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打工走上从军之路(2)
留下来的优秀青年军官干什么?上学深造!当时,苏军军官入学深造必须要高级将领提名。据说,朱可夫上学深造就是由伏龙芝亲自提名的。1924年底,朱可夫第一次来到列宁格勒,进入高级骑兵学校读书。
  这批入校的学生几乎个个是精英。在这个班的花名册里你可以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许多高级将领的名字: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苏联元帅叶廖缅科等等。
  伏龙芝军事改革就这样把朱可夫送上了辉煌军事生涯的起点。从那以后到苏德战争爆发,朱可夫仅用了10余年的时间,就从骑兵旅旅长一直升为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
  每个官兵都感觉得到他存在的力量
  要做到卓有成效,仅靠天资聪明和渊博的知识还不够。有时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出众的才能或专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亲自实践那些看起来相当简单的事情,并在这种实践中养成追求成效的习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将军叫塞克特,这个人提出了建立“小型军队”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是建立一支精而不是多的军队。这个思想很快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是苏军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1937年,因苏联最高领导中了希特勒的反间计而被错杀。
  图哈切夫斯基十分注重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建设军队,他敏锐地发现了塞克特的建军思想中最精髓的部分——“质量建军”,于是决定在苏军中建立坦克部队。在斯大林的支持下,他选定布琼尼指挥的骑兵部队进行机械化改革,先建立两个坦克团。当时,朱可夫就在这个部队第39团当团长。这次改革具有试验性质,苏军十分重视,要求坦克团的团长必须是最出色的军官。朱可夫在首选军官名单之中。图哈切夫斯基把名单呈报给了斯大林。斯大林打开名单,一看到朱可夫的名字,就想到了几年前发生在坦波夫省的战斗,于是毫不犹豫地在朱可夫的名字下勾了一下。于是,朱可夫成为苏军坦克部队的奠基人。
  坦克部队初创时期,全军都盯着它,朱可夫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然而,朱可夫有办法把压力变成绩效。这些办法归纳起来就是:
  勤跑路,讲养成,常示范。
  勤跑路是说,朱可夫很少在司令部机关,总是跑到下面的连队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坦克是一部复杂的装备,坦克部队又刚刚建立起来,训练中,作战、后勤保障和装备保养等方面,都出现过不少问题。许多官兵都觉得不如回到骑兵部队。一次,朱可夫在一个连队视察时,发现几个士兵坐在一辆坦克旁边聊天。这时是训练时间,朱可夫感觉有问题,于是上前问为什么在这里聊天。士兵回答:“坦克发动不起来了,我们没有办法。”朱可夫没有说话,他叫来机械师,让士兵们看着机械师修车。坦克修好后,朱可夫对士兵们说:“如果你们不会,我们教给你,如果你们不想学,我们就强迫你们学!总之,你们要成为优秀的坦克手。”
  这句话很快成为全团的训练管理理念。朱可夫说:“军官只有走到士兵中间,才能发现在司令部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并且解决好这些问题。”
  讲养成是说,武器装备越复杂,就越要搞好养成教育,否则一个极小的疏忽,就可能给复杂的装备带来极大的问题,最后影响作战效能。朱可夫这个人火气不大,很少有人看到过他发脾气或者暴跳如雷。他治军靠的是制度,而不是责骂。为了搞好养成,他在权限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格制度。比如,任何官兵进入车库、停车场、修理车间时必须身穿工作服或作训服;离开这些地方时,必须换下工作服或作训服;训练回来,必须立即洗刷车辆;全团官兵必须把皮鞋擦得铮明瓦亮。如果有人违反规定,并且批评无效,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交给军事法院处理。
  

打工走上从军之路(3)
一次一个坦克连训练回来时已是零时,士兵们很累,坦克开到车场后,连长对车场值班军官说:“大家很累了,坦克只是大致洗刷了一下,我们明天再洗干净吧。”值班军官犹豫了一下,知道这违反规定,但是也同情辛苦的士兵,于是就同意了。
  连长带着士兵回去睡觉了,可是还有一个人没有睡,这个人就是朱可夫。朱可夫在1个小时后来到车场,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叫来值班军官说:“乐意帮助同志是非常好的品质,但是你瞧,你这不是帮助他们,恰恰相反,你不执行规定,反而促使他们违反了军纪军令。大家疲劳我也知道,但是他们应征入伍,就是要受到训练,以适应未来战争的艰辛与严峻考验。现在演习的疲劳与战时我们将要遇到的困难相比,只不过是娃娃们的游戏罢了。你将因此受到党的审查。”
  然后,朱可夫把那个连长和那个连所在营的营长叫来,命令他们立即清洗坦克。2个小时后,坦克清洗完了,朱可夫命令士兵回去睡觉,把连长留下来,严厉地批评道:“这次你留给我的印象是,你当连长还不够成熟。下次你再这样干就不会这样便宜了。我警告你!”
