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午读材料。
  晚听说苏振华夫人也来了,并前来看望,准备明日结伴同行。
  来访者,还有伍本芸、赵光金、陈建生。
  

九月二十八日
这么多天,都是上午下雨下午晴,今日又如是。
  晨在雨中出发赴娄山关。今日与苏振华的夫人陆迪纶同行,连陪同人员共四辆车,可谓浩浩荡荡矣。
  沿路余双军同志边走边介绍。董公寺、板桥都讲到了。过黑神庙时伍本芸(《娄山》编辑)还说了,湄潭某庙宇有副对联:“省曰黔省,江曰乌江,神曰黑神,何以地近南天有此正色”,他只记得一联,下联忘了。
  过黑神庙一路上坡,已经上娄山关了。将到顶时,小余就告诉我们,这里是钟赤兵负伤的地方。当年因战斗激烈,河沟里的水都成了红的。
  不远,我们就上了山顶,一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大字。据介绍,当年只有一简易公路,极狭窄。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过。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在山隘高处一看,果然如此。一个小尖山,一个大尖山,双峰夹峙,小余为我们详尽介绍了当年鏖战情景,我们大家撑着伞细听。仰望大尖山上云雾迅速流动,更显得山势的雄伟。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用金字刻在大理石碑上,显得十分庄严,我默默地吟哦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心中涌动着悲壮的感情。
  娄山关的守敌,是王家烈部的一个团。开始双方侦察部队接触,因我南方口音多,打起来,我乘势发起进攻。我分两路,一路打正面,一路自点灯山(明万历年间一场挑灯夜战而得名)迂回,这一路十分激烈,我攻上去,敌反攻下来,打了许多回合,至晚,敌兵烟瘾发作,败下阵来,我遂占领山顶。因天已黑,我以一个连守卫,不便再攻。这时驻黑庙的敌旅长,使大家过好了烟瘾,又抬着机枪猛攻上来。钟赤兵的负伤就在此时。后因一军团某团迂回到板桥(走了一晚黑路从另一条路插过来),驻守黑神庙的旅长觉得没有办法,遂败退,从另一山沟逃跑。张爱萍那个团饭刚熟,不得不每个战士盛上一碗边走边吃。
  看完娄山关,即沿着之字路盘旋而下。至午抵桐梓。两边都是平平的山,中间坝子稻子金黄,相当开阔。这就是过去有名的夜郎国了。
  在武装部吃过饭。桐梓党史办杨隆昌同志领我们去看小西湖,这是当年囚禁张学良之处。但是更引起我兴趣的,是当年红军在桐梓夺取四个洞的故事。原来桐梓官僚富豪听说红军要来,惊恐万状,将大量财产藏在蟠龙洞、仙女洞、天门洞、风岩洞中。红军解决了这几个洞,搜出的金银、大烟弄了半个房子,解决了许多困难。
  我们沿路看了魁岩山上的仙女洞——半山间的一个洞。随后又沿桐梓河(或曰天门河)上了高岸,河流从狭窄的峭壁间流过,像两扇大门,名曰天门。过了下天门不甚远,又有上天门,原来这个上天门,是河流穿过一个高大的拱门,或者说这座山就像是一座门似的。拱形圆门之上,有一绝壁,绝壁之上有一洞,这就是上天门。当年红军在对面的山上松林内封锁着这座石洞。据说石达开的兵也曾经过这里,富豪之家也曾到此躲避。
  我的兴趣引起来了,还想再看看蟠龙洞,于是决定今晚宿在桐梓。
  在城里看了周西城的祠堂,规模颇大。当年每县都送了他一块歌功颂德的大理石碑刻镶在墙上。
  在城西十余里蟠龙洞,很远就看得见,但走过去却费了很大工夫。我们过了桐梓河走了五六里才到了洞口村。稻田埂滑得很,使我又想起去年崴脚的事。幸亏杨隆昌一直扶着我,才走到洞口,这里一个进水洞,一个旱洞,我们接近旱洞口时,很大的蚌壳式的石崖,一个极高大的洞,上面哗哗地向下滴水,洞中的水声也隆隆作响。地下落的都是鸟类,不少鸟飞进飞出。门口石崖有一小庙。我们往里走了走,越走水声越烈,秋华叫我不要走了。杨隆昌说,红军在捕捉哨兵后,洞里向我开了一土炮,曾伤亡红军战士数人。解决此洞,情节甚为曲折。
  晚看杨隆昌关于解决四洞的材料。材料很新鲜,颇有趣,别人也未写过。此事正发生在遵义会议期间。显然,没有基本群众的帮助是不可能解决这些洞子的。将来可以写红军如何在群众人物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些事情。这件事也不很一般。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月二十九日
