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彬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与他的爸爸有很大的关系。彬彬的爸爸是单位的领导,平常总是早出晚归,周末也难得休息,因此,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彬彬却很难与爸爸聊上一会儿天。整天与妈妈、幼儿园阿姨等女性接触,彬彬的性别认同产生了错位,自然会表现出很多女性特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21)
还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子,小时候就讨厌与男生一起玩,长大之后更是讨厌男人,不愿意甚至是不敢与男人接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在她小时候,爸爸抛弃了她和她的妈妈,又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因此,从她小时候起,她的妈妈就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长大后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一个男人。
  女孩子讨厌甚至是害怕跟异性接触,不能正常地与异性相处,这也是由父爱缺失而引发的悲剧。上述事例中的那个女孩,因为从小失去了父爱,再加上妈妈对她的错误教育,从而导致她对异性认知的偏差。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往往会使男孩不能顺利地完成角色认同,使女孩不能正确地认识异性。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怎样做,才能引导孩子顺利成长呢?
  以下我们向家长们介绍一下父亲教育最应该坚持的三个原则,它们会促使父亲的教育更趋完美。
  方法一:父亲VS孩子的性格——加入柔性因素原则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亲”这个词意味着权威、秩序。在父亲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父亲会在无形之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不仅如此,父亲的独立、勇敢、自信、热情等优秀个性和特征,也会潜移默化地使孩子受到影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数的父亲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常常会使孩子的性格出现很大的缺陷。
  一位无奈的妈妈常常这样对别人诉说:
  我们家小峰太娇气了,今年都读小学了,但还十分爱哭:在学校受了一点委屈就哭;在家里,我稍微批评他两句,他还是哭;别人欺负他,他更是不敢还手,只知道哭。
  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爱哭,如此懦弱呢?
  这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在小峰的家里,妈妈因为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时间都用在照顾小峰上。为了让家里生活无忧,小峰爸爸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即使是下了班,他也只顾着睡觉,很少与孩子接触。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小峰渐渐养成了胆小、懦弱、爱哭的个性。
  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讲,与母亲相比,父亲通常具有独立、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与孩子在一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学习到父亲的这种行为方式或性格特点。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将那些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与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进行比较,前者更具有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上述事例中的小峰很少有机会与爸爸接触,他的性格更多地受到妈妈的影响,所以会显得娇气和软弱。
  此外,父亲教育的缺失,还会使孩子缺乏责任感。
  一个叫小西的男孩,15岁就开始迷恋网络,并因此而辍学,终日以网吧为家。没有钱上网了,他就靠小偷小摸来筹钱。为此,他甚至常常被抓进公安局,但他屡教不改。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5岁孩子的性格变成这样呢?他的家庭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原来,小西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自小西出生以来,一直都是母亲在教育他。父亲很少教育他,也很少与他沟通交流,加上年龄的差距,父子之间的代沟十分严重。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22)
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男孩子,父亲伟岸与粗犷的形象会令他们联想到男子气概。同时,孩子还可以从父亲身上学到对社会的适应性,树立自豪感和责任感。
  上述事例中的小西是在缺少父亲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社会适应能力低、分辨是非能力低、情商低等结果。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是在缺少父亲教育的环境下成长的,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会很听母亲的话。但一旦他们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环境中,他们就将不再受母亲的束缚。当然,当他们受到外界诱惑时,由于分辨是非能力低,他们会很快对诱惑妥协。再加上他们从小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常常会做出令家长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例如,因为迷恋网络而辍学、因为与父母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因为早恋而与他人私奔等。
  性格胆小懦弱、没有责任感,这些都是由于父亲教育缺失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那么,如果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缺席”,他应该如何教育,才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呢?
  提到父亲教育,很多孩子都会想到批评和巴掌。是的,大多数的父亲只有在孩子犯了大错误的时候才会插手教育孩子,而且他们习惯用“武力”使孩子屈服。因此,在大多数孩子的印象中,父亲常常是“暴力”的代名词。
  但如果父亲总是通过这种硬性的手段来教育孩子,孩子同样会产生两种性格:一是变得胆小懦弱,一是变得叛逆无理。所以,父亲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一位父亲是这样分享他的教子原则——加入柔性因素原则。
  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制定了很多条规定。例如,针对孩子不爱吃饭的坏习惯,我们定立了一条“硬性规定”:不吃完饭,绝对不允许离开餐桌。这条规定出台后,我每次都会严格监督孩子按着规定行事。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坏习惯明显地减少了,但她却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跟我在一起玩闹了,好像总是故意躲着我。
  我开始意识到,可能是我的“硬性规定”太严厉了,让她觉得我不近人情。因此,再教育她时,我开始在那些“硬性规定”里加些柔性因素。例如,当她的那些坏习惯又出现时,我不急于把“规定”搬出来,而是先表扬她以前的那些好的表现,为了给我们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孩子往往会主动放弃那些坏行为。
  当然,当孩子“执迷不悟”时,我也不会直接用规定来“砸”孩子,而是拉住她的手,或者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对她说:“关于这个吃饭问题,我们是怎样规定的呀?”这样,即使孩子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放弃坏习惯,她也不会觉得我太严厉。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讲,父亲本身就是规则和权威的代名词,如果父亲再用十分严厉的态度来教育孩子,这只会使孩子对父亲产生畏惧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一个在畏惧中长大的孩子,其性格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但如果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加入一些柔性因素,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例如,父亲在教育孩子时拉着孩子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孩子就会觉得父亲的严厉中充满爱意,从而会顺其自然地接受父亲的教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23)
方法二:父亲VS孩子的智力——加入技巧性原则
  一位主攻幼儿成长的临床医生,经过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那些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与父母正常接触的儿童,并且前者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位临床医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父亲与孩子接触的多与少,影响着孩子体质的发展速度。因为父亲与孩子的交往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各有特点。在幼儿期,父亲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等方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这能极大地促进孩子身体的发育;孩子上学之后,父亲还常常带孩子到公园、游乐场、大自然等场所进行跑跳、游泳、爬山等活动,并会带领孩子做一些母亲不便做的、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活动,这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父亲多与孩子接触,还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很多婴幼儿专家们通过观察和研究证明,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对孩子智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可以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和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但父亲却可以通过具体操作,诸如修理家里的大件电器、使用机械、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是激起孩子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求知欲的基础,这将极大地推动孩子智力的发展。
  另外,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父亲的知识面比母亲要宽广得多,例如,大多数的父亲都会关注政治、军事问题,而母亲却很少关注;大多数的父亲会对逻辑性极强的游戏感兴趣,如侦探游戏、迷宫游戏等,但母亲却极少会对这方面的游戏感兴趣……所以,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知识面会更为宽广,逻辑思维能力会更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父亲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以下我们通过教育实例对比,来说明这一问题。
  案例一:
  孩子:妈妈,冬天那些小鸟为什么会飞向南方呀?
  母亲:因为我们是在北方,冬天北方的天气很冷,而南方却很暖和,所以这些鸟儿在冬天的时候就会飞向南方。
  案例二:
  孩子:爸爸,冬天那些小鸟为什么会飞向南方呀?
  父亲:因为他们怕冷呀。
  孩子:可冬天南方就不冷吗?
  父亲:你自己去查一查《十万个为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