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六天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用生命在草地上为大部队趟开了一条前进的道路。紧随其后的是右路军司令部和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及红星纵队的一部、红军大学等。然后是四军和三十军,最后是正在病中六天没有进食的周恩来带着三军团殿后。他们在草地上走了六天到达班佑。

  
    红旗插上腊子口

  
    9月上旬,党中央察觉到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为贯彻北上抗日方针,毅然率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中央直属队离开班佑、巴西地区先行北上,。红四团仍为先头团,并接受了中央“三天内夺取天险腊子口,扫除前进途中抗阻之敌”的命令。腊子口是红军北上途中最后最险要的一道关口。突破了腊子口,国民党反动派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就彻底破产了。腊子口是四川北进甘南的咽喉,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地势险要,敌人仍设第十四师重兵把守。红四团日夜兼程途中击溃敌人一个团,于9月16日逼近腊子口。部队决定当夜发动攻击,团长和政委研究决定,由张仁初的二营为突击营,六连为主攻连。他们认为二营为红四方面军二九四团,过去开辟四川“通、南、巴”根据地,进军川西北,打过许多胜仗。有过光荣的历史。编入四团以后,表现一直很好,特别是与原四团的同志团结的非常好。二营营长张仁初、副营长魏大全做出了表率。二营一定能够在巍巍地腊子山麓,汹涌的腊子沟畔续写他们的历史丰碑。

  
    天险腊子口真是名不虚传,口子很窄,只有三十来米宽,仿佛是一座大山被利斧劈作两半,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一条腊子河,河深流急,只有一座木桥横架其间,桥头筑有碉堡。这是突破腊子口的唯一通道。突击营的任务是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当夜,张仁初和突击队员们身背大刀,腰插手榴弹,手持长短枪,趁着夜色开始了进攻。敌人死守桥头堡,右岸石壁上的敌人倾泻下大量的手榴弹。在桥头堡前50米内构成一片火力网。突击队员们勇猛顽强杀了个几进几出,也没能突破敌阵。

  
    张仁初见强攻不行,便在火线上召开了党员会议。他作了战地动员并决定组成四个队分两路夺取木桥。第一队由六连长杨信义带领;第二队是六连指导员胡炳云带领;第三队是四连叶副连长和英雄排长陈国厚带领;第四队由张仁初亲自率营直通信班组成。所有突击队员重新披挂上阵,一部分突击队员秘密爬上了左侧悬崖,一部分仍隐蔽在出发地的沟沿里,等待着从侧翼包抄的一营的信号。夜里两点钟的时候,一发摇着尾巴的信号弹升上夜空,猛然间冲锋号响起来了,迫击炮和所有的机枪都一齐射向敌人的火力点。刹那间,从正面突击的队员猛地跳出沟沿冲上去了,六连长弯着腰和四、五个队员跑在最前面,第二队紧跟其后。他们灵活的跑着、爬着、跳着。刀柄上的红布随着他们的前进,在硝烟火光中抖动。炮兵连赵章成连长一面狠狠地打炮,一面大声地朝着突击队员们喊着:“冲啊!同志们,我给你们开路!”踞守在碉堡里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势吓坏了。拼命往下扔手榴弹,一会功夫,碎弹片、半拉半拉的弹壳和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在大路上铺满了一层。一挺机枪打哑了,另一挺又接着响起来。敌人凭借着有利地形实行火力封锁,给二营的正面突击造成了很大困难。

  
    为了减少伤亡,张仁初和魏大全商议后决定从两侧组织连续进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六连的战士们按照命令迅速向左侧悬崖上攀登。有的沿踏脚窝向上爬,有的顺着抬杆和绑腿扎成的颤悠悠的梯子往上爬,一些体力较强的战士就把绑腿栓在矮树楂子上,手抓绑腿脚蹬岩石往上攀登。几挺机枪也用绑腿吊了上去。接着五连也上去了一部分战士。张仁初又命令叶副连长和陈国厚带领四连的战士攀登右侧悬崖,配合进攻。隘口大路上,由魏大全副营长带着部分战士牵制敌人火力,伺机进攻。

  
    张仁初检查了正面和右侧的准备情况,规定了联络信号后,带着突击队到了左侧悬崖上面,和六连长杨信义、指导员胡炳云爬到各处检查情况,战士们在低声的互相挑战:“是英雄,是好汉,腊子口上见!”天还是黑沉沉的,敌人的碉堡断断续续的吐着火舌。约定攻击的时间到了,司号员猛吹起了冲锋号,隘口下面和右侧也响起了震撼山谷的号声。突击队员和战士们随即从那崎岖的山岩间猛扑了上去,他们高喊着:“冲啊!打下腊子口去见毛主席!”“和一营比赛,看谁先上腊子口!”。一个战士倒下了,马上又有一个战士冲上去,负了伤的战士连血也顾不得擦就又冲了上去。

