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那场战役先开始的顺利,只是因为我们打得突然,打得巧妙,不能说是回暴军没有战斗力。想想看,当回暴军位于庙湾的左营已经被红十八军的几个师打垮,而我们也在随后赶到的红十八军六十九师的配合下,基本消灭掉了余彦禄的后营,可就这样,红十八军军部在向翟家所行进的途中,还是遭遇到了溃散回暴军的伏击,李文学军长身受两处箭伤,回暴军里亡命徒不少。正是由于李军长的受伤,对任武余匪最后总攻的前线指挥临时改成了红十九军军长李鸿藻。”

    彝族雇农出身的红十八军军长李文学,是在红一方面军挺进云南之前,与王泰阶、李学东等人一起在云南哀牢山区的弥渡天生营,以“彝汉庶民,共襄义举”,“驱逐满贼,铲尽脏官,杀绝庄主”的主张和口号,领导彝族农民举行大起义。其后,被推举为“彝家兵马大元帅”的李文学,配合杜文秀义军,积极响应入滇的天朝红军,为太平天国政权光复云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家境贫寒,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李文学,仅仅是依靠平日里的留心和毅力,粗略地认识了些字,可在他的身上,就像他那根本说不上是魁梧的身躯一样,却少有终日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哥们的那种粗旷。尤其经过在云南入川前的整军,李文学变得头脑更加清晰,也更加善于思考,对天军中各种各样的宣传小册子,更是整天捧在手上,爱不释手,以至于不少的老朋友总是会以“李文学大概是想考状元了”来说笑。

    勤于学习,总有勤于学习的好处。在光复四川战役中,由以前的彝族暴动军为基础新组建的红十八军作为中路军的前卫,不孚众望,一路过关斩将,不仅引领着主力先是拿下宁远府(府治西昌),顺利通过大片的彝族聚集区,沿途传播和带动了广大贫苦彝民的反抗精神,而且,在之后的强渡大渡河、攻取雅州(今雅安)等战役中,更是打出了红十八军的威名。一个在红一方面军以前还只能算是个小弟弟红十八军,在李文学的带领下,由此变成了一等一的主力。

    遗憾的是,几十个“散兵游勇”的一次误打误撞的伏击,却叫李文学不得不在剿灭任武的最关键时刻,饮恨退出了战场。而更遗憾的是,他所身中的两箭,其中一支深深地射进了他的左胸,虽然他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却导致了身体的长期虚弱。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红色天朝开始进入稳定和平的繁荣大发展期的时候,这位红色天朝十大少数民族上将之一的红军优秀将领,化作了“忠烈园”中的一块永远不朽的丰碑。

    正像后来刘昌林所说的那样,“所有参战部队,除去北面打阻击的红十三军的部队稍好些,红十九军还有我们所属的红十八军各部,都是在战斗、追击、再战斗中度过了整整的一天,再加上天气的那种酷热,大家的疲惫程度可想而知。当然,我们疲惫,那些回暴军也是同样,现在打的就是意志。”

    可这种意志用什么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呢?

    狠打,往死里打!这是接替李文学担负前线指挥的红十九军军长李鸿藻脑子里唯一的念头。由于秦日纲、赖汉英已经转而全力开始谋划对付尚在安定城内做着春秋大梦的穆图善,原本将委之于李文学的前线清剿总指挥一职,临时委任给了李鸿藻。

    前面的仗打得实在是太顺畅了,自然而然就滋生出了轻敌的情绪,这种轻敌,在一线的红军官兵中蔓延开来。而前卫部队由于轻敌产生的麻痹大意,也是直接导致了红十八军军部在行进中遭偷袭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征惯战的李鸿藻,同样也在犯着这样的错误。

    总攻开始了,西、南两个方向,红十九军三个主力师全线压上,而北面的红十三军一个完整的由洋枪装备起来的以逸待劳的精锐师,却得到了固守原阵地的命令。东面,红十八军上来的两个师也已展开,只是刘昌林的骑兵师,只有登高瞭望的份儿。

    五个步兵师,一万余人,去砍猬集一团,慌乱不堪的五六千残兵败将,怎么说也够了。其实,这还不是李鸿藻完全的想法。作为一员驰骋疆场的战将,没有一个会愿意把眼看着就到嘴里的肥肉去与别人去共享的,李鸿藻更是如此。红十九军在汉中当了不短时间的“搬运工”,为了这个,从上到下,无不是怨气冲天。“咱现在不是主力了,就得挨这个累,彩头都是别人的”像这类的无奈之语,李鸿藻没少从嘴里溜出来过。

    这次出汉中赶到会宁参战,尽管只来了三个师,还有一个师远远丢在了汉中,用李鸿藻的话来说,是“做看家护院”的了,可能有这个机会,就已经叫李鸿藻和他的官兵们高兴不已了。甚至,李鸿藻还暗暗为陕西回暴军的出现而感到“侥幸和感谢”,如果没有这些狗杂种,老子怕是一直当“搬运工头”了。

