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往事随感-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天为徒”即是一例。只不过,我们在童年生活中所看见的谐和乃是自然的赐予,而老年人的这种回复却是一种向自然的索取——是自己精神修养和努力的收获。所以当您说“人老了”时,也不过重复了一个我生有限而时光无穷的古老课题。而在古人感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种不健康的情调的背面,实在只是要唤起我们对光阴的爱惜,不要蹉跎了大好的青春,也免于徒贻“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讥。由此,我可以说,这其实正透露了您的严于责己的严肃人生态度,迫切要求执着于现在,向自己勒索,以发掘那霓虹色的未来。

  至于谈到对某某的合理的轻蔑:固然表示您还缺乏那种“Live and let live”的哲学的宽容,却健康地显示了您决不肯把自己降低到常人的水平的气魄和抱负。不过,谈到为什么那位女郎竟会爱上如此一位“等而下之”的庸人?这倒是一个缺乏常识的问题。本来物各有偶,“Every Jack has his Jill。”。

  最后,我也准备就一般人因为盲眼的丘比特的捉弄,对一些莫名其妙的配偶表示惊奇而发的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们每每看到一些愚笨的男人却赢得了聪明美貌的配偶,在无可理喻之际,就搬出了一张莫须有的,万能的“心好”的王牌来给他加冕。其实,没有比这更为荒唐悖理和缺乏说服力的论据了。因为,这不过是指出了两性婚姻生活中固有的必然性的东西,不能提供任何一点新的内容和意义。谁曾见丈夫对自己的妻子不好!那些对自己妻子瞪眼的英雄,至少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丈夫”,也没有爱情可言!

  当然,我的这种理论上的否定,也决不能抹杀掉现实中依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崇尚“心灵美”的可人这一事实!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所表示的那种要求对方激起一种单相思的狂热,以显示自己的可卿和满足自己的虚荣感,实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不尊重和玩忽的态度。而许多轻浮的女性陶醉于这种奉承和恭维,宁愿把自己奉献在虚伪爱情的祭坛上,甚至在已经能够窥透对方的假面,发见那未来暴君的真实面目,也在所不顾而表现的英勇和固执,更是使人为之惊叹!在这里,我能否说这依然还是男女不平等的因循恶习的残余!出于一种自悲感,宁愿以自己的未来做为赌注,换取自己婚前生活女皇般的矜持和满足,聆听着一些低声下气的人唱圣诗般的谀词和颂歌。仿佛一个行将就范,丧失自由的人,放纵自己,一时竟达到了暴君般的任性。这难到不是婚前的不平等和婚后的不平等的不等价交换!

  ……

  我祈求着平等的爱情,无论恋爱和共同生活的期间。并以此来唤醒和提高我的伴侣对于自我人格尊严的自觉,也为自己赢得一片婚前单身生活的宁静。

  1967年1月8日

  往  事  (二)

  亲爱的朋友,

  昨天,如果由于我的严酷,冷淡了您,请体谅我的心情,而且原谅我的无情。

  如果由于我的粗暴,刺伤了您,请容忍我的傲慢,而且原谅我的无礼。

  因为,当我一路上,伴着一个否定的精灵,靡非斯特匪勒斯般的人物,屈尊地听着她对我絮聒不休一些虚伪,枯燥的道德教条时,我的心实在已经达到了愤怒的极点了。但是,由于早几天,自己的某些不便言说的原因和轻信,作茧自缚,我已被置于一种从属的地位,任其操纵。不过,感情是一定要发泄的,否则,我们怎么能维系一片心灵的宁静!那小小的五尺之躯,那里载得了如许多的愁怨!

  她告诉我您感情多变,任性和轻佻以及您爱虚荣,喜听谀词的性格。最后,她还中肯地说,她应该对我和您的朋友负责任,叫我今后注意些。当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我承认,我的道德尺度是比较宽的,很多事情我都可以替它们找一个辩解的借口;但却不能不惊讶于这位神游于道德的天空,专门崇尚那心灵美的虔婆的奇谈怪论的浅薄和不近人情。由于缺乏感情而衍绎出来的贞操观念,在她看来就是守一待终。同时,她的待己的苛刻是有条件的,是以对人的刻薄为交换的。本来,一个人在自己的接触范围内选择爱人,是他神圣的权利。在双方关系并未肯定以前,感情发生变化,这也是合情合理的,珍视自己的青春和未来的纯洁表现。在她们,则被贬之为轻浮,任性,似乎当两人一度相好后,就等于相互买身相属了。爱情又还原成为包办式的封建婚姻,而要求人们把自己的终身幸福作为供品,献祭在道德虚伪的神坛上。殊不知,辨证法的极端,就走到了诡辩。当她们在讥俏别人轻浮任性时,不也正透露了她们带着一种知味贪馋的眼光,想偷吃葡萄,吃不到,说葡萄是酸的吗?!