  
    敌人从碉堡里扔出来的手榴弹,象许多火球在山岩间翻滚爆炸,子弹尖叫着打在岩石上,迸出闪闪的火星,爆炸声震的耳朵嗡嗡直响。在硝烟和火光里,战士们在坑坑凹凹地山石间向前艰难的跃进。突然,在爆炸的火光里,一个弓着腰正向上爬的战士一个踉跄倒下了,但他马上又爬起来,右臂向前猛的一挥,手榴弹的蓝色火花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飞向敌阵。这时,他旁边又爆起一团火光,他微微抬起头看了看腊子口,接着就倒在了岩石上。。。。。。

  
    就在这时;突然从敌人的侧后升起了一红一绿两颗信号弹;紧接着响起了一阵熟悉的军号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这是王开湘团长指挥的迂回部队攀上了敌人右侧峭壁的后坡。突击队员们高兴的喊着:“一营的同志们打响了,咱们冲啊!”每个队员都瞪着血红的眼睛,挥舞着闪亮的大刀向前猛冲。一个叫杨瑞金的四川小鬼紧跟在张仁初右边向前冲去,在离碉堡50多米时,一颗冒烟的手榴弹落在张仁初的面前,小杨一个箭步抢上去,抓起来向敌人扔了回去。这时又有一颗手榴弹在左前方爆炸,炸伤了张仁初的右臂。可是他不顾伤痛和小杨的劝阻,顾不上包扎伤口就冲了上去。这样前后夹击,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就缴枪投降了。9月17日拂晓,红四团终于攻克了腊子口。在这次战斗中,张仁初机智果断,身先士卒的英勇行为,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战后,毛主席高度评价这一仗打得好。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四团的很多同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真的见到了毛主席。他们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在草地上盼过;在腊子口的枪林弹雨里也盼过。望着毛主席,每个人的心都在飞快地跳动,脸上泛起红光。

  
    胜利完成长征

  
    1935年9月18日红军进驻哈达堡休整,红一方面军和中央直属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四团被编为第一纵队第四大队,张仁初任副大队长。部队休整后越过渭河,翻越六盘山,10月19日到达吴起镇。至此,张仁初随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的最后一段路程。

  
    11月初,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又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番号。红四团仍为一军团二师四团,张仁初任副团长,随后,参加了直罗阵战役。

  
    1936年2月,张仁初参加了东征战役。在山西关上村、兑九峪地区痛击了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并乘胜南下,占领了从霍县到曲沃的广大农村,破坏同蒲铁路一万多公里,歼灭了大量敌人。4月1日参加襄陵进攻战。在这些战斗中,张仁初坚决执行命令,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积极协助团长陈正湘和政委指挥部队,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1936年6月,张仁初调红军大学学习。在学习中,他刻苦学习政治理论,结合自己的战斗实践总结经验教训,短短的半年时间,使他的政治理论和军事指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年底张仁初从红大毕业。

  
    1937年1月张仁初被派到第二师五团任团长。政委王麓水。部队在三原地区驻训。张仁初根据上级指示领导部队进行军事训练,他严格要求,以身示范,具体指导,使全团军事素质提高很快,各团都组织干部到五团参观学习。在随后进行的全师比武运动大会上,五团取得了总优胜的佳绩。

  
    血战平型关

  
    1937年7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我党积极抗日主张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8月中共与国民党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张仁初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三营营长。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1937年8月22日,一一五师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举行了出征誓师大会。8月30日到达黄河西岸的韩城。31日东渡黄河,9月7日,部队由候马乘火场沿同蒲路北上。此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已退到平型关、雁门关内长城一线,企图重点防守太原,八路军为配合友军固守平型关,我一一五师奉命急进至平型关以西大营镇待敌。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古长城上,从平型关山口到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狭窄谷道,道路两侧壁垒沟深。八路军总部决定在此地狠狠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

  
    9月2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23日,八路军总部令一一五师向平型关、灵丘间运动,侧击该敌。24日,一一五师命令六八六团占领小寨到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敌后向东跑池方向发展。当夜部队冒雨进入阵地。25日拂晓完成战斗准备。雨后的凌晨,空气格外清新,张仁初和三营的指战员个个精神振奋,摩拳擦掌,注视着灵丘方向,决心打好这对日军的第一仗。在东方露出曙光的时候,日军第二十一旅团100余辆汽车,大车200余辆从灵丘方向过来了。雨后的泥泞和公路的狭窄使人、车、马非常拥挤,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