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八个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八个故事-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珠饰的皮条来掩盖她的阴户,巴拿马的一个部落的男人则用黄金打成一个套子来包住他的###。生殖器官本能地要加以保护,但同时又不能掩护得使异性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而减少了性器官的作用,因而慢慢导致物种的灭绝。因此利用装饰来在保护的同时去强调它的存在。这个道理在今天依然正确,虽然因人口暴增而无此绝对必要,但本能就是本能。所以无论是女人穿的紧身毛衣、三点泳装,或男女都穿的牛仔裤,都是在掩盖的同时又加以强调。
  

另外还为了摆阔,表示进步,等等
当然衣服的装饰作用还不只在于美,在于吸引异性。人还利用服装来表明他的身份和地位。以前中国穿长袍马褂的人,或以前西方束胸、穿长裙高跟鞋的妇女,都等于是在用服装来向外人说明他们是有闲阶级,不需要从事任何体力劳动,或根本就不需要工作。固然像今天美国这样的社会,因为生活水平普遍地比较高而消除了各阶层之间至少在服装上的显著区别(比如,当年赫鲁晓夫访美后就对人说,Rockefeller是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家,但他的西装,虽然不错,可也不是最好,和一般人穿的差不多)。但今天不少美国人在服饰上的摆阔性的挥霍浪费,非但屡见不鲜,而且经常首屈一指。像身上穿戴着上百万美金的时装和珠宝首饰的德州石油亿万富翁的老婆们更是国内国外为人嘲笑、批评、忌妒和咒骂的对象。
  但为了表示花得起五十或五百或五千块钱而穿某种时装也只是人们买衣服、穿衣服的一种动机而已。人是很复杂的。我们每个人在选择某一件服装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理动机,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下意识的。近百年来的服装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线索。其中最普遍的心理是喜新厌旧、逃避烦闷,在新的事物(时装)上寻求一下刺激。另外,有人是为了对常规的反抗。有人是以服装来肯定自己,肯定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肯定自己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有人则以时装来掩饰心理上的自卑,担心穿错了衣服会受到人们的嘲笑,以身穿为一般人所接受的一种时装来追求一种安全感,期望本人也借此得到外人的接受。还有人是非金钱方面的自我宣传,利用穿某种衣服,或坚决不穿某种衣服,来表明个人的某种态度。有人是同性相争,而不是为了吸引异性。不过这里的基本心理还是吸引异性。以同性相争来压倒其他同性,以争取异性对自己的注意。此外,也有人为了证明自己不但跟得上时代的演变,而且还走在别人前面。还有人是以服装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人生观。但是不论基于哪一种心理动机,我们是什么人就穿什么衣服,或反过来说,我们穿什么衣服就说明我们是什么人。不过这里应该注意,这个所谓的“什么人穿什么衣服”一说,不是指狭窄单纯的阶级划分法,不是指贵族地主穿绸缎,平民百姓穿布衣,老板穿西装,工人穿牛仔裤,而是指你个人如何看你自己,你自己把自己当做什么人,是指你对你自己的能力、缺陷、优点、弱点、个性、价值、外表、体形、仪态、需要、感情、吸引力等等实际的总和认识,以及你对一种理想的、完美的自我形象的追求,来决定你穿什么衣服。
  唉,要是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我们为什么要穿我们所穿的衣服,那就好办了。问题是,不论我们是基于哪一种心理动机穿衣服,我们大都受到人的另一个基本心理的支配,就是,人既要合群,又要突出;人有群性,人也有个性。是这个自相矛盾的心理使我们又要穿得和大家一样,但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来突出自己。而其中之佼佼者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那个“会穿衣服”、“懂得怎么穿衣服”和“讲究打扮”的人。不管我们的生活圈子多么小都有这种人。无论你走进一个五个人合用的小办公室,还是五十个人共享的大办公室,你的眼睛亮的话,一下就可以找到这种人。这种人有许多基本的共同点。她们都对衣服本身,对衣服的轮廓、线条、质地和颜色有相当的认识,对衣服的这种组成及其意义,对自己的体形及其与衣服之间的关系,对衣服穿在身上的效果、象征、含义等等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人都对衣服有兴趣,至少以翻阅时装杂志,或挑选一件衣服上所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算的话,一定比那些有什么穿什么、什么减价买什么的人要多。她们都晓得如何配衣服,会变花样,敢创新,敢冒险,敢突出,她们都对自己比较注意,至少比我们一般人要多照几次镜子。总而言之,要想赢得一个“会穿衣服”的美名可不是一件不麻烦的差事。
  

