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批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批判-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划。①美国海军舰艇还护送国民党的供给船只到达离中国大陆3海里范围内的海域。为了对此进行反击,中国政府于9月4日宣布,中国的领海范围从中国大陆向外扩展到12海里。这样金门和马祖两岛成为了中国的领土。只要美国军舰入侵这一领域,都将受到攻击。①
  国务卿杜勒斯当天就对此作出回应,称如果美国总统认为中国对金门或马祖的攻击威胁到了台湾的安全,美国将展开防御。
  两天后,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驳斥杜勒斯,谴责美国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他重申,任何对中国领海的侵犯都会被中国视为侵略行为。同时,中国各地举行了总人数达2亿人的群众*,抗议美国在台湾和中东地区的侵略行为,声援伊拉克、黎巴嫩和*人民。
  中美的这些行动让莫斯科感到焦虑和不安。9月6日,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飞往北京,与周恩来进行会晤。周恩来解释说,我们炮击金门没有别的意思,既不是要解放台湾,也不是马上要在金门登陆,我们要打击国民党的气焰,打击美国人的气焰。听了周恩来的解释之后,葛罗米柯表示,他完全赞成中国政府的方针,并在回到莫斯科后会将此汇报给赫鲁晓夫。①
  当天晚上,毛泽东接见了葛罗米柯。新一轮的台海危机给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出了一个大难题,并且华盛顿的氛围也高度紧张。另一方面,毛泽东却很放松,并向葛罗米柯表示,中国的目的并不是用武力收复台湾、金门和马祖,仅仅是警告美国人而已。毛泽东对葛罗米柯说,从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声明来看,他断定美国并不想与中国开战,不过是想威胁中国而已。毛泽东还说,中国已经警告美国不要进入中国大陆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一旦进入,中国就会将其视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毛泽东反复强调,中国军队会立即对这种侵入行为进行还击。美国也注意到了这个警告。
  毛泽东还指出,由于担心会被蒋介石拖入同中国的战争之中,美国人很可能撤出金门和马祖。美国并不想发动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不过,无论如何,中国都会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防止美军进入中国,如果美军胆敢来犯,中国会把它们彻底消灭。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表示,即使美国人对中国动用核武器,苏联也应该置身事外。当时,中国根本无意武力对抗美国,也不想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最后,毛泽东说:“台湾危机是一次复杂而不可思议的事件”,它不过是“我们给美国人制造的诸多难题之一”。
  葛罗米柯表示,他完全支持中国的政策,并且会将此事汇报给赫鲁晓夫和其他苏联领导人。他们之间的所有谈话都有记录。然而,在1989年出版的*中,葛罗米柯却歪曲了中国的立场,指责中国想对美国发动一场把苏联卷入的战争。①
  一个月后,在一次高层会议中,毛泽东对其他*领导人讲到,他希望让蒋介石的军队继续留在沿海岛屿,以防止美国实施制造“*”的计划。他强调,中国不希望发生战争,只想拥有2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和平。基于这一立场,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声明,建议和平解决争端,停止炮击一周。这份声明是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名义发出的。
  在停止炮击以后,中国把炮击金门视为一种象征,表明中国的内战仍在继续,提醒美国不要干涉。在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对*其他领导人说,同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进行战争是不明智的,应该谨慎处理对待美国的问题。不过,中国始终必须积极主动,使美国处于守势。中国收复沿海岛屿的时机还不成熟,要设法孤立台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同时,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却在担心中国会接管整个亚洲。①
  对于毛泽东及其同事来说,第二次台海危机再一次证明,中国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不知羞耻地公开宣称,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器来保护这些贫瘠的中国岛屿。这样一来,将会导致数百万中国平民的死亡。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希望挑起与中国的战争。美国的护卫舰一直停留在距离中国大陆12海里以外的海域,完全尊重中国的领海主权。这一点就足以证明美国的真正想法。然而,对于外部世界来说,台海危机仍然是一个复杂而不可思议的事件。正如苏联外交官莫丘斯基所回忆的那样,当时苏联和美国在寻求解决这次争端的办法。它们告诉中国领导人,如果中国停止军事行动,美国同意向国民党施压,迫使其放弃这些岛屿。而毛泽东回复苏联说:“我们不需要你们在中美之间进行任何调停!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①
  美国和苏联都忽视了中国计划中的主要讯息:中国不攻占这些岛屿才是关键。从更大的环境来看,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台湾不能脱离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只有一个中国;这个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只有到美国完全理解和接受中国人的这种爱国感情之时,远东地区才会有持久的和平。
