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的爱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琴海的爱情-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裸体问题上的斗争
  在古代希腊,有开明的政治制度、民主自由的社会风气,还有裸体竞技的文化传统,这些都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古希腊人的裸体风俗,反映出他们健康的精神面貌,反映出他们对性爱所持的自然而清新的态度。人类性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从开放到禁锢,到再开放的。古希腊人的裸俗,很有代表性地反映出人们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开放的性文化,也给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性文化如何再开放以很大启示。
  古今中外在裸体问题上,都体现了开放与禁锢的斗争。古希腊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在阶级社会中男子压迫女子的现象已有所体现,对女子裸体的限制要比男性多得多,竞技大会在开始时的一个阶段也不允许妇女参加。在古代希腊,裸体男子的雕塑很早就有了,而裸体女神的出现却是较晚的事,如具有代表意义的性爱女神阿佛洛狄忒的裸体雕像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才面世。而且,围绕裸体的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雕像,曾引起一场小小的风波。此外,正如前文所讲,那位因美貌出众而经常被请作模特儿的雅典美人普鲁内,竟以有伤风化的罪名被控告。
  公元纪年后的几个世纪内,性禁锢开始发展,而且越来越严重。基督教在被罗马帝国奉为国教以后,也越来越保守。圣经《旧约》中还有不少性内容,而《新约》却要比它保守得多。性禁锢的现象到了欧洲中世纪达到了一个顶峰,裸体现象也越来越被禁止。
  物极必反,从15世纪左右开始,欧洲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的宗旨主要是解放人性,反对性禁锢,反对教会不合理的统治。在这场斗争中,艺术家们(如被称为“欧洲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纷纷以图画、雕刻的形式描绘人体,从而歌颂人的自然本性,反对压制和禁锢,双方斗争十分激烈。例如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画西斯廷祭坛的壁画《最后的审判》时使用了裸体,这背离了传统的教会观点,突破了禁欲主义的规范,超越了基督教以肉体代表“罪”的意义。在画中,不管是被拯救的人还是天国圣者,甚至基督本人都以裸体来表现,那些充满感情和力量的裸体人物形象,给画面带来了一种雄伟而悲壮的气势,展现了作者浓烈的民主思想和顽强的斗争意志,表现的是米开朗基罗的思想、哲学、意境和诗。正因为如此,围绕这幅巨构的制作,也展开过曲折的斗争。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和作品完成后,都曾遭到宗教统治者以及其他敌人的排斥和攻击。他们认为裸体是亵渎神灵,说这种画只配挂在浴室里,并要米开朗基罗将裸体改成着衣的。画家没有妥协,相反还以画笔为武器与对方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作者凭着自己非凡的记忆力将画中个别丑恶角色画成了那些恶意诽谤者的形象,当然同样都是赤身裸体的了。同时,又将画中被剥去人皮的遇难者的脸部画成了自己的相貌。对方气急败坏地告状,官司一直打到教皇那里,毕竟时代前进了,而且米开朗基罗本人当时也已经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大画家,所以教皇最终肯定了这幅宏伟的杰作。但为了缓和矛盾,背地里又请另一位画家去做些小修改,画一些飘带将性器官遮住。这场官司算是了结了,但是那位执笔修改的画家竟因此而落得一个“穿裤子的画家”的诨号,并以此流传于世,致使他的真名实姓反倒为人所忘却。。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裸 体习俗(8)
“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冲击了欧洲性禁锢的保守态度,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可是,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过了几个世纪,特别是到了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欧洲性禁锢的风气又回潮了,性禁锢在欧美重新弥漫一时。
