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背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权背后-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印度内部,政府与议会在与美国建立新战略联盟关系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以至于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在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期间宣布:“我向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印度不是任何所谓的‘遏制中国’企图的一部分。”谁也不清楚这番话有多大诚意,不过十分清楚的是,他的政府既感受到了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也感受到了来自北京的压力。

第三章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11)
正如常识告诉人们的一样,从达尔富尔到高加索再到仰光,华盛顿发出的关于*和*的响亮口号,至少要掺些盐才能品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的味道比苦涩更难吃,甚至根本就不能吃。美国在苏丹南部达尔富尔的*和*活动正是这样。这个地区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具有生死攸关的战略重要性。
  苏丹:达尔富尔种族灭绝游戏
  令人蹊跷的是,苏丹政府刚刚在喀土穆宣布已确认在该国南部、靠近乍得边境的达尔富尔省存在巨量的新油田后不久,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即认定达尔富尔省存在“种族灭绝”,并发起了大规模的并得到好莱坞支持的*攻势。中国石油公司参与了苏丹此次在达尔富尔的石油勘探工作。
  在发现石油之前,美国一直致力于在苏丹东南部地区为诸如已去世的约翰·甘兰领导的反政府武装提供装备和训练。1999年,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开始在此地修建大型输油管线,把油输送到苏丹港一个新建港口,再运回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能源。
  自然,在受控制的美国主要媒体上美国政府的所有声明从来不提在达尔富尔发现了巨量石油储备,以及喀土穆已经授予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主要开采权。华盛顿也不提它一直在秘密地向苏丹邻国*者伊德里斯·代比领导下的乍得政府提供武器,鼓励德拜向达尔富尔发动军事袭击。一旦乍得发动袭击,华盛顿就会指责喀土穆,宣称这是苏丹人对基督教的达尔富尔人进行的系统的种族灭绝。这是一个事先策划好的巨大骗局,是美国*攻势的新动作,这个动作就像军事上有明确目标的对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一样。
  ■ 外国石油公司在苏丹开采油气示意图  在达尔富尔这个苏丹南部烈日炎炎的不毛之地,打响了五角大楼控制石油的新冷战。在这场冷战中,为了促进经济繁荣,中国的石油需求大幅增长,这促使北京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政策。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手中握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北京积极投入石油地缘政治。非洲是主要焦点,而苏丹和乍得之间的地区是大量非开采的石油储备所在地,它也是美国的优先重点。
  据估计,至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的 30% 来自非洲。显然,对石油的考虑促使北京展开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创举,对此华盛顿感到愤怒。
  北京有效的经济外交
  北京政府开始使用不附加先决条件的美元贷款来获得非洲丰富的原材料财富,使华盛顿惯用的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实施控制的游戏受到冷落。当中国可以提供更好的援助,修建公路和学校时,谁还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苦药呢?
  2007年11月,北京主办了41位非洲国家元首参加的峰会,举世瞩目。北京铺上红地毯隆重欢迎这些非洲国家领导人,其中包括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马里、安哥拉、中非共和国、赞比亚和南非的领导人。
  ■ 北京街头挂出的中非合作论坛巨幅标语  此前北京刚刚与尼日利亚和南非达成了石油协议,从而与非洲最重要的两个大国建立了联系。到2008年,中海油与包括南非石油公司在内的合伙人一道,将每天开采出约175万桶原油。这是一笔价值227亿美元的合同,中国国有中海油公司在尼日利亚一个大型海上油田拥有45%的股份。以前,华盛顿曾认为尼日利亚是英美主要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和雪铁龙的财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12)
