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之父·高锟自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光纤之父·高锟自传-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所有设计都要依照我们的意思去做。总之,有了我们先前的梦想家园,我们就再不可以随便住进任何一间房子了。
  来往于罗安那克、纽约和康涅狄格之间,颇有疲于奔命之感。我仍记得,由纽约拉戈迪亚机场沿95号州际公路开车到康涅狄格的谢尔顿时,路上一直看不见任何城镇。我特地开到历史较久的大镇布里奇波特去向人探问,我可是迷路了。
  在穿梭于罗安那克和谢尔顿工作期间,我们在特兰伯尔(Trumbull) 买了一块地。特兰伯尔是个小镇,离耶鲁大学不远。我们找来一位设计兼建筑师,根据我们的要求把房子建起来。那是一幢现代加州式两层房子,依坡而建,前平后陡,我们在屋后建了一个宽敞的木平台,我们可以在那儿闲坐聊天,美芸也可以看着我用电动除草机除草,然后欣赏那绿油油的齐整青草地,呼吸那清新的草香。
  在当上科学行政总裁的头一年,我招揽了两位出色的年轻人,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其中一位是刚从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另一位则长于分析。我推出的一项计划,主要目的在于解答一个问题,就是:“半导体器材的最高开/关转换速度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可以让我们评估使用半导体器材的通讯设备是否有继续开发的价值。我们需要针对其他生产商的未来产品,以竞争能力为基础,厘定我们研究与开发计划的优先次序,以作为研究与开发资源分配的重要管理工具。
  半导体器材的基本速度极限,取决于半导体器材内电子的移动速度。因此,问题可以归结为找出积体半导体中电子的移动速度。我们可以利用薛丁格波动方程式(Schrodinger w*e equation)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是对两位年轻科学家的一大挑战,他们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得出砷化镓器件(GaAs)一类的典型半导体中晶体原子结构的电子移动形态。结论指出,抵达目标位置的游离电子只是总电子量的一小部分,受物料结构冲散的电子会困囿于能带禁隙(forbidden energy bands),然后漏出,导致电子的脉冲扩阔而非紧密联系。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显示,半导体材料中的脉冲传播不大可能短于每秒10E…11,因此非量子半导体器材的脉冲重复速率将低于1兆兆比特(terabit/s)。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3)
与此同时,我组成了一支成员来自十家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队伍。这样,我只需资助相关范畴但各具不同专长的顶尖专家,让他们互相刺激、启发,相辅相成,并因此而节省不少经费,因为这些专家在其各自的专业里已在研究上花了不少金钱。我给每组专家二十万美元的资助,这只相等于ITT支付一名认可工程师的年薪。我相信,这些专家做出的成果,远超乎我们付出的金钱。比方说,我们有一组人由两位世界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领导,他们实验室里的设备,可以进行飞秒(femto…second,千万亿分之一秒)的电子速度分析。在我们的计划中,这套设备可用来证实我们的理论。我们既要研究极短时间内极高速的电子移动,他们在这方面的专长让我们分享成果之余,也可以让他们引领我们的工作向前发展。
  我们举办了几个会议,每组的组长和一两位成员都要参加,但他们无须三催四请,都热情参与,可见这类交流实有助于知识的提升。我从中获得的讯息,对我认识电子业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并大大开拓我的视野及加深对未来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有助我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的成果,从而更准确掌握ITT各种电子业务的发展时机和可行方案。事隔十八年后的今天回顾,我们当年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工业与大学研究相结合,也是加速业界和学术发展的良方。
  在科学行政总裁任内做了三年,到1986年我回到康涅狄格的ITT研究实验室。当时,ITT山雨欲来。法国的Alcatel正洽购ITT所有与电讯相关的业务。这将令Alcatel立即成为仅次于ATT的全球第二大电讯设备供应商,并于一夜间跃升为一家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收购协议签订后,有关方面要我考虑统领美国的研究与开发实验室。
  我在科学行政总裁任内研发的工具,受到ITT研究与开发管理层的重视,技术总监和他的策划人员组成了多个工作小组,厘定对整个系统表现攸关的不同主要组件的优劣。这将有助ITT向市场推出具高度竞争力的产品。但收购带来的种种变动,令我的工作未竟全功。