  我知道单相思而固执着爱情是一种病态的现象。维特热般的感情流露,出之于文豪歌德的手笔,不失为一篇文学名著。但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种与社会法则和风俗习惯的僵化的不适应,是可悲的。这是一般明智的人,所不屑作为,也不愿作为的事。

  不过,感情是一种多么富于魅力的东西啊!它是未来行动的契机。而好感所引起的愉悦感觉,往往是爱的先声。人们在这一阶段,还没有认识它,只是潜意识地,默默地爱着。这样一种几乎是由纯粹审美观点而产生的,对于美好东西憧憬和向往的感情,是如此的纯朴,单纯,人们甚至于不遑渗进那富于私心杂念的“我”字,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类乎泛神论所激起的关于物我合一的神圣感情,一种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好,留连忘返,所引起的崇高精神愉悦,不带有丝毫据为己有的不洁念头,而是一种人我共享大自然的无尽藏的博大感情!这大概就是这种初恋的思无邪的泛爱所以迷人而令人隽永的地方了。如果,一个人能长久地生活在这种境界里,将是何等的幸福!人们仅仅需要相对言谈,言笑晏晏,共同游戏而愉悦,不落尘世的羁绊,甚至“初恋”二个字也只是一种颠倒的因果关系,想当然地被强加的一个多余的前缀。

  如果说我对您曾经发生过好感的话,那就是这一尘不染的思无邪的泛爱。我爱那一切能引起我美好感情的事物与人,因为它们加强了我生活的欲念和动机……

  泰戈尔说得好:我把那些微小的礼物留下给我的所爱;而那些大的礼物,则给予一切的人。我相信您,像那博厚的大地一样,决不至于容不下一点小土块。

  我依然非常珍视您的友情,并且祝愿它不断地发展,健全。

  我愿那绽开在生活的茎杆上的友情的花朵,把人生装点得更其壮丽,像那夜莺喋血,催成了一朵爱的玫瑰绯红。

  1967年1月30日

  往  事  (三)

  亲爱的朋友,

  谢谢您的友情!

  您唤起了我无限的诗情画意,点缀了我的生活,使我生趣盎然,生机蓬勃。

  古人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往往思秉烛夜游,决不肯虚枉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虽然是某些诗客骚人,不愿与世浮沉,达观的隐士作风,包含着一种苦中作乐的消极观点,还是由衷地道出了那隐含着的对幸福人生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可是,外国作家所创作的关于爱情生活的田园牧歌般的描写,给那平淡无奇的散文生活涂抹了一层诗意的光泽。其实,这仅仅是理想生活的极致,某些幸福生活断片的提高和典型化,是作家屈从于他诗意的体系的要求,而强加给生活的一种憧憬和向往。这样的作品陶冶和造就了一批纯朴,天真,多愁善感的心灵。他们以他们整个的身心追求着那理想的爱。在他们看来,无爱的人生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并且不管这个人有一种怎样高的天赋才能,如果他的心不曾感受过爱的火花,在这世界舞台上,就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可怜的角色。他们以整个的心灵捕捉着爱,却飞蛾扑灯一样,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碰得粉碎。罗蜜欧与朱丽叶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正道出了此中的奥秘。

  泰戈尔说得好:生命因了世界的要求得到了它的财产;因了爱的要求得到了它的价值。但是,爱情决不等于生活,生活要宽广得多;而爱情仅只是人生途程中,青春生活里一个昙花一现,无疑是最富诗意的一个场景,插曲。所以,那些以婚姻生活为花园,企图从中取乐的浪荡,纨绔子弟,仅仅得到了一些人生严峻的教训。因为,人们本不应该从婚姻生活中去寻觅欢乐,而应该共同地去使他们的伉俪之情,尽趋完美。

  所以,文学所培养的丰富感情,和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理智的调节作用,是现代有文化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二个使生活幸福的主要因素。爱的类型的妻子和理智类型的丈夫的结合,几乎是一种公认不讳的美满婚姻。爱人间性格的差异,被视为是未来幸福生活的徵兆,也体现在它可能展现的未来生活的多变和丰富中。

  我承认,我决不是一种爱的类型的人,而是一个理智类型的人。我在生活中,给予爱情一定的地位,使之比较地能自持,不致于陷入对它完全冷漠,麻木,和为它废寝忘食,辗转不寐二种极端。但这仅是相对而言的。当我由于内心爱火燃烧失去自持时,我听任感情的驱使,追求那理想的极致。因为啊,这本是人生的无限权力,如歌德所说:“我爱您,与您何涉!”

  但是,当我以我整个的心灵去追求那幸福人生生活时,我似乎又听见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唤,那世俗理智的呼唤之声。它不断地企图揭穿那一层笼罩在生活上的诗意的光彩,使我不敢在现实生活中迈出一步,去追求我的目标,我的爱。我于是忧虑着未来,害怕欧根奥涅金的悲剧将在我身上重演……

  1967年1月27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