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启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哲学启蒙-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之一,而绝不带有“意识”或者“主观”色彩。所谓意识其实是不存在的。

  4.

  人们总是认为单纯的主观活动便能改变很多事情,产生某种结果,人类的很大一部分优越感来源于自认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认知、思考和进行大量复杂脑力劳动的能力,具有认知复杂事物、进行深入交流的能力。世界的秘密随着人类主观世界的运作而逐渐清楚,人类的心灵因为主观世界的活动而更加丰富。主观世界的活动似乎是人类这个再无其他优长的嬴弱动物的唯一优势,而人类从茹毛饮血走至今日则直接萌庇于一个似乎确凿无疑的存在着的主观世界的辛劳。人的大脑确实较其他任何一个物种或器官复杂精密许多,然而因此自信人具有灵魂、具有主观世界或具有主观能动性却是值得怀疑的。人只认为自己具有优越的主观认知能力,却忽视了大脑固然是人类藉以壮大的最可靠证据,然而它却仍然是灵长类乃至哺乳类动物的器官中平凡的一员,是漫长的地质时代的普遍的产物,是众多奇迹中平凡的一员。人是完完全全的动物,在否认其他物种具有灵魂的同时,我越发确认人类对自己主观世界的能动性以及有关灵魂等纯精神领域里的信念不过是再一次深深的自我迷恋。

  事实上,主观活动是被动而非主动的。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仅像被很多人觉察出的那样被各种先天因素局限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而且即使在这样的极其有限的范围内的所谓活动也是完全被动的。

  几乎所有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在步入成年之后便趋于固定或僵化,至此很难改变。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无不以这些基本的价值判断为基础,而不但心理的成熟可以归因于作为基础的生理系统的发育,此种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固化也可以说明所谓主观自觉及自决是如何来自于极其具有局限性的时间范围。人在成年之后的所有发生在主观世界里的判断以及所谓主动活动的基础是建立在幼年的生活环境及生理特性的狭隘基础之上,因而很难认为所谓主观的自决/自觉能力是真正的自觉/自决。因为其先天特质决定了这样的自觉/ 自决是极其具有局限的,同样存在着隐蔽以至难以觉察然而又强大以至足以使这些主观世界的主动实则沦为被动的先天因素。这些因素是结构性的,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它们的构建之下运行而绝难逾越。

  理性似乎是主观世界能动性的集中体现,然而理性仍然是某种被忽视了的微弱能力的扩大化——每个人身上都有强弱程度不同的理性能力,只是在某个阶段表现的清楚因而显示出来。理性固然是大脑深思熟虑严加推理的表现,但同情感、意志之类依靠直觉、冲动等较简单的规则支撑起来的主观活动仍然是同类的。理性同样是客观生理基础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之中运作的结果,《瑭璜》中主人公的主观世界和孑然一生的哲学家的主观世界没有本质不同。理智不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是一个非主观能动的客观生物体在一些最简单的规律如趋利避害、自我维持趋使下的必须和必然。它没有主观自觉/自决可言。

  即使今日统治科学界的仍然是地心说,对大众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有关太阳系发现第十大行星的报道将颠覆人类有关太阳系的几乎全部知识。有关具有磁性的液体的科学发现将颠覆科学界对物态的基本共识。但是无论使八大、九大还是十大行星,对于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意识世界尤其是理智能力低下的意识世界是被动的,自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意识世界的标准不是真理,而是是否满足个体需要;它也不是满足自身需要,而是满足肉体需要,使肉体得到更好维持。

  意识世界的局限:意识世界反映的不是真理,而只是自我说服;有先天局限,也有后天局限;只能反映个人观点,最多反映个人观点。

  因而所谓的主观能动性与其说是意识世界的能动,不如说是对应的决定意识世界的个体的能动。能动的、今是而昨非的主观是能动的、需要今是而昨非的非主观的个体造成的假象。这就好比树叶在不停随风摇曳,我们说树叶在不停的摇动,而忽略了真正使它能动的是空气,它的能动不过是被动的结果。

  二.经由个体局限表现的意识世界的机械色彩

  1.