晨天气晴朗,是自昆明出发以来少有的晴天,正好向习水赶路。驶至三十公里的高山上,老百姓说叫二台山,上下三十公里,在急转弯处与一卡车相撞,幸双方车速较低,仅将左车灯部分撞毁,后查下面管方向的部位也失灵了。对方卡车是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他从成都拉橘子回来。司机小杨与对方争吵了一会儿,对方还算老实,承认占了线,答应出五十元。事情基本解决。但车子却无法转动,派刘剑干事回去向武装部要车,我们在山上大雾中等候。从九点半等至下午二时,武装部冯政委始带车来,另有县委车一辆,要把我们再接回桐梓,我则要他的车把我们送到习水,他可坐县委的车回去。他踌躇了一会儿,也答应了。司机也有几分畏难,说习水的路不好走,看来人们长途山地行动,顾虑还是有的。今天的事不过是必然中的偶然而已,但这个险我是冒定了。
  车行至仙源时,我们已很饿了。王仕福、刘剑和司机去街上吃面条,我和秋华吃了点桐梓的牛肉干。继续行进。
  下了山又上山,真是山山不断。过了仙源(黄龙)又是一座高山,名跑马岗,上到山顶之后,又在山梁上走了很长时间,才下了山到达温水。温水以西,山冈渐平缓,尤其良村以后山上森林颇茂密,山谷亦颇幽静。村中多数木板墙,上覆黑瓦。两座山谷之中有一道山梁,公路沿山梁迤逦而西,开始平缓,渐渐坡度越来越大,为大幅度的起伏地。图书坝为红军多次经过之地,在一个幽雅的小山洼里,树林颇茂密,看样子也不过几十户人家。据人说,是一个穷人发家后,曾在此处设了一个图书摊子不知确否。
  晚五时许抵习水。在这里受到县委第一书记赵兴中与武装部周部长、政委、副书记杜若(一位年轻作家)等的欢迎。有好几个摄影员布置在几道门里,无疑太过分。六时许又设宴招待,并拿出所谓气死茅台的习水大曲。几乎饿了一天,至晚算是饱餐了一顿。事后得知,赵书记是党管军事的标兵,他今天是特意换上军衣来欢迎我的。
  晚在习水街头漫步,红绿彩色电灯高悬大楼之上,已有国庆气氛矣。
   。 想看书来

九月三十日
早饭前,同陆迪纶及党校拍电视的刘润泉同志等去参观大杉树。该地距习水城北郊十一公里处。这是一条勉强可以称为公路的公路,车子颠得厉害。一路山谷颇清幽,人们背着竹篓去赶场。到了一个村子,车子停下来。过了一个独木桥,又走稻田埂,只顾脚下,猛然抬头,在一个山洼洼的小坡上,这个杉树之王已在眼前。同来的人纷纷上去手牵着手去量,陆还专拿了一根绳子,量了量约八米又三分之二公尺。有六层楼房高。奇怪的是,不仅躯干挺直,气势巍然,而且经历数百年(据说是宋朝的),它不显得苍老,枝叶苍翠如壮年。据于双军说,这样的杉树世界上有三株,此系其中之一。不知此话可信否。
  归来时,在村子里(镇坝子)遇一八十岁的老人。问及大树情况,他说,他小时候这树就这么大,有一富豪将树买到手,想伐去,刚砍开一个小口,突然出现许多大蟒将树盘住,还有的挂在树上,上空雷鸣不已。富豪惶恐,遂作罢。远近村民常来此烧香,做道场。尤其奇异的是此树每年春天开出绿色的花。老人说是亲见,我也不得不信。
  早饭后,由县委书记赵兴中、副书记何启富(杜若),还有管党史的副书记赵康陪同去看土城旧战场。车子爬过一个大坡后就一直下山。首先看了毛、周、朱几位领导人的指挥位置,那是在土城背后的一个尖尖山上。据陈昌奉回忆,当时山上茅草很深,山下有许多很好看的小蘑菇似的松树。随后我们就到了土城渡口,这是一渡赤水之地。此处赤水河颇宽,约有六七十米,水量也大,对面山上有一烈士塔,山下有一坝子名罗让坝。我们在这里看了全景,又到土城街上看了毛主席住处,是贴着山崖,一个商店的后院,现已建成楼房矣。这是据陈昌奉的回忆才找到的。陈的记忆很好,他说房后有一石洞可容两三个人,果然不错。
  土城街上极繁华,和北京的大栅栏差不多了。我们在街上摩肩接踵走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秋华买了点凉薯。
  随后,在我要求下看了青   坡。车走了几公里的小路,颇险,经过漏风垭一个垭口上了山,到了一个半山腰的小庄子,只有几户人家,上面还有红军的标语,鼓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我们坐在廊檐下,与一八十岁的婆婆坐在一张矮凳上谈了一会儿,老人记忆力颇好,她指着对面一座较平的山梁说,这就是青   坡,山上有个小包包,名银蓬顶,这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敌人打下来,我们又反上去,反复拼杀,死人颇多。敌人压到山下时,占领对面几户人家,距此仅一二百米。现在在面前的小山上,有一个烈士塔,那里是红军坟。此处地名为官坟嘴。
  我们进老婆婆的屋里看了看,甚整洁,因此处烧煤便宜,农家盘了很大的灶,有一家正把大块生猪肉放在炉火上烧毛。老婆婆的床上还有蚊帐。问起老婆婆的生活,她说吃的不困难,就是缺少零钱。可能副业还发展得不够。
  我们与老婆婆合影留念后,返回。赵书记仍以习酒招待,此之所谓“气死茅台”者。因喝多了点,睡了两小时。
  今日为国庆前夕,与秋华在招待所中度过。如果不是热情的主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