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种报复。

  其实魏国人对苏秦还很客气,好象除了不准他离境,便任他自由活动。

  苏秦当然不感谢魏国的优待,心里只想利用这份宽容溜走。直接回齐国看来是不可能的,那就转换方向,先逃出去再说。

  他跑到了魏韩边界,想混过关卡奔往韩国。

  魏人并不傻,严密地防守住了底线,“闭关而不通”,边关的大门在苏秦面前紧闭。

  苏秦只好乖乖地返回大梁,指望着别人来救自己了。

  谁能救他呢?

  这次把苏秦扣住可能是魏昭王的意思,薛公并不赞成,但他毕竟只是相国,国君认准了的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曾经尽力帮苏秦离开赵国的燕昭王,这时却似乎毫无动作。他正忙着盘算向“罢弊”的齐国展开进攻,而苏秦完成了消耗齐国的使命后,对燕国已经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了。

  苏秦最不抱希望的可能是齐湣王,可偏偏就是这个昏君派来的人拯救了他,此人便是他的三弟苏厉。

  苏厉来到魏国,立刻抛掉了齐王使者的身份,在魏昭王面前作出替魏国谋划的姿态。

  魏昭王不会觉得惊讶,那时的知识分子,多数都是在为名利奔走,背弃主家,至少暗通别国的事太常见了。何况这苏厉是为了救自己的二哥,拿齐国的利益作交换没什么好奇怪的。

  苏厉先跟魏昭王讲了一件事,灭宋之后,齐湣王曾想把一块宋地赠给秦昭王的舅舅作封地,却被秦王拒绝了,其中的原因照他的解释是秦国“不信齐王与苏秦也”。

  秦国不信的理由仍是怕齐国再和中原诸侯联合对付它。可是这时魏国扣押了苏秦,等于告诉秦王,魏、齐已经彻底决裂。魏国如此,同样遭受齐国侵犯的韩国与赵国应该也不例外。齐国和这几家诸侯的关系无可挽回,就会真心地跟秦国合作,于是“秦信齐矣”,两大强国合力,夹在它们中间的魏国可就惨了,这绝对“非魏之利也”。

  要想不出现这种不利局面,就应送苏秦回齐国去,让秦国继续对齐国心存疑惑,“齐、秦不合,天下无忧”,如果中原诸侯趁势攻齐,“则地广矣”,自家的地盘不难扩大。

  在当时的形势下,苏厉的话显得很合理,特别是“地广”的诱惑,是魏昭王不可能抵挡的,他终于决定放走苏秦'6'。

  苏秦想必是一刻也没敢耽搁,紧跟着苏厉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齐国。

  此时的齐国已经不同往昔。虽然外表还繁盛辉煌,内在却是病入肌体,弊端丛生,日渐衰弱。

  并非没有人看出问题,一位叫狐援的老人就劝告齐湣王,千万别学商朝的样子,弄得自家的鼎器被放到别国的宫室之中,作为亡国的警世鉴证。话说得很重,但也缺少实际内容,齐湣王竟连这样的话也听不进去。狐援于是大哭,为齐这个洋洋大国的百姓日后将“不知何处”,漂流不定悲伤。齐湣王火了,问一位显然是主管司法的官员,给国家号丧该定什么罪。那官员回答只一个字:“斩。”湣王听后说了两个字:“行法。”按法律办事。

  那位司法官员自己并不想作孽,他煞有介事地摆下刑场,却通知狐援快逃。哪想到这老头竟主动前来受死,铮铮声言:“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以跟大忠臣比干、伍子胥一样赴死为荣'7'。

  狐援死了,齐国百姓对湣王的支持率也跟着下降为零。

  又有一个叫陈举的宗室子弟直言进谏,齐湣王把他送到临淄的东闾门,仍旧一刀削了脑袋。

  陈举死了,原本与齐王血脉相连的田氏宗族也放弃了忠诚。

  这时齐国的大臣中威信最高的不是苏秦,也不是韩珉,而是一位叫司马穰苴的人。或许也是说了几句发自肺腑,却让齐湣王很不爱听的话,同样遭杀身之祸。

  司马穰苴死了,齐国多数臣子的忠心也死了。

  再没有人惹齐湣王心烦了,可是塌天的灾祸却离他越来越近了。

  公元前285年,燕昭王开始启动*齐国的战车。

  五。一切都有结束的时候。

  燕昭王此时对付齐国没有再找苏秦商量,跟齐王已不必费口舌,该做的是真刀实枪的较量,这样的较量需要的不是说客而是战将。

  燕昭王召来了自己的战将,那是他储备了十年的军事人才,他的亚卿乐毅。面对这个即将威震天下,名扬后世的军事家,燕昭王郑重宣布:“欲以齐为事。”

