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背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权背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布热津斯基并不软弱。他是华盛顿的所谓“现实主义者”。他知道美国的帝国主导地位,无论是否戴着*的面具,都需要精心地对待盟国,以控制他所谓的“大棋盘”——欧亚大陆。布热津斯基并不是反对布什切尼政策的最终目标——全球性的“美国世纪”帝国统治,他所质疑的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
  布热津斯基注意到,“美国优势地位头15年的表现,是美军在世界范围内的存在,并越来越频繁地实施作战和高压行动。美军部署在每个大洲,主宰着每个大洋,美国没有势均力敌的政治或军事对手”。
  美国正在部署的一个区域是位于中亚的小国,曾隶属于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共和国。
  如果不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将北约扩展到莫斯科大门口说起,就不可能理解2008年8月在格鲁吉亚发生的事件。华盛顿违背了自己做出的不进行北约东扩的承诺。2008年,布什政府向不情愿的欧盟和欧洲各国施加压力,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一并纳入北约。
  就在这一轮北约东扩之前,美国政府在2007年初悍然宣布,计划在现已加入北约的两个前华约国家部署先进的导弹基地和雷达站。
  “弹道导弹系统设施”是带有欺骗性的名称,布什政府声称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部署这些设施的决定,是为了防御“像伊朗这样的无赖国家”。此举激起了克里姆林宫最强烈的抗议。
  几天之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2007年2月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国际安全会议,即以前的世界防务大会。用任何标准来衡量,他的讲话都非同凡响,这个讲话让许多西方人大吃一惊。在2007年2月慕尼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坦率的言语,引发了西方媒体和政客的抗议声浪。

第一章 格鲁吉亚之战—普京扔了颗炸弹(4)
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以来,西方媒体首次谈论起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新冷战。事实上,俄罗斯总统的讲话,只不过是将美国自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以来从未停止的进程公之于众罢了。
  铁幕的根源
  以20世纪40年代后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为标志的冷战,实际上从未结束。这就是那些西方听众对普京的讲话难以接受的原因所在。实际上,普京在慕尼黑的世界舞台上扮演了安徒生的著名故事《皇帝的新装》里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孩的角色。普京指着乔治·W 布什,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高喊:“看啊!看啊!皇帝没有穿衣服。”
  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华盛顿是北约军事联盟事实上的领导者,其自身的军事优势大大增加,迫使俄罗斯做出公开而强烈的反应。新千年最初的几年,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军事对抗愈演愈烈,是自20世纪50年代初冷战开始以来前所未见的,只不过它基本上被精心设计的误导和有效的宣传攻势所掩盖,这些宣传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即将美国风格的*传播到前华约国家和前苏联。
  1948年,美国冷战的主要设计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办公室主任乔治·F 凯南,在一份密级为“绝密”的内部政策备忘录中勾勒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创建战后帝国,即“美国世纪”。
  凯南在这份几年后就解密了的文件中写道,“我们拥有世界50%的财富,但人口却只占世界的6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免成为忌妒和仇恨的对象。下一时期我们的真正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我们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我们保持这种差距的关系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摆脱所有的多愁善感和白日做梦,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国最直接的每一个目标上。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在世界各地干那些毫不利己、乐善好施的事情,这对于我们来说太奢侈了。”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主要设计者们的最初战略是创建某种非正式的帝国,  美国以无可挑衅的霸权姿态出现于世, 并通过新设立的联合国组织管理新的世界秩序。
  非正式帝国战略的主要设计者是一群精选出来的战略家。1939年他们参与了由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组织的战争与和平项目的研究,他们刻意选择不把美国主导的战后全球秩序称为帝国。相反,他们把美国帝国式的权势掩饰在殖民地解放者、*和自由市场支持者的伪装之下。这是当代最有效和最狠毒的宣传阴谋之一。只要美国仍旧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只要美元仍然被视为事实上的世界存储货币,只要西欧、日本和亚洲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事实上的美帝国就将继续被伪装为非洲和亚洲那些新获得解放的国家的自由灯塔。
