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手拿着长刀拄在地上,另一手扶在城墙上。此刻城墙上粘粘的都是血浆,地上也是残骸无数,生生的一个阿鼻地狱般的景象。只是此刻城墙上的守军都麻木了,见到敌人退去后,便一个个纷纷瘫倒在地上,丝毫不顾被自己压着的是不是先前和自己并肩作战的袍泽,丝毫不顾及软软的内脏腻腻的糜肉会泡着自己不舒服。他们只感觉累,太累了,累得几乎连手指头都不想动一下。一天仗打下来就有五个时辰,五个时辰不停的挥舞武器,虽然中途交替了下,但是还是感觉无与伦比的累。累得连晚饭都不想吃了,就是想直接睡觉。



  土国宾看了一眼躺的七横八竖的将士们,他并没有说什么。此刻日头已经快要落下了,今天的防御战也要结束了。当然晚上还是要打起心眼,不光眼睛放亮了,这耳朵也要竖起来,这团匪可是屡屡趁夜攻城的,尤其是那个爆破攻城,若是给他们哪怕一个机会,这城就要破了。



  虽然屡屡扛住了团匪的攻击,但是己方损失着实不小。原本的官兵已经阵亡过半了,而团练的练勇更是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了。搞得城中民众都不愿参加练勇,去挣这卖命钱了。但是现在是不挣也得挣,不想参加团练也不成了。在土国宾的逼迫下,全城百姓都有了练勇的身份,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只要能走路的都要上城墙,因为只有上城墙协助守城的才能得到当日的粮食份额。虽然库中粮食充裕,但是土国宾就用这种方式逼迫着全城百姓协助防守,因为他们家中的粮食早就被收缴一空了。如今,苏州城中实行的就是这种不守城不得食的政策。



  靠着这种全民皆兵的手段,土国宾这才堪堪将城池守了下来。当然他也知道这种手段只是被动挨打而已,只要没有援兵,只要在团匪长期包围下,这苏州城还是守不住的。



  “援兵,援兵,何时才能到来?”土国宾喃喃自语道。



  这大半月的守城,土国宾麾下伤亡惨重,他的亲外甥中军副将杨国海不幸战死了。除了杨国海,左布政使孙肇兴也受伤不治而亡。而那些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们更是伤亡无数。如今整个守军都几乎崩溃了,好在大家都被关在城池里面,这才坚持了下来。若是在城外,这样的情况下早就四散而逃了。危急之时自己手执武器厮杀在前,这才堪堪的维持住了局势。



  土国宾此刻只希望援兵快点到来,不然的话自己真的要为朝廷尽忠了,可是他还不想为朝廷尽忠。他还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要享受,他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他还要让家族繁盛昌隆数十代,这怎能去死?



  于是,土国宾心中再次期待着援兵快快到来。其实土国宾不知道的是,援兵已经来了。



  这次退兵后不久,张承武便接到了两份情报。一封是常州府派来的,留守常州府的部队发现鞑子由湖州府出兵,如今已经攻占了宜兴县了,如今鞑子大军正向无锡而去。



  对于这股兵力张承武并不着急,虽然自己留守在常州的兵力不多,但鞑子要打下常州府也不容易,尤其是府城和无锡,更是兵力雄厚。至于攻占宜兴县,那更是自取灭亡之兆。宜兴县南边的广德州可是五营的地盘,曾经自己可是在广德州布下了两个大队的兵力。只要五营由广德州出兵,自然能收复宜兴县,将这股鞑子逃回的道路封死。而且张承武认为这股鞑子主要目的是吸引自己撤兵,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常州府的安定而已。当然常州府也是平定不久,就是破坏也没有太多的损失,所以张承武并不着急。



  但是第二封情报就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视了。据侦察兵回报,鞑子有大股兵马向北而来,如今已经到达苏州城南边的吴江了。



  得知鞑子援兵即将到达,张承武心中焦急不已。自己顿兵城下已久,城中虽然抵抗坚决,但是张承武也感觉到他们应该支撑不了多久了。只是这时鞑子援兵竟然来了,这让张承武有一种前功尽弃的感觉。



  怎办?是撤还是留?撤就是劳师远征,付出一万多伤亡后却未有尺寸之地,而留的话就要面对鞑子这股援兵。可若能击败援兵,是不是就能逼降城中的鞑子?