    “李鸿藻将军私心太重。”刘昌林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一脸的无奈表情,“不叫我们骑兵师参战,说是由于地势局限,这片最后的战场上不利于大队骑兵的展开。不能说这话一点道理都没有,可是,谁都明白,红十九军明显是想自己把最后的功劳全抢占了。可大家都低估了重围之中的那些回暴徒。”



………【第三○九章为了民族的利益(四)】………

    一路着急忙活地抢奔到这里,却只能作为二线预备队,与相隔数里外脸色苍白的任武一样,站在高处搓手跺脚干着急的刘昌林看到,随着山崩地裂的呐喊声,四面八方的天朝红军将士冲下一座座山丘,突出一道道峡谷,冲向密集的卫教军人群。很快,内外两圈儿的人潮交碰在一起,开始相互裹缠、挤压。战场上,到处卷起漫漫黄尘,覆盖住了双方的刀光剑影,只有喊杀声、兵刃的撞击声,不绝于耳。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夜幕完全笼罩了战场。在天朝红军一浪接着一浪的猛烈冲击下,卫教军的防御圈已经被压缩的越来越小,然而,随着防御圈的缩小,卫教军最后的抵抗程度却也是越来越顽强和疯狂。战场四周燃起了连片的各式各样的火把,火光之中,除去一个个军号手还在竭力地保持着冲锋号角的不间断,给前面正在奋力搏杀的兄弟们送去由此而带来的心里振奋,再少有高呼和呐喊。呛人的黄尘里,双方将士只是在闷着头,把各自最后的一份力量都用在了刀口边,枪尖上。能够听到的只有临死前的绝望,还有受伤后的哀唤……

    “能跟着任武坚持跑到这里来的这些回暴军,几乎各个都是死硬份子,很少情愿投降。明明看着任武就在什么地方,可围攻的部队都是在剥笋皮似的一层层消除回暴军的外围,就是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直接突进去。我看到孟文悦团开始像楔子似的冲了进去,可由于两翼配合不及时,孟文悦团突进去的人马很快陷入包围,最后锐气渐失,伤亡惨重。这是典型的拼消耗,如果不是依仗我们人多,这仗这么打下去,恐怕很难说谁还能坚持到最后。尤其是十九军方向,他的三个师全部投入了战场,后面没有充裕的预备力量,一旦出现万一,后果不堪设想。”

    任武也同样看到了这点。这一天下来,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叫他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以往凶悍的族群精神都哪里去了?直到现在,看到四周一座座小山头、小土丘上,一处处陷于低洼谷底的回勇们一批接着一批、前赴后继地迎向席卷而来的太平红军狂潮,他似乎悟出了什么,不由得心里升腾起一阵阵的酸楚。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啊!

    两军相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僵持的战场局面,极度疲劳的军队,还有来自南路军指挥部凌晨之前必须彻底扫清战场的严令,使得尽管自己忍不住亲自身先士卒,却也不得不渐渐停止了前进脚步的李鸿藻,在火冒三丈之余,又不得不有些哀叹自己时运的不济。

    “这些该死的混蛋,真是他妈的茅屎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看着周围虽然各个眼珠子血红,却早已经透支了全身的体力和水分,时不时就会有一个个自己双腿发软,不由自主地跌倒在黄土地上的将士们,李鸿藻手中一舞还滴淌着血的大刀,狠狠地在地上跺了两脚。

    满脸晦气,怀里面更是一直如同揣着十五个上下乱蹦的小兔子,强烈的求生欲望却迫使他不错眼珠子的紧盯着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瞬息间变化的任武,此时眼睛突然一亮。他发觉曾经是那么嚣张无比的太平红军攻势顿减,而己方那已经被压缩了近乎一半的立足区域,居然还随着这太平红军的劲头一缓,倒向外扩张了那么一点儿。霎时间,原本感觉深陷绝地、只等一死却又是那么不甘心的他,这个时候似乎又看到了一线生存的绝佳机会。

    “看到了吧,该死的汉人刀钝了,喇叭也不再吹得那么整齐了,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能够摆脱绝境的机会。”任武望着急急赶到面前的牛二河,声音不高地一指还在厮杀的战场,“汉人们能够动起来的军队都在我们的四周,只要杀出一个缺口,外面就不会再有任何的阻挡。”

    说到这里,任武停顿了一下,脸色变得异常的凝重,两只眼睛里放射着的利光,似乎要穿透牛二河那颗带着伤的脑袋,声音也愈发变得低沉,“别的本帅就不多说了,现在是机会难得,失不再来,不能坐在这里等死了。你防御的北面一直没有大接敌,这一个多时辰,刚好养足了弟兄们的精神。现在,你立即带一队得力的人马,悄悄转向东,由余彦禄那里向外杀他个回马枪,给本帅开路。汉人们是根本想不到我们会来这一手的,只要你杀得狠,破围定能成功。记住,一出重围后,不要去太平店走老路,而是即刻走小路奔向老君坡,只要到了那里,我们就自由了。”

    已经听惯了的太平红军阵里整齐的冲锋号声音,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