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难有组织地撤退,过江后我们的立足点也就更少了。”
  彭德怀未作回答,只是大手一挥说:“你们都回去待命,我要回京一趟。出兵的事等我回来再说,你们要利用这段时间抓紧进行准备。”言毕立即收拾行装,带着毛岸英等人乘火车去沈阳,拟于第二天早晨从那里乘飞机返回北京。
  十月十三日上午,坐在飞机上的毛岸英向窗外望去,只见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禁想起父亲写过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那首词使风云诡谲的山城平添了几分风雅,也提高了他的声望。蒋介石要共产党人交出枪杆子、交出解放区去他那里做官。毛泽东在词里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没想到在四年之后,“风流人物”齐聚北京,开始了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彭德怀靠在座椅上,脑子里还在转悠毛泽东发给他的电报:“命令暂不执行”、“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什么意思?哪里又出了问题?中央决策又有了重大变化?他一连打出几个问号,又一个个把它否掉。
  彭德怀用迷惘的目光瞟一下舷窗,顿时他被破窗而入的雪景深深吸引住了:“好雪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他又长叹一声,“唉,大西北要是有这场大雪就好了!”
  “彭总,您‘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东北,心挂西北呀!”
  “大西北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父老乡亲对中国革命贡献大哟,我们是用西北人民生产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鬼子和老蒋,我怎能忘记他们呢!”彭德怀说,“对了,到了北京你小子赶快回家去看看,不然思齐对你就有意见啰!”
  

第二章 参加志愿军(16)
“你也要到大西北去看看浦阿姨……”
  “那倒不必,我们是老夫老妻了。不过,我出来后曾给你浦阿姨发过电报,末尾有‘征衣未解,又跨战马’八个字。所以她看我人不回,就知道我是去打仗了。”
  一场西北风把秋天真正地吹到了北京。北方的风有时就和北方人的脾气差不多,说来就来,而且也没有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一来便拿出凶猛的架势。大风过后,被染成黄色和红色的树叶就开始冉冉飘落,飘落在千年古都的马路上,飘落在红墙大院的花园里,飘落在菊香书屋的房顶上。
  身着宽大睡衣的毛泽东从木板床上下来,在他那并不宽敞的卧室里烦乱不安地来回踱步,一支接一支地吸烟。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工作时,一般都穿睡衣,就是在菊香书屋开会的时候,也常穿着睡衣。他习惯于靠在床头,半躺在床上,似乎这种姿势特别能触发他的灵感。床前围着半圈沙发,中央书记们来此开会,久坐成习,便都有了自己固定的位子。最左边的沙发是列席人员坐的,那里有个书桌,可以记录。
  见彭德怀和毛岸英风尘仆仆地走进来,毛泽东朝摆成半圆形的沙发挥挥手,让他们坐下,不事寒暄就把刚刚发生的情况述说一遍:“在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刻鸣金收兵,后果不堪设想!苏联方面这个暂缓的动机是什么呢?”
  “还会是什么?是恐美!斯大林说没有准备好,并不是真正原因。”毛岸英对这个曾经接见和嘉奖过他的霸气十足的苏联最高领导人甚为不满,他被气得面部痉挛,热血在太阳穴里翻滚。
  “我看真正的原因是斯大林对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持怀疑态度。他看到我们真的要出兵,而且美国准备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就犹豫了。”彭德怀若有所思地说。
  “杜鲁门帮助李承晚打北朝鲜,没有犹豫,也没有暂缓,一犹豫、一暂缓,李承晚就完蛋了!”毛泽东接着说,“苏联人称斯大林是‘当家的’,我看他这次就没有当好家哟!”
  彭德怀顾不上感慨,抓紧时间向毛泽东汇报了朝鲜战争的最新动态:“昨天朴一禹同志到安东介绍了朝鲜的最新情况,撤至‘三八线’以北的人民军仅有五万余人,美、英及南朝鲜军四个师一个旅正准备进攻平壤,五个师从元山地区准备向鸭绿江推进。我们原来设想在元山至平壤以北地区建立防线已来不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危在旦夕,朴一禹代表金日成首相和朝鲜党中央再次请求我国尽快发兵支援。”
  “中朝两国世代友好,每当朝鲜危难之时,我们都会出兵相助。”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人,他的思绪一荡,忽然想起明朝抗倭援朝的事来。一五九二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小吉行长率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明神宗帝应邀派李如松大将军领兵援朝,在中朝军队的并肩战斗下,终于将倭寇赶出朝鲜半岛。战争胜利后,明朝下令全部撤兵回国,尽管丧师数十万,耗资数百万,但对朝鲜毫无任何利益方面的要求。一念至此,毛泽东眉目一展,决心已定——连封建帝王都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我毛泽东还不如他们吗?