  他这次是真的决心要挑战齐国了。

  可是琢磨了半辈子军事的乐毅,对打仗却表现得不太积极。他的理由是,齐国虽已走上末路,但仍是“霸国之余业”,燕国依然不宜单挑这个“地大人众”的国家。

  乐毅的理由是成立的,虎死威不倒,何况这只虎还没死。

  可是燕昭王没法等齐国这只老虎自然死亡,原因大概是他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

  燕昭王的生命离他去世只剩下六年的时间,这一刻身体或许已感到了衰微的征兆,他不想在苦心经营了快三十年后,却不能看到毕生宿愿的实现。

  乐毅看懂了燕昭王的心思。人家对自己不薄,自己理当替人分忧。他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如果燕王一定要打击齐国,那就“与天下图之”,也就是联合赵。魏。韩,甚至秦国跟楚国,众诸侯一起发动战争。有饭大家吃,事情搞砸了责任也由大家一道承担,不至于让燕王一人吃不了兜着走'8'。

  这当然是个好主意。燕昭王立刻派乐毅出使邯郸,跟赵惠文王等洽商攻齐之事,身受齐王“骄暴”之害的赵国哪有不答应之理,马上按乐毅的意见分头去联络魏国、韩国及楚国,还有本来视同水火的秦国。

  虽然总是跟齐国眉来眼去,但秦国人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东方大国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要寻找一切机会削弱它,搞垮它以后,秦国的实力将天下无双。

  现在燕国通过赵国把机会送上门来了,秦国喜不自胜地收下了这份大礼。

  秦昭王先跟楚顷襄王会面,大概是想鼓动楚国参加攻齐,但是从慎到那里学得以“无事”原则治国的楚顷襄王不大想给自己找事,没有答应秦王。

  秦昭王不再理会扶不起来的楚王,转过身又跑去和赵惠文王相会,这才寻到一拍即合的知音。

  攻齐联盟初步形成,但齐国终究“余业”尚在,不可大意。于是秦国派出一员叫蒙武的战将,带一支部队对齐国搞了一次武力侦察,展开了一场不大的攻势,结果竟轻松拿下九座齐城。所有人都看明白,齐国败象已露,没什么可怕的了,诸侯信心立时大涨。

  公元前284年,魏王和韩王先后与秦王会面,燕昭王也跟赵惠文王会谈,攻齐的联合体正式登场。

  联合体中也有人坚决反对攻齐,他就是周最。在痛恨齐国的大气候中,这样做当然不起作用,无奈的周最只好找个理由投奔齐国去了,他一个人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

  经过了周最这段无足轻重的小插曲之后,攻齐的大戏隆重上演。

  秦、赵、燕、魏、韩五国大军在赵国集结,以乐毅为统帅,向着齐国冲杀过来。

  齐湣王当即举全国之兵迎敌,任命一个叫触子的将军作主帅,在济水西边摆下了战场。

  触子知道五国军队锐气正盛,所以没有急于跟他们开战,采用了拖延战术。

  本来以齐国尚存的余威,五国联军想打败它也并非易事,可愚蠢的齐湣王偏在这关键时刻使了一个昏招。

  大概他也清楚自己在齐国已经失尽了人心,见触子迟迟不与敌人交手,便心生猜疑。为了防止可能的背叛,他派人恫吓触子道:“不战必刬若类,掘若垄。”'9'

  不出战就灭你家族,挖你的祖坟。

  这句混帐话反倒真逼反了触子。他领兵出击,却在战事正酣的时候突然鸣金收兵,使得齐军阵脚大乱,很快就在敌军的攻击下大败。触子本人乘车逃遁,大概事先也通知后方的家属同时逃走,从此消失无踪。

  打垮了齐军主力的诸侯立刻四散,去抢夺齐国的土地。只有乐毅的燕军穷追不舍,锋芒直逼临淄。

  燕国即将取得胜利,燕国卧底苏秦的死期也到了。

  《史记·苏秦传》上说,苏秦的死是因为被齐国嫉妒他的人行刺。还说为抓住凶手,苏秦在临死前向齐湣王献计,将他定为罪人,把他的尸首车裂。齐湣王照计行事,那凶手见苏秦被定罪,以为自己成了功臣,便跑出来公开活动,结果当然给逮个正着。

  这是个出色的传奇故事,但很难与史实相合。齐湣王因为苏秦的一再保证,放松了对燕国的警惕,又听信苏秦的话执意灭亡宋国,耗损国力,得罪诸侯,才有今日的大难。他就是再笨这时也该明白,谁才是自己走背运的祸根。

  从前对苏秦的喜爱有多深,齐湣王现在对这个说客的恨就有多重,甚至加倍。

  苏秦曾两次得人相助逃过劫难,这一次却再没人能救他了。后台老板燕昭王或许从决定进攻齐国那天起就决定抛弃苏秦,这个偷过自己老婆的家伙已然没用了,还管他作什么!

  在发现《战国纵横家书》,证实苏秦是导致齐国险遭败亡的主谋之后,当代的史学工作者一致认定,如果苏秦确属横死,那他应该就是在身份败露后,被齐湣王下令车裂处死。

  苏秦被押赴刑场的那天,临淄的百姓一定万头攒动地拥在路边,大概还会把手边够得着的东西狠狠地砸向这个万恶的奸细。

  可能给搞得蓬头垢面的苏秦,此刻或许一如往常的平静。这样的结局他早已想过,自己的事已经做完,历史会记下一个毁灭了一个国家的说客的大名,这也足够了。

  '1''2'《战国策·燕策二》

  '3''4'《战国纵横家书》

  '5'《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6'《战国策·魏策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