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性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与性的秘密-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今天,有很多妇女愿意去做*,与过去宣传的*都没有人身自由的境遇不同,今天的妇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身自由,但她们还愿意去做*。今天,她们不叫*,叫性工作者。是什么原因呢?贫穷。有很多女性做暗娼的原因就是想摆脱贫穷,甚至想发家致富。
  在兰州火车站有一个姑娘因为做暗娼被一个民工杀害,当人们在这个暗娼住的地方看到她写给自己爱人的情书和精心叠好的千纸鹤时,记者和所有人都一起询问:*也会有爱情吗?
  这真是愚蠢的问题。凡是人都会有爱,有爱就会有爱情。这个暗娼卖身的原因只有一个:发家致富。是贫穷让她走上了这条道路。然而她心中还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灵与肉是分离的。
  另一个原因是性的禁忌和性道德的产生。在没有性的禁忌和性道德限制的时代,妇女从事任何性活动应该都没有太多的约束。尤其是在母系时代,只要与生育相关,且与氏族相关,性就不会受到限制,但是,与生育无关,且与氏族无关的性活动,肯定也是要受到限制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有关圣妓的资料不过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的一些残留。性崇拜特别是*崇拜仍然被作为神圣礼仪中的一种被保留了下来。但这些活动如果真的存在,就不会受到太多的道德的否定。事实上,*一词的出现,与道德上的否定和性的禁忌有关。如果没有性道德,*就不存在。所以,*现象的出现是父系文化在后期的产物。“圣妓”说仅仅是*产生现象中的一种而已。
  大量的*的产生应该是在男人奴役女人后,女人成为男人的玩偶后。女人靠此为生,男人靠此为乐。在父系时代之初,也许女人从事这种活动并不遭到禁忌,但随着家庭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道德的加强,单身女人的卖淫与男人在家庭之外的快乐需求之间形成了市场,于是便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
  

无性婚姻有存在的价值吗
《健康时报》的记者采访我关于无性婚姻的问题,是通过QQ方式。以下便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记者:您对现阶段中国的婚姻现状有什么看法?
  徐兆寿:不怎么乐观。因为正好赶上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婚姻观是不稳定的,所以离婚率也相当高。现在是建国以来第四次离婚高潮。在这一时期里,离婚率最高的恰恰是自由恋爱的年轻人,年龄大概在28至40岁之间。第一次离婚高潮是建国初共和国的元勋们离婚,第二次是在“*”期间因为政治问题而离婚的,第三次是上山下乡后来进城后又离婚的。现在是第四次。按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因为相爱而结婚的,按理是不应该离婚,但恰恰是他们在“闪婚”。这是值得人们重新思考爱情与婚姻本质的现象。
  记者:离婚人群中有多少是因为“性”的不和谐原因造成的呢?
  徐兆寿:性的因素在80年代后期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在传统社会里,性不是问题,但在80年代以来,性开始在婚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开始成为离婚的因素,现在这一比重越来越大了。
  记者:您觉得性在婚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徐兆寿:追求性生活的和谐成了中国人目前青年夫妇的目标,但也成了一个教条,这正是青年人轻视婚姻的一个原因。性在婚姻中是一个中介作用,婚姻若没有了性,传统的婚姻就不存在了,因为生育首先就不存在,其次性是人的自然需求,这一需求满足不了,婚姻的一方就会向社会求助,这就是离婚的原因所在。
  记者:无性婚姻夫妻有找过您的吗?向您倾诉的多吗?
  徐兆寿:有,不过,很少。因为我做咨询的大多是大学生。无性婚姻也是婚姻的一种。这种婚姻是把性当成一种物质存在,没有将其与精神存在融合,但这种婚姻会有很多痛苦,因为它是一种灵肉分离的存在。
  记者:哦;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待上一代人的婚姻观?
  徐兆寿: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上一代人的婚姻大多没有爱情,也对婚姻家庭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存在不理解,他们认为,不能和谐便分开好了,何必要在一起呢?他们没有经历过婚姻的酸甜苦辣,对婚姻和家庭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可能在恋爱中会因为一句话而分手,但他们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记者:他们认同父辈对幸福婚姻的认识吗?
  徐兆寿:不认同。他们认为,爱情是至上的,可以超越任何存在,包括亲情。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这是受到西方特别是美国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爱情至上主义观念的影响所致。他们对幸福还没有固定的概念。上一辈人的幸福观有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存在的,而现在他们大多接受的是西方的一些观念,存在一种文化上的差异。
  记者:您说得很对;您觉得无性婚姻是应该分开还是继续呢?