  常示范是说朱可夫治军强调军官自身的榜样作用。有一次,朱可夫检查军容风纪,全团只有一个士兵的皮靴没有擦亮。他问值班军官:“你有什么感想?”那个值班军官没有回答朱可夫的问话,而是大声斥责那个士兵。朱可夫马上打断他的话说:“我问的是你,而不是他。我不想听他的回答,而是要听听你对这件事的感想。”值班军官面色紧张,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朱可夫缓缓了口气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靴子没有擦干净,而是你对这件事情不重视。他可能是忘记擦靴子了,可是你应当在士兵们出勤前就要求他们擦好靴子。事情糟糕就糟糕在除了团长以外,显然没有别人能够帮助他擦擦靴子。”
  说完,他让人拿来一只凳子和擦鞋的工具,让那位士兵把一只脚放在凳子上,开始给他擦靴子。很快,靴子擦亮了,朱可夫站起来,把鞋刷递给那个士兵,让他擦另外一只靴子,并说:“擦好后,你和值班军官一起到团部来,我来检查。”
  这件事在全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没有人再敢违反军纪,全团官兵都十分重视养成问题,自觉用条令规范自己的行动。
  这样,全团逐步建立起井井有条的秩序。全团官兵对朱可夫并不惧怕,但是都感觉得到他存在的力量。他们依赖他,却又往往意识不到是在依赖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朱可夫就把他的这个坦克试验团,训练成为全军军政素质最过硬的团,全军无人不知。苏军报纸开始大量报道朱可夫的事迹,赞誉他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 想看书来

诺门坎战役:诈术决胜(1)
唯有聪明的冒险,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一位军人能够记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话:“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害怕,什么时候不应该害怕,这才叫勇敢。”那么,当历史将其推到那个时刻时,他往往会成为改写历史的人。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南洋群岛。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 1939年后,日军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
  这要从诺门坎事件说起。
  一直主张“北进战略”的日本陆军,积极准备对苏联的进攻。1939年,中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陆军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集中兵力与苏联作“武力侦察”式作战,于是挑起了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位于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隔哈拉欣河与蒙古相望。苏联把这个事件称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部向驻守在这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后来,日本关东军第6集团军也投入了作战。
  诺门坎事件开始时,苏军第57特别军军长名叫费克连科,这个人是苏联国内大清洗后当的军长,缺乏作战经验,而且怕死。日军发起进攻后,他还在离战场120公里的地方指挥,对战场情况几乎完全不了解。所以,战役初期,苏军接连失利。
  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觉察到日本的意图是试探苏军的实力,为其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他决定派一个能征善战的人到那里指挥,这个人就是朱可夫。
  当时,朱可夫正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在中国战场考察过日军作战,对日军有所了解。
  朱可夫是6月5日到达战场的。他严厉责备了费克连科,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视察部队。他根据最新情报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区增派部队,并决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
  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