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路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尘路为道-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许多次的找寻之后,大陆上最大的山脉出现在了大家的研究对象里。如果盘古之力尚存,那很可能就是这片与大地格格不入的高峰了。但众大神通者早已无暇出力取出这山脉,所以这如何去拿出盘古之力成了众灵第一个面对的问题。

    这时候地水风火与清浊同时作用到了空间里,让支撑空间的鸿钧分出了些力气。鸿钧一声大喝,让混沌之力稍微停顿了一个瞬间,在这个瞬间,他找出了盘古在洪荒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然后动用大神通,用盘古之气勾动盘古身躯的震动,再一声大喝,这座山脉已经连根拔起,留下一个深不可及的深渊。

    这座山脉原是盘古脊椎,脊椎是整个身躯最坚硬的部分,才在地水风火之力中不至化生。

    巨人的脊椎替换了斧柄立于天地之间,却是起到了斧柄的作用,不用鸿钧再支撑灵力也能在盘古幡和太极图的互相应和下形成了覆盖洪荒的结界。混沌在结界外再没可能前进半步。

    天地之间的巨柱在风火之力作用下又形成了一座山峰,这座山峰直连天地,形成了无比壮观的一幕。

    “此山名不周山”。鸿钧亲自给这座山名命。

    脱困而出的鸿钧手持斧柄,化斧柄为一只钟,即为混沌钟。一敲混沌钟,地水风火按秩序运作,二敲混沌钟,清浊自分互不影响,三敲混沌钟,洪荒稳固。自此,洪荒自成,众宝脱离了众灵控制,齐齐飞向不周山下,环绕在不周山周围。

    混沌始成,众宝归位。盘古大道始成。

    开天第一功德,功德无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前传,鸿钧(一)功德
    盘古开天,功德无量。

    何谓道?随洪荒而生,顺洪荒而行,谓洪荒运转之总则。地水风火互逆互生互融是为道,清浊分合而乱是为道。

    何谓天道?执道而行,是为天道。能操控地水风火之力,能用清浊分解融合之力,是为天道。

    这时洪荒稳固,盘古方得天道。洪荒第一个规则随盘古的天道而生,这个规则就是地水风火,清浊互相作用稳固洪荒的规则,这就是盘古的天道。

    盘古以身化天道,世上已无盘古,唯存天道。

    盘古开天,得无量功德。这功德分之与洪荒,有功之人皆得盘古功德,掌天道。

    鸿钧功劳至上,得盘古一半开天功德。

    开天斧得三分功德,这三分功德三分,盘古幡,太极图,混沌钟各得一分,使这三件本无智慧之物能操控一分洪荒之力,造就了后世众位大神通者为这三件宝物争斗得浑天彻底的根本原因。

    一分功德被鸿钧所持来而取盘古脊椎的这口盘古之气所得。所得功德之气受洪荒清浊所分,由清之浊分为玉清、上清、太清。在后来,上古之神受劫而身殒之后,三清终于登上洪荒之颠,掌管生灵,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最后一分功德分之与在混沌大战里以灵力充入盘古幡与太极图的大神通者,各得一毫,造就后来的众位可行天地之势的大神通。

    这最后众灵分盘古功德之地,被永远留着了洪荒漫长得历史里,这里在后来得洪荒里,被称为:分宝崖。

    在这场分宝里,鸿钧所得最多,得一半功德,也就得了这一半的天道。有得必有舍,鸿钧同时也得到了稳固洪荒得责任。

    分宝崖之后,众灵得到了鸿钧向混沌进军得号召。在鸿钧看来,这地水风火之里可阻混沌向洪荒蔓延,而清浊之力可作用与混沌,把混沌清浊二分,浊者向地面坠落,清着继续往上空升去。

    于是,灵体大军浩浩荡荡向不周山顶攻去,以地水风火为守,以清浊为攻。

    事实证明,此行有效。不久之后,不周山隔断的结界上方,就迅速被清理出了另一个空间。但令人想不到得是混沌所化浊物却也无法透过结界落向大地。而是在结界上方形成了另一层混沌浊气层,地水风火之力作用下,大有自成一个世界之迹象。但众灵体已无暇顾及此等怪事,继续向上方混沌攻起,化浊气落到浊层上,化清气愈发升高。