中国对一些最贫穷的非洲国家在给予软贷款上非常慷慨,无利息或无偿赠送。这些贷款直接用于铁路、公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粗暴苛刻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2006年,中国向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贷款80亿美元,同期世界银行向整个次撒哈拉地区才贷款23亿美元。加纳正在与中国谈判价值12亿美元的电气化建设贷款。与世界银行这个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事实上的工具不同,中国明智地不在贷款上附加任何条件。
  中国在非洲展开的与石油有关的外交,引起了华盛顿稀奇古怪的指责,称中国正在试图“从源头上获取石油”,而一百多年来华盛顿自身正是全力以赴地在做这些事。中美在石油源头上的冲突,最大的焦点是苏丹的达尔富尔。
  苏丹丰富的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CNPC) 是苏丹最大的外国投资方,在油田开发中投入了约50亿美元。自1999年以来,中国至少在苏丹投资了150亿美元。在与苏丹政府的合作中,中国拥有喀土穆附近一座炼油厂50%的股份。中国投资的油田集中在苏丹南方——一个长期持续内战的地方。这场内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国的秘密资助,目的是将富有石油的南方从以喀土穆为中心、信仰*教的北方分离出来。
  中石油从南部苏丹到红海边的苏丹港的一个新码头建造了输油管线,石油可以在码头装载上船运回中国。至2007年,中国石油的8%产自苏丹南方。中国进口了苏丹每天50万桶原油的65%~80%。到2006年,苏丹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石油来源。
  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每天进口650万桶黑色黄金。随着石油需求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肯定要超过美国。这个事实是驱动中国对非洲外交政策的引擎,这同时也是五角大楼设立非洲司令部的抗衡战略和美国国务院在达尔富尔制造种族灭绝宣传攻势的动机。
  中石油拥有第六区的开采权,这个区横跨达尔富尔,靠近苏丹与乍得和中非共和国的边境。2005年4月,苏丹政府宣布在达尔富尔南部发现石油,据估计开采后每天可产出50万桶原油。在世界主要媒体上有关达尔富尔冲突的讨论中,没有报道这个关键的事实。
  采取将苏丹产油地区军事化的行动
  种族灭绝是美国和西方津津乐道的主题,而华盛顿则是这场闹剧的导演。奇怪的是,尽管所有中立的观察者都承认达尔富尔曾发生过大规模人民流离失所和人类灾难,在过去几年里苏丹有好几万甚至多达30万人死去,但只有华盛顿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非政府组织才使用有道德谴责意味的术语“种族灭绝”来描述达尔富尔事件。
  如果他们能够让公众接受种族灭绝的指责,那么就有可能打开了北约——实际上是华盛顿——对苏丹主权事务进行干涉的大门,自然这会涉及苏丹与中国的石油关系。
  2005年,苏丹信息部长阿布代尔·萨布达雷特告诉《洛杉矶时报》,美国向喀土穆施加压力,限制其与中国石油公司的联系。“但是,我们拒绝了这些压力,”他说,“我们与中国伙伴的关系是战略性的。我们不可能仅仅因为美国要求我们这么做,就切断与中国的联系。”
  在逼迫苏丹与中国断绝关系的努力失败之后,接下来华盛顿直接以*和其他武器对付喀土穆。他们发动了大规模舆论攻势来“拯救达尔富尔”。

第三章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13)
种族灭绝的话题得到了好莱坞的全力支持,像乔治·克鲁尼这样的电影明星也出面了,所有这些目标都是为将来北约在事实上占领该地区造势。苏丹政府理所当然地礼貌地谢绝了对其主权的攻击。
  美国政府反复用“种族灭绝”这个词来说达尔富尔。世界上只有一个政府这样做。美国助理国务卿和国务院人口、难民和移民局局长埃伦·索布里,在2006年11月“美国参考”(USINFO)在线采访中说,“正在苏丹达尔富尔发生的种族灭绝是对*的大规模践踏,在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关注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布什政府坚称自2003年以来达尔富尔地区一直存在种族灭绝,尽管由意大利法官安东尼奥·卡塞斯率领的联合国五人小组在2004年提出报告,认为在达尔富尔虽然存在 “严重的侵犯*”现象,但不存在种族灭绝。布什总统呼吁追究有关方面的战争罪行。
  死亡批发商
  美国人通过乍得和苏丹的其他邻国做代理人,训练和武装“苏丹人民解放军”,2005年7月约翰·甘兰死去之前是这支武装的领导人。他曾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本宁堡军事基地接受特种作战训练。
  美国最先是向苏丹东南部,在达尔富尔发现石油后则向整个地区输入武器。美国正是通过这种手段为当地的冲突火上浇油,导致成千上万人面临死亡的威胁,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在达尔富尔地区,有两支反叛武装“正义与平等运动”(JEM)和人数更多的“苏丹人民解放军”(SLA)反对巴沙尔总统领导下的苏丹政府。
  2003年2月,“苏丹人民解放军”向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地区的阵地发起进攻。“苏丹人民解放军”总书记米纳维·米尼·阿尔库号召武装斗争,指责政府忽视达尔富尔。“‘苏丹人民解放军’的目标是创建统一的*苏丹。”换句话说,是要在苏丹进行政权更迭。
  2006年2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要求北约部队进驻达尔富尔,同时要求在充分授权下派出更强大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小布什总统呼吁派更多北约部队进入达尔富尔。
  种族灭绝,还是石油
  五角大楼一直热衷于在美国训练非洲军官,正如数十年来一直在训练美洲军官一样。美国国防部的国际军事教育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