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是为了家人的性命,不得不违心的做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心中再抗拒,哪怕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也要去服从陈晨的命令。



  于是,这些人开始排队对着赵小四开始唾骂,扇巴掌,踹脚了。



  “娘,俺是你的儿啊!你的亲儿啊!你咋这样舍得打俺啊!”



  “春花儿,俺是你男人啊!你咋踢俺这么用力啊!”



  “大柱,俺是你兄弟啊!这这巴掌扇的太狠了吧。俺牙都掉了!”



  “娃,娃儿,俺是你爹啊!你可千万不能打俺,会遭天打雷劈的啊!”赵小四突然惊恐起来,死活不让自家的娃打自己。



  “大人,大人啊!行行好,杀了俺啊!杀了俺啊!千万别让俺娃儿打俺巴掌啊!俺错了,俺不该逃跑!俺再也不逃跑了!”赵小四跪在地上不停地磕着头,头砰砰的撞在木台子上,却响彻在所有人的心头。不一会儿,赵小四就血流满面。



  太惨了,原来还有比死还要惨的事情。这求死而不得的情形让所有人恨不得堵上自己的耳朵,不再听,更不再看。只想逃回自己家的房子里,躺在床上,紧紧地蒙上被子,与世隔绝,好好地缓解一番自己的恐惧。



  这时,其余的被判处死刑的农卫队队员们也纷纷跪下来求饶起来。赵小四的遭遇让他们意识到或许死亡才是自己最终的解脱,将自己的过错带到家人的头上才是自己最大的不幸。



  “杀了俺吧!俺会在地下给大人祈福的!”



  “杀了俺吧!俺不怪大人,这是俺自找的!”



  “感谢大人杀俺,能死在大人的刀下,是俺修来的福气!”



  一时间,似乎时空黑白颠倒起来。被杀的人拼命的感谢要杀自己的人,哭着求着要杀自己,仿若都成了精神病似的。



  见到这一幕,陈晨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的目的达到了。活着的人都已经被震慑住了,他们都将会为保安团的发展壮大提供粮食、兵器,还有人命!



  一声令下,十余颗人头滚滚而落。同时,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松了口气,其中包括负责执勤的第一中队民兵们。
第五十四章 还乡
  当陈晨领着处死那些逃跑的农卫队队员时,李太平却遭遇到了危机。



  因为李太平老家是南阳府桐柏县,所以在三支部队分头进入河南省时,李太平便决定一路向西北而行,准备打回老家去。



  当李太平遥遥望见柏山时,他心中很是激动。他还是孩童时,就和他父亲在柏山里打猎了,柏山留下了他童年的回忆。



  此次回到老家,李太平也有着衣锦还乡的念头。只是让他意外的是,家乡人似乎并不欢迎他。



  “二大爷,俺们是保安团,保境安民的,这会儿来就是从鞑子魔爪里解救你们的,带着你们一起抗鞑!您老人家怎么还要去告俺们呢?”李太平一副苦恼的表情说道。



  在他对面是一个小辫花白的老者,面容还与李太平有三分相似。其实老者岁数并不大,也只有五十岁而已,可是在这个时代,五十岁早就可以自称老夫了。而且,营养的缺乏外加艰辛的劳作,也让老者过早的衰老了。



  “当然要去朝廷揭发你们了。你们是一伙儿乱贼,妄图谋反朝廷。俺李三宝今日就与你这孙子断绝关系了!”老者气的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当然,他也得有头发才行。



  听到老者的话,李太平特别伤心。老者是他爷爷的亲兄弟,按照辈分,就是自己的堂爷。小时候,自己父亲去世的早,他就是在堂爷家长大的。堂爷的老婆年轻时就早早的得病去世了,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的。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于是堂爷一辈子没有续弦。所以,堂爷可是将李太平当亲孙子看待的。去年鞑子南下,堂爷年纪大了,所以哪儿也不去就准备在家等死。在听说鞑子杀人如麻后,便让自己带上家里所有的口粮南下逃亡,可谓是对李太平恩重如山。



  这次,李太平带着队伍回到家乡,最主要的就是想让堂爷看看,自己已经出息了,算是出人头地了。



  只是,堂爷的话让李太平觉得被泼了盆冷水似的。



  “二大爷,您口中的朝廷可是鞑子啊!他们不是俺们汉人,俺们是要夺回汉人的天下的啊!”李太平苦口婆心的说道。



  “啥汉人不汉人的?只要是朝廷,那就得交粮纳税的!汉人不汉人有啥区别?如今朝廷势大,兵力凶猛。前明打不过朝廷,已经灭亡了。俺们就在新朝里老老实实的种地,不挺好的嘛!”



  “俺说,狗娃,你就别在这劳什子保安啥团的土匪窝里混了,早点种地攒钱娶房媳妇正经!朝廷那么厉害,你们土匪是打不过朝廷的。这土匪啥时打的过朝廷啊!梁山好汉不也是招安了嘛!”