  徐兆寿:性既是一种形而下的物质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存在。比如,总有人问我杨振宁的故事。我说,杨振宁在这个时候可能没有性能力(也可能会有)了,但并不是没有性意识。同时,性也有好几种方式。男女双方发生身体上的交合性行为是传统的模式,但也有其他的方式存在,如*,如无性能力的一方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帮助对方获得性*和性高潮,这也是性行为。只要双*得是和谐的,可以不分开。当然,双方有一方若觉得痛苦,如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在痛苦中必然要到外部世界去寻求性,这样,婚姻就自然地解体了。所以应该分别对待。我认识一对老夫少妻,问过他们这方面的问题。老夫说,他可以通过很多亲昵的动作使自己的爱人获得快乐。他们很幸福。
  记者:您觉得男女之间可能存在无“性”的幸福吗?
  徐兆寿:在这种时候,他们可能要面对世俗的很多观念的责难,这反而使他们更为团结,更加重视对方的存在。其实,婚姻在世俗层面上是性的连结,但在高层是精神的和谐。无性的幸福肯定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使是无性婚姻,其实也是有性的,如同刚才我所说的那样。
  记者:“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徐兆寿:从医学上客观地看:女性身体里每月只有两次雌激素高峰,而男性在各类刺激下随时可以产生雄激素高峰。故男人因性而爱,而女人因爱而性。但从社会因素来看,这是一种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存在。有一定的理由,但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在男权社会,男人的占有权比女人要强,并且更为优先,所以看上去如此。相反,女人要求稳定,并且社会道德大多都是对着女人的,所以使得女人在性方面非常谨慎,从而造成了这样一种文化的畸形存在。其实,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记者:说得好;很高兴今天能采访到您。
  徐兆寿:客气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次性革命
我把人类的性文化历史分为九次性革命历史。在人类的原初,母子、父女之间都可以发生性关系。这从希腊的神话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所谓的恋母情结是在那时候出现并作为一种情感的原型保留了下来。一般的性学家认为,在这时候人类是没有意识和道德感的,我对这种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以为,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其情感和审美都已产生。这可以从达尔文的一些著作里找到佐证。在那个时候,母子之间就是很纯粹的情爱关系。它既是亲情又是爱情(只不过这种爱情跟今天的爱情的对象不同而已)。第一次性革命是血缘家庭的出现。它使人类产生了道德,并使亲情与爱情有了第一次的分离。这便是兄妹婚的出现。据说,中国的伏羲和女娲就是兄妹婚,我对这种传说也持怀疑态度,因为从他们各自的传说可以看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女娲是创世神,伏羲代表了文明的开始。有些学者认为,女娲和伏羲是两个氏族的名称。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结合其实可能就是两个氏族的联姻。据说,西方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也是兄妹婚。所以,按我们今天的观念来看,人类的祖先是骨肉相奸的。文明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文明既是人类道德的胜利,又是人性溃败的开始。第二次性革命是普那路亚家庭的出现。它使性的取向又有不同。性开始从本族向外族发展。它使兄妹间又从爱情与亲情间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亲情。家庭的伦理暂时有了清晰的轮廓。第三次性革命是对偶婚的出现。它使性从集体走向个体。性从那时成为一种私人的活动。也许在此之前,性确乎与吃饭没什么两样,但到这时候就不同了,它与吃饭有了明显的区别。大家最初的爱情就在这时候出现。社会产生了。第四次性革命便是一夫多妻制家庭制度的产生。从这个时候起,性成了制度所要控制的对象,同时,父权制产生,女性成为男人的奴隶。第五次性革命是一夫一妻制的出现。这是欧洲基督教的婚姻。在这种婚姻中,性被限制在一个家庭之中。性的*和家庭之外的性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这是性道德的发展阶段。第六次性革命是爱情的产生。从性与性道德中分离出了爱情,并且将其确定为两性关系的最高形式。性的真正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转折,性的真正意义不再是生育,而是精神。虽然我无法将其确切的年代考证出来,但显然这是存在的。它使性与意识分离。即爱情往往被认为是超越于性之上的,或者说,爱情要比性更加美妙,或者说性要有爱情来控制。不少人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算是一次性革命,它将性从宗教的枷锁下拯救了出来。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这是性的一次回归。这便是第七次性革命。第八次性革命是上个世纪至今仍然在绵延不绝、纵横恣肆的自欧美社会发端而在全世界蔓延的“性革命”。它使性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