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幸福生活的密码:生活中的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找到幸福生活的密码:生活中的心理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妥协”成为一种习惯,当你所有的决定都是为了别人,你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别人逼得无路可退,不仅无法真正平等,甚至被伤得体无完肤,伤口还得自己舔舐。当你成为别人眼中没有要求的人,别人不会为你的无欲无求、甘愿让步而心怀感激,相反,会觉得你很可怜。因为,你没有自我。
  所以,无论对什么人,做什么事,七八分即可,最后的两三分,留给想象。
  关节点:贝勃定理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的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如果比赛的前半程,你就把精力都用完了,那么后半程,只能宣布失败。
  当你成为别人眼中没有要求的人,别人不会为你的无欲无求、甘愿让步而心怀感激,相反,会觉得你很可怜。因为,你没有自我。
  早到了,会议却取消;准时到,却还要等;晚到了,就是迟了。约会时,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你刚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最不可能找到的地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0.可怕的小概率
早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碰巧两个闹钟都没响;平时街上空跑的出租车无数,偏偏这会儿全是有客;到了活动现场,发现最重要的文件落在了床头……终于结束了一切,你大叹“真是倒霉的一天”,一摸口袋,家里钥匙没带!
  有过类似的糟糕经历吗?如果没有,接着往下看。
  超市结账,你发现另一队动作总是比较快,你换到另一队时,原来那队动作开始快起来,你站得越久,越发现自己站错了队;看电影时,想去WC,心想,可能错过这节也无关紧要吧,可是等你回来,却发现还是错过了关键镜头;你叫了快递,这一天甭想出门,你待在家里的时候,快递员迟迟不到,你刚一出门,快递公司打来电话,“家里没人啊”。
  还有,等公车的时候,自己要等的车总是“最肉的”那一个,眼看别人等的车一辆接一辆开过,有的车次甚至来了好几趟,而你等的那趟却迟迟不来。等好不容易现身了,你发现,它们就跟约好了故意气你一样,居然“呼啦啦”来了好几辆。
  糟糕的事总会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击中你最脆弱的一环,并且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不信,出门放口袋里两把钥匙,一把是家里的,一把是汽车的。来到车库,你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拿出了家里钥匙。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他和他的上司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按这种方法去做。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那是20世纪中叶,到今天,这句话已经有了更多的变体:
  早到了,会议却取消;准时到,却还要等;晚到了,就是迟了;约会时,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你刚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最不可能找到的地方……
  怕什么来什么,越觉得不会出事,墨菲定律越让你知道小概率事件的厉害。
  比方说,你放在高处的某个重物,一定不是仅仅掉在地上摔个粉碎,而是在你某天兴致勃勃收拾物件时,准确地落在你的脑袋上。
  比方说,你开车出门,本来已经快迟到了,八成还猛遇红灯,等哪天你悠哉乐哉时间充裕,反而碰上了“绿波带”,一路畅通无阻。
  你出门前按方便程度列了办事顺序:先去取钱,接着去邮局取一个汇款单顺便邮寄贺卡,然后去洗车,接着用取出的钱还房贷,一切计划严丝合缝。
  你取了钱,去了邮局,洗了车,却没赶上最重要的事情──还房贷,而这天刚好是Deadline。五天后,你在包里发现了忘记寄出的贺卡已经过了期。
  做成功的事往往是最没价值的,而落下的却紧急而重要。
  还有,你发现,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居然都花在找东西上。你写好的报告在U盘上,偏偏U盘消失了,你满世界地翻,厨房与厕所都找遍了,还是无果。等你终于放弃,重新写过后,崩溃地发现,那个鬼东西正安静地躺在电脑边,你的眼皮底下!