  英国的温斯顿·丘吉尔顽固地拒绝英国在美国的全球帝国中扮演世人皆知的二流角色。这个立场导致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进行了一系列公开和秘密的挑衅,这些挑衅又导致斯大林放弃了在联合国安理会或其他场所与美国建立合作性关系的任何想法。一个由坦克、轰炸机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构成的真实铁幕降下了。1948年之后,华沙条约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不久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铁托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与西方隔离开来。
  从那时起,即从1946年丘吉尔在密苏里富尔顿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到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创建之间的这段时期,从德国易北河下游经中亚到中国这片称为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区域被封住了,脱离了美国资本投资和美国经济政策主导作用的直接影响。

第一章 格鲁吉亚之战—普京扔了颗炸弹(5)
历史的“地理枢纽”
  不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知的是,重新夺回对俄罗斯完全的经济和军事控制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界一以贯之的目标。美国对外政策界包括美国的军事工业复合体、跨国能源公司,以及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和为数众多的特别情报机构在内的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译注甚至在哈里·杜鲁门领导下的美国与斯大林领导下的前苏联仍作为同盟国进行对德国的战争时,1945年杜鲁门就曾秘密地向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准备对前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华盛顿对于战争的存在没有任何多愁善感,这无非是一门生意,一门表面被温和地冠以“美国世纪”之名,实则是建立无可匹敌的美国统治地位的生意。
  ■ 地缘政治大师麦金德  俄罗斯正是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1904年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会议上发表的经典政策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中的心脏地带。
  对于一个世纪前的麦金德和英国对外政策机构来说,对俄国的控制决定着谁将或谁能够控制辽阔的欧亚大陆,继而控制整个世界。麦金德坚信,随着欧洲在海外扩展到印度、非洲和其他殖民地,俄罗斯以东欧和中亚为根基向东方和南方扩展,一个拥有人力和自然资源的广大空间正在形成。这个巨大的空间将很快“遍布铁路网”,有史以来陆权国家的机动性和战略抵达能力首次得到极大提高。
  在此地理和历史背景下,麦金德将欧亚大陆的北部核心区界定为“枢纽国家”或“心脏地带”; 将毗邻心脏地带的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界定为环绕心脏地带或枢纽国家的“内新月”地区。他警告说:“在力量对比倒向枢纽国家之后,其扩张可至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并可以使用庞大的大陆资源建造舰队,建立世界帝国为期不远了。”
  在麦金德看来,俄德联盟或征服了俄罗斯的中日帝国,将能够争夺世界霸权。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情形,“都将为强大的陆权打开海洋”,从而形成产生主宰海洋与陆地的大强权所需的地缘政治条件。
  从1904~1905年日俄战争直到1949年北约创建,英国的对外政策一以贯之地遵循麦金德的指导方针,致力于不惜任何代价防止出现凝聚在俄罗斯周围的欧亚大陆“枢纽强权”,防止其挑战英国的全球霸权。
  霸权背后
  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
  第一章
  格鲁吉亚之战——普京扔了炸弹美国的“天定命运”:控制欧亚大陆
  然而,麦金德在大西洋彼岸的盎格鲁撒克逊兄弟们正在形成他们自己的“天定命运”观念,这是美国全球帝国强权的另一种表述。随着美国征服西部,扩张至太平洋,美国在1898年发动了第一场公开的帝国主义战争,打败了力量对比悬殊的西班牙。这场战争不仅让美国获得了远离美国海岸的菲律宾,还让美国的政治、金融机构第一次尝到了全球帝国强权的甜头。
  大约在麦金德1904年发表关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的同时,一位颇有影响的美国宣传家布鲁克斯·亚当斯美国最受尊重的精英家族之一的后代,其先祖可追溯到美国开国年代,提出了美国人的世界帝国的构思,以及美国对整个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空间的征服。——译注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展望美国全球帝国的来临和美国对整个欧亚地缘政治空间的征服。这些著作对他的密友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等当时的美国精英圈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章 格鲁吉亚之战—普京扔了颗炸弹(6)
在20世纪50年代初冷战期间,布鲁克斯·亚当斯那些为征服欧亚大陆的美国全球帝国辩护的观念,重新成为美国规划冷战的政策指南。
  亚当斯提出侵略性的扩张主义政策,目标是把亚洲变成美国的殖民地,使美国在亚洲获得广阔的新疆域。从冷战结束到现在,这一政策一直是美国主要对外政策战略家们心照不宣的目标。
  来自势力强大的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及与其有密切往来的战后美国政策设计专家,尤其是美国政治、经济界的洛克菲勒帮,把麦金德的地缘政治观念奉为圭臬。基辛格和后来的布热津斯基等洛克菲勒帮领军人物,都接受过麦金德地缘政治传统的训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