自己的亲信下属推荐进来,以期在青年军中建立自己的人脉,所以将官队的学员,尤其是几个师长的候选人,个个背后都大有来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一节中将班里的少将(3)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灵甫由俞济时和王耀武保荐进入了将官队受训,同去的还有74军参谋长孟广珍。张灵甫常年在前线征战不休,这是他自黄埔毕业后将近二十年来第一次停下马蹄踏回校门,他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只是在复兴关的将官队培训仅为期一个月,学习主要以讨论的方式进行,研究关于青年军的统御、经理、人事、卫生的建设和编组、管理训练问题,另外还听取有关抗战形势和军政军令业务的专题报告和演讲,战术研究的时间反而很少。这种速成培训实际效用并不大,也不算正式学历,连镀金都谈不上。不过对张灵甫来说,他还是不虚此行,平时言语不多的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关键时刻一通关于时局的宏论,令蒋校长再次对他刮目相看。
  将官队的重头戏,是在最后的“领袖召见”。培训结业的时候,蒋介石在曾家岩的官邸亲自接见将官队的每一名学员,而且是单独谈话。据参加同期培训的将领回忆,蒋介石一般只花三四分钟泛泛问些籍贯、年龄、参战经历的问题,若是有的将领他已经熟识,话题范围就比较广泛些。台湾出版的关于张灵甫的传略,记述了他当时与蒋介石的部分谈话,称赞他对时局能“洞烛机先”,见解独到。当两人的谈话涉及到抗战时局和共产党的问题,张灵甫对蒋介石建言道:“中国当前之患,不在日寇之侵略,而在*之叛乱,现*趁我抗战之机,不听命令,扩张实力,规避作战,若抗战胜利,彼必师俄共故智,乘战后疲惫,起而叛变,望早为之计。”蒋介石早就说过,日寇是癣疥之患,*是心腹大患,现在听门生融会中外历史,说得头头是道,显得对*、对沙俄、俄共都颇有研究,感觉深合孤意,不禁龙心大悦。如果说几年前长沙郊外的张旅长和去香港治伤的断腿将军,在蒋介石的印象中还只是一个能打仗的悍将,这次会面,张灵甫让蒋校长见识了他坚决*的政治立场和远虑。蒋介石曾经在多种场合批评一般国民党军将领不好学习、不研究对手、不思进取,眼前的张灵甫,既忠且勇,又好学慎思,不正是他要树立的模范将领的典范吗?他后来多次称赞张灵甫智勇双全,对这个允文允武的心腹爱将青睐有加。
  为了抬高青年军的身价,蒋介石立下规矩,将官队留任青年军的将领都要降级使用,即军长资历者任师长,师长资历者任团长,这样一来,有些内定留任的就不太甘心,比如孟广珍结业后被选定去青年军任团长,他感觉委屈,后来设法摆脱又回到了王耀武处任职。不过,青年军师长的职位毕竟受到蒋介石的高度瞩目,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师长的遴选,基本上由罗卓英先列出认为优秀合用的候选将领名单,再呈送蒋介石亲自圈定。张灵甫不属于罗卓英的“土木系”,与罗素无渊源,起先他在罗卓英的候选名单上榜上无名,然而蒋介石对他十分欣赏,亲自在罗卓英呈交的推荐报告上加上张灵甫的名字,钦点他去青年军当师长《蒋中正电罗卓英》(1945年1月18日)《蒋中正档案—特交文卷》台湾国史馆 典藏号002070100046080。。
  张灵甫从青年军将官队结业之后不久,蒋介石还特地御笔一挥,批了一文给军令部长徐永昌,指名让张灵甫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从被蒋介石圈定的其他几个青年军师长的履历看,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黄袍加陆帽”一族,所以蒋介石的这个特批,也可以说是为张灵甫去青年军之前先到陆军大学镀金,多一个陆大学历。于是张灵甫既没有马上去青年军也没有返回74军,而是继续留在了重庆学习。蒋介石关于张灵甫学习和任职的前后批文,显示这一切都是出自他对张灵甫的亲自安排。委员长这样特别地施与圣眷隆恩,以张灵甫的个性和为人,滴水之恩,他日更当涌泉相报了。
  三
  陆军大学创建于清朝末年,它是仿效日本和德国陆军大学的体制,目的在于培养高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早年的陆军大学校址在北京,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到北京后,接收了北洋时期的陆军大学。抗战开始后,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节中将班里的少将(4)
军大学曾多次迁址,先到长沙,后至遵义,最后又迁到了重庆的山洞,蒋介石当时是陆军大学的挂名校长,代校长是国防研究院主任陈仪。陆军大学原分三年制的正则班和两年制的特别班,前者面向社会和军内年轻的下级军官招生,后者主要接受资深军官的报考,邱维达当年读的就是两年制的特别班。
  张灵甫就读的将官班是1944年秋才刚新开办的。当时军委会正在策划东南大反攻,准备配合盟军在广东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登陆作战,为了提高高级将领的战术修养和指挥能力,陆大教育长徐培根特地上报校长蒋介石核准创办将官班。将官班分成甲级和乙级两种,前后一共办了三期。抗战胜利之后,陆大还另外办过将官班,不过那时的将官班性质已经全然不同,参加者多为战后国民党军整编撤裁下来的编余人员,实际上成了老弱收容队,由于待遇差,有的编余将官连生计都发生了困难,后来有个倒霉的少将在贫病交迫中死去,搞得一杆人兔死狐悲,将官班数百人相约到南京中山陵国父墓前哭诉,闹出轰动一时的“将官班中山陵哭陵事件”,那是发生在1947年的后话了。而抗战末年的这三期将官班,参训的学员几乎个个都是重量级的骨干将领,他们大部分在后来的内战中成为蒋介石继续倚重的肱股之臣。
  甲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