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阎兄,我乃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阎兄的话只有我保安团团长才能回答。”



  孙治暗暗的表明了态度,只是如今他还需要榆园军的配合,对于阎尔梅不好多得罪。



  听孙治这么一说,阎尔梅有些失望,但是他知道这事可急不得。



  双方气氛有些尴尬,这时,孙治赶忙岔开话题说道。



  “阎兄,我以前听说山东地区教众众多,都有闻香教、门罗教、弘阳教、黄天教等教派。阎兄你与他们接触过吗?我们保安团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鞑,这些教派也是我们要团结的力量。”



  在孙治与阎尔梅会谈时,他分出的几股兵马席卷了曹州府南部诸县。



  第一大队大队长陈子良带兵五百攻下定陶。



  第二大队大队长陈子升带兵五百攻下城武。



  第三大队大队长王德彬带兵五百攻下单县。



  如今三个大队都不满编,占据县城后,三人纷纷扩编部队。



  三县拿下后,整个曹州府的南部又开始风云激荡起来。



  单县郭村集向南十里处,有一个村子叫赵家村。村子不大仅有百余户,村中最大的姓氏就是赵姓。这个村的村长叫赵璇(书友漂亮的雪莲饰),乃前任村长的老来子。赵璇不仅是村长,也是村中最大的地主。饱读诗书的他心中自有忠义之念,对鞑子的**行经也是愤慨不已。只是赵璇所处之地都被鞑子占据,而他势单力薄,也舍不得放弃这份家业单独投军,于是只能隐忍了下来。



  去年时,赵璇得知榆园军打下了曹州城,心中十分激动。正当他想带着村中的壮丁前去投靠时,鞑子已经将曹州城团团的围了起来,投军的念头只能被掐断了。



  昨日,赵璇得知县城竟然被一群叫保安团的人打下了,如今他们正在城中招兵买马,并且还书名了带人投靠可得到相应的职位。十人为什长,五十人为小队长,三百人为中队长,这让赵璇十分心动。



  读书多年,心中不仅有忠义之心,更有功名之念。如今带人投奔保安团,不仅能去抗鞑,竟然还能当官。这种好事可是赵璇做梦都想的。于是,他开始行动了。



  只是,事情似乎有所波折。



  “娃他爹,你走了俺们娘儿可咋怎么过啊?”



  “爹爹,不要走啊,俺想你啊!”



  “孩儿,你走了,爹可就看不见你了。”



  “儿啊,娘舍不得你啊!”



  “不要去送死啊,凑活凑活的能过下去就行了,俺们也就要一条活路就成了。这天下是鞑子的还是汉人的,和俺们有啥关系啊。这几年,辫子也适应了。”



  见到现场气氛偏离了自己的预期,赵璇十分生气。这种觉悟还想去抗鞑?简直就是笑话。



  “够了!都给俺安静点!”赵璇大吼一声,顿时村里安静了好多。



  虽然赵璇才二十几岁,但是身为前任村长的晚来子,赵璇还是有些威望的。毕竟村里的大多数人家都是种赵璇的土地。



  见到场面安静了些,众人都在看着自己。赵璇接着吼叫道:“不去抗鞑,鞑子来抢你们的粮食,抢你们的田地,怎么办?”



  “不去抗鞑,鞑子来抢你们的女人怎么办?”



  “不去抗鞑,鞑子过来杀你们怎么办?”



  “不去抗鞑,你们难道要世世代代的给俺家做佃户?难道就不想出人头地,让老婆孩子父母兄弟也沾光翻身?也过上大户人家的生活?”



  “告诉你们,机会来了!保安团打到了单县,俺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不知道是那句话打动了这些村民,众人的态度松动了些。



  父母对孩子说:“放心的去吧,家里还有你兄弟。”



  妻子对丈夫说:“去建功立业吧,让咱家以后也能当地主。家里你放心,俺会守着你的,给你带娃孝养父母的。”



  儿子对父亲说:“爹爹你先去吧,俺长大后就去找你。”



  于是,赵璇就这样招够了五十人,去单县投奔了第三大队的王德彬。



  这样的场景在定陶、城武、单县这三个县不断的发生着。为了和榆园军联盟,孙治放宽了对地主阶级的政策。于是,三县便开始接纳了部分地主阶级的投靠,很快的恢复了实力。



  有了榆园军在北方扛着鞑子的进攻,二营集中精力吞噬手中四县的资源,迅速的恢复实力。再加上孙治又想联络山东的教众,可以预见的是,山东的抗鞑局势将会大大扭转,抗鞑势力势必兴盛起来,将会有力地支持山西人民的抗鞑斗争。
第二百章 弱干强枝
  冬去春来,春离夏至。转眼间,保安团团部在大别山中已经驻扎了半年多了。



