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草的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蒲草的记忆-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何。

疏:写给祖先的信
疏:写给祖先的信

  
  
  一,

  在村里,能体现历史的,除过石碑之外,还有一种叫“疏”的东西。

  疏,据《现代汉语词典》(1999年修订本)第一一七零页解释,有九义:一为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如上疏,奏疏;二为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如:《十三经注疏》;三为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四为事物之间距离远;五为关系远;六为疏忽;七为空虚;八为分散;九为姓。

  村民所指的疏,似乎与以上九义都有联系。比较确切的、贴近的,取前二义。村民文化参差不齐,大多数称之“树”。

  同族伯父张宝林称之为“素”,他老人家取意为丧事之中素衣之白。据我所知,此“素”只是取其色彩,与“素食”同义,而“疏”之根本,其实是生者与亡者之间的一种“书信”来往形式。

  我与父亲整理本村张氏族谱时,基本上将全村所有的“疏”都抄了一遍,然后才整理而成的。对有些上下连接不起来的,则成文如下,以补历史之短,也算是对祖先的一种尊敬!

  二,

  异族伯父邢在福保存的疏折上,是这样记载的:

  顺,王张王三氏。镜,闫氏。下有二子:天保,姬武二氏;金宝,陈赵张田四氏。下来又有三子:大兴,潘氏;大旺,赵氏;大臣,潘氏。

  下来有一子:丰蔚,郭氏。

  下来有三子:择昌,田氏;德昌,无氏;宜昌,张氏。

  宜昌,张氏生一子:占鳌。占鳌,田张二氏,生四子:长子清秀,康氏无传。次子清笔,田氏无传。三子清墨,赵氏无传。四子清吉,马氏生一子:在福(刘氏生三子)。

  以上是我依据他老人家(异族伯父邢在福)疏折上的文字,整理及推理而成。理由是:中疏右为上左为下,正确与否,不知。

  顺,镜,同属单字,可能为同辈。谁长谁次,不知。

  天保,金宝,亦有可能为同辈。保与宝为同音,可能系笔误。谁长谁次,不知。与上一辈之关系,不知。

  大兴,大旺,大臣,同属大字辈,可能为同辈。谁长谁次,不知。与上一辈之关系,不知。

  丰蔚与上一辈之关系,不知。

  择昌,德昌,宜昌,同属昌字辈,可能为同辈。谁长谁次,不知。

  据异族伯父邢在福记忆,他祖父以上辈份长次不知。

  又记,他老人家在村里没有本家。

  三,

  据村民邢书田保存的疏折记载,他的祖先为:新仁,田氏生一子:一元。

  一元,芦石二氏生一子:贤享。

  贤享,张氏生三子:长子中贵,次子中昌,三子中兔。

  中贵,赵氏生一子,志英。

  中昌,胡氏,无考。

  中兔,郭氏一子:书田。

  志英,田氏生一子:地生,无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碑”“疏” 补录
“碑”“疏” 补录

  
  
