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吴三桂这句话后,吴应发欣喜若狂,连忙应了一声,脚步轻松的离开了。生命何其美好,不用死了真好。



  当吴应发如释重负的离开后,吴三桂用手敲了敲发胀的脑袋,继续计划着。



  “如此一来,京师中的家眷可要妥善的安排了。”最后,吴三桂喃喃自语了一句。



  就在吴三桂面见朱国泰时,远在贵州安龙府的孙可望也接到了冯双礼的书信。



  当看完冯双礼的书信后,孙可望久久不语,他心中迟疑不决。其实对于残明乃至于前明,孙可望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的,不然他也不会随着义父张献忠致力于推翻前明了。只是先前鞑子势大,而义弟李定国又倾向于和残明联合。若是自己不同意,他还要在自己面前自尽,搞得自己没办法。好在保安团迅速崛起,天下大势有变,这才与残明接触放缓了,李定国也不再坚持联络残明了。



  其实孙可望有野心,希望自己能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就和义父一样。给别人做臣子怎得有自己当皇帝痛快?当然,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孙可望还是十分清楚的。他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只希望能在滇黔川三地自成一国,好好地过一把皇帝的瘾。而此刻,鞑子此举正搔到了他的痒处,不由得不让他动心。只是事关重大,还得找人来商议才是。于是,孙可望让人招来了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三人。



  当三人到来后,孙可望将冯双礼的信给三人一一看过。



  三人看罢过后,王尚礼首先开口说道。



  “王爷,属下贸然问句,您可有平定天下之志?”



  听见王尚礼如此一问,孙可望尴尬的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天下间能人辈出,吾等军中征伐近二十载,也该享享福了。能有数省之地安生立命,荣华富贵传递子孙,本王也满足了。”



  听到孙可望的回答,王尚礼心中叹了口气。虽然天下大乱,正是好男儿驰骋疆场纵横四方之时,但是既然王爷如此决定,自己身为下属,也只能从命了。只是他心中依然有些遗憾,试探的说道。



  “既然王爷志向如此,那么鞑子的条件也不妨答应了。自从保安团崛起以来,天下大势便改变了。保安团盘踞五省之地,已经将鞑子疆土分割的支离破碎。长江以南还在鞑子手中的不过广东、江西、湖北以及湖南、浙江和福建一部。若是王爷您志在天下可挥兵东进,一旦和保安团联手,则长江以南再不复鞑子所有。”



  见自己的话依旧让孙可望不为所动,王尚礼只能熄了这个念头,全心全意为孙可望策划起来。



  “当然,即使王爷不与保安团联合,这西南三省之地也非王爷莫属了。有了保安团在东边的牵制,鞑子是没有精力攻伐我大西军的。虽然这次鞑子派来了重臣济尔哈朗以及吴三桂尼堪等人,但其实也是以威逼防御为主,重点还在南京城的保安团身上。只要保安团不灭,我们大西军便是安全的。”



  听到这话,孙可望十分满意,他又看了看身旁的王自奇和贺九仪两人,见两人也认同了王尚礼的说法,孙可望便下定决心了。



  “好,那本王便同意了鞑子的和谈。”
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部无战事(五)
  “什么?答应与鞑子和谈?”长沙府湘潭县,东路军大营中,李定国接到了孙可望的命令,惊呼的叫了起来。



  当初鞑子表示和谈意见时,李定国就不同意。只是自己的副将冯双礼和马进忠两人都坚持要请示秦王的意见。如今大西军中,秦王孙可望势力最大,自己东路军中的冯双礼和马进忠都是秦王的人。正因为这两人的牵制,自己才只能退守湘潭,看着不远处的长沙府城却不能前去一战。



  此刻,虽然李定国兵力稍逊鞑子,但是他却有一战的勇气。在歼灭孔有德后,东路军的士气便膨胀到极点,对于鞑子的畏惧感也降低了许多。可是,当遇到鞑子的大军,在小规模的接触了几战便退到了湘潭后,这士气便低了下来,而且是一天比一天低。李定国自己都觉得,若是再不去大战,恐怕自己麾下兵马又会丧失与鞑子交战的勇气了。



  所以,当他听见义兄要与鞑子和谈时,那种愤怒感突然迸发出来,几乎难以忍耐。义父可是死在鞑子手中的,身为义子怎能与鞑子和谈?在极度恼火中,他将在营的一些大将招到了中军大帐内。



  中军大帐内,李定国麾下数名大将齐聚一堂,在座的有冯双礼、马进忠、张胜、高文贵、窦名望等人。



  当李定国表明自己要违背孙可望的指示,准备率军攻打长沙府城时,冯双礼和马进忠纷纷劝阻道。



  “大帅三思啊!既然秦王已经有了安排,我等怎能擅自改变!”



  “鞑子兵强马壮,既然能和平共处,为何还要擅自挑起战端?”