  我们的计划——“半导体设材的运作可以有多快?”——目的在找出通讯系统可达到的速度上限,并设定达到极限所需的成本。利用计划所得的数据,我们将各种系统和组件分为三个类别。成本太高或表现达不到标准的系统将被舍弃,表现极高但成本也高的可留待进一步研究,表现具竞争力又符合技术及成本目标的,可优先处理。
  我趁大部分ITT旗下德国公司的同事都在享受长达六个星期暑假的难得机会,到德国草拟了一部书的初稿,论述为什么高科技业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经营。既没有会议,也没有电话骚扰,我专心致志写下我的想法。在这部名为《选择的实现》的著作前言中我说:
  我的一位前英国同事,现在当上了一家著名大学的校长,他所有有关高科技课题的演讲都娓娓动听得令人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但每次我向听众强调科技已改变了商业世界,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却不大有人相信。
  数年前,我在德国一口气写下我的想法,并深信如果我将重点全面加以论述,应可证明我的论据是可以立足的。在那个德国人都度假去的炎夏,我草拟了我的初稿……。 。。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4)
那是1983年,但这部书要到1991年才出版。我在初稿上增订了几章,并得到一位商科教授的协助,使内容更为充实。美芸还给每章配上了很有意思的插图。在前言中我继续说:
  浏览每章的标题,读者会认为书中主要是讲科技,有关商业的内容不多。这是事实,但,我在第一章“无限商机”中便指出科技即将缔造的美丽新世界,会为高科技商业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第九章将读者带到一个疑幻似真的“技术转移”会议中,他们要问的问题,在随后的篇幅中立刻可以找到答案。其他各章提供个别例子,阐释科技对商业的影响。电晶体奇迹、电脑革命、光学魔术,以及资讯世纪的来临,在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科技的冲击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个充满机会、可实现任何选择的新商业社会正等待我们开发。
  为进一步阐释商业如何受科技影响,不妨引述第一章 “无限商机”开始的几个段落:
  铃、铃……床头的电话响起来。一家国际商务酒店豪华客房里的房客提起电话,听筒传来发自电脑的机械式录音:“早晨,现在是七点钟,室外气温是……”房客放下电话,打开电视,转个身,准备起床。七点三十分,他打电话给秘书嘱咐几件事情,因为酒店房间没有接上电邮系统,他不能用手提电脑发出讯息。他嘀咕说:“干吗不是所有酒店都接上电邮系统,下次不要再给我订这类酒店。”
  这情景清楚说明顾客有许多不同的需要,也同时带来不少商机,一些商机已有人懂得掌握,一些仍受忽略。这例子只是庞大商机的冰山一角,但其中不无风险。有风险,是因为这房客未必代表大部分的客人都有同样的需要,酒店是否因此值得投资建立电邮系统以留住这类顾客?还是只提供叫醒服务就足够了?如果只通过视像会议就可以与外界联系,还是否需要有商务酒店?电视生产商是否可以配合酒店的需要制造具备特别功能的电视,以争取这个小众市场?电脑生产商和软件编写员又是否可以顺应自动叫醒市场的需要,开发电子邮件服务的市场?
  这个小小例子其实有其典型意义,它带来的商机,源自我们切实的需要,并需利用科技予以解决,这无疑是一个前景远大的起点。对服务供应商和生产商来说,决策也复杂得多。怎样发掘新的产品,并成功引入市场,都颇费思量。
  这些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但其中蕴涵无限的机会。既有的营商基础将面临转变,运作、程式计设、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都要有新的管理技巧。个人电脑和办公室电子器材的成功例子屡见不鲜,其发展每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我们首先要研究科技可带来什么转变,并如何催生大量回报卓越的业务。
  科技的最大贡献,也许在于能以合理的价格,生产配合个人需要的产品。但这个崭新的概念,必须详加探讨和求证。
  十八年前写下的这些话,到今天竟仍不失时效。就目前的市场发展看来,的确是受到科技的莫大推动。电脑就是一种不断改良的产品,以便宜的价格,提供各色各样的功能,配合用者不同的需要。当然你也可以说,电脑的设计其实是“物超其用”的,在众多功能中,某一用家其实只需运用其中少数几种而已。但这也不失为顾客“量体裁衣”的行销手法,为产品打开庞大的市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Chapter08 开拓新领域(5)
进入21世纪,互联网革命才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和光学技术令资料储存、处理和传输成本愈来愈低,新的通讯服务以能承受的成本满足市场的需求,相应提升了我们的增值能力。生产力大幅增长,全球型经济日渐成形,都是科技带起的作用,如我在书中所言,新科技的影响,足与印刷术的发明相比美。
  但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仍然困苦。事实上,十八年前我在书中提到的“第三世界”境况,至今仍没有多大改善:
  在地球村里,绿洲处处,聚居着幸福富裕的一群。但其他地区却荆棘满途,人民的唯一目的,就是求生存。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