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吸引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仁慈的吸引力-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当我们付出信任,那丝恐惧就透出了乐观:生命,即使处处陷阱、疑虑重重,毕竟是美好的。
  信任本身就隐含着赌注。如果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信任就无价值可言,就像金钱,突然漫无限制地制造;或是阳光,如果太阳永远普照大地;或是人生,假设我们可以长生不老。但我们也知道,信任的结果很可能是受骗,甚至是自找麻烦。信任是很昂贵的,我们的意愿有多高?
  我11岁的儿子艾密利欧,央求我准许他做煎饼。我立刻想到火灾和眼泪、地板上到处是面粉,更别提难以下咽的煎饼。可是看到他眼中的希望和热切,我答应了他。不久,我走进厨房,发现灾难并没有发生,只有一叠堆得漂漂亮亮的煎饼。艾密利欧很得意他的杰作,煎饼也很好吃。这就是信任的功效,不但制造了煎饼,也制造了满足和独立。反之,不信任(“只有大人才能做煎饼”)只会制造挫折和困顿。
  再举个正好相反的例子。有一回我为一个有窃盗癖的客户做心理咨询。她位居要职,可是完全克制不住顺手牵羊的冲动。她一想到四下无人,就想偷东西。一支笔、一本书、一把剪刀,随手抓了就藏在手提包里。她的偷窃行为总是伴随着焦虑。她是个名气响亮的重要人物,一旦被逮怎么办?势必是一场灾难。可是等走出店门,她就觉得欣喜万分,意气昂扬。与我合作之下,她了解到自己偷窃的冲动原来是对缺乏信任的对抗。她从小到大,家里什么东西都上锁,什么都要用钥匙打开,而且家人之间谁也不信任谁。没有人会把东西乱放,整个家永远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空荡得令人难过。锁上的橱柜不断告诉她,我们不信任你。我们怕你会偷东西。你不诚实。于是她开始偷窃。
  毫无疑问,不被信任对人格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破坏性的,令我们轻看自己。信任正好相反,它辅助、培植我们,倍增我们可能的成就。信任和温暖一样,是一种可能要溯及人类进化史远古时期的本质。这是哺乳动物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人类。人类的存亡和信任与否息息相关。试想,一个婴儿躺在母亲怀抱里,不就是完全的臣服状态。婴儿似乎是生来就要被抱在怀里的,反过来说,母亲的怀抱有如为他量身打造。在生命的第一年,我们或许具备了基本的信任,日后伴随我们步步前进,也可能不具备信任,因而让我们日后跌跌撞撞,终其一生都活在恐惧和愤怒中。身为依赖性最重也最久的物种,我们将自己交托给父母,我们信赖他们的照顾和保护。拜这股依赖之赐,我们比其他任何物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和学习,而无须担心存亡问题。信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特质。

6。信任 你可愿意冒险?(2)
或许正由于信任是人类的生理元素,它和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研究发现,比较信任他人的人普遍健康状况较佳。如果你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就是防卫自己、担心自己或家人会有不测,比起你将世界视为温暖的观感来,你当然悲惨得多。一个涉及百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这些55~80岁的男男女女,信任别人的人不但健康较佳,对生活也较为满意,而14年后做的后续研究发现,信任他人的人活得更久。研究小组因此得到结论:信任对人类健康有保护作用。另一个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则指出,比较信任人的学生较有幽默感。
  商界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凭主观臆断,商场上的头条法则应该是谨慎防人,而非信任。然而即使诸多研究抛出同样的问题:信任氛围浓厚的企业,会不会比不信任的企业成功?答案永远是:以信任为常态的企业运作较佳。怎么可能会有其他答案?试想,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工作绩效较好?是在一个友善、团结的群体里,还是一个人人自危、互相猜疑、对别人的言行举止疑神疑鬼的团体?
