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投资者心中疑团:期货策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除投资者心中疑团:期货策略-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4:00 17:00 14:00 17:00
  新加坡 9:00 12:30 9:00 12:30
  14:00 17:00 14:00 17:00
  澳大利亚 冬令 14:00 冬令 17:00
  8:00 11:00
  夏令 13:00 夏令 16:00
  7:00 10:00 AM
  受外盘影响比较大的品种主要有黄金、铜、黄豆以及豆油豆粕、锌、燃料油等,受外盘影响小的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棉花、糖等等。有一些品种根本就没外盘,如钢材、PTA、PVC、稻谷、LLPED,就谈不上什么影响了。
  外盘时差造成中国期货市场第二个交易日产生跳空缺口不具有必然性。在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之前,通过外盘走势来分析国内走势只会弄得一团糟。至于为什么外盘和内盘的影响没有必然性,请参阅拙著《期货兵法》第五篇章。
  亚洲电子盘的产生,让欧美市场的定价权扩张到了中国。而在最近电子盘与国内盘的博弈过程,也在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为方便说明,我们用铜期货举例,见图0119:
  图0119:铜的内外盘影响时间阶段
  (1) 电子盘不活跃、中国市场不活跃(?——2004年)
  这个时候电子盘的交易极其稀少,基本没有什么成交。铜期货的主要成交集中在伦敦场内盘。中国基本没有定价权,基本按照伦敦当晚的走势幅度能够计算出第二天国内市场的开盘价,铜当日的波动幅度很小——那时候的情况非常类似现在中国的黄金期货。
  (2) 电子盘不活跃、中国市场开始活跃。(2004——2005年7月)
  这个时候中国的期货市场开始活跃(国储在国内买铜很可能是推动期铜活跃的主要原因)。除了开盘受到隔夜外盘的单边走势比较大影响而跳空之外,中国期货市场盘中也能有一定的活跃度。当天的走势很可能对隔夜外盘产生影响,成为外盘的先行指标。那个时候的操作方法也很简单,尾盘上涨就做多,尾盘下跌就做空。一般下一个交易日跳空方向大多能延续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方向。原因很简单,我们日内涨了,等到伦敦市场开盘了,他们看到,中国铜涨了,他们就做多;第二天,我们看到伦敦涨了,我们就跳空高开继续做多,第二天晚上,伦敦看到我们涨了,继续做多……互相牵引之下,铜的超级牛市就这样产生了在这波铜从1335美元暴涨到8800美元的超级牛市中,就有明显国内外市场联手拉升铜价的痕迹,而且中国启动比外盘还要早。
  (3) 电子盘开始活跃,人民币开始升值(2005年7月——2007年)
  随着中国期货交易量的上升,逐渐有投资者和机构在两个市场同时操作。相对国内交易来说,伦敦电子盘的交易量很稀少,但是外盘走势对国内期货市场是很重要的心理指引。这些机构往往这样操作,在国内市场建立了大量单边头寸(例如多单),国内行情盘整涨不上去的时候,在伦敦电子盘向上打几手,结果国内资金发现外盘涨了,做空的主动平仓了,做多的主动开仓了,这样价格短期就能如期上涨。
  一开始这样的方式非常灵验,通过几手外盘单子就能把国内短线盘子打得团团转。后来知道这种方式的人逐渐多起来,包括对手主力,也到外盘上敲去了。结果电子盘的成交量逐渐变大了,双方敲价都不好敲了,外盘的参考价值就降低了。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中国政府宣布2005年7月21日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的政策。这样的结果使得内外盘的标价货币都是变量,内外盘比价的算法变得复杂很多。而且美元贬值,对以美元标价的伦敦铜价是相对利多的;人民币升值,对以人民币标价的上海铜价是相对利空的。就这样,内外盘的长期走势的相关性在逐渐弱化。
  (4) 国内盘非常活跃,电子盘活跃度变高(2007年——)
  长期走势相关,短期相关度大大降低,电子盘的活跃程度降低了跳空缺口的幅度,整个铜市场的走势变得更连续。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市场大幅度跳空和涨跌停的概率将越来越小。内外盘显示出非常强烈的博弈特性。如图0120:
  图0120:国内盘影响国外盘
  2。限板缺口
  中国期货市场有规定涨跌停板,价格当日的波动被限制在一定的幅度内。一旦价格产生极端波动达到涨跌停板的时候,就无法报出比涨停板更高的价格或者比跌停板更低的价格。当天价格到不了应有的价格,只好到第二个交易日跳空高开或低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价格的延迟发现”。由于涨跌停板牵涉到相当多的诀窍和操作方法,我们专门在本书的第九篇《限价法则》中讨论。
  3、 常规缺口
  并非前两个原因产生的缺口,我们统称为常规缺口。其中也就包含传统分析方法中的突破缺口、持续缺口和衰竭缺口。但是因为前两种缺口太多了,所以去除掉他们再来按传统方法分析常规缺口变得没有没有什么意义了。
  

长假超级行情的成因
