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这个强项来看,宋遗基本可以确定属于市井无赖之徒。天知道他是如何跟楚怀王搭上线的。不管怎样,反正楚怀王对这家伙交代了一番任务后,先把他派到北面相邻的宋国,向宋康王借一根使者用来表明身份的符节。因为楚跟齐已经断绝了一切往来,要想出使齐国,就只好用他人之物作通行证。

  宋康王虽然残暴,但并不小气,也不知道楚怀王接下来要干什么,大方地将符节借出,绝没想到这东西会有去无回。

  宋遗拿着宋国的符节,顺利地通关进入了齐国,到临淄拜见齐宣王。

  齐国方面应该知晓这个拿着宋国符节的楚人是谁派来的,但齐宣王依旧大度地接见了宋遗。心里或许还在想,大概楚王有所醒悟,又遣使者来重修旧好;说不定一切原本都只是为拿回商於之地,做给秦国看的一出假戏。楚国借宋国符节,就是要来暗通关节。

  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好心好意的接待,换来的竟是宋遗当场的破口大骂。

  能在楚怀王面前揽下这桩活计,宋遗骂人的功夫必定十分了得。想来在顷刻之间,齐国的祖宗八代的身上,就都已溅上了他口中的污秽。

  齐宣王当然怒不可遏,夺过宋遗的符节奋力折断。

  那一刻,周围所有人大约都会想,宋遗的脑袋可能也要和符节一样地断掉了。

  也许宋遗在这时才表现出他真正的勇气,那就是无惧死亡。他肯承担这种使命,就应该想到有送命的可能。在他临来之前,楚怀王也必会有所许诺,比如给他的家人一笔丰厚的赏金。或者这位老兄就是想用一条贱命,给自己身后换得一个敢骂君王的真勇士的名声。

  如果齐宣王真杀了宋遗,已经写上了宋遗骂人的史书多半会有记载,但史家却没有留下一句相关的文字。看来齐宣王是放了这小子一马。没准正是他不怕死的劲头,反倒让齐王生出了几分敬意。再说身为历经数百年风霜的大国,齐国宽宏的气度连二百年后游历此地的司马迁都还能感受得到,不由得赞颂:“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这时候的齐宣王表现出一点雅量,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不过齐宣王毕竟很生气,后果也自然很严重。他立刻派人前往秦国,与这个强敌和好。

  两个最强势的国家联起手来,本来可以有所依靠的楚国这下真的孤立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仪的伤忽然全好了,还接见了被晾了几个月的那位楚国将军。

  一见到楚国将军,张仪先摆出了一副惊讶的样子问道:“子何不受地?”

  楚国将军懂得他在明知故问,却也不好多作争辩。

  大概这时面前摆放着一张秦国地图,张仪的手从上面的一个点比划到几乎相邻的另一个点,对楚国将军说:“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楚国将军一定惊呆了,不是说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怎么一句话的工夫就缩水成了六里?

  公然背信弃义的张仪仍旧是虚情假意的表情,他告诉楚国将军,这六里土地本是秦王赏赐给他的封地,现在愿意无条件地奉送给楚王。

  楚国将军愤怒了,严正地说道:“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

  说完这句话,楚国将军就急急地离开了这个令他憎恶的国家,返回祖国,把一场空欢喜的结局报告给楚怀王。

  没有什么比受欺骗和耍弄更让人怒火中烧的了,快气疯了的楚怀王即刻就要兴兵攻打秦国。

  这时又是陈轸站了出来,他先带着几分赌气地对楚怀王说:“轸可发口言乎?”

  我能说话了吗?

  楚怀王可能出于自尊没答话,但这也就等于解除了封口令。

  陈轸于是接着说下去:“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

  跟秦国开战还不如再割一块土地给它。

  这叫什么话,楚国拿不回自己的地盘,还要倒贴人家!

  陈轸自然有他的算计。以秦。楚的实力比较,两国硬拼的话,楚国未必能占便宜。而反过来贿赂秦国的目的,是要和它联合起来“攻齐”。既然已经跟齐国决裂,那就索性从它那里抢些土地回来,作为受秦国蒙骗的补偿,“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1'。

  陈轸根据形势的变化献出了新的对策,可楚怀王还是老脾气。明明受了秦国的欺负,却还要再取悦于它,打死他也作不到。

  楚国的大军出动了,秦国闻讯也立时派兵迎战。

  那个残酷岁月的又一轮杀戮即将开始。

  二。战争的背后永远是政治。

  公元前312年春天,楚国和秦国的军队在丹阳(今河南西峡一带)相遇,展开一场昏天黑地的大战。

  在国都郢,楚怀王和他的臣民们无不翘首以盼,渴望着自己军队得胜的消息。

  他们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个惊人的噩耗。

  这场生死大竞技以楚军的惨败宣告结束。整整八万楚国官兵被秦军砍掉了脑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身为主帅屈匄和七十余员部将也被秦军活捉了去。

