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西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过西藏-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撞得弯曲了,下有缝隙可见蓝天……
  此外,麦地卡的草场还有自燃现象。
  说不定它们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物理现象吧,大家谁也说不清楚。老院长又讲了他们最近了解的一个情况。就在我们到达嘉黎县的前一阶段,全县风传开阿扎神湖显示种种异常现象。当地牧民听见湖中有枪炮声,并见硝烟弥漫。他们看见有两队人马在交锋。一队穿黄衣,一队穿白衣,后来穿白衣的人马被赶回湖中。最后一位骑白马的人出现了,似乎在做调解,最终归于和平。
  此事一经传开,大家议论说这是不祥之兆,预示了天灾或战争。往常阿扎湖也显示图像,不过都是草原呀帐篷呀牛羊呀一类海市蜃楼,这一回非同寻常。
  考虑到会不会有人故意蛊惑人心,老院长他们正式着手调查此事。先是说阿扎湖周围的人们全部看到了,一询问,根本不是这码事,说只有十多个人看到,一一追查下去,方才落实:只有一个人亲眼看到这场湖中之战。鉴于那人是个忠厚老实。从不讲假话的牧民,就未予深究。大约也是某种物理现象,只是对那些影影绰绰的图像解释有点问题吧。
  同时,阿扎湖也同别的湖一样,有关于湖牛湖羊的传说。人们习惯于这说法,若说某湖没有牛羊的话,他们会认为那才真正反常。
  不是相信事物果真如此,而是相信事物本该如此——就是这个民族本质的思维方法,人类天性之一。所以幻想与传说才成为藏北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也入乡随俗,不由得认起真来,煞有介事地寻访湖羊湖牛目击者。许多人向我描绘湖牛怎样凫上岸来与家牦牛交配,结果生下的小牛毛稀尾短。在双湖的尼玛区,我终于找到一位曾与湖羊打过交道的区干部索朗班觉。
  索朗班觉今年五十二岁。那件事发生在一九五六年。当时他给奇林湖畔色宗地方的牧主桑阶当牧奴。那个夏天的早晨,他忽然发现羊群里多了两只奇怪的羊子。个头虽与家羊差不多,但腿细而长,羊毛疏落。最怪的是脸颊都是蓝色的。正疑惧间,有位老人来证实这羊子是奇林湖湖羊。牧主也很高兴,说他父亲那一代也曾来过一只湖羊,是发财的吉兆。此后索朗班觉又放了三年羊,那两只湖羊始终跟随着。不过与家羊不合群,吃草时与群羊保持一段距离,夜间卧在圈门口。都是公羊,但不与家羊交配;羊毛一直稀疏无法抓绒剪毛。三年后就是西藏民主改革那一年,索朗班觉参加工作走了,再也没听说那两只湖羊的下落。
  另外还有关于湖怪的传说,几乎每个湖都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难以事事眼见为实。所以对此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桑麦既当了法院院长,自然就谈起办案子的情况。他说起全县公、检、法工作:一九八五年没办过一个刑事案子,一九八六年只办过一件贪污案;就是民事纠纷多一些,主要是草场纠纷。再有就是真假难辨的牛主人——一头牛两个主人,都说牛是自己的,可那牛既不会讲话,又没作记号,只好酌情判了,说不定有搞错的;没有离婚案,因为从未健全过牧区的结婚登记。最头疼的是非婚生子女问题。西藏这情况特殊,上边又没有明文规定,只好各地制定土政策。在嘉黎,旧社会规定男方要付给女方一头奶牛、一只奶绵羊,一只奶山羊,可能太便宜了;现在罚男方八百至一千元,可能又太贵了,总之很不好办。
  另外,嘉黎县最近还出了一连串怪事:县机关干部的几个小孩被称作活佛转世灵童。有些很小的孩子自称为某某活佛转世,有的是神汉跳神认定的。这些孩子的父母居然很高兴。但目前尚未正式认可,需报请上边裁决。因为有一个活佛死了,会有好几人自称为转世者——真是咄咄怪事。
  告别了老院长,我们便驱车沿野贡藏布江往下走,想看看通往尼务区的路况。夏季雨多塌方,路不通的。从县城下行七十公里处,尼务区号称“藏北江南”,风景极佳。四、五月间杜鹃、桃花满山遍野。但通向那里的山路奇险,山沟狭窄,峭壁如削。据说沿途石壁上有许许多多佛像,上下无法攀援。有人分析说这些画是从前站在地上画的,后来山脚经暴雨常年冲刷,凹陷下去,石壁自然“升”高了。而当地百姓一直说这些佛像是自然形成的。
  尼务区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独立王国,有一位与我们同年进藏的汉族人在那里当区委书记。
  路不通,尼务去不成。