    虽得几分天道,但灵力的极限却也很快到来。于是,一个个灵体力竭而亡,伤亡过半之后。鸿钧做出了稳守的号召。而这时,从极限到不周山结界已有三十四个大地到不周山得距离。

    以天层计算,不周山结界是第一天,而后遂称二天,三天。到这里,已是三十三天开外。鸿钧命每层天修府邸作为标识,而三十三天外,为防止混沌再次攻来,鸿钧自己以一半天道坐镇。这里就是三十三天外的鸿钧府邸。

    自此,洪荒已无限高度。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前传,鸿钧(二)天道
    被混沌淹没的危险既然已经被消除,那么落到这开辟洪荒的大神通灵体们面前的任务已经变成了去开荒洪荒,并且准备修家造舍,在洪荒里安家落户了。

    鸿钧用地水风火之力守住三十三天外,然后终于得以空间运用盘古天道审视整个洪荒世界了。这时候的地面,是荒芜的一块土地。并伴随着平衡之后还继续存在细微的不稳定地水风火之力。地力作用过后,大地震荡,高山脱落,凹地成峰;水力作用过后,滔天洪水从地底流出,淹没过后一片汪洋;风力作用过后,泥土被吹的浑天彻地;火山爆发,一片片岩浆又融化地形。偶尔可见地面的灵体露出灵力平复不稳定的地水风火,可灵力的震荡又引起了新的地水风火。神识向上空延伸,相对稳定的结界上方则一片繁荣的景象,位于天外的都是一些大神通之辈,各自已经为各自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领域,吞噬充满洪荒的灵气修复自己在混沌之战中破损的灵体。

    自盘古开天以来,都是动用洪荒本有的元素在巩固洪荒,可显然在地面上光有这些元素还不够,灵力低微灵体还是在暴躁的洪荒之力中苦苦求生。那么,可不可以产生除却地水风火以外的其他稳定元素呢?拥有一半盘古天道的鸿钧终究非凡俗灵体,他想到了产生。

    那么,如何生?鸿钧用出了天道之力,化天地为阴阳二体,阴中又阳,阳中有阴显然阴阳之力与清浊之力不同,清浊有分但无合,阴阳似乎相合却相分。终于在阴阳汇聚处,非阴非阳,产生了洪荒之外的元素。

    第一个产生的洪荒之外元素,称为润下,是为五行之水,此水虽然是水,但却不同与洪荒之中的水,此水可生。

    水生木,于是天降甘霖,滋润众生,大地生出了木。植被从荒芜中长出,大地上有水的地方,就出现了植被,出现了木。木生火,火又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从此五行相生,使生之力迅速在洪荒蔓延开来。

    又在一个纪元以后,洪荒大地上也不再荒芜,虽然还不时有地震,洪水,火山,风暴的灾难,但在生之力下已大为减弱,不能再影响洪荒本体。而这些在洪荒里饱受灾难的灵体们,也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在地面上安家落户。

    生为生,不但生元素,在洪荒之力与生之力相互总用下,生出了灵体,所以洪荒不再会担心灵体灭绝。而这些新生的灵体,也会在之后的岁月里登上历史舞台。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生之力席卷洪荒,五行相生,“物”形成,凡所有之物,皆为五元素相互作用而得。

    何为天道?当鸿钧睁开了神识洪荒的眼睛之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生即为天道。

    参天崖悬孤红尘,崖顶望去,除了天外还是天。

    此刻。老祖静坐崖顶,面前肃然而立三人。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吾辈竭力在混沌之中守卫洪荒,致洪荒在混沌之中不消反长,此为功德之一。但却不是为天道之根本,天道在于生,生生不息方是至上之道。”

    三人回头,早已不见鸿钧,只有贯彻洪荒的生机。

    从此世上再无鸿钧,世上徒留生之道,生生不息。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