  在詹姆士第一时代,英国妇女们出门要把脸蒙上。中世纪的西班牙妇女,要把自己的双脚盖好才能出门。维多利亚时代有一位奥国太太夸耀说,虽然自己已经跟丈夫生过8个孩子,可是却从来没有让丈夫看到过自己的乳房。以现代妇女穿的游泳衣来说,在有些国家也经历了尖锐的斗争。开始是根本不许妇女游泳,以后允许妇女穿着长袖、长裤的衣服游泳,再以后又放宽到可穿短袖、短裤的衣服游泳,但不可裸露胸、背,最后才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这种矛盾与斗争在艺术领域更为尖锐。例如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歌剧院正门安放了雕塑《舞蹈》。作品表现一群裸体女子携手游戏,置身其中的是一个手持小鼓的少年。这里体现了一种纯洁的青春美,流露出超凡脱俗的愉悦。但是,在雕像面世之初,竟有人在晚上用手帕将裸体的一些部位遮盖起来。欧洲素有欣赏裸体艺术的传统,居然还有这类事情发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发生在画展上的冲突。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等作品展出时,都曾引起过社会的哗然和理论上的争吵。莫蒂利安尼在一次画展时也曾被警方以“有伤风化”为由强令撤去5幅女性裸体作品,他还因此而一度被拘留。毕加索的一次作品展览中的一些版画,也曾遭到过类似的非议。但是,在此以前受过希腊文化影响的欧洲大量传统作品,不管是裸体的或是非裸体的,有的甚至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什么又能为官方、民众甚至宗教当局所容忍甚至用作教化宣传的工具呢?为什么一些国王贵族、后妃、妻妾可以将自己的龙躯玉体裸裎于肖像画上而又不被人认为是有伤风化呢?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观念上的原因,或者换句话说是一个开脱的理由,即以往的一些传统作品的人物是表现天上的神,而现在的绘画作品所画的是地上的人。神是圣洁的,人是凡俗的。人们借着“地上”与“天上”的“隔离”,为自己制造了一个道德自我完善的空间。于是,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中大量与性爱有关的故事,被文艺复兴后的威尼斯画家、北欧画家以极肉感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允许的,而后人的作品因出现现实生活场景却在一个时期遭到非议。对前者采取将艺术与现实分开来看并倍加推崇,对后者却又将艺术与现实混为一谈而加以指摘,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矛盾现象。
  那时,有不少人认为裸体是邪恶的,异性裸体会给人以不良的性刺激,使人们想入非非,从而去做坏事。事实上,根源不在于裸体,而在于当事人本身。
  19世纪,欧洲有位女雕塑家雕了许多裸体像,当时有一些人攻击她“作品淫秽”,“有伤风化”。她义正词严地回答:“对于有些人来说,即使我把我所有的作品都穿上棉袄,也挡不住他们那邪恶的目光。”这话说得非常深刻。
  这种性保守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世纪初,英国散文家爱利思听说有一位意大利女子在房屋失火时,宁可烧死在屋里,也不肯裸体跑出来。他愤怒地写道:“想埋一颗炸弹于这女人所住的世界下面,同她一起毁掉。”与此相反,他对另一位妇女表示了尊敬:一艘运兵船在地中海沉没了,一位熟谙水性的妇女连忙脱去衣服,对身旁的人说:“大哥们不要见怪,我得去救小子们的命!”她毅然跃入水中,救起不少人。爱利思说:“这个女人是属于我们的世界的。”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裸 体习俗(9)
在前苏联,20世纪40年代也产生过类似论争。当时苏联著名的雕塑家穆希娜曾撰文对裸体艺术做过有力的辩护:“现在我们有一种不健康的清教徒的倾向——害怕裸体。为什么我们的观众可以允许看前辈大师们的裸体作品,不准看苏维埃画家笔下的裸体呢?如果用这样的逻辑看问题,我们就要否定所有古代和文艺复兴的艺术,关闭所有博物馆……人体是雕塑中基本和唯一的表现手段,因此,雕刻中最有感情和最有力的形式便是人体。裸体可以最充分、最真诚、不隐藏地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在的面貌。不是一切都可以加上裤衩的。”
  由于裸体形象与艺术息息相关,所以艺术家往往是通过倡导艺术中的裸体形象而向性禁锢发起冲击的主力军。例如近代雕塑大师罗丹在1885年创作的雕塑《欧米哀尔》,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妓女形象:一个老妇人背着一只手坐着,低头顾盼自身枯瘦的躯体。她看着自己干瘪的乳房、下垂的小腹,也许是在追悔以往放荡的年华,也许是在感叹世间不平的人生。这种妓女题材的表现,显然在道德上和美学上都有其特殊价值。罗丹在1890年所作的青铜雕塑《神的使者》,熊秉明在《关于罗丹》一文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一个粗实的女体,被一根铁柱从背部支撑在空中。她把两腿尽力劈开,而且还用手使劲扳住右腿,袒露着自己的性器官。她没有头,没有左臂,整个人体悬浮在空中。她是那样的神秘,却又含有几分壮烈。她“像一个符号,一朵鲜花,一个箭靶,一个谜。人对生命发生了终极究竟的问题,神不给回答,而创造了女人。她向我们的肉与灵作奇异的蛊惑和召唤。”“这样打破一切因袭的禁忌,扫荡一切掩饰与遮拦,赤裸裸地坦敞了阴性的形象,使我们坦然凝视,畅然神往,该是男性潜藏着的原始欲求吧。忘掉一切羞怯和约束,把隐藏着的现出来,献出来,给阳光,给爱者的眼光,也是女性潜藏着的原始欲求吧。”罗丹的这件雕塑,在某种意义上看来,可以说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历史时期中,裸体艺术发展到极致的一个标志。
  这个时期很有代表性的欧洲画家是毕加索,他可以说是现代画派的鼻祖之一,凡是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够绕过他所开创的前进道路。1907年的《阿维农的少女》,是一幅在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画面表现了几个裸体男女,他们之中女子的原型是阿维农街上的妓女,其他两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