  在我们路过一片院坝草场的时候,就见一人颠颠儿地跑往县城方向。等我们从前方路断处返回时,那人已恭候家门口了。原来他望见一辆米黄色丰田开过,就知道洛书记回头一定要来看他,便赶去买了红酒和白酒。他是一位铁匠兼银匠。几年前洛书记曾向他探问银矿地址,银匠不知问者谁,高叫“拿酒来!”洛书记便备了酒,一面喝酒一面叙说。银匠是被人瞧不起的行当,“黑骨头”,能和地委书记交上朋友,他感到很光彩,洛书记每回来嘉黎都来看他,他也和洛推心置腹,带书记看他的粮仓,说他除了银行存款外,还有大宗现款藏在粮仓里,连他的儿子都被瞒着……请洛书记保密啊。
  这一回他忙忙地舀出酸奶,倒上酥油茶和酒,刚煮好的手抓羊肉端了上来,又让家人赶着烙出饼子,又展示了他新打制的银碗和首饰……不知道怎样款待我们才好。
  “嘉黎”本意就是神山。嘉黎境内多神山。其中最高最有名的山是县城前面的恰加山。此山之高,从日喀则方向看像只绵羊,从西安方向看像块砖茶。山顶终年积雪。本县气象站观察此山作天气预报:早起云雾缭绕,当日必有雨雪。
  索县是我在藏北末一次旅行中抵达的。距此三十公里之外的巴青县城也一并走了走。到此为止,七次藏北之行总算走遍了那曲地区十一个县‘(处),游览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具典型色彩的大部分地方。当下已是一九八七年二月下旬,藏历第十七绕炯火兔年元旦前夕。索县赞丹寺将要举行由八十名僧人参与的酬神大舞,为人世间芸芸众生祈求福祉降临。有关藏北的那部风光文化片正式开拍,我随摄制组如约前往。
  索县县城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平坝子上,海拔刚及四千米,有小片柳丛生长。赞丹寺只修复了一座红宫,形单影只地高耸在平坝子中心的雅拉山上。位置与形态酷似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赞丹寺活佛吉卓,四十几岁年纪,很富态,很厚道,很开通。去年我在那曲地区政协会议上认识了他。当吉卓活佛谈到即将举行的酬神舞的规模是整个那曲目前之最时,我的兴趣被撩拨了起来,便试探着询问能否拍成电影。对这种请求吉卓活佛不会拒绝,但他仍然思索了一会儿,矜持地答复:“不反对。”
  后来证实他合作得很好。当得知场地定在索县小学院坝里时,导演认为很不理想,请求另选场址。吉卓活佛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商量一番,表示同意。摄制组东奔西跑,终于确定在一处高峻的断崖前,以雪山蓝天及赞丹寺红宫为背景。不久便听说那断崖是天葬台,唯恐犯了什么禁忌,但古卓活佛与那几位老喇嘛又商量一番,再次同意。此后拍寺庙经堂里的念经场景,拍寺顶景物,都是有求必应。
  沿陡竖的木梯爬上寺顶,可以俯瞰雅拉乡毗连成片的藏式平房。雅拉乡大约是整个藏北最大的一个村庄。村前有宽阔的河谷,远方是圣洁的皑皑雪峰,太阳明晃晃地照耀。一丝风也没有,一只巨大的雄鹰在山侧盘旋,双翅舒展,纹丝不动。以纯蓝天幕为背景,在寺顶仰拍吹法号的镜头,两管丈余长的法号仰天长吼,吹号的小喇嘛们嘴角都渗出了血。
  传统的宗教舞蹈在赞丹寺已中止三十年了。今年首次恢复,四乡为之轰动。邻近的巴青、比如几县的农牧民都赶来观摩。如同所有宗教活动一样,这类神舞的形式感极强,结构与情节全部仪式化,节奏极其缓慢,表演者傲慢地我行我素,极少与观众情感交流,夸张了作为神界的优越感。
  藏历年前的三天,是酬神舞蹈的三天。每一天中的舞蹈内容及程序基本相同。从凌晨一时开始,全寺喇嘛集中在红宫的经堂念经,直念到清晨九时。随后喇嘛们爬上敞篷大车,沿山路蜿蜒而下,进入场地。场地上事先已搭起帐篷,活佛与高级喇嘛面南而坐。深红色的帷幕隔开前后台,十位执鼓击钹的喇嘛在红幕前就坐。十面直径一米五左右的大鼓竖起一字儿排开。两位老喇嘛盘坐在显要位置,以鼓钹作指挥并自始至终唱诵似歌非歌的经文。其声犹如低沉的洪钟,集结了脑、鼻、胸腔、丹田以及灵魂的共鸣。
  两个戴着裸露着牙齿的白色面具的白衣少年出场,担当“打扫舞场”的准备工作。他俩手挥花棒,象征性地驱赶围观者。随后是“活佛舞”——这位活佛是全套节目过程中唯一不戴面具者,由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僧人扮演。“活佛”面无表情,矜持缓慢地舞之、蹈之。一举手一投足都力求高贵庄严。他正视察两少年选择的场地,终于认为此地适合众神降临,便在场地中央画一个神圣的三角符号。
  “活佛”退场,随着坚定硬朗的“咚嚓咚嚓”的鼓钹声,降妖镇魔的“鹿”神上场。鹿舞刚健有力,动作幅度大,体现了与妖魔搏斗时的正气凛然。鹿神戴模拟的鹿头面具,上有两枝树权形状的鹿角。
  以上都是引子和铺垫。此刻正剧开场。在诸位神只亮相之前,是法号的仪仗。两人合抬的两管镶金长号呜呜作响,与唱诵经文的人之声高度和谐,融为一体,在蓝天与雪山之间回荡。仪仗后紧随着寿星老人和几位童子。那老人头戴前额突出的硕大面具,喜眉笑眼,颤颤巍巍,那些童子们不断地向老寿星头上脸上撒青稞逗乐,老寿星迟钝地左躲右闪,招引来观众席上一阵阵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