   。。

中苏争端(1)
1949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两个半月后,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名义上是庆祝斯大林的70岁生日。毛泽东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与苏联签订一个新的友好同盟条约,以维持远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由于中国已经开启了战后重建工作,所以他还希望能够得到苏联的经济援助。①
  然而,令毛泽东失望和恼怒的是,斯大林对于废除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不感兴趣。这个旧条约是苏联在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根据这个条约,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变成了苏联的卫星国。自从13世纪被成吉思汗征服以来,外蒙古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①
  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毛泽东在陪同他的苏联官员面前大发雷霆,以表达他的愤怒。经过这以后,斯大林同意签订一个新条约。毛泽东专门安排了一次与苏联官方新闻机构——塔斯通讯社的会见,明确表示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和其他议程,如苏联向中国贷款问题、贸易问题和中苏贸易协定等,是他此次苏联之行的首要任务。①②
  1950年1月19日,周恩来抵达莫斯科,中苏两国会谈正式开始。斯大林仍然不愿放弃苏联二战后在中国的任何既得利益,甚至还要求获得中国的“治外法权”。所谓“治外法权”,是指任何在中国犯罪的苏联公民,都不能在中国的法院接受审判,而应该移交给苏联领事官员处理。这种沙文主义和帝国主义态度引起了毛泽东及其同仁的极大愤慨,而且这也不符合中苏两国在未来几十年间的稳定和友好关系。①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两国政府于2月14日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斯大林和毛泽东出席了签字仪式。该条约规定,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双方要互相提供援助。其他的规定还包括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和让步。表面上看,中文版条约将中苏两国形容为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中国“对这个持续良久的谈判结果并不十分满意。苏联提供的援助非常吝啬,而且还要求得到丰厚的回报”。①
  不出所料,华盛顿对这个中苏条约十分不满和痛恨。3月1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帝国主义控制的不祥之兆”。②他认为,苏联的援助难以满足中国的需要,*领导人正在用其所谓“贪婪的新朋友”代替他们的“老朋友”。②然而,艾奇逊此番盛气凌人的言论却激怒了英国。英国人认为这会使中国更靠近苏联。②
  令美国人感到沮丧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与苏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严厉警告美国军队不得越过三八线,并向中国边界靠近。然而,由于杜鲁门总统无视中国的警告,中国参加了朝鲜战争。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苏联将在战争中为中国提供一定的空中支援、武器和其他装备。
  1953年9月30日,朝鲜战争在僵持中正式结束。这场战争提高了中国在苏联面前的地位,也迫使美国承认中国是“一个强大的独立国家”。中国确实得到了苏联的支援。“这些援助尽管十分重要,但并不具有决定意义,所以北京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布,成功地保卫了北朝鲜和中国边境,几乎是中国人民自己的胜利。”②在朝鲜战争之后,中苏关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外交黄金时期。

中苏争端(2)
1954年9月29日,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率团访问北京,并于10月12日发表联合公报。联合公报宣布,苏联在华的全部利益与特权都将归还给中国,同时废除耻辱的治外法权。①苏联还大大增加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包括协助建立156家工厂和提供数亿卢布的长期贷款。①
  在庆祝这次会谈取得全面成功的时候,毛泽东问赫鲁晓夫苏联能否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这使赫鲁晓夫惊讶不已。赫鲁晓夫勉强地告诉毛泽东,研制核武器的花费太大,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是承担不起的。他认为,中国应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指出,当时中国的电力水平还无法满足研制核武器的需要。当然,苏联愿意为中国培养核技术方面的科学家。②毛泽东对苏联分享核技术的态度感到失望。由于长期遭受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核威胁与讹诈,中国决定自己研制核武器。②
  在中苏同盟的性质、战略防御和共同利益方面,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这些分歧最终导致了随后的冲突。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做了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一事件推动了中苏之间的冲突。迄今为止,苏联人民和全世界共产主义者都认为斯大林是一位绝对可靠的伟大领袖。由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