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金公司股票持有了某只股票,只好也跟着去推荐了。基金经理想听什么就讲什么,对大家都有好处。”
  曾获美国伊里诺依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计量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左晓蕾曾经在一个金融论坛上,直批一些分析师跟着基金经理见风使舵的现象。她举例说,如果你问一个分析师:“你现在发现这只股票有问题,如果基金经理买了这只股票,你敢告诉他,我准备在报告里改变它的评级,要把它卖掉么?”这个分析师一定会说:“不敢!”
  那么,为什么分析师要听基金经理的?左晓蕾道出了个中原因。在分析师行业有一个潜规则:证券分析师的评级要靠基金经理打分,谁第一,谁第二,基金经理说了算;其次,研究所的定位是商业性的,研究报告总要有人付钱才行,他的报告能不为付钱人说话吗?
  其实,专家都是用来“骗人”的“道具”,假设某专家是战无不胜的,或者70%—80%是准确的,那么他的话能卖多少钱呢?几千万、几亿、几十亿,只要你敢叫价,绝对有人买。因为这个社会不缺钱,只缺赚钱的通道。而且真有如此神话的专家,那么他们是无须鼓吹叫卖的。自己闷声发大财岂不更好。他们只需找套安静的房子,联上因特网,早成为亿万富豪了。那些所谓的“王牌”分析师,也不必在电视报纸上“抛头露面”,做个百万级别乃至亿万级别的“操盘手”岂不更好?何必为别人打工呢,以至整日“口吐白沫”、“招人非议”。
  相信专家的话不亚于与虎谋皮,纸老虎最厉害的就是外面这张皮,他们不会轻易把皮交给你的。与虎谋皮,相当于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了别人手里。理财投资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而完全丧失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呢?
  笔者自己的一些家人,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是所谓专家们的受害者,他们就是因为听信了专家的意见,在股市上吃过大亏,赔过大钱。他们并不知道“所有专家都是纸老虎”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但笔者也成了众人口中所谓专家的时候,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每当有人喊我老师,用热切的目光看着我,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关于股市的内幕消息,或者关于某只股票要上涨或下跌的确切消息的时候,我哪里会知道呢?每当此时,我总会说“我不知道”;再问,我会说“我不懂股票”;还问,我会说“这个市场没有专家,只有赢家”。他们不信,还是会问,我无语。
  专家依旧是专家,还是会有很多人信。后来我想明白了,有些人可能不是不相信没有专家,而是希望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点安慰罢了,给自己一个坚定持股的理由或信心,尤其是在亏损严重的时候,哪怕给他这个信心的人是不那么令人信任的专家。于是,再有人问的时候,我不会再逃避,我会很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说这个是什么技术图形,那个是什么量价关系,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它们的趋势可能会怎么走,讲得很认真,也很仔细。
  其实,股市真的没有专家。
  

你才是自己的专家
股市是有赢家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姑且称为老王的五十多岁的老股民。他炒股的时间很长了。大概是2001年4月份的时候拿了10万块钱,到证券公司去开的户。他那时候刚开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听别人的,尤其特别迷信专家,刚开始的时候,运气好加大盘好,他是挣了点小钱的,老王很高兴。谁知,刚开户两个月,股市就见到了2001年6月14日的阶段性顶部224544点,大熊市开始了。他还是很信专家,认为专家能帮他,甚至还买了一个不知名的炒股软件。结果,这回专家不灵了,炒股软件也没什么用途,运气开始离他而去,他的钱也越赔越多。2003年初,行情有转暖的迹象,老王开心了,认为翻本的时候到了,东拼西凑又弄了5万块钱,杀入股市。结果这只是熊市的一轮反弹而已,很快股市就又熄火了,老王黯然神伤。2004年底的时候,老王认识了我,他以为我是专家,就兴冲冲地来找我了,我和他说了股市无专家的道理,他不信,和我掰扯了半天,最后,我急了,我说你都这样了,还信?你要再信专家,就干脆别炒了。他似乎是信了,还似乎又没信,总之是半信半疑地走了。
  2005年7月,他又来找我了,他问我:“现在是底部了吗?”我说:“我不知道。”他又说:“不管了,我又拿了25万块钱,加上原来账户里剩下的15万块钱,一共4万块钱,我全买了华天酒店了,你帮我看看。”我吓了一跳:“你还买?”他说:“死活就这一遭了,你快帮我看看。”“你多少钱买的?”我又问。“3块7毛钱买的,一共买了11000股。”我再看看老王,白发满头,愁容紧锁,两眼无神,双颊深陷。有心责备他,却又不忍,于是耐下性子,帮他看了起来。“这只股票还是不错的,因为大盘点位都这么低了,再跌应该也跌不到哪去了”,我看完后这样安慰他。他听清了我的前半句,后半句似乎没听清,满心欢喜地走了。后来,老王没再来过营业部,我听别人说他去了外地他女儿那里。我知道,老王这是在心里留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哪怕这个希望很渺茫。