  “原来,在二大爷眼中,自己所在的保安团就是一个土匪组织啊!”李太平心中苦笑道。其实李三宝说的也没错,在鞑子眼中,保安团这样的势力就是土匪而已。除非他们能拥立一个前明皇室,这样才能由土匪变成前明反抗军的身份。



  既然一时半会儿说服不了二大爷,李太平就在这个柏山旁的小山村里驻扎了下来。因为十几年的战争,还有数年前闯贼围攻开封时的那场大水,再加上鞑子的南下,河南地面可以算是十室九空了。这柏山在河南湖北的边界上,所以还好些。但就这样,村子里还是空了许多房子,虽然都是些土坯房,貌似还摇摇欲坠模样,但用来暂时居住还是可以的。



  可是,李太平万万没想到的是,村里竟然有人连夜去县城里密报,将第四大队的来由以及兵力情况通通告诉了鞑子。



  知县得知有一股数百人的悍匪就盘踞在十几里外的地方,心中大吃一惊。当下也顾不得还是过年时节了,连忙召集县丞、典吏等属官商议。最后得到一个结果,就是,这伙儿土匪一定要剿灭,否则桐柏县就有危险了。只是,铜柏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全部的衙役、仵作、马夫、更夫等等,另外算上厨子,也不过一百人而已。而且,最最关键的是此地没有绿营驻扎。因为前段时间反抗剃发易服令的余波,离桐柏县不远的泌阳县有人反了,所以驻扎桐柏的绿营便调了过去,直到现在还没有返回。这让知县是有心剿匪,却无实力。



  这时,一个师爷模样的男子,突然将手里正摇着的扇子折了起来。这不是因为他突然发现冬天太冷,所以放弃了这无比弱智的行为。而是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将折好的扇子猛地拍了拍自己光溜溜的前额。



  “东翁,属下有一个良策!不知东翁还记得否,半月前大复山的啸山虎派人过来,说是要投靠朝廷?此次,不如让啸山虎拿个投名状,这投名状不如就是占据出山镇的贼人吧!反正两边都是土匪贼寇,正好拼个你死我活!”



  说着,师爷嘴角露出贼贼的笑容,后手拿着扇子轻轻地敲打着自己的左手心,一副从容镇定的模样。



  “妙计,妙计!真不愧是本官的小诸葛啊!剿灭贼寇,当计你梅仁信首功!”
第五十五章 姚怀圣与李九生
  桐柏县县城西北方四十里外有一座山,山名叫大复山。山上盘踞着一伙儿土匪,老老小小的大约有四五百人之多。



  明末天下大乱,而中原腹地河南更是乱上加乱。许多人在逃过了兵荒马乱后,或是南下逃亡,或是入山靠匪。于是,这河南大地的土匪数量便急剧增加起来。啸山虎便就是河南之地多如牛毛的土匪中的一股。



  在干土匪前,啸山虎本名叫梁六斤,原本是种地的,不仅他是种地的,家里祖上十几辈子也是种地的,除了种地,他也没想过做些什么。大明对户籍管的很严,农户除了种地外,好像也没什么可以做的。至于科举的事情,啸山虎更是想的不敢想。就在啸山虎以为自己要种一辈子地时,农民军来了。农民军一来,官军也来了。这砰砰砰的一通乱打,河南的百姓就遭殃了。啸山虎的地也种不成了,他的村子被农民军占了后全部的人都拉到了农民军里了。



  数年下来,全村的人都死光了,只有啸山虎一个人活了下来,并且因为战功还被升到老营里了。只是,这不是啸山虎想过的生活。农民军里没有他的亲人,没有他的好友,没有与他有任何关系的人了。于是,在一次外出作战,队伍被打散后,他便趁机逃了出来。只是天下这么大,啸山虎又是个没啥见识的人,东南西北也就刚刚能分清,这大明这么多的府县,这回家的路怎么走?而且,就算回到家乡,那里早已经是荒芜一片了,回去也找不到家了。就这样漫无目的的乱走着,一路挖草根吃树皮的来到了大复山。最后他不想再走了,便在大复山待了下来。



  那时,大复山已经有人落脚了,都是些面对着朝廷和农民军的沉重赋税与烧杀抢掠,难以过下去的人们。他们聚在大复山,只为了偷的一日算一日。



  只是大复山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朝廷与农民军的大军过境时就散奔而逃,没有军队来时,四方的土匪们也会来打个秋风。这让大复山的人们心中无比渴望有只队伍能保护自己,至少不让那些土匪给欺负了。



  于是,新加入大复山不久的啸山虎便因为长得孔武有力,又在农民军队伍里干过几年,特别是前几次别的山头土匪来时挺身而出且特别能打,而被大家推举成大复山的首领。为了起到威吓别人的作用,梁六斤便起了个啸山虎的匪名。于是,大复山也有土匪了。



  如今,这伙儿土匪正为招安与否激烈争执着。



  大当家啸山虎是一门心思的想招安,这打打杀杀的十几年了,他也厌倦了。如今,啸山虎已经四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