  一时间张承武心中犹豫不决,他招来训导官徐成,询问他的意见。



  这段时间,徐成对张承武的感觉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十万大军东征最后竟然打成了这样的局面,这让徐成简直难以置信。看来这张承武只会打防守战不会打攻击战了。不过,张承武毕竟是三营的一把手,徐成心里腹诽,但是表面上还是不能得罪的。



  听到张承武的想法后,徐成心中活络开了,他盘算着自己在其中的得失。



  若是张承武回兵常州,虽然此战失败损兵折将,但是委员长应该不会过多责怪,毕竟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而且这张承武在西线也是有功的。可若是与鞑子援兵交战败了,恐怕张承武这三营营长的位子就不保了吧,说不定到时候会调往军政部吃闲饭了。那时候自己岂不是有机会动一动?毕竟自己乃是训导官,若能再往上动一动,那就是一营之长了。只是眼下总部只有直辖四个营,这四个营长位子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张承武若倒了,那自己的机会可就来了。



  对于张承武这次与鞑子援兵野战,徐成可是不看好的。因为攻城已久,将士们士气低落身体疲惫,这可不是对攻的好时候。若是败了,恐怕就要付出数万条人命啊!



  一方面是三营的利益,一方面是自己的利益,徐成一时之间竟难以抉择。只是当他感觉到张承武似乎有打败鞑子援兵的打算时,徐成终于倾向了自己的利益。当然他也不能直接提出来消灭鞑子援兵的这个建议,而是在一番试探后,他同意了张承武提出来的集中兵力优先消灭鞑子援兵,然后再对城中鞑子迫降的作战计划。(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二百九十六章 第一次东征(二十)
  PS:看《明末之誓死不降》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因为天色已黑,虽然张承武决心以击败鞑子援兵来迫降城中守军,但是也只能固守营寨等待第二日再战。当然鞑子也是如此,当夜陈锦安寨于吴江。



  第二日一早,张承武便留兵一万监视城中守军,然后率领其余大军离营而出。如今随着三四纵队和三五纵队大半兵力回归,张承武手中兵力又恢复到了七万,留下守营部队后,张承武带出了六万兵力。



  之所以不固守营寨,依托营寨防御鞑子的攻击,实乃是担心鞑子冲破包围和城中守军汇合,那么的话这城也就攻不下去了。



  刚离寨布阵不到一个时辰,张承武就看见了一阵铺天盖地的灰尘高高扬起,其中还伴随着隆隆声,这是鞑子的前头部队到了。



  率兵打前阵的是总兵马进宝,原本马进宝镇守湖州,这次陈锦救援苏州便将他带了出来。此刻马进宝率领千余骑兵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苏州城下不远处。这时,他看见了西门外张承武布下的枪阵顿时就头疼起来。对于保安团的阵势,马进宝可是经历数次了,这种全靠往里面塞人命的阵势马进宝可不敢再尝试了。如今他麾下这千余骑兵可是总督大人指派的,可不敢折了。马进宝带着骑兵绕着苏州城远远的转了一圈后,只见到团匪用道道壕沟将苏州城重重包围,于是便带兵退走了。



  张承武军中也有骑兵,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鞑子,所以张承武也没有冒险将骑兵派出,于是只能看着鞑子四处驰骋。



  过了半个时辰后,鞑子大股援兵到了。只见漫天灰尘遮天蔽日,大军所过之处良田尽毁,松土成为板地,尚未成熟的庄稼也深深的被踏入泥土之中。这样的田地若想要再开发,着实要费好大一番力气。



  鞑子主帅陈锦也看见了张承武布下的阵势,见到如此严密的阵势,陈锦心中十分忌惮。虽然他可以绕过张承武布下的大阵从别门而入,但是此次他主要的目的是击败团匪救援友军的。若是冲入城中将自己困在里面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陈锦也忧心浙江局势,虽然福建也乱,但是福建那里好歹还有靖南王帮自己分担点压力,可是浙江这里就全靠自己了。浙江的逆贼鲁王尚未平定,所以牵挂浙江局势的陈锦便决心要速战速决。于是,两军决战就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拖下去只是两败俱伤而已。



  距离三营大阵两里外,陈锦便命令军队进入战时状态,各级军官整顿兵马,然后缓缓而行。



  今日的阳光十分强烈,占据了守势的三营处在了背光的优势方向,而远道而来的鞑子只能无奈的迎着太阳进攻,许多鞑子被强烈的太阳光刺击的只能眯着眼睛。



  此时快到巳时了,光照十分强烈,只此一项,陈锦就知道自己麾下的官兵们战力要削减不少。只是不进攻不成了,陈锦从马进宝探来消息得知,这其余几门外可是沟壑纵横,即使冲门而入也要耗费时间,那时自己阵型大乱可就是团匪的机会了。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决就要讲究阵势,麻杆打狼两头怕,谁也不敢解散阵势后将弱点留给敌人。于是,对决就成了必然。



  咚咚咚,战鼓擂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