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幸福生活的密码:生活中的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找到幸福生活的密码:生活中的心理学-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朋友神秘兮兮告诉我,她遇到了一位料事如神的算命先生。
  那天是在景区一座寺院,与同事们一起,算命先生偏偏拦住了她,说算不准不添钱。算命先生说,你正在为感情的事烦恼,其他什么都顺,就是感情把你难住了。
  朋友一惊,这不就是她最大的困扰嘛,惊觉遇到了大师,慌问,那该怎么办?
  大师不语,朋友知道该添钱了,于是欣然奉上大票。
  算命先生说,你的个性有点儿优柔寡断,所以造成现在的局面。然后,他轻轻吐出七个字,让朋友至今觉得玄妙:顺势而为,别强求。
  你说,那么多人他怎么偏偏说我有感情困扰呢?你说,他怎么知道我优柔寡断呢?你说,他怎么这么神呢?
  我笑问,你那天是不是有点郁郁寡欢,朋友说是。
  我再问,在大师陈述的过程中你是不是表示了极大的认同和兴趣,并随着他的思路就说出你的犹豫了?朋友说是啊。
  哦?这就是他为什么这么准的原因了。
  想起星座的学问。
  我们总是习惯在报纸、杂志或是网络中溜一眼自己的星座,觉得无论分析和预测都很准。我就不止一次被询问过星座,甚至被类聚群分,与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成为一个阵营。有段时间,真的认认真真关注了一下自己的那个星座。
  结果发现,的确很准,总是多少猜中了自己的心思。比如,双鱼座的人多愁善感,情绪波动比较大;双鱼座的人性格多变,意志也不坚定,常受旁人左右;双鱼座的人爱幻想,不实际,对金钱没什么概念……
  换了一个星座持续关注,效果同上。后来索性把每期的星座分析通读一下,觉得几乎每个星座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比如,白羊座充满好奇心,有不服输的精神;水瓶座崇尚自由,喜欢浪漫但不刻意追求;天蝎座自尊心很强,容忍不了别人的忽视……
  怎么看,怎么觉得说的都是自己。
  于是,一笑了之。
  后来,认识肖曼·巴纳姆,明白了些其中的奥妙。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著名杂技师。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不是吗?我们总是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觉得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这种倾向被心理学家称做“巴纳姆效应”。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看看下面这段话:
  你很希望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你正在期待机会,但尚未看到成功在招手。情绪小有波折,但均可顺利化解。你始终存在同性角力者,小心行事……
  你是否也不自觉地拿起来就往自己头上套了呢?
  还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其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我们为什么屡屡被猜中心思?原因概莫如此。
  不过,这或许也没什么不好。
  那位优柔寡断的朋友,本来天天为尚未发生的事情焦虑不已,如今,真的有点“顺势而为”的恬淡。
  邻居一位老太太,自从被算命先生说过“说没就没,一定注意健康”之后,就彻底检查了身体,果然发现不少隐患。之后就天天见她在小区公园里遛弯儿,打羽毛球,甚至练起了溜冰,还经常向人灌输养生之道,一副乐呵呵的欢快模样。
  那天见她做了个新发型,我夸赞:“最近心情不错呀!”
  老太太答:“都说没就没了,还不好好享受生活?”那个发型,花了四个小时,“我要把一直想做、还没来得及做的事都尝试一下。”
  于是乎,见老太太没几天,就一副新形象示人。
  谁说算命和星座一定没有任何价值?只要认可自己相信的,生活有所突破,心情有很大改观,管他由头为何!
  只是,千万别被“猜中的心思”套牢。那天看一档相亲节目,一位男嘉宾上来就说,“双鱼座”、“双子座”免谈,“天秤座”会给自己带来灾难。结果,女嘉宾的灯一个个灭掉,连主持人都拿出身份证:看好了,10月12日,天秤座!不巧,这位男嘉宾还真的失败退场。
  其实,无论什么事,都没有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好,关键是你对它的态度。被猜中心思,如果一笑了之,或者吸收积极的一面,当然是好事;如果记在了心头,要贯彻一辈子,那可有点偏执了。更可怕的是,你吸取了一个负面的信息,然后现实不断印证,那么,你这一辈子,就这么搁进去了。
  关节点:巴纳姆效应
  我们总是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觉得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被猜中心思,如果一笑了之,或者吸收积极的一面,当然是好事;如果记在了心头,要贯彻一辈子,那可有点偏执了。
  谁说算命和星座一定没有任何价值?只要认可自己相信的,生活有所突破,心情有很大改观,管他由头为何!