  张胜也说道:“如今鞑子兵力大半被保安团牵制,若是我等在湖南与鞑子大战,必将会牵制鞑子兵力,为保安团行火中取栗之事,这不符合我们大西军的利益。”



  听到这些话,李定国再也忍不住了,他怒骂道。



  “鞑子乃是我族大敌,如今保安团好不容易再兴天下抗鞑之势,这时正当是我族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将鞑虏驱逐出中原的时候,怎能都像你等一样?甲申以来,正是你等这种龌龊心思之人太多,这才将大好河山陷落于鞑子之手!先帝的血仇,你们难道都忘了吗?”



  被李定国骂了之后,冯双礼马进忠张胜三人面红耳赤,想发火却不能发火。如今他们任职在李定国麾下,自然就是他的属下了。虽然三人乃是秦王孙可望的心腹,但是也不敢得罪能和孙可望平起平坐的李定国。



  这时,冯双礼涨红着脸,对着李定国辩解道。



  “大帅,末将这是为了大西军着想。等到保安团和鞑子拼的两败俱伤了,这个天下还有谁能阻挡的了我们大西军?那时,先帝的仇自然就可以报了!”



  失望,极度失望。李定国又看了看高文贵和窦名望两人,眼里满是期待。与冯双礼、马进忠、张胜三人不同,高文贵和窦名望可是自己的心腹。



  只是让李定国失望的是,虽然高文贵和窦名望没有反对自己的意见,但是眼神中却可以看出,他们认同冯双礼的说法。



  在被李定国盯得受不了后,高文贵和窦名望只能硬着头皮站起身来说道。



  “末将听从大帅意见,大帅怎么说,末将就怎么做。”



  这一刻,李定国非常后悔,他不该在接到鞑子使者求和时就放弃进攻。本来他以为义兄是不会答应的,为了缓和与义兄之间的矛盾,李定国这才放缓了攻势,容许冯双礼将消息传到贵州。只是让李定国万万没想到的是,孙可望竟然答应和谈了!



  当众将离开后,李定国坐在椅子上久久不动。与麾下众将忠诚于大西军这个势力不同的是,他忠诚于这个民族。众将们在为大西军考虑,希望见到鞑子和保安团拼的两败俱伤。但是李定国却不希望看见这样,如今鞑子依旧势大,抗鞑力量每削减一分,鞑子相对的力量就强大一分。若一味的指望别人拼的两败俱伤,说不定轮到自己时,举目望去,天下尽落鞑子之手;孤独抵抗,境外再无援兵前来。那时,就真的是天下腥膻,神州陆沉了。



  此时是明末,可不是元末。蒙鞑子那时是山河日落,朱元璋可以坐视刘福通、徐寿辉、陈友谅等人和蒙鞑子拼的你死我活,自己在一旁积蓄实力。当打败一同起义的群雄后,便挥兵北上,犹如捡东西一般捡了一个江山。此刻鞑子如日中天,汉家豪雄若是不联合起来,弄不好真的就被鞑子各个击破了。



  出兵,出兵。李定国心中反复念叨着。他决定出兵攻击长沙府城,给东边的保安团减轻压力。



  只是当第二日李定国召集众将,准备出兵长沙府城时,一个仿若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几乎将李定国震得晕过去。



  就在不久前,冯双礼、马进忠和张胜三人带着麾下兵马离营了。三人麾下兵马占据大军近半,这一离开,李定国只剩下四万兵马了。鞑子兵力足足有十万,以四万攻击十万,那不是壮烈,而是愚蠢了。为将者当以优势兵力迎击敌人,即使兵力不足,也要尽量在局部形成对敌的兵力优势。



  于是,为了保住抗鞑的有生力量,李定国只得放弃了攻击长沙府城的计划。转而率领剩下的大军一路向南退去,直到退出了长沙府,来到了衡州府,在衡州府和鞑子大军对峙起来。这一刻,李定国和孙可望的隔阂更深了。原本因为李定国放弃了拥护残明后渐渐缓和的关系变得再也无法融洽了。



  鞑子达到了目的自然不会再轻易挑起战端,既然大西军退缩了,济尔哈朗便命令尼堪携带三万精兵火速前往江南省安庆府,去支援坐镇在那里的四省经略洪承畴。



  在西部的大西军和鞑子陷入对峙后,保安团总部的压力更大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部不太平(一)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明末之誓死不降》更多支持!)    在湖南的鞑子和大西军陷入对峙中时,广西的永历政权正厉兵秣马加紧操练,似乎要一扫先前颓废之态。



  因为李定国的善意,大西军与残明共分广西。拥有了半省之地在加上原本的广东一部后,残明的钱粮收入顿时丰足了起来。



  而在大西军无意拥明后,永历政权中的大西派便失去了后继力量。趁着江南动荡抗鞑局势大好之际,残明的黔国公沐天波从云南赶来南宁。来到南宁后,沐天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