  此时,经过冬季和春季的过渡,团丁们已经有些适应山里的生活了。而且在大别山中生活的也不仅仅是保安团,经过多次向外开拓,保安团发现百里外也还有一些村落,并在这些村落中成功的建立了基层组织机构。



  这半年多,做出成绩最好的不是民政部,即使山里也已经开辟了大量的山田,能弥补三成的消耗。但相比于情报部门的成绩,民政部就不那么显目了。



  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外事科不断的向外输送信息采集员,也就是这个时代俗称的细作。



  经过外事科的努力,再加上一营、二营和四营也在尝试着派人来德安府寻找团部。于是,在重重核实与反复小心试探验证后,方才将其带到团部。就这样,团部和一营、二营以及四营恢复了联系。如此,仇天行也了解到了这三个营目前的现状。



  如今一营的陈晨混的着实不好,到了江南省颍州府后,陈晨便在霍丘隐藏起来。势单力薄的陈晨不敢去攻略县城,只能带着部队在偏僻的山村中落下脚来。如今已经零零散散的控制了数十个村镇了。当地鞑子官府以为只是啸聚山林的土匪下山了,所以也没多重视。只要钱粮上交、不攻击县城就行,于是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尤其是与江南省颍州府隔了一个河南省归德府的山东省曹州府,那里的榆园军可是闹了好久。这开年后竟然越发势大起来,整个曹州府都沦陷了,朝廷大军正组织兵马围剿呢。而且山西陕西的战事越发激烈起来,整个北方动荡不安。这颍州府的鞑子官员们自然也不想多事,只要能守好城交好粮税就成。于是,潜心发展的一营竟然和颍州府的鞑官们相安无事起来。



  这也是因为霍丘处在颍州府的南部,离北部太远了,而且还隔了一个归德府。消息闭塞的陈晨不知道离自己八百里外竟然有二营的同志们开辟了根据地。若是他知道二营在山东曹州府活动,陈晨怎么着也要将队伍拉到颍州府北部,然后再兵进归德府,和二营形成掎角之势。



  不过一营虽然发展缓慢,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至少陈晨的个人问题解决了,这可是在几个营长中的独一份啊!因为战事危急,几个营长都没时间考虑个人问题。开春后,陈晨就和志宁凤成婚了,自然也将志宁凤的势力并入了一营中。志宁凤本是颍州府人,自然一营也得到了颍州府当地人的支持了。



  相比于一营的缓慢发展,仇天行惊诧的发现二营和四营已经再也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尤其是四营,在进入了陕西后,几乎有一种龙入大海的感觉。



  趁着姜瓖反正的东风,四营的李太平在陕西山西一带搅动局势,翻云弄雨。李太平以一己之力生生的将吴三桂拖在了同州府城近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四营快速的消化刚刚打下来的地盘。最后,李太平集中同州府、鄜州、蒲州府、绛州、解州这两府三州之力,一举将早已疲惫不堪的吴三桂大军杀退。此次战役历时三个多月之久,虽然四营伤亡惨重,但是吴三桂的损失也不小。光是阵亡的大将就有十余名,有傅文元、何起龙、陈太和、祖邦文、吴三变等人。正是因为战将损失过多,吴三桂心疼自己的实力,这才放缓了攻城力度。虽然同州府城久战不下,吴三桂也曾分兵肆虐诸县,但是却被各县强大的实力所击退。最后损兵折将只能退回大营,接着被诸州府联军一股击败。



  同州府城的大胜影响是巨大的,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引起了一连串的战事。



  因为李太平扛住了南边的吴三桂的鞑汉大军,让北方的王永强的兵马可以毫无压力的横扫延安府、榆林府、绥德州这两府一州。在一统陕北后,王永强应李太平要求出兵山西,策应山西抗鞑义军。于是,王永强从绥德州进入山西汾州府,距离省城太原不到五百里。而与此同时,沁州的义军也开始北上,过武乡、进榆社、至徐沟,逼近省城四十里外。



  南路、西路两路大军逼近省城太原,眼见太原失守在即,而太原一失就意味着山西全境丢失,这对朝廷在北方的威信影响极大。无奈之下,鞑子的摄政王多尔衮也顾不得姜瓖这头猛虎了,只能决定让围困大同的鞑军分兵南下解救太原。于是,大同之围稍缓。山西的局面继续保持在僵持中,这对四营发展的帮助极大。



  而山西的局势又影响到了山东,山西打的如火如荼,山东便缺少援兵。原本的沂州总兵佟养量升任了宣大山西总督。他在去山西上任中,便将所部的山东兵带去了山西,这让山东兵力不足。而且山西打的那么凶残,鞑子本来就缺兵少将,甚至连守护京师的兵马都不足了,哪有多余兵力来支持山东。



  其实,本来剩余的山东兵马压制榆园军也就够了,可是这时孙治却跑来了山东,于是,这二营的一把火在曹州府烧了起来,瞬间引爆了山东的南部。还有那些剿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