有钱最好,穷一点凑合,但没钱不行
有钱最好,穷一点也还可以凑合,但没钱不行
  像我们这些从一个不讲究时装的社会来到美国的人经常都忽略了一个有关时装的事实,即钱并不是时装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这当然不是指穿时装不花钱,买任何东西都要花钱,而是指价格不是决定一个式样是否会变成为时装的主要因素。这可以从两方面讲。一个是“大众市场原理”所指出的,服装工业界的成批生产配合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再配合了成批销售办法,将各种新式样的服装和时装,以昂贵、中等、便宜等好几种价格同时扩散到社会上各个经济阶层。所以不是像发展中社会的情况,只有阔人才有资格讲穿时装。在美国这种社会,一般人不是因为一种时装的价格不合适而不去追随。事实上,一个式样是靠社会上一般人普遍接受了它之后才成为时装,而如要社会上一般人普遍接受,价格就必须标到一般人的经济范围之内。看过Saturday Night Fever的人就知道,像电影里的东尼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工人家庭出身的美国工人,其每周收入也是典型的工人收入,可能还偏低。但是当他每个星期六晚上去discotheque时的打扮:紧紧的喇叭裤、贴身的人造纤维花衬衫、高底鞋、金项链,以及他的发型,可都是当时最时髦的打扮。
  所以时髦不是由价格来决定,不是说贵的才是时装,便宜的不是。时装表演的时候推出来一件价值三千美元的新式样手工做的衫裙,过了两个星期,各大小商店可以成批推出价格符合中上、中中、中下收入的同一式样的现成衫裙。料子、手工也许差点,但式样基本上相同。而且要看这个时候这个式样卖不卖得出去、流不流行,才变成时装。所以,千万别以为买一件价钱贵的衣服等于是在买一件时装。买了件贵衣服只表示买了件价钱贵的衣服,而只有在这个贵的衣服也是一件流行的式样的时候才等于你买了一件贵牌子的时装。
  当然,钱并非不是一项重要考虑,尤其是从个人在服装上的支出来衡量,穷一点还可以凑合,但没钱不行。具体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收入里有薪水工资,也许有人还有利息收入,但所有这一切加起来是我们的个人收入。扣掉税之后是实得收入。我们用这笔收入来支付衣、食、住、行等基本开销,也许还要偿还贷款和其他债务。扣掉这一切之后就是美国所有“非必需品”制造商所要设法吸引的那些“供我们斟酌决定使用的收入”(discretionary ine)。不少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剩余了,但如果你还有这笔收入的话,那你可以斟酌决定花在娱乐和其他嗜好上,可以买股票,可以存进银行,当然也可以花在时装上。比如,再具体一点来说,照现在不少报纸杂志有关时装的文章的推测,今年夏天又可能会流行比较短的裙子,也许不会像当年超级迷你裙那么短,短到膝盖以上十英寸,但肯定比去年夏天流行的裙子要短。好,如果你有一点“斟酌决定使用的收入”,而且你也不是那种只求其舒适、其他一切都无所谓的人,或那种把金钱的价值看得很重,所谓的有钱也舍不得花的财迷,更不是那种基于浓厚的宗教和政治信仰而反对时装的人,那么只要你愿意,你在衣着上就可以配合时代的潮流,然后再看你的经济能力,今年夏天穿上一条无论是在Sears(便宜),还是在Macy’s(中等),还是在Bloomingdale’s(较贵)买的式样流行的短裙。如果你买了,穿了,那你也就在玩时装这个把戏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众爱好(1)
说时装是一场戏倒不是有意讽刺它。时装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它一定每隔一阵就要被淘汰。时装这两个字中间的“时”字就表示它是有时间性的。但是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衣服给穿破了,或太小或太大了,就是说,不是因为实际不能穿了才被淘汰。想想看,我们小的时候有谁没有穿过哥哥姐姐们、大人们给我们的旧衣服?即便在富裕的美国,只不过才几个世代以前,父母的衣服还传给儿子女儿们。尽管今天还有这种情况(一定会有),但也不是当前我们获得衣服的一般方式了,更不是一种习惯了。我们的衣柜里都有不少仍然好好的、丢掉可惜、送也送不出手、但穿也穿不出去的衣服。这一方面是美国这个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人为商品废弃”(planned obsolescence)在作祟。另一方面是像美国这个经济动力极强的社会对新、创新、改变、变化的需求,在这个社会生活了一阵之后,我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不知不觉地被这种思想给洗脑了。
  因此,我们几乎自然而然地觉得一个新流行的式样“美”或“帅”。一不流行就觉得“过时”了。流行之后十年再穿就觉得“难看”。如果你今天穿了一件美国二十年前流行的式样的衣服,那不用说别人怎么认为,你自己也会觉得有点“可笑”。反过来说,以迷你裙为例,如果你在流行之前一年穿出来,人家会觉得你“大胆”,流行之前五年穿,别人认为你在“伤风败俗”,而如果你在流行之前十年穿了一条迷你裙上街,那简直是“下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