  2007年4月的时候,老王又来了。他问我,“营业部的中户室多少钱能进?”“50万。”我答道。“那你帮我弄一个位置吧。”老王又说。我大吃了一惊,“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我股票上挣的钱,我上回从你这里走的时候去了我女儿那里,将近两年一直没回来,前两天我回来一看,我的华天酒店都48块多了,赶紧卖了,现在差不多有53万了。”老王自豪地回答。我仔细看了一下老王。这还是老王吗?和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现在的老王,头发也染黑了,脸上红光满面,简直年轻了十岁。于是我立刻愉快地帮他要了一个中户的位置。
  2007年9月的时候,老王觉得行情要不妙了,清了仓,一算,有差不多70万了。正因为股票清了仓,老王也躲过了2008年的大跌。2008年年底的时候,老王又进场了。前两天我又看到了他,我问他,“你最近做得怎样?”“不错,差不多有100多万了!”他回答道。“哦?你怎么炒的?”我更惊讶了。“还是你当年说的对,谁都不可信,我现在只信自己。”他更加爽朗地答道。老王变了。
  另外还有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老张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自己有一家小公司,入市也很早,2002年就入市了,但因为行情不太好,因此一直很谨慎,只放了1万块钱在股市里做。因此没怎么赔。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宣布正式开始升值。老王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加了5万块钱在股市里,加上原有亏剩下的5000块钱,以55元的价格买了中信证券1万股。1万股中信证券他一直拿着没卖。到了2007年的时候,加上分红的数额一算,他的中信证券差不多有将近150块了,他卖了三千股,剩下的七千股一直没卖,留到了现在。中间中信证券还分了一次红,2008年4月24日,中信证券每10股送5元红利,同时,每10股送10股,他剩下的7000股中信证券变成了14000股。到了2009年12月4日,中信证券的收盘价为3159元,虽然经过了2008年的大跌,但把他第一次卖出股票的钱算上,加上中间送的红利和红股,他的钱仍有将近90万元。当初投入股市的6万变成了如今的90万,投资收益达到了惊人的15倍。
  第二个小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人的。他是一个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由于他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拿了一点钱炒股,因此投资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于是做通了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后,向家里借了10万块钱开始炒股。2006年2月21日五粮液权证新上市的时候,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做这个品种,结果到2007年年初的时候挣了将近二十倍。乘着2007年上半年行情好,他卖了五粮液权证后,又买了一些新的股票,又翻了一番,到2007年年底的时候,他拥有了400万现金。他当时意识到股市要开始走坏了,于是只放了一点很少的钱在股市里做,同时买了一套房。到现在,这个年轻人的股票资产加现金加房产已经有了将近600万。
  类似上面这些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或许上面的这些故事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但类似这样的故事,股市里确实每天都在发生着。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千千万万股民中的一员,他们都不是专家,却都是赢家。
  他们为什么能赢呢?最大原因就在于充分相信自己。他们没有盲目去相信所谓专家,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和实力,获得了胜利。他们用心去练,专心去赢,最终在股市里获得了成功。
  这个市场没有专家,只有赢家。
  或许你就是下一个赢家,因为你就是自己的专家。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谁是庄家(1)
为股民和基民解答疑问是我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一次,在给一个老大爷解答基金问题的时候,他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机构?”我答道:“大爷,机构是所有组织机构的泛称。在股票市场里,机构特指进行股票交易的公司或团体。”
  他又问我:“机构是庄家吗?”我听了,一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
  那么,庄家究竟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甚或是褒义词呢?
  究竟,庄家是谁呢?
  庄家,其实是一个标准的赌场用语,意为控制盘面输赢的赌客。赌场中与庄家对赌的玩家,称为闲家。股市里庄家这个词,是从赌场中借用过来的,意指掌握一部分乃至大部分筹码(即股票),控制股价涨跌的人或机构。
  1土豆永远是土豆,不可能卖出金子的价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