  信任的效果在任何行业都能发挥。信任顾客,是良好的生意经。穆罕默德·乔纳士(Muhammad Yunus)是孟加拉国国葛莱敏银行的创办人,他贷款给赤贫的百姓,协助他们创立小企业,例如雨伞、船舶、纱窗、香料或化妆品工厂。他的贷款没有任何规定和限制,无须保证金(客户反正也付不起),也不用签约,只要口头承诺就好。乔纳士对人类的潜质深具信心,结果证实了他没看错。他凭着这股信心,帮助数千人摆脱了贫穷,晋升到一种尊严而独立的生活。这不是慈善,而是很好的生意眼:他的贷款偿还率高达九成九,比一般银行的有钱客户还高。
  信任有种释放压抑和缓解创痛的功能——它之所以有健康效果,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我们身上的恐惧、疑虑、猜忌,不但阻滞了行动,也销蚀了精力。花了可观的心力在担心忧虑和自我防卫上,我们哪有余力发挥潜能、实行新构想、挥洒创意、享受生活?而虽然谨慎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却也可能让它的脚步迟疑或却步不前,严重的话还会让企业无法正常运作,最后只有关门一条路。
  赋予信任,犹如送人礼物。当我信任我6岁的儿子乔纳逊,相信他替我端咖啡来不会洒出来;当我把一本书借给一个同事,指望他一定会归还;当我对朋友倾吐秘密,知道他不会告诉别人;我就是送人一份信任的礼物。我等于对他们说:“你做得到,你值得我信任。”信任这个礼物是我们关系的肯定。它强化了对方的力量,也扩展了他可能的成就。
  我们刚才说过,信任里隐含着风险。付出信任,有如让自己处于一个容易受伤的位置。秘密可能被泄露,咖啡可能溅到地毯,那本书可能永远就此消失。可是,就是因为容易受伤,信任才有价值。因为我们愿意冒险,信任才有了温度,也才弥足珍贵。
  要是我不让乔纳逊帮我端咖啡,或是不借书给同事、不把秘密告诉朋友,那会如何?这或许是聪明的抉择,但也等于将那些人可能有的人生成就删减了一项,说不定还毁损了他们的自信。这也等于将他们拒于千里之外,因为如果我对儿子或朋友有信心、愿意参与他们生活、给予认同,我和他们会亲密得多。我看着乔纳逊两手端着咖啡从房间那头走来,准备拿给客人。他一时分心,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没被地毯绊倒。杯里的咖啡剧烈摇晃,惊险万状。他很可能翻倒咖啡、烫伤自己、把杯子掉在客人腿上。可是他没有。咖啡杯安全抵达了目的地。我对他有信心,我愿意冒险。我站在他一边,在他进行探险之际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信任能创造亲昵,不信任则会拉远距离,甚至竖起屏障。

6。信任 你可愿意冒险?(3)
因此,我们可以用两种南辕北辙的目光来看这个世界。第一种,是希望一切安稳,毫无意外;另一种,是接受不安稳是生命一部分的事实,知道追求绝对的安全是痴人说梦。很多古老的故事都涉及一位权大势大的国王,他知道自己处境危险,因为有人想谋反。他试图防范,可是终究失败,因为没有人没弱点。每个阿奇里斯都有个致命的脚踝。第一种目光下,我们用猜疑将自己和他人隔开,第二种则让我们趋近人群,知道大家是生命的共同体。秉持前者心态的人是悲观的,总想找个蔽荫以防攻击、欺瞒、盗窃等罪恶的侵袭,警戒系统永远开启。后者心态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感情比较乐观,甚至认为不安稳正是新奇有趣的源头之一。 
  两种目光都可以解读这个世界。在街上,一个陌生人走向你。这时候你心头怎么想?浪费时间,又是讨厌的推销员,想卖给我无用的玩意儿。也说不定是个流氓无赖?你的警戒铃开始鸣响。你心想该说什么才好,该如何摆脱他或是如何保护自己。你很紧张,说不定还会害怕。他以坚定的步伐向你走来,他看来很危险。可是,不是,他只想要把你踏出车门时掉落的钥匙还给你。警戒系统关上了。
  我们要让这样的警戒系统开启多久?举目四望,周遭尽是警戒和防御系统,这是我们心理状态的反映。监视摄影器把我们的一举一动拍摄下来。遥控的大铁门好像在说:“止步!你是什么人?”海关官员打开行李,让警犬又嗅又闻。商店里的电子监看系统确定我们没偷东西;铁门铁窗外加特制的安全锁;检查伪钞的机器;即使没有盗窃发生也会铃声大作的警铃;机场的安全闸门;巡视城市的直升机;当做路障的铁丝网;一有人经过就放出丧胆吠叫的恶犬。这些防御设施或许必要,却时时做出恫吓,让我们焦虑难安,心神不宁。
  这种警戒设备,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机器,无非是恐惧的体现。侦测装置、路障、锁匙,在尚未出厂前就已在我们内心成形。我们日复一日地使用它、强化它,把大量精力投资在上面,希望它精益求精、效果卓著。即使不再有需要,我们还是继续要它发挥功能。
  我们也可以拆下防御。我去过一家餐馆,里头没有出纳。你用完餐,自己打开收款机把钱放进去,必要的话也自己找零。如此备受信任,那是多大的宠幸!连食物都增加了几分美味。几年后我又去,却遍寻不着那家餐馆。原址已经换成一家保险公司。说不定它过于信任了。所以,我们怎么知道该不该信任呢?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高度信任的人并不是天真,而是具备一种洞见,可以分辨出谁可信、谁不可信。低度信任的人因为缺乏这种能力所以不信任别人——他们干脆对谁都说不,以策安全。这种人的社交生活贫乏得多。一定程度的防人之心显然是健康而聪明的。可是当它变成人格的一部分、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而让我们肌肉无时无地不紧绷,那么它就成了障碍。
  信任和仁慈往往联袂而来。仁慈的人信任别人,愿意冒险。仁慈带领我们亲近他人。付出信任,就是仁慈待人。如果某人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