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三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水三千年-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趾罕恚豆劢邮堤邂♀ブ础! 
  庐龙山是古代长江南岸的要隘,南京地面上的古战场之一。 2009年 11月,在山上还出土了一门古炮。
  附近江面较窄,水势平缓,历代北方进攻南京战事往往选择在此渡江。 1949年 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赶跑民国政府,这附近也是渡江地点之一。 1968年建成通车的长江第一桥——南京长江大桥,桥址选在庐龙山下流不远处,就是这个原因。
  站在大桥上往西南望,可见此庐龙山。其势挺拔壮观,确如雄狮。如今在山顶建狮子楼一座,供游人饱览江水。据《六朝事迹类编》、《庆元续志》等书载,当年,隋文帝杨坚派兵渡江征剿南陈,陈遣南康太守鲁肃(应是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兵,在庐龙山附近的马鞍山和磨刀涧一带的江边,布下五条大铁链,叫“铁锁横江”,令敌舰不能靠近。与隋将杨素大战四十余回合,隋军死伤 5000多人,仍不能突破。
  从庐龙山位置的重要性上,也可见当年楚威王觉得庐龙山有“王气”是有道理的,且相当有讲究。
  “金陵”、“白下”旧名均与楚国有关
  从《景定建康志》的记载来看,“金陵”得名于楚威王龙湾“埋金”。但另一版本的说法则是,金陵得名是因为南京“地接华阳、金坛(今江苏常州下辖县)之陵。 ”
  需要说明的是,南京先后使用过 62个名称,名称之多为中国城市之最。其中,金陵是最悠久的,《建康实录》认为,此名是“因山立号”,南京的“龙头”钟山,在春秋时叫金陵山。
  楚威王埋金的地点,除了传说在庐龙山附近龙湾金陵冈外,还有称在今城西的清凉山,或城北的幕府山,或城东的钟山。这些地方都与“金陵”有关。上面说了,钟山曾叫“金陵山”,幕府山西有“金陵岗”,清凉山有“金陵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吴越时期的吴越禁地图(2)
另外,南京的另一个地名旧称“白下”,传说也与楚国有关。当年,楚平王的孙子白公胜曾在南京住过,因此得名。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又称王孙胜,封于白地,便以“白”为姓。
  白公胜是怎么到了南京的?传说当年楚平王听信谗言,要杀掉太子建。得到消息的太子建便带着儿子逃往宋国避祸,后又投奔郑国,却被郑人杀害。白公胜在父亲死后,便与有同样遭遇的伍子胥一起逃难到吴国,这才有他住于当时属吴地的南京那回事儿。
  最早风水事件竟是千古骗局楚威王“埋金”镇王气的行为,很显然有早期巫术的影子。但后来却传出,楚威王埋金是假,让人凿泄庐龙山的王气才是真。山哪是好凿的?于是楚威王接受了术士的一个诡计,对外谎称在庐龙山四周埋了金人,谁挖到谁拿走。
  当时老百姓听说后,发财心切,纷纷赶到庐龙山的四周,如农民秋天刨山芋一样,胡乱挖凿。《景定建康志》说得更形象: “人皆有求金于山之心,则皆不爱其凿山之力,求不获则凿不已,不待驱而从也”。
  为了迷惑老百姓,楚威王又进一步让人散布谣言,称金人埋在山前、山后、山南、山北四个地方,这正是古代术士泄王气必选的“四维”。结果老百姓挖山热情更高了,把好端端一座庐龙山凿得到处是窟窿。但最后谁也没有找到金人,楚威子“泄王气”的目的却达到了。过去在庐龙山附近有一石碣,题为“埋金碑”,不少人一度误认为这是秦始皇为“镇东南天子气”留下的。上面刻了 24个字:“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 ”
  这话够迷惑,又够打动人心的,无异于现代彩票商的广告语。为求得一国之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也值啊,楚威王的计谋真是诡异极了,最早风水事件竟是桩千古骗局。今天可以见到的庐龙山与马鞍山原本是相连一起的一座山。
  据说就是楚威王的这次设计,被让老百姓挖断的,才形成了两座山。
