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中国二十年重案追踪·走私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制:中国二十年重案追踪·走私案-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刚上任不久,正好省委在珠岛宾馆召开全省三级干部会议,期间,陈同庆接受记者的采访,批评湛江人观念陈旧、目光短浅,之后还提出了一些振兴湛江经济的激动人心的口号,如“大工业、大港口、大流通”,还是比较有气魄的,而当时的湛江也确实有了一些生气。
  陈同庆任职的时候,全国基本上就形成了多方位开放格局,他也曾经竭力地引起外资,曾带着官员到香港举行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但成果却是寥寥无几的。
  湛江人民逐渐发现了陈同庆除了喊口号之外,没有什么能耐,他的文化程度又不高,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写的字也是歪歪斜斜。对此,采访他的记者很有感触,一般是先有提纲的采访,陈同庆还能谈出一二三来,但如果是随意的交谈,他就说不出什么观点来了。如果陈同庆在佛山有什么政绩,大概也是时势造英雄,他本人的创新能力是很低的。
  陈同庆在湛江的政绩有什么呢?即使是湛江人能给他充分的理解,也很难列出一两条。全市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也没有一个过硬的产品,支柱产业制糖业也是年年亏损,人民叫苦连天。在湛江有种偏激的观点说,陈同庆最大的政绩就是让湛江的电话号码从6位数上升到了7位数。。 最好的txt下载网

铸造98大案的“蓝带”书记(2)
陈同庆的工作、创新能力有限,但喝酒的本事却是无限的,他是一个超级大酒鬼。他好酒的“美名”,即使是最偏远农村的老百姓都知道。他被称为“蓝带”书记,是因为他能将整瓶往肚里灌,而对“路易十三”也是“当仁不让”。
  湛江人民还是有度量的,他们认为陈同庆以前是在富裕的地方当领导的,喝惯了高档洋酒,对于这点爱好还是承受的,刚开始也是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情传播陈同庆的酒量以及对酒的喜好,尽管他最节俭的一顿酒也能喝掉湛江几个农民的全年收入,喝掉一大卡车的甘蔗。人民的脑海中似乎有一个不太正确的观念:干部的酒量和能力是成正比的,不喝酒怎么能外引内联、上项目呢?而俗语也说了,“干部脸红红,群众不受穷;干部脸青青,群众心惊惊”。但时间一久,人民就发现问题了,陈同庆的酒是越喝越多了,但湛江的经济却没有上去。
  陈同庆虽然到湛江做官,但他的家仍然是在佛山,每年春节都回佛山过年。那时,远道而来专门给陈书记拜年的人可用“熙攘”形容,一拨接一拨,每个人进门的时候都会说:“陈书记,恭喜发财!”当然,这不仅是嘴上说说,是有具体内容的,拜年的人手上除了拎着湛江特产的海鲜、优质水果,最主要的是那个大红包。红包中钱的张数,代表着这个人的用意如何。
  越是穷的地方,人做官的欲望就越强,跑官要官脸也不红。陈同庆在会议和讲话的时候,经常批判那些“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勤跑多送,提拔重用”的腐败现象,但在台下却非常乐意将这些腐败现象实践。
  本来,到陈同庆家拜年的人并不多,但渐渐地,官员之间就形成了攀比心理,你去了我不去就总觉得心里欠着点什么,心里就是不踏实,加上陈同庆喜欢这种方式,这就等于一个无声的导向。这样,大小官员们就都争相前往,春节期间前往陈同庆家送的海鲜、水果等都可以开个海鲜精品店了,货源可以维持至正月底。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受陈同庆的影响,湛江市的很多政府官员都加入了能够“快速致富”的走私犯罪活动。
  湛江海关关长曹秀康在1995年8月开始任职,仅仅几个月后,1996年初,就拜倒在张猗的石榴裙下,对她有求必应、言听计从,将自己的原则统统抛之脑后。李深、张猗的“中正公司”成立了不及十天,曹秀康就同意它享有“先放后征”的优惠政策。
  两年多的时间里,“中正公司”完成了近百次走私,但被湛江海关查扣的只有两三次,原因是因为当时有总署、分署的电令,而每当“中正公司”的走私货物被其他的海关查获之后,曹秀康要么亲自登门拜访,要么电话求情,奋力为张猗奔走。而李深凭借张猗与曹秀康的特殊关系,张猗犯罪团伙对湛江海关的关员威逼利诱,只要有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就会得到一笔重金,而那些伸张正义的人就会很快被调离原岗位,还会遭到打击报复。
  就这样,湛江变得乌烟瘴气,谁也不敢得罪李深,只要是他的要求就都会帮助其实现。曹秀康既好色也贪财,两年时间内收受贿赂240多万元。
  曹秀康的行为被湛江海关一些关键岗位的负责人效仿,如调查处处长朱向成、海关驻港口办主任方鹏等。前者不仅对走私团伙法外施恩,还向他们透露海关总署的一些行动计划,让他们能及时躲避,当然,为此他能得到数量比较可观的金钱,他收受了280万元的贿赂,案发后仍有340多万元不能说明合法的来源。后者应走私团伙的要求,对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向他们透露总署打私的消息,并先后数次收受李深、张猗、林春华等人贿赂的财物,总计约170万元。
  当时,海关的情况可谓是失控了,而湛江口岸的其他执法监管部门,如边防、公安、海警、商检、港务、船务等重要部门的一些人也失控了,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收贿放私、护私,为走私分子的违法活动保驾护航。