  你越害怕失误,越想做得滴水不漏,越错得水漫金山。
  和一个朋友吃饭,他抱怨自己的坏运气。
  几年前,在上海有女友有新房,因为要出国进修怕短期内回不来,房子便宜出了手,女友也紧急分了手。他刚办完过户手续不久,房价开始大涨,后悔不迭之时,又被公司从国外召回。召回后即刻赶上人事变动,干脆跳槽去了另一座城市,却又因为不适应城市环境下决心回沪,已经联系好公司接收,迎面遇上经济危机。偏巧父母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时候催促他既然决定回去,先在上海买房吧。
  一切回到原点,以几年的时间、一段感情和多出的几十万房款为代价。
  我们常常用“祸不单行”来形容一连串的失误,墨菲定律再次告诉我们,“祸”从来都不孤单,而且极有号召力,它出其不意,却常常让你损失惨重。就像凯卡波尔塔的小门,看似无意,却击得你溃不成军。
  从理论上讲,这是概率在起作用,如同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个巨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爆发。
  “墨菲”喜欢恶作剧,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常常会叫你知道它的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反而会帮你做得更严密些。你总被击中,最大的原因还是死角太多,如果平时比较注重消除安全隐患,把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及时填平,事故率也会大大降低。
  要知道,“墨菲”偏爱心存侥幸的人。
  关节点:墨菲定理
  怕什么来什么,越觉得不会出事,墨菲定律越让你知道小概率事件的厉害。
  如同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个巨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爆发。
  你总被击中,最大的原因还是死角太多,如果平时比较注重消除安全隐患,把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及时填平,事故率也会大大降低。
  有的时候不信不行,你越想让这个选择有足够的理由,并且以后不会为之后悔,你后悔的可能性越大。就像你越想做好一件事,反而越容易把这件事搞砸一样。让你失策的,正是希求“最佳”的那颗心。
  

11.你是布里丹那头毛驴吗
我们每天都在面临选择。出去玩,市内还是郊区;吃饭,川菜还是湘菜;买衣服,A家还是B家;出行,到底走哪条路线,和谁一起去……你总想得到最佳的那个选择,可是,“最佳决策”常常把你弄昏了头。
  女儿两岁多,吃玉米,我剥一粒她吃一粒,吃得很欢快。方便起见,我批量生产,剥了一盘放在她面前,她却犯了愁:“到底吃哪一粒好呢?”
  女友去买衣服,两件不相上下,她左右权衡,买了其中一件。回到家,却后悔,觉得另外一件更好些。于是,拿了小票去换。欢天喜地回来,把衣服都挂到衣柜里了,左看右看,还是觉得第一件好。于是,又拿去换。最后一次,她听到售货员在议论,“你看,你看,又来了”!
  女友很崩溃,可是,她真的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做决定了。每次都是在一个选择刚刚完成之时,就开始后悔为什么没做另一个选择。做了另一个选择之后呢,又开始觉得第一个选择更好一些。
  就像布里丹的那头毛驴,站在左右两堆看上去相差无几的干草之间,可难坏了,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了。
  生活中,“布里丹毛驴”出现的场景还真不少。
  老同学买房子,想买北,上风上水,又想买西,高校云集,反复权衡下不了手,房子在她的迟疑中一涨再涨。五年了,大家纷纷落地开花,她还在原地考虑。原地考虑中,孩子出生了,加上公公婆婆,一家五口住在一个租的两居里。她自己倒没什么,周围人都急了,催得她都想逃离北京,去二线城市发展了。
  周围一女孩同时被俩人追,A江浙人士,细致有余男人味不足;B老北京,够男人可是线条太粗。女孩犯了难,谁也没拒绝,可谁也没落定。今天约会这个,明天约会那个,她自己倒挺乐呵,别人可不干了。等B终于熬不住另寻出路,A也没剩下,好像有人一出局,这戏就没意思了。女孩津津乐道的往事,其实也是一场左右难逢源。
  有时,事实真的会和人开玩笑。我们总是喜欢把事情想得很周全,把信息掌握得很全面,我们以为,把事情分解,一、二、三,每一步都不出差错,最后一定是个100分。到头来你可能会发现,你思考时间最长的那个决策,反而做得漏洞百出;你掌握信息最多的那件事情,反而决定最不明智。
  有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参与者分辨一个奇怪的旋转符号在电脑屏幕的位置,这个符号将在屏幕上出现650次,每次出现的位置都不同。一旦参与者的眼睛看到了那个旋转的符号,研究者就关掉屏幕,然后分别给参与者0~秒的思考时间。结果发现,在秒以内做出的决定,正确率可以达到95%;而超过1秒的思考时间,正确率就只有70%了。
  女友说起朋友圈中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