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魅影:苏菲·玛索画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使魅影:苏菲·玛索画传-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对我说爱》(又译《当爱变成习惯》),自己制片,自己挑选演员。这部片子在法国电影院上映,创造了很好的票房。影片讲述一个女人如何与比她大得多的丈夫分手,人们从中不难看到苏菲·玛索自己的影子。
  不仅如此,苏菲·玛索凭首次执导的《对我说爱》,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中勇夺最佳导演的殊荣。有了这个骄人的成绩,苏菲·玛索在电影圈的地位又一次大大提升。她不仅仅是一个演员,她的头上又多了一层光环——导演。
  在影视圈似乎都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做演员时间长了,有成就了,都有当导演的愿望。大多数电影明星都能在导演这一职业上继续自己的电影生涯,这是他们从演员退居幕后的一个必经阶段。可以说,如今功成名就的苏菲·玛索,也正走着这样一条路。继演员之后她又神采焕发地忙碌在摄影棚里。
  在自己执导长片之前,苏菲·玛索于1995年自编自导了一部15分钟的短片,叫《黎明之颠倒》,还曾进入戛纳影展的“一种注目”单元放映。当时外界就猜测她有息影的打算。苏菲·玛索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说,她之所以尝试去当导演,一方面是因为很早以前就开始写作,不停地写,突然有一天发现写的东西可以作为一个剧本。不过现在,她只拍了一部短片,还不知道是否可以真的去做导演,至少要拍出第二部长片,才能确认这种能力和欲望。
  2002年,她第一次正式执导长片《对我说爱》,坦诚地说,她虽然很喜欢当演员,但演员这个职业很特别,只能等电话,等别人给你工作机会,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就有了当导演的想法。
  《对我说爱》很容易让人把它与苏菲·玛索本人的生活联系起来。除了名字不同,无论是年龄差距还是感情经历,影片里的男女主人公活脱脱就是苏菲·玛索和安德烈·祖劳斯基的写照:一对老夫少妻从冷战到离婚,离了婚又互相思念,但最终不再见面。30岁的朱斯蒂娜和60岁的里查德在一起生活了15年,养育了3个孩子。里查德是个作家,朱斯蒂娜搞翻译。里查德整天喝酒,不想说一句话,朱斯蒂娜则找了一个情人。令她百思不解的是,他们当初怎么走到了一起呢?
  苏菲·玛索并不怕媒体的炒作,经过了良久的思考,她坦言:“我很小就领教了媒体的轰炸,20多年来,我走到街上立即就会被认出来,从来都无法安宁。我已经习惯了针对我的各种传言,也只有在各种角色中才能表达我自己。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知道的人本性的东西,如果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把我自己当成说爱的标本,我没有意见。”
  “是的,无论是作为一个女人,还是作为一个妈妈。(该片)都是与作为演员的苏菲·玛索无关的,这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个苏菲·玛索。不对,其实也不完全是我,因为这是一个女人,和其他女人没什么两样。而电影需要表达感情,这些感情和危机都是我所亲身经历过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女主人公的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
  “不管怎么说,我的目的不是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私生活,何况他们已经了解得够多了。虽然和安德烈分手了,不过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就像和一个好伙伴打网球,即使是输了,还是会从他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苏菲·玛索并没有亲自出演这部有关她人生经历的影片。她解释说:“我不想把事情都搅在一起。首先,我想完成这个剧本,随后产生了自己拍摄的想法。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想过由我自己去主演这部电影。”或许是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她自己不愿意再去面对与体验,她只在当导演的过程中作为局外人去感受。
  作为苏菲·玛索执导的首部长片,《对我说爱》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在里查德形象与心理的把握上,简单、自然而不着痕迹,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以透视出这对夫妇分手的理由。这隐隐然是大师的手笔,苏菲·玛索却玩得很转。尽管整体上还稍欠平衡和丰厚,但全片情节紧凑连贯,俨然没有新手出道时的青涩和局促。从片子的风格可以看出苏菲·玛索素有的恬淡和从容,毫无同类题材电影惯有的郁闷和忧伤情调。苏菲·玛索说:“《对我说爱》是我自己的电影,这个角色是属于我的角色。实际上,我不喜欢提我自己,因为我自己总是太有限了。”
