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勇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的勇气-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席被科学家折腾了很多回,终于摸索出了对待这些科学家的“科学规律”,就是对于科学家的话,既要尊重,也要反思。既不要搞“伪科学”,也不要随便给别人扣上“伪科学”的帽子,注意不要搞“唯科学”。实事求是,历史地、辨证地、联系地、全面地、不断质疑地看问题,可能才是最“科学”的。比如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说中国不可能有大油田,已成定论,李四光都不敢说太冒险的话。但主席心想:我们炎黄子孙造了什么孽啦?这么大个地球,那石油就埋在别人脚底下,这么大个中国,九百六十万,就偏偏没有?难道那石油是耶和华和穆罕默德家的私产?
  主席不懂什么地质构造啊、什么陆相沉积啊、什么第四纪冰川啊,但是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去求什么人。他就麻烦李四光他们再找找、再找找,就如同秋菊麻烦律师“给个说法”一样。结果一找,找出个大庆;再找,找出个胜利,于是,就找出了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能源,等于找出了中国在世界上能够挺直腰板说话的两枚腰子。
  毛泽东的医生让他减肥,理由是书上都说人应该瘦一点好。主席说:你那个书上,说瘦一点好,十年以后,就会有一本书上,说胖一点好。这话听起来真像“伪科学”呀,可是那个医生等了十年,真的看到了有本书上说胖一点好,望着毛泽东的遗像,他不由得痴了。这究竟是科学的胜利还是科学的失败呢?
  毛泽东《送瘟神》改动最大的一处,是改了整个的一句。原稿第一首最后写的是“牛郎欲问人间事,那个瘟公尚在么?”现在改成“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现在这样,当然也很好,高雅庄重,悲天悯人。但我觉得主席还是担心文学大师们说他“土”。“八万里”是向自然科学家致敬,“逐逝波”则是向人文科学家低头。劳动人民要是都像他老人家这样瞻前顾后地害怕“不科学”,连中西医结合都不敢试验,那就甭想消灭那些天花梅毒传染病啦。
  

华佗无奈小虫何(2)
其实原稿那句,分明更自然天成,下笔如神,把本来就出身劳动人民的牛郎给写活了,而且调侃风趣中流露出对瘟神的蔑视。鲁迅胡适一代五四思想家都指出中国人民的苦难之一是疾病横行,蒋介石最无奈的事情之一也是列强总叫中国人“东亚病夫”,战胜国被当作战败国对待。毛泽东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但抗美拒苏,移山倒海,而且一举消灭了大量传染病,把医疗卫生工作普及到几乎每一个穷乡僻壤,使国人寿命从30多增加到60多。这才是一篇消灭血吸虫的通讯报道激动得他“夜不能寐,遥望南天”的原因。所以原来的“那个瘟公尚在么?”才是毛泽东真正的自我脱口而出的精彩表现。
  可惜我这番闲言碎语颇有废话的嫌疑,因为如今的牛郎据说已经等不得每年一次的鹊桥相会,组织了“二十八宿一夜情”俱乐部,与河外星系接轨了。牛总玩腻了的时候,偶尔一低头,发现如今老家已经是“瘟公随心翻作浪,河水枯干只剩桥”了。瘟公给我们带来了GDP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数不清的新药猛药蒙汗药,带来了做不完的屁超假超天下文章一大抄,带来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和成千上万的职称学位,所有著名演员都在做瘟神广告,所有医院里都供着瘟君的牌位。看来主席摸索出的科学规律还真管用,世界每过十来年就要倒转横转自由转一回,让你摸着石头也过不了河,捐了门槛也拜不上佛,风马牛整到一块也整不出骡,在外累死累活奔忙一天回家也看不见老婆。如今那首《送瘟神》,也应该倒过来念啦,最后一句是:“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张国焘的悲凉结局(1)
近日天寒地雾,电脑也跟着扮酷,不是来信乱码,就是刚一开机,马上谢幕。
  过两天要去香港吃点水煎包,今天没啥写的就说说也曾住过香港的张国焘吧。2006年37期《北大信息周刊》转载《张国焘晚年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引起我对张国焘传奇命运的思考。
  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共产党一度的三号人物,红四方面军老大,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大好优势之下,连走了几步错棋,断送了自己和四方面军的锦绣前程。这跟他单纯的学生出身和愤青心态,是有一定关系的。
  张国焘跟衣衫褴褛人困马乏的中央红军会师后,一不该仗势争地位,二不该打毛主席的坏主意,三不该瞎逞能另立中央,四不该逃出边区投奔国民党。哪怕回家种地或者去当民办教师,也不该背叛。张国焘当了几年国民党特务(不过没有出卖同志),虎落平阳不说,国民党很快就大势已去。结果1948年底,他只好逃到台湾。到了那儿,没人答理他这个国民党中央委员,连房子也被豪强征收。国民党对待投奔者的态度,跟共产党真是天壤之别。张国焘看透了这一点,1949年迁居香港,趁朝鲜战争之机炒卖黄金,结果赔得吐血,家产荡尽。旋即夫人又摔成骨折,真是祸不单行。
  生活窘迫中,张国焘想起了共产党的温暖怀抱,1953年托人致信毛刘周,想回来给党干点零活,正局副部的都不在乎。刘少奇答复他,必须先写个检讨。张国焘不大乐意,刘少奇的地位本来远不如张国焘的。这时美国中情局“拜访”张国焘20多次,买走一些他掌握的中共情报,张国焘顺便赚点小钱。
  1956年,张国焘看国内建设越来越好——那时香港比上海穷,比广州也没有多大优势——就又表达回来的要求,中央答复还是要他先认个错。毛泽东的共产党无论对敌人还是对叛徒,首先不抓不杀,而是要求认错,“过则勿惮改”,真正的儒家风范。张国焘还是不乐意,真是不懂事理。中共中央没有面子和台阶,怎能随便说他想回来就让回来?梁山泊好汉也不能这么没规矩啊。如果什么条件也没有,就让张国焘回来工作,那怎么向广大党员和老百姓交待呢?
  张国焘磨蹭到1958年,受“大跃进”运动的热潮鼓舞,又表示要为政府做事,希望给点生活补助。这回毛泽东没有让他再检讨,只要求他断绝跟美国特务的联系,就可以给他生活补助。天下还有比这更大度的胸怀吗?但张国焘舍不得美国人的“采访费”,又错失良机,真是连经济账也不会算。从张国焘如此颠三倒四的做法就可看出,他根本不是个胳膊上跑马拳头上站人的男子汉,大丈夫岂能一再吃回头之食!他的性格是不配做革命领袖的。
  张国焘同志首鼠两端到1961年,开始给美国人写《我的回忆》,呕心沥血四载,写了100万字。美国人特抠门,每月就给他2000港币。如此有辱人格的条件都答应,亏他曾经三过草地,共产党人的气节荡然无存。用自己的生命写完了书,钱也花完了。后来还是金庸的《明报》月刊买下他的中文版权,张国焘才得了一笔大钱。金庸跟中共的来往,其实是从第一代领导人就开始了。
  1968年张国焘移居加拿大,但三个儿子都养不起他,只好住进养老院。资本主义并不怜悯革命的叛徒,没有人给他退休金,只有福利养老金,相当于中国的“低保”。1976年周毛相继去世,张国焘则仿佛心灵感应,突然中风,右身瘫痪。1979年12月2日夜,大雪奇寒。张国焘叫人无应,被子都翻到了地上。在痛苦中折腾到3日凌晨,三魂缈缈归地府,七魄悠悠到神州。
  临终时刻,张国焘可曾想起五四狂飚、南湖风暴?可曾想起鄂豫皖大肃反和红四方面军的八万健儿?可曾想起毛泽东笑他“吃不得辣椒,干不得革命”,可曾想起另立中央,三过草地,大军半损,西路军全军覆没,毛泽东仍然让他当边区主席,结果他只身出逃……一直逃了整个后半生,最后逃到大洋彼岸,度过孤寂的残生。
  

