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197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首1978-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想看书来

1。 小刊物发挥了惊天作用,胡耀邦说,我死后要写上一笔(3)
不可否认,文章也有它无法克服的弱点。这就是,它没有完全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甚至还肯定它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着重阐明的非常重要的思想”。但作者毕竟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单从这一点来看,文章显然触及到了当时一个最大的实际问题,不仅使人“耳目一新”,甚至“大吃一惊。”〔8〕
  就在这时候,中央党校开学了。吴江第一次给学员上的就是哲学课。之后,他又作了一个专题报告,着重讲了两条战线斗争的问题,提出要既反右,也反“左”。他解释说,自5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反右,不准反“左”,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只有右的错误而没有“左”的错误。结果,在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头脑里,没有“两条战线斗争”的概念。中共十一大仍然如此,把林彪、“四人帮”的路线说成是极右或形“左”实右或假“左”真右。总之,人们不知道“左”为何物,谈“左”成为最大的政治禁忌。
  吴江在报告的第一部分讲了“两条路线”和“两条战线”的关系,在第二部分批判了“四人帮”的实用主义哲学。在这部分里,他讲了判断路线方针是非的标准问题。他说,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证明路线的正确与否,即它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它不可能完全在理论范围内解决,而要从社会实践的结果来证明,看它是否对发展生产力有利,是否为社会主义、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际利益。”也就是说,“实践标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林彪,还是“四人帮”,他们“把实践标准践踏得一钱不值,自己另立一个标准,就是权力标准。”谁在台上,谁有权,谁就有正确路线。官越大,权力越大,路线的正确性也就越大,“这可以说是一种权力拜物教”。〔9〕后来,吴江把“两条战线”这一部分摘要发表在《理论动态》上。
  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的文章,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0月12日,胡耀邦在《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说,这篇文章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毛泽东思想的观点,谈了党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触及了几千万人的问题。他鼓励说,你们要敢于触及实际问题,不要害怕,形势毕竟不同了。
  胡耀邦在创办《理论动态》之初,就对办刊方针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现在社会上有些刊物过于脱离实际,对现实问题不感兴趣,特别是一些政治理论刊物,号称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实际上书卷气很重。他表示,《理论动态》要“对现实问题发表意见”。〔10〕他还在一篇送审稿上写了这样一段话:“《理论动态》切不可绕开当前全党性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矛盾走。如果绕开,质量要立即降低。”〔11〕
  在当时的情况下,胡耀邦提出的办刊方针,体现了相当大的理论勇气。由于贯彻了这样的办刊方针,《理论动态》在拨乱反正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理论动态》第6期发表了《按劳分配是否必然产生资产阶级分子问题的探讨》一文,明确断定: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认为按劳分配必然产生资产阶级分子,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存在。文章实际上批驳了“文化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的理论依据。
  胡耀邦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后,仍然没有放下《理论动态》。临走时还特意设立了一个“理论研究室”,将《理论动态》的编辑工作交给这个研究室,作为它的主要任务。
  12月15日,《理论动态》第31期发表邵华泽的文章《文风和认识路线》,实际上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邵华泽在文章中谈了三个问题。第一,客观事实是第一性的,还是人的主观认识是第一性的?他认为,客观事实是第一性的,认识则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注重客观事实,就是注重唯物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起码要求。既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人们只能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而不能按照主观的需要任意去解释、利用。否则,“还有什么真理可言?”第二,用一般指导具体,还是用一般代替具体?对此,邵华泽在文章中写道:认识具体事物,不能离开一般原则的指导。但是,一般又不能代替具体。“如果以为有了一般的原理、原则,就可以不费力气,不调查研究,那就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第三,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还是看别的什么东西?由此看来,作者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真理的标准问题。他明确写道:“真理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在“四人帮”横行时,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被他们搞乱了,必须一一纠正过来。邵华泽认为,判断一个干部能力强不强,要看实践,看他工作的实际效果,看他的行动是否给人民带来了好处以及这种好处的大小。判断一篇报道水平高不高,要看它是否深刻地反映了群众的实践,是否经得起客观实践的检验。绝不是抄马列的诗句多就是水平高。“那种看上去句句有本本根据,可一点也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文件、报告、文章,有什么水平?”应该“丢到废纸篓里去”。1978年1月9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 小刊物发挥了惊天作用,胡耀邦说,我死后要写上一笔(4)
12月25日,《理论动态》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反对对自己的不科学评价》为题,编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几条语录,还加了编者按。这一期《理论动态》发出后,在外界引起强烈反响。有人叫好,但也招来质疑。据当事人回忆,有人简直就是“愤怒”,气势汹汹地责问《理论动态》究竟“要干什么?”把矛头“对准谁?”〔12〕
  随着1978年新年的临近,胡耀邦让《理论动态》组的同志写一篇题为《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跨进新的一年》的文章,以迎接新年的到来。12月30日,第34期《理论动态》发表了这篇文章。《人民日报》社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后,决定转载,就打电话给《理论动态》组,还询问起署名的事。胡耀邦得知后,考虑到报纸既然能以评论员的名义发表文章,《理论动态》也可以有自己的“特约评论员”。于是,动态组的同志打电话将此事告诉了《人民日报》社。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人民日报》在1月2日转载这篇文章时用的是“岳平”的名字。据推测,这个名字就是“特约评论员”的缩写。此后,“岳平”也就成了《理论动态》的一个笔名。
  1月31日,胡耀邦在中央组织部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华国锋说这篇文章写得好。还说“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多谋善断,提法很好。”此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华国锋还让《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参考这篇文章。据说,12月30日出版的《理论动态》于当天送到华国锋手里,他看了后很欣赏。还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人,是否看过这期《理论动态》?认为第34期的文章写得很好,观点也不错。他还称赞说,文章中提到的“多谋善断”非常重要,现在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怎样学习,就是要“多谋善断”。他让起草组认真看一看,好好学一学。〔13〕
  作者在文章里究竟写了些什么使华国锋都觉得很好?文章一共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新的课题”。实际上是在讨论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者指出,现在,我们面临在本世纪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这是又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的大国,要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内,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工业、国防到科学技术,全面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从国内角度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人们的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的深刻改造。它的成功,不但将改变整个中国的现状,而且将影响世界的革命进程。“四人帮”虽然被打倒了,但是,“四人帮”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造成的困难,尚待我们继续克服。被“四人帮”破坏了的,要百废俱兴。被“四人帮”搞乱了的,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作者还说,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任务,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要有一种奋发图强,百折不挠,敢破敢立,脚踏实地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要求我们在新事物面前,具有高度的革命敏感性和革命果断性。”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善于学习”。作者写道:我们的领导和思想水平,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要更好地适应新的历史任务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具备革命者的一种可贵品质,就是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有的同志缺乏这种敏感,不善于学习新东西,思想套上了精神枷锁,工作掉进了事务深渊。“四人帮”制造了一系列精神枷锁,设置了一系列思想禁区,使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思想僵化,不接受新事物,怕研究新问题。“四人帮”的这种流毒极为严重,必须肃清。除此以外,心有余悸,怕担风险,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等等消极的东西,也是束缚思想的精神枷锁,“应当统统去掉”。要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打碎精神枷锁,跳出事务深渊,以高度的革命敏感去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领导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更新,始终走在四个现代化这场伟大革命运动的前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