  打了大败仗的楚国非但没能夺回六百里商於之地,反倒又让秦军趁势抢走了汉中之地六百里,从此秦国的版图上又多了一个汉中郡。

  楚怀王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恶气,立刻又调集起了全国的作战部队,再次向秦国进攻。

  这一次作战,胸中燃烧着复仇怒火的楚国将士奋勇争先,拼死杀敌,打得秦军节节败退。楚军兵锋直逼秦国境内的蓝田。

  这蓝田离咸阳仅有百余里之遥,楚国大军眼看着就要杀到秦国国都的大门口了。

  这大概是秦国建国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危急局势,秦惠文王急忙调兵遣将,展开了蓝田保卫战。

  生死存亡的关头,秦、楚双方的兵士个个都勇猛向前,奋力搏击。一时间厮杀得难解难分,胜负未决。

  就在这紧要的时刻,又一个糟糕的消息传到了郢,北面的魏国与韩国突然跑来趁火打劫。它俩乘楚军主力在蓝田难以脱身之机,联合发兵入侵楚国。

  从不久后秦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帮助来看,这场入侵很可能是秦惠文王策动的,有外交谋略来解救他自家的危机。

  魏、韩两国出兵的时机选得再好不过了,楚怀王已经把楚国的主要兵力全部押在了蓝田,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御别人背后捅刀子。魏韩联军借机在后防空虚的楚国地面上长驱直入,已经打到了邓(今湖北襄樊北面)。

  这里有必要讲一下郢的地理位置。史学界比较权威的说法是,郢最初是在今天的湖北宜城,后因伍子胥引吴兵入楚遭到严重破坏,只好迁都到今天的江陵,名字仍然叫郢。可是宜城方面却坚持说,在郢作为楚国国都的整个时期,它的正宗地址始终都在宜城。

  如果郢仍在宜城,那它这时的形势可是大大的不妙。因为被魏、韩部队兵临城下的邓,与宜城之间也不过是一百余里的距离。也就是说,楚国面临着跟秦国一样的危局,国都随时可能被敌人攻破。

  即便郢已经迁到了在邓和宜城数百里之外的江陵,但如果不能组织象样的后卫防守,也只能听任魏、韩军队攻城掠地杀过来,如此的话国都沦陷同样是指日可待。

  就算宜城已是旧都,但它的政治地位,还有在楚国人心中的分量,都依然不可小视。一旦它陷落,对楚国人心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所有这一切的忧虑,都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压力,迫使向来意气用事的楚怀王,不得不硬按捺住报仇雪恨的冲动,紧急下令蓝田的楚军撤退回防,保卫本土的安全。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吃了大亏的秦军自然不肯随便放过主动撤退的楚军,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一路的追杀,让楚军根本没办法迅速地收兵回国。

  楚怀王万般无奈,为了摆脱秦军的纠缠,只好强忍心痛,又割让了两座城邑给秦国。

  双方算是讲和了,楚国再次得不偿失。

  差点输光了家当的楚怀王,这时候才真的是一个“不行时的人”。他永远都没能弄明白自己为何会这般倒霉,只是觉得胸中憋着无尽的怨愤之气,急需发泄。

  最有条件成为发泄对象,就是导致楚国第二次失败的魏国与韩国。

  楚军从秦国回防后,魏国跟韩国军队的动向史书没作记载,但显然没再有大的战事。楚军主力归来,这两个国家没办法继续占人家的便宜,偃旗息鼓是最合理的选择。楚国不好再碰,不安分的魏国便调过头来,先跟秦国一起侵略燕国,接着又向齐国发出挑战。

  齐国怕过谁?齐宣王立即派兵应战,双方在濮水交上了手。

  做了多年齐国手下败将的魏国,此次总算报了一箭之仇。秦魏联军合力大败齐军,生擒了齐将声子,一代名将匡章也被赶得落荒而逃。

  这场胜利起主要作用的应该是人家秦军,不过跟秦国携手并进的魏国,也自然跟着沾光,一时间无人敢惹。这一点楚怀王心里也很清楚,所以他暂时不想找魏国的麻烦。他也懂得柿子要挑软的捏,眼下最软的柿子是韩国。

  那就对这个软蛋下手吧!

  于是也在这一年,楚国向韩国发起攻势,柱国景翠率军围困了韩国的城市雍氏。

  楚怀王又失算了,韩国这颗柿子虽软,可也不是谁想捏就能捏的。魏国有秦国撑腰,韩国又何尝不可以请秦国帮忙,解救蓝田之危,它可是和魏国一起出过力的。现在自己有难,也该轮到秦国回报了。

  秦国果真用行动回报了,一支秦军(说不定就是那支刚刚打败齐军的部队)杀奔雍氏,又将景翠的楚军包围了起来。三方军队以内外包围与反包围的阵势胶着在一起,胜负难分。

  眼看着楚国陷入困局窘境难以自拔,到了这一地步,陈轸的感觉已是无能为力,心情自然糟糕无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