  从演员到导演,苏菲·玛索也感觉到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认为虽然是在同一个摄影棚工作,但毕竟是在这个行当干了很多年,她坦承,一点都没有从演员到导演需要一个跨越的感觉。做演员要懂得放弃,要对别人充满信任,做导演则什么都要自己操心。导演的任务是讲述一个故事,要适时地画上句号。作为导演,苏菲很向往海明威的做法,就是去掉所有形容词,尽可能简单和直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我说爱(2)
“我会继续试着做一个导演,因为我觉得只拍一部短片或一部长片远远不够,我还需要第二部影片来确认满足自己做导演的欲望,以及确认做导演的能力。”看来有了第一次,就必定会有第二次,或许做导演要比做演员有成就得多。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做演员是怀孩子,做导演则是生孩子,两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经过多年的怀孩子生活后,苏菲·玛索更愿意去尝试后者,因为那不仅是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有真正做母亲的感觉。
  这部影片的女主角朱蒂特·戈德雷切,是苏菲·玛索的老朋友,也是在法国很有票房号召力的女影星。对于男主角的评价,苏菲·玛索也没有任何保留:“在这部影片之前,我对尼尔斯一无所知。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餐馆里,他问我:你想不想让我来演男主角?我回答说:好。因为我一点也不怀疑他和朱蒂特的配合。拍摄中,他非常投入。只有早晨的化妆让他感到厌烦。”
  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也吓人一跳,他是法国最有名的阿兰·萨德。但影片的拷贝并不多,放映时间也不长,最大的影响也只是来自名人效应。首映期间,苏菲·玛索满法国跑,到处受到夹道欢迎的礼遇。在UGC电影院里,影迷们少见地疯狂。不过,她走以后,观众也就走了。他们对苏菲·玛索本人的热情远远大于对她执导的电影的兴趣。值得欣慰的是,这部新片获得了第26届蒙特利尔(MONTREAL)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其实,奖也罢,票房也好,如此种种,苏菲·玛索虽非不食人间烟火,也的确不在乎。人到中年却依然风情万种的苏菲·玛索说,她要好好做一个妈妈了。
  

每一道眼光都是爱情(1)
出道20多年来,苏菲·玛索塑造了各色人物,有哭有笑。就像她的生活一样,顺风飞扬和逆风而上交替并行,这就是人生。幸好,岁月的赐予,让苏菲都既能全心投入,又能坦然面对。她从容地充当着她的各种角色。
  如果说,一个与苏菲·玛索有关的女人,哭与笑结合得最为完美,让人无法释怀,那她就是芳芳。想到芳芳的笑容,人们会感到,这世界毕竟是温暖的,冬天也可以很美好。也许芳芳就是苏菲·玛索,也许苏菲·玛索就是芳芳。反正她那经典的微笑与哭泣都被我们尽收眼底,在闲暇时回味咀嚼。
  1993年“哭泣与微笑”的芳芳,到了1997年就变成黑天鹅般的安娜·卡列尼娜,其实这只是苏菲·玛索异曲同工的美丽而已,都有压抑、不安和任性。苏菲·玛索笑时眼里也会冷冷的,有时表情高傲得近乎莫名其妙,比如《路易十四的情妇》中玛奇丝与路易十四跳宫廷舞的那段戏。这种不知何时何地就会爆发出的冷漠,让人不敢对她的开怀大笑掉以轻心,尽管笑着的眼睛明亮如星,尽管这样的容颜多么像天使,没有城府。
  在她的任何一部影片里,我们从来没见过她笑到花枝乱颤,她倒是哭得让我们感慨,那种幽怨孤独的哭,喜极而泣的哭,还有撕心裂肺的哭,那种脆弱与无助,让苏菲剥开身上一层一层的伤口,把寂寞的灵魂展现给我们。
  在电影中,哭是演员最基本的技能,真戏假哭是演员的失败,表明她根本没有入戏,假戏真哭则让人感慨落泪。苏菲·玛索在每一部电影中惟妙惟肖的哭泣,都超越了演艺本身,进入了真实的人生,她在其中渗透了无限的爱与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苏菲·玛索演的安娜与渥伦斯基相恋,而丈夫卡列宁对她百般阻挠,她又因与渥伦斯基偷吃禁果而怀孕流产,她哭过。在终于能与渥伦斯基私奔到意大利后,苏菲·玛索又因见不到亲爱的儿子谢辽沙而偷偷地哭。最后,在得知渥伦斯基也开始背叛她时,异常苦闷的安娜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每天与渥伦斯基大吵一架后以泪洗面,那种美人的幽怨让人顿生爱怜。绝望中的安娜卧轨自杀了,她再也不能用哭泣来发泄心中的不快了,这回,该轮到渥伦斯基和我们观众去落泪了。
  苏菲·玛索后来主演的《情欲写真》,也是一部伤心戏。她在影片中扮演的克莱丽还算一个比较干练的摄影师,但她毕竟是女人,有歇斯底里的性格,有爱情的困扰,镜头中的苏菲·玛索也经常疯狂地哭泣。有时候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有时候面对一个人哭,还有时当着一群人号啕大哭。她徘徊在爱与快乐间,艰难地选择着,对爱情的渴望、对道德的疑问、对忠诚的困惑,都折射在苏菲·玛索放纵的身体与茫然的笑容里。
  在苏菲·玛索主演的大部分电影中,我们几乎都能看到她美丽的哭泣,绝大部分女人的专利在苏菲·玛索身上表现得更加让人感慨唏嘘,那是她的命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接受关于悲剧的结局。尽管它不是苏菲·玛索本人的命运,但我们已在心里认可了那样的角色,并把她们看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