中国的证券和期货市场,由于一贯实行“周六周日从不开市交易”的规则,假期长度通常会长于一般企事业单位。在2008年以前,每年中国休市假期有“元旦”(一般休交易日2天,总假期4天)、“春节” (一般休交易日4天,总假期9天)、 “五一”(一般休交易日4天,总假期9天)、“十一”(一般休交易日4天,总假期9天),实际平均每年的交易日为天。2008年后,取消了五一长假改为短假,并新增清明、中秋、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实际平均交易日仍然为天。
  2008年十一长假的暴跌行情,相信每一个期货市场的参与者都不会忘记,再向前追溯,几乎每一年的长假后,期货市场都会迎来一波超大级别的行情(有大级别上涨,也有大级别下跌)。那么为什么长假后都是大行情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时间成本下,长假前资金大举撤离投资市场的情形占主导
  一般在公历年底(元旦前)、阴历年底(春节前)大量用于投资的资金会被投资机构或投资者撤回,用于会计年度的结算工作,以及清偿年度的贷款。在投资市场,如果没有资金支撑,将缺乏使价格坚挺的物质基础,行情一般维持震荡或阴跌。而节后(尤其是春节),之前大量撤出的资金会考虑重新进入投资市场,特别是春节以后,新的一年有新的计划,大量在节日期间冻结的资金会开闸。资金注入充足是市场呈现活跃波动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节后的市场相对于节前,会有较为活跃的表现。
  2。中国长假期间,国外并不同步休市
  国内和国外的节日并不相同,这样国内休市一个星期(5个交易日)而国外市场基本不休市,因此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在这几天里,国外的期市很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或下跌。我们国内的市场由于暂停交易,价格会与国外形成升贴水。在节后很可能出现大幅度跳空缺口,来弥补这一周内产生的落差。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品种、各个市场的相关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趋势上有所带动,并不意味着会完全补足国内外的价差或价比。
  3。长假节日增强了内外盘联动效应
  一方面,近年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期货市场的比重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大。作为国外期货市场,如果在中国长假时段内有了超过5%的单边波动幅度,市场对中国节后出现直接封板的预期大大增加,而封板一旦产生,由于涨跌停板制度导致的价格延迟发现现象、波动性溢出效应以及期货公司的强行平仓效应将会产生,使得价格更容易向封板的方向发展。当外盘预期内盘的波动幅度将要更高的时候,外盘会继续向原有方向发展,使得国内外价差越来越大,而国内的价格延迟发现、波动性溢出、强行平仓等效应将变得更加放大,这样就导致一波大的单边行情产生。
  另一方面,随着国人参与境外期货市场的渠道逐渐开放,节前持仓的投资者有可能在国内市场上锁定自己的头寸。譬如2008十一长假外盘暴跌,持有国内多单的投资者,如果在境外有期货的投资渠道,将会尽力去做空来减小自己的损失。这部分群体也成为在国外市场上进一步推动长假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4。过长的时间内,政策格局可能会有所改变
  节日时间较长,如果宏观上出现大的调控措施或变动,也会对节后的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汇率变化、利率变化、银行准备金、突发政治军事事件等等。与平时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变化并不能马上被市场行为消化,而只能积累到节后重新开市的时候一次性体现出来,故行情会比较激烈。如2008年国庆期间,世界金融危机短期内急剧恶化,而国内期货市场休市,无法马上消化市场波动。
  5。过长的时间跨度有助于投资者达成一致的看法
  我们知道,市场上下波动的根源在于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的分歧。经过一个长假之后,国外市场盘面的大幅度变化,将会引导各种分析,对于行情走势的判断会愈加趋于明朗,使得投资者在节后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看法。只要看法是一致的,市场就会极度缺乏对手力量,开盘后很可能直接被无量封死在涨跌停板,甚至是连续涨跌停板。
  6。节日隔断了行情时间维度上的历史走势
  通常做技术分析的人都知道,就分析趋势来说,越近的事件,其影响越大。如果一个新的品种开出来,无论是期货还是股票,由于没有历史走势,所以开盘第一天的走势毫无例外是剧烈波动的。同样的道理,长假一过与之前的行情相隔的时间长达8—10天,所以节后开盘出来,受节前所谓“阻力位”、“支撑位”的影响会大大减小,客观上会加大行情的波动。
  7。外盘在中国节日长假期间,走势可以不受到中国盘的限制
  长假与每天的交易不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