  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李深、张猗、林春华等人向公职人员行贿的金额高达700多万元。但因为这些金钱,走私船只一次次的化险为夷,即使真的被查扣了,只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赞助费,再额外给领导们一点好处就可以得到放行。
  港口码头的负责人因为收受了走私分子的贿赂,很大胆地在没有任何海关放行证明的情况下,将被扣押的走私货物让走私分子如数提走销赃。船务公司的业务员也因为被收买,主动地为走私分子更改舱单、提单,伪报瞒报品名和数量,逃避许可证管理,少缴税款。而被收买的商检部门的人则为走私货物出具假证明,以便能让走私货物能合法的销售。
  另外,湛江的原副市长杨衢青参与走私,分得赃款40万元,任职期间还收了李深54万元的贿赂。市打私办主任郑炳林亲自出马协调放私,也是心安理得地收受李深同伙李勇的贿赂。霞山区国税局与走私分子林春华合伙开办公司,为他提供虚假的增值税发票,让走私的油品进行合法的销售。
  以陈同庆为首的部分市级领导干部及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严重腐败,成为走私分子的保护伞,是导致湛江地区走私活动猖獗的原因之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领导小组打破常规侦破大案
1998年9月初,中央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一封匿名信就将湛江走私猖狂的现实举报到了中央。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决定由中央纪委牵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广东省共同组成现场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对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的侦办工作。
  随后,公安、纪检、海关、检察、审计等部门的一批批办案人员都奔赴湛江制定了一个个周密的行动方案,一项项调查取证的工作也迅速地开展起来,一张大网正悄悄地拉开,案子的侦破悄然开始。
  初步的摸底工作之后,领导小组得出结论:这件案子涉案人员多,牵扯范围广,犯罪分子的信息特别灵通,嗅觉很灵敏,作案的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总之,这件案子的客观情况太过复杂。办案人员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困难,但他们坚持办案原则不变,打破了常规的办案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有效的措施,迅速破获了这起特大的走私案。
  1998年9月16日,领导小组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决定开始一个重大的行动,广东省公安、检察机关负责执行,分别在广西、广东、湛江等地相继抓获了走私分子林春华、李深、陈励生、张猗、李勇等人。同时,检察机关对湛江海关原关长曹秀康、湛江边防分局原局长邓野等6人采取了强制措施,这是顺利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基础,也是整个案子突破的重要条件。
  经过突击审讯和调查,这起案子的内外涉案人员有300多人,鉴于人数的众多,就需要讲究办案的策略。领导小组进驻湛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采用打击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方法,将案子的重点放在团伙头目、骨干和那些贪赃枉法、同走私集团相勾结的执法、监管人员中的领导干部上,而对那些犯有相同错误的一般人员,只要他们能坦白交代问题,退出非法的收入,就会受到比较宽容的处罚政策。
  为了让涉案人员切身地体会到办案政策,1998年10月8日,领导小组和广东省政法机关有关负责人在湛江海关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当场兑现了宽严政策。海关集装箱监管科副科长湛日荣因为能主动交代问题,积极退还赃款,虽然受贿的金额很大,但仍然从宽处理,当场就取保候审了;而有3名海关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但隐瞒情况,态度很恶劣,就当场宣布依法收审不得进行保释。这一会议推动了很大一批违纪违法行为人员主动交代了自己的问题。
  11月中旬,这件案子到达了一个高潮,期间办案人员平均每天都要收到退赃款百万元,10天的时间就查清了走私案值3亿多元,先后有160多人主动交代了自己的问题,收缴了1600多万元赃款,这极大地缩短了办案时间,给领导小组争取了主动。
  在侦办这件案子之前,侦破案子的方法通常能是采用一人一案、一事一案、个案突破的方法,而这件案子的初期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但随着战果的扩大,办案人员发现,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的冰山才刚刚露出小小的一角。牵扯到的党政部门、关联团伙非常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