  全部意识世界囿于对应的个体内,而无论其被宣扬或被感知的多么深邃宽广,这是一个事实。基于此先天狭隘范围的意识世界的运作规律必然是同样狭隘简单的、机械的。

  全部意识活动基于相应的生理基础并且由生理基础决定,这在前文多有论述。意识在范围上的机械有其深刻的渊源,因为意识的起源即是机械的。同生命一样,意识也来自且仅仅来自非生命的物理世界。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的来源直接决定了它带有的色彩,单纯的机械世界的起源决定了意识单纯的机械色彩。

  意识在功能上的狭隘与其范围、起源上的狭隘相对应。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意识是决定不了的。比如呼吸、心跳、消化等,意识无法参与。意识似乎只能参与皮毛的事。而意识似乎参与了的事,其结果有必然是可以预见的,因而其实可以说是无意识作用的。全部意识世界都服务于对应的主体,都是生物体应激性的体现,在这方面,无论是简单的病毒还是复杂的人类都相互一致。并且在复杂程度上,意识作为人体的功能与其他所有生物体都没有鸿沟,无意识到意识不但在人的各个阶段呈现从无到有的渐近变化,在各个物种间同样是从无到有渐近变化的。意识和无意识作为生物体的同一种功能服从同一项使命,并且即便是意识之外的世界和意识世界也无截然不同的区别。

  在作用于生活的结果方面,意识的表现同样令主观能动性的鼓吹者失望。意识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人的生活与非人的生活究竟有何差别?人和黑猩猩分享98%的基因,即便和果蝇的基因也有60%的共同之处。“低级”的动物性在人身上表现的其实更加高级,人会掩饰、会辩解、会以其主人的位置嘲笑被掌控的动物,然而动物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更真实的发挥其生命本能、做其作为一个生命该做的事情罢了。即便是我在此写下的每一句离经叛道而又苦心孤诣的话,以及沉郁的以我个人的悲剧去实践人类喜剧的使命感,最终也不过是为了使其他更无知的大众活得更像动物一些。

  意识不仅是让其鼓吹者失望。总体上看,拥有意识的人类生活的也是日复一日、贫乏无味,与被嘲讽的动物世界没有什么区别。某种程度上这暗示了意识的机械属性——只有意识是一部机械的零件,这部机械才能像机械一样的运转下去。意识参与了生活并广泛影响着生活,生活却依然是机械的运转,因而意识尽管被认为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总体的表现却最终与生活相一致,都是机械的。并且只有意识自觉不自觉的具有机械的属性,充当生活的和谐的零件,生活才能自觉不自觉的机械下去。

  而当我们将自身与其他动物(毋宁说非生命世界了)作比时,又何曾想到过这一点呢?人有情感、理智、语言、文明,并且据说也只有人类才有这些,然而人的一生有多少不是按既定程序完成的?人们倾向于否认生活非意识的程序性,类似关于计算机是否会取代人脑的辩论,结果无一例外的是胜利只会属于人类。但这并不是对事实的认定,更多的却是观念背后对维护人本身的神圣光环、维护人的自我优越感的强烈需要。简言之,我们倾向于积极的评价意识,并非因为意识应当受到如此无以复加的神圣化的积极评价,而是因为我们都拥有这些意识。事实上,在有意识参与的生活中,生活的程序并没有改变。因为意识本身也只是程序的一部分。因为意识所做的一切不是主观能动性,而只是对它寄居的主体先天基因和成长历史的复述。意识世界的内容是对其寄居的机械世界的自觉和反映,其实是机械的自觉,它的机理和前提是机械的,它的结果也是机械的,所谓的自决也是机械的。

  如果说人有主观活动,则不如说一块石头也具有自我意识;如果说人有精神,则动物、植物、微生物、非生命也都具有精神;如果说人能作出能动选择,那么连流水都会自觉它的行为。

  不存在主观世界,一切精神、意识、主观能动性之类都是机械活动的延伸,严格的说,都是机械活动。

  2.

  一个人在小时捡起落到桌下的花生仁,婚后生活拮据时对年幼的孩子也千省万省,而日子好了之后一仍其旧,刷牙时仍然只挤豆粒大的牙膏。如果说以前的行为可以用节约来形容的话,这时的行为已经不只是节约了。人的行为方式在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成型了,此后无论环境怎么变化,行为方式是不会变化的。变化的只有对该行为方式的解释。当行为被意识到时,行为主体的意识便会对行为加以合理化,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行为的理由当然不同,但是结果都是使之得以维系。

  那么,决定这种自小至老一直存在的行为方式的是意识吗?不是,是潜意识,更确切的说是无意识,因为意识并不真正参与这些固化了的行为方式。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固化了的,那么意识有参与的行为呢?意识在有其参与的行为中的作用之一是对无意识行为的合理化,它的一个使命是为行为找出各种理由。

  还是小学五年级时看到一管塑料笔套的钢笔,便问爸爸“为什么不是钢套呢,那样更结实”;而十年过去,到了大学三年级,看到另一只塑料套的钢笔,仍然会情不自禁的对身边的同学说“为什么不是钢的呢,那样更结实”。在小学五年级时的那个问题,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