  一,

  在我村火车站南面,村民俗称“秃子沟”。这里有几块石碑,据村民记忆,碑上所刻名讳,为异族叔父邢成贵祖先。现将石碑上的文字,结合村民之记忆,整理成文,以备后人查阅。

  宪璋(又作洗璋,有碑。立碑时间为:大清嘉庆十年益春月清明日立),王氏生四子:长子玉山,张氏;次子玉春,吕氏;三子玉玺,于氏;四子玉(衡),于氏。

  玉字辈下有二子:长子德龙,次子德虎。

  德龙,氏不知,有二子:长子万顺,次子万和。

  万顺,张氏生二子:长子呈瑞,次子呈玉。

  万和,氏不知,有二子:长子呈麟,次子呈凤。

  呈瑞,冯氏生一子:景瑞。

  呈玉,田氏生三子:长子景源,次子景(镛),三子景福。

  呈麟、呈凤,下有四子:来旺,喜来,喜朝,喜润。

  景瑞,王氏生一子:谦和。

  景源,李氏生一子:天贵。

  景(镛),赵田二氏生三子:长子成贵,次子成厚,三子成元。

  景福,田氏生三子:长子六成,次子天成,三子宣成。

  二,

  与本村邢氏族谱相脱节的,实录如下,以备后人查阅。

  举国(国字辈,可能为邢氏十四世祖),张赵二氏生一子:瑆。

  瑆,(字耀彩,恩赐寿官,道光二十七年立碑),王徐二氏生二子:长子廷儒,次子廷光。

  廷儒,武氏生四子,长幼不知:学智、学文(曹潘二氏)、学礼(赵氏)、学诗(田氏),下有三子:悦众、贵众、爱众。

  学南,芦氏生一子:扶众。

  悦众(王氏)、贵众(宿氏)、爱众(周氏),下有一子:维垣。

  维垣,马氏生一子:天成。

  三,

  与本村邢氏族谱相脱节的,实录如下,以备后人查阅。

  文焕,白王二氏生二子:长子以昌,次子以增。

  以昌,曹氏生一子:士琯。

  以增,田氏。

  士琯,张氏生一子:树(茶)。

  树(茶),赵氏生三子:长子正升,次子正修,三子正和。

  正升,郭氏生一子:招祥。

  正修,小名二狗,少亡无传。有一子:致祥。

  正和,张氏生三子:长子恩祥,次子选祥,三子全祥。

  招祥,候氏生二子:长子天福(无传),次子天德。

  致祥,韩氏。

  恩祥,杨氏生二子:长子天元,次子润元(无传)。

  选祥,无传。

  全祥,郭曹二氏生二子:长子天文,次子天明。

反乱:战争留给村民的一场恶梦(一)
反乱:战争留给村民的一场恶梦(一)

  
  
  祖父(名讳张安和,字联珍,生于一九零四年农历三月十二,卒于一九八零年农历五月十三,享年七十有七。本书第三章内列三篇文章,专门讲叙我对他老人家的敬佩与尊敬)在下社村(位于我村西,距离我村约十华里左右)教书期间,社会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向北平郊区卢沟桥发动进攻,我国守军奋起抵抗,从而拉开了中国现代史上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序幕。

  在这种情况下,祖父也不能在外村教书了。在那个兵荒马乱年代,家里没个说话的男人,就好比房无架、屋无顶。祖父回到村,一边种地,一边在村里教书。后来,村里人逃的逃、跑的跑,虽然没有十室九空,也有一多半人流落在外,有家不能回,有田不能种,只有东躲西藏。

  村里人把这段时间称为:反乱时期。反,是指日本人打来,村里人习惯称反了。乱,是指内战时期。村里老年人所说的反乱,指的就是抗日战争之后,一九四九年之前的这段历史。

  记得小时候,祖父曾对我说起那时候的二件事情:一是他老人家在村里见过日本兵,模样跟咱们中国人差不多,只是个头稍低身体略胖而已。对村里人也不像电影里那么凶恶,尤其对小孩子比较友好,偶尔还给小孩子糖块吃;二是村里人见日本人在河边洗鞋洗帽,他们才知道头上戴的帽子,脚下穿的鞋子,也能用水洗。这是村里人以前所不知道的。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十月,阎锡山晋绥省防军第四师来忻,窃夺胜利果实,并将忻县日伪保安队改编为“省防军”。村里人称阎锡山部队为晋绥军,也有人叫“二战区的部队”,村里人还是不能过安稳太平日子。那时候,阴山以西的平社附近,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有人说是贺龙的部队,也有人说不是贺龙的部队,反正村里人不操那份闲心。阴山以东是晋绥军的天下,我村正好处在敌我双方的交界处。

  那个年代,有家不能回,有家不能住,是很平常的事情啊!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因此体会不到有家不能回的滋味,只是在电影或电视剧里,看到一些类似的镜头,就不知道当时的事实,是否与拍摄出来的镜头一样?和村里老年人提起晋绥军来,虽说时间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可他们还是心有余悸。一说晋绥军来了,老人们的脸色一下就变了。抽支烟,歇一会儿,才能缓过那口气来。

  然后,他们给我说起过去。

  然后,他们给我说起那个不是年代的年代。

  那时候,晋绥军住在新堡村附近。新堡村是豆罗村附近的一个小村,豆罗村又是从忻州到太原必经之地。那时的区公所就设在新堡村,所谓的区公所,好像相当于现在的镇政府。每天上午九点左右,晋绥军就来了,有时到牧庄村转一圈,有时连牧庄村也不去,就呆在我村不走。为甚不走呢?等着吃中午饭。村里的老百姓就遭殃了,有时一家来四五个兵,有时一家来十来个兵。

  那时,庄稼收成不好是事实,一亩地最多能打一二百斤粮食。遇个歹年景,连籽种钱都有收不回来的可能。即便收成好,除过上缴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还要除过租用地主土地的租子,一年下来,就连他们也很难养活。再来这么多土匪,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要是做下的饭菜不合他们口味,那些当兵的还不满意,还要非打即骂。

  有首诗歌,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砍伐桑柘作弓弩,

  检点乡兵空闾里。

  民穷财尽国亦颓,

  妻儿星散永不回。

  生死荣苦谁会得,

  一身流落走尘埃。

  尘埃走罢夜孤宿,

  梦里分明见骨肉。

  离情诉罢喜复悲,

  怪鸟一声啼破屋。

  醒来依旧一身单,

  老眼滂沱泪不干。

反乱:战争留给村民的一场恶梦(二)
反乱:战争留给村民的一场恶梦(二)

  
  
  父亲今年(指二零零六年)六十五岁。反乱时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