  当天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出兵朝鲜问题。毛泽东首先将周恩来从苏联发来的电报递给与会者传阅,全场哑然,每个人都面带焦虑。相比之下,毛泽东反而显得异常镇定。因为他的希望、计划、设想,从来是把基本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办事,他把这叫作自力更生。
  “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军在一个时期之内不可能有制空权,志愿军还要不要入朝作战?参战与不参战的利害关系如何?请大家再议一议。”毛泽东的开场白简单明了。
  大家都以尊敬和征询的目光投向来自中朝边境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也觉察到大家的这种期待,于是他面带挑战性的微笑说:“苏联不出动空军,我志愿军还是应该入朝作战。现在不入朝,等美军到了鸭绿江边,封锁了江面,那时再打就被动了,我们的损失将会更大。既然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我还是那句话,晚打不如早打。”
  “我支持彭德怀同志的意见。”毛泽东具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凡事他下了决心就很难再改,“现在敌人已围攻了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北岸了。等敌人打到鸭绿江边,唇亡已无法挽救,齿寒也变成了现实。尽管情况有些变化,我看志愿军入朝参战还是必要的和有利的。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一波三折中,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最终敲定了二十世纪新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志愿军定于十月十八日或十九日分批渡江,先头部队步行二百公里至德川需七天,休息一两天,可于十月二十八日到德川、宁远线以南地区构筑工事,待机歼敌。全军二十六万人渡江需要十天时间,即十月二十八日完成渡江任务。
  

第二章 参加志愿军(17)
刀出鞘、箭上弦,共和国的领袖们谋定后动,从而揭开了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毛岸英:明天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所以急急忙忙赶来告诉你。
  十月十四日下午,北京。
  抗美援朝的决策虽然已经定了下来,但外界尚无人知晓。工人该做工的做工,学生该上课的上课,士兵该操练的操练,京城气象还是一派祥和,战争毕竟在邻国,离人们还远。
  从东北回京的毛岸英,考虑到第二天还要飞往东北,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于是利用这个短暂的空闲时间,骑上自行车赶往北京机器总厂,向厂里的领导和同事们告别。
  由于时间紧迫,毛岸英一见到厂长胡光就开门见山地说:“胡厂长,我是来向你告别的。你也知道,我的工作关系还在社会部,我有紧急任务,马上就要出发,而且一时半会回不来。关于我负责的那块工作,请党委安排别人来负责吧!”抗美援朝的事还没有公开,毛岸英不好说明自己的公干是什么,只能含糊其辞。
  “说走就走了,这么快……”听毛岸英说要较长时间离开工厂,胡厂长甚感诧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和大家相处时间虽然不长,但都熟悉了,有了感情,真舍不得离开同志们。”毛岸英接着说,“开始来厂时,我曾决心在这里干上一辈子,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想到美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不让我们安心搞建设。没办法,只好等我完成这次任务再来和大家一起干吧!”
  朝夕相处已经处出了感情的工人听说毛岸英马上要走,都感到突然,纷纷聚拢过来为他送行。他们拉住毛岸英的手,无限感慨地说:“毛书记,我们等着你回来!”
  “好,完成任务我马上回来。你们要抓好厂里的工作,搞好生产,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我还有别的事,在这里不能耽搁时间太长,咱们再见吧!”毛岸英与他们一一握手。
  大家恋恋不舍地把毛岸英送到厂门口,看到毛岸英推着自行车就要离开,突然想起他的被褥、衣服、书籍还在办公室,于是问道:“毛书记,你的行李不带走吗?”
  “先放在这儿吧,工厂就是我的家,我还要回来的。”毛岸英跨上自行车,挥了挥手,“再见,大家请回吧!”
  离开工厂,毛岸英又看望几个同事和亲友,在帅孟奇家吃完晚饭天就黑了。从帅妈妈家出来,毛岸英又去北京医院看望住院的刘思齐。
  大街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老式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忙个不停。毛岸英用力蹬着自行车,在行人中穿梭飞驰。电力不足、电压不稳,路灯昏黄的光在秋风中瑟瑟着,短短长长地摇曳着他的影子。现在,岸英满脑子都是新婚刚满一年的妻子刘思齐……
  刘思齐,又名刘松林,一九三〇年三月二日生于上海,是中共早期党员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思齐”是刘谦初在狱中给女儿起的名字,她的家乡山东自古为齐鲁之地,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