  做同样的事,所费的时间差别可能很大:你可以在15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上半天;你可以一天干十件事;也可以悠悠闲闲只干那么一件;你的论文规定完成时间是五个月,五天你也可以搞定;要你一年干件什么事,不到最后一个月,你可能根本想不起这茬儿……
  

2.时间不多,用完为止
手头有一件事,完成的时间是一个星期,那么前五天,一定是忙东忙西,碌碌而过,从第六天开始,才开始提上日程,时间紧紧张张,人却雷厉风行,好像突然就有了行动力。
  晚上要写个东西,最迟睡觉前交,那么吃完晚饭后到十点半,一定是聊天、看邮箱、喝茶,甚至无所事事,从11点开始正襟危坐,干到几点另说,不过总能干完。一般而言,效果还不错。
  今天要去一趟银行。那么,一定不会一大早就去。相反,会在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都处理完的时候,差不多四点半才出门,紧赶慢赶,好像在跟时间打仗,生怕错过了银行的营业时间。而之前,时间在你这儿,无用得都快扔进垃圾桶里了。
  只要还有时间,任务就会自动膨胀,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这就是“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是吗?做同样的事,所费的时间差别可能很大:你可以在15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上半天;你可以一天干十件事;也可以悠悠闲闲只干那么一件;你的论文规定完成时间是五个月,五天你也可以搞定;要你一年干件什么事,不到最后一个月,你可能根本相不起这茬儿……
  相信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像弹簧一样突然绷紧,然后再猛然松懈。我们似乎习惯于让自己保持最好的弹性,所以,之前一直在拉伸,直到不能再拉的时候,松手,然后干脆利落,让这件事有个完结。下次,依然继续。
  朋友说,她老公就是最典型的那一个。晚上11点之前,永远看不出他今晚有多忙。比如,明天有一个要上会的项目,报告一个字还没写,他仍会怡然自得地打游戏、看新闻,甚至看电视剧、给女儿修玩具。你让他干一件最琐碎最无关的事,都比催着他“去工作,早点睡”来得爽快。某天,他终于想要改变,九点多就坐在电脑前,磨磨蹭蹭进入状态,12点之前一切完毕。接着,麻烦来了,躺在床上,他根本睡不着!于是,爬起来,再去干之前为了消磨时间的那些事儿。
  我还有不少朋友,是不到最后一刻死不干活的人。据说写稿的那一批人,还成立了一个“非死线不写稿小组”,加入的人日渐增多。你要是在之前催稿,那就是对他们极大的不信任。
  时间久了,大家都默认这个怪论:明明知道事情特别重要,可是,依然无法第一时间完成它,相反,似乎只有把它放在最后,才算压轴。
  如同读书时赶作业。有人拿到作业就开做,做完了心安理得去玩个痛快;有人先玩个过瘾,最后几天拼命狂赶。问问周围,有勇气耗到最后一刻的人,都是拼命狂赶作业的那一批。
  其实都知道“时间管理”:最先做的应该是重要又紧急的事,如准时完成工作、去银行还贷、应付一些难缠的人;接着再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近期购入计划、学习一项东西、去某地会朋友;然后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如面对不速之客、突然来电;最后才是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闲谈、发邮件、看电视剧等。
  可是,这一二三四的顺序,被颠倒成了四三二一。说起来也没什么大问题,不过是个人习惯而已。而且,通常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区间,才有底气就这么搁着,到最后一刻才想起去捡起它。
  偶尔,也有出岔子的时候。有一次,合作伙伴就出了状况,他道歉地告诉我,“我是一个内在时间很不敏感的人,希望外在时间的督促”,理由相当诡异;朋友的老公,也常常自食其果,有时她酣睡到夜里三四点醒来,看到客厅里还亮着灯;还有的朋友,抱怨在某段时间因为把事情放下了,结果事情越积越多,就像一团乱麻,扯清它耗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心情。
  所以,当你总觉得事情很多、时间不够的时候,当你总累得不行还力有不逮的时候,当你总看到别人很轻松你却一团乱麻的时候,建议整理一下:是真的事情很多,还是你把它压成了很多?如果真的很多,这没话说,一样一样干就是了;如果是自己创造的,只能从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