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徒-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出了上述结论。第二点,应用才是最关键的,不管是我,还是迷徒们,不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一定要有用武之地。任何思想都必须要有实际的行为支撑。如果得出结论不能在实践中应用,趁早扔了。本书的目的是让迷徒参照我破局的方法,达到自己破局的目的,这是本书的核心,其外,就是给人灌输一个理念,就是思行合一。如果有人觉得我只是在讲一些虚无缥缈的理论,那么这本书就太虚,本书承担的骂名也多是由此而来;如果有人能够将我讲的应用到生活点滴中,把书中的“我”换成现实生活中的“你”,会感觉到一点都不虚。所以夸也夸得很厉害。总之,希望能对大家破局有帮助。

  我这里要引用一下‘失落’的书评:粗看之下好似节节都无关,结构很散,但是直到读完才发现,书里有一个世界!很高兴他也能捕捉到我放了一个‘世界’在里面,这就是这本书的精髓。不好意思,还要引用一下‘小鸟飞呀飞’的书评:从开始忧郁人生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其间也看过很多课外书籍,包括《苏菲的世界》,史铁生的全部杂文,还有一部分钱穆的书籍等,但从来没敢想这个世界可以被如此细致地而系统地剖析,读完你的书,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已经很清晰,构架也很明朗了,真的很感谢你!(相信看得出来,他们对本书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好像有点自卖自夸的感觉…_…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为什么会评价如此之高?里面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词,“知识体系”“构架”这就是重点,本书本人打了一个框子,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结构。很高兴“小鸟”捕捉到了这个框架。所以本书的目的之一,是要迷徒们参照我打的框架,而理清自己的认知框架,去理清自己的认知脉络。从而达到破茧的目的。理清了,茧就破了,没理清,就被困了。而一开始我就知道,很多人抓不住这个“构架”,所以导读里我讲了“自成系统,勿盯一点”,因为单看任何一节,都没有意义的。同时也讲了“通览之前,忍住意见”,因为怕有人在没有看到框架之前就忍不住叽叽歪歪,我比窦娥还冤呀我!可能很多人要看到这里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吧。还有一位朋友阅读过后居然来跟我探讨“时间”的定义,很佩服他的质疑精神,不过,舍本逐末,舍本逐末呀!这里干脆把话挑明,如果你看到这里,还停留在“莫如冰对宇宙的认知(可以是书中任何观点)是这样的,但我认为是这样的”这样的层次上,趁早别看了,因为这种情形连本书的门都没摸到!话说回来,其实骂与夸对我来讲都无所谓,因为本书不是写给自以为是的人看的,本人只会对一种人心生歉意:就是因为迷茫而对本书寄以厚望,看完却无所得的人!但目前来看还没有出现这类让我歉意的人——那得有多迷茫呀!

  这一节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所以讲讲怎么从世界观里得出方法论,方法论就是解决事情看待事情的方法,任何一件事情根据天平受力模型都是由无数的因素而产生的结果,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也仅是结果罢了,因为我们看不到事情产生的因素,所以我们只能去推测这些因素,越是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者找到越多影响的因素,那么我们对事物事情的认知也就越清晰。为什么我会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力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分,可以合,可以拆,一个力能导致这个物体移动,两个力它也能使这个物体以相同的状态移动,无数个力也能使物体以相同的状态移动,所以,我们看见了一个物体在移动(一个事情已发生),我们很有可能看到一个力,有可能看到两个力,有可能看到这是三个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但他也有可能是无数力产生的结果。而将这些力(影响事物运行的具体因素)一个一个分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这就要看水平的高低了。

  天平受力模型很有用处的,当一个人长期的思考影响事物的因素后,他看问题总是比一般人看问题更加清楚,更加全面,而且直接。

  我们再来谈谈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怎么形成的呢?当然最早的时候是为了抵御敌人,人类选择了群居,后来没有了敌人,人们就为了交流,交换,再到后来就是形成了习惯为了图方便了。当然其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族别,历史,传统,文明等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复杂,更系统了而已。算了,不说这个了,太复杂了。