张国焘的悲凉结局(2)
我收藏有一套张国焘《我的回忆》,虽然是为美国人写的稻粱之作,但仍有一点革命情怀流淌其间。倘若有高手写一部《张国焘传奇》或者拍成影视,一定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恰如老夫诗中所云:“风吹万树暮云低,人海孤行影自迷。”
  

张春桥的少年诗作(1)
近日洗手间加放了叶永烈的《张春桥传》,每天读上若干页,前几天读完了。叶永烈下了很大功夫,查找了很多资料,采访了很多知情者,有一股北大人做学问的傻劲儿,令人钦佩。不过叶永烈写的传记,多数感情色彩太重,立场受时代局限太深,经常用他所反对的“文革”思维来思维“文革”,所以把“四人帮”都当成天经地义的坏蛋来写,跟我们小时候写蒋介石和孔老二差不多,这就阻碍了客观地去体会人物的真正精神世界,这又颇令人惋惜。倒是书中提供的一些资料很有价值。
  1934年7月6日《新诗歌》二卷二期上,有一首张春桥的新诗,题为《失业的人》,全诗如下:
  “娘,娘,别哭啦,
  你还能哭回爹爹吗?”
  “那么以后怎么过:
  一家几口喊着饿!”
  “我的年纪虽然小:
  还混不够吃的:
  就凭我这条硬胳膊!”
  “多少出去的男子汉,
  怎么都是饿回来?”
  “哭也哭不饱呵,还是
  叫妹妹去拾麦,
  弟弟叫他去做活,
  我到外面补个名,
  怎不撑上几个月?”
  “说得都比办的好,
  你爹死后你怎这:
  到这家来不收留,
  到那家来嫌人稠,
  张家小五也回来啦,
  你再出去谁肯收?
  再说南北成天开战争,
  老娘怎肯放你走?”
  “娘,娘,不要紧,
  我能找到些金银,
  家里不是还有枪?
  今天晚上就入伙:
  杀的杀,砍的砍,
  到处都是咱的饭!”
  叶永烈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诗,对张春桥进行了讽刺挖苦。北大化学系出身的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