  我们再来说说,人的行为本身,记得我以前谈到的,人的三大本能吗?实际上人的一切行为都与第一本能与第三本能有关系,索取与情绪,我们通过索取这个基本点出发可以得到什么?因为‘索取’的本能,所以注定了人在本性上是自私的,记得生物的本能是什么吗?也是索取!对人有利的部分我把这部分叫做利益,当然这种索取是受到了文化,道德,规章,经验,思想,以及历史条件等各大因素的限制,让人的本性以另一形式表现在外在。人们会对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有一种占有,亲近的意念,对自己无益有远趋,排斥的思想在里面(情绪?),这种意念思想导致了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因不能占有,不能得到,不能亲近产生的妒忌,怨恨,失落,迷茫也就是说是不会消失的。将会贯彻至人类社会的始终。

  有个小屁孩老不听话,老妈老是发火,那老妈为什么会发火?因为他老妈因为小屁孩的话,而损失了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因为也许小屁孩不听话,那么他老妈就会占用自己已经安排好的时间,去擦小屁孩的屁股,也许是因为小屁孩的不听话,让一切井井有条的家变得出人意料,也许因为小屁孩的不听话,让老妈对之的期望落空……这些后果实际上都是伴随着利益的损失。

  两夫妻吵架,为什么真爱这么难找?以至最后让人怀疑真爱这个东西是不是存在的。就是因为从恋爱到婚姻再到相守一生整个过程中都不断的伴随着利益的分配,感情的分配,时间的分配,财产的分配,性格的分配,关系的分配,思想的分配,物质的分配……哇,不胜枚举,人们因为利益的得到与失去会相伴而来的正面与负面的情绪,因而产生相应的行为,问题就是,不可能在每一种分配方式中都让两个人都满意,没有完全相同的人,那么分配不均的情况必然存在,所以在分配冲突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分配冲突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有一方要让利益远离自己而去,这就是妥协(奉献),而真正的爱情应该相互妥协(奉献)的过程,而不是一方妥协。这个就留到讲什么是爱情那一节分析吧。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老是提倡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缺点,或者是爱就是谅解,爱就是信任,爱就是奉献,爱就是包容之类的。实际上这正是在提倡解决冲突分配的方式。因为人人都是自私的,因为人们都想把利益放到自己的头上来,于是必然出现这种自私与“真爱”需要的分享精神相冲突的情况,所以人们才会相当崇拜佩服那种远离对自己有利的利益,有奉献精神的人。所以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事迹才会争相传诵。

  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个结论,如果要让人信服你,那么你就要他感觉到你在为他奉献,如果要一群人信服你,那么你就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在为他们奉献。这个问题后边有追述,这里还是言归正传。以上可以看作是利益引起情绪再导致行为的一个过程,这基本上就是所有行为的模式,我们总会因为利益的得失而产生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又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导致利益的得失,变成了一个循环,只是每次循环都加入了不同的要素。我在这里讲的利益就远不是物质方面的利益了,精神上的得失,心理上的得失,感觉上的得失,都算。(我从自己得出的人类本能中,用这个本能去解释了人们的一些行为,以及感情之中存在的分配冲突原因及解决方式等。虽然简略,但这就是思行合一。)

  从得失的角度解释人类社会人类行为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法子。什么家庭老是吵不休,什么朋友之间有矛盾,生意场上尔虞我诈,国家之间的战争……指不定以后星球大战都用得上,不信你试试。

  我们再来讲一个由世界观产生方法论的例子,前文不是讲过,意识是由不断思考产生的,那我们人一生下来,只要不出问题,出长后都会具有意识,那我们不断思考能够得到什么呢?显然不是意识,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我们得到的是智慧,思考是不能产生智慧的(思考的不够!),但智慧却是不断思考产生的。我一向认为在人类社会中聪明的人总是克不聪明的人的,虽然这是错的,但很多时候,这又是无疑的,聪明有两种,一种是小聪明,一种是大聪明,当聪明再辅以价值与实力那么它就是智慧。有的人说,我每天都在思考,我怎么没有智慧,这里就有一个思考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了。当思考到了一定的深度,就不能再进了,那么就需要广度的支持,意思就是他需要思考其它的东西,需要其它的思考给前一种思考以灵感。

  真正的思考是会不断得到新的东西的。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做销售,我对产品已经很熟了,我对顾客的心理已经很熟了,我的市场知识已经很熟了,我的关系网已经很熟了,那么我可能就不需要再做其它的事我的事业也会很好,我按照我以前的模式,经营我的门店,我会做得很好,当然,我按照我以前的模式,我也在想象,也在判断,但是这却不是思考。再举一个,程序员,以前我做一个程序的时候,每一个代码都是自己思考,自己优化。但当我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会继续前面这种模式。我会把每一个代码按功能整理成文档,下一次使用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