  楚威王可能没有意识到,他这一破坏风水的手段,在不经意间却成为后世帝王镇气“宝典”,或曰“秘招”,为不少帝王效仿。离他最近一起风水事件是秦始皇东巡南京凿方山。
  这是后话,将在下一篇讲述。
  厌胜,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方士使用厌胜物以达到抑制和制服所厌恶的人或物的目的。像春联、月饼都有厌胜的意思。图为最常见的厌胜物——“厌胜钱”。
  古代帝王们对风水啊王气啊,确实非常警惕,也很在意。继楚威王之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很忌讳,他容不得别人觊觎嬴姓天下,在病死那一年,上演了一出东游“镇王气”的绝幕。
  巧合的是,这起事件也发生于南京。只是出现“天子气”的方位,与楚威王时相比发生了变化,不在南京城西北方的庐龙山,而到了东南方的方山。
  

秦始皇东游实为镇天子气(1)
秦始皇东巡镇“天子气”一事,发生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年),从正史上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卷六)载,这一年秦始皇确实出行东游,“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当时丞相李斯陪同出游。从西安出发以后,
  十一月到达云梦(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内),向九疑山方向遥祭虞舜,然后沿江而下。
  到达南京附近时,从江乘渡口(一说幕府山西南,一说栖霞山附近)上岸,进入市区,然后过小丹阳,再顺太湖水道南下,到浙江境内。返回时,也是从江乘过江的。
  因为秦始皇东游,南京还出现了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皇驰道,此道是当时的秦国国道,专供皇家使用。在上面跑马十分风光潇洒,一路奔驰,就像今天在全封闭高速公路开私家车一般爽快神气,故名“驰道”。
  秦始皇为何选择这样的东游路线?据《舆地志》记载,主要是*东南地域上的“天子气”。之前身边擅长望气的术士告诉秦始皇,“江东(南京这边)有天子气”,秦始皇这才决定以自己的真龙天子之身,东游*。
  据《景定建康志》(卷六)载,秦始皇在过江时,术士又望了气,并把这股天子气的详细地点,会在何时孕育出新天子,一一报告给秦始皇:“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意思是在 500年后,南
  10京将会有新的王朝诞生。传说,这名术士是前一年去东海仙境,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市(念 fú,不念 shì)。徐市又名徐福,曾是秦始皇的御医,一说是今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金山镇人,该地尚有“徐福村”。秦始皇一听,这还了得,自他开始,嬴姓要做万世皇帝呢。秦始皇于是在南京停了下来,让术士给金陵风水“动动手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于秦汉时期的最为著名的一桩风水事件。
  “镇王气”法术一:让河流改向
  秦始皇是如何*金陵天子气的?原来采用的是古代巫术色彩很浓的厌胜手法。根据史料和传说,其法术有三,一让河道改变流向;二鞭凿藏气大山;三易名,降低当地名望。
  这也是古人所谓镇王气“三板斧”。秦始皇的一板斧,便是让河水改变流向,泄金陵地脉。秦淮河本名“藏龙浦”,是南京附近一条重要的内陆河道,流经南京市区,是孕育出六朝文明和南京帝王文化的最重要水道。同时也是一条有“节气”的
  河,东晋明帝二年,沈充、苏峻之乱时,有三千人跳秦淮河自尽殉国。
  秦淮河的源头地有两处,东源出于句容茅山,西源出自潥水东庐山,到了江宁境内的方山埭汇合。传说水本来并不流经南京城区,秦始皇令人将方山附近的长陇挖断,让水改向北流,穿过全城,把南京的王气冲泄走。秦淮河水之所以向北流,传说就是秦始皇当年所为。
  今天在方山附近有石跪山,传说就是当年秦始皇断长陇之处。秦淮河也因秦始皇制造的这次风水事件,而姓“秦”。
  “镇王气”法术二:鞭打灵山
  秦始皇的术士为何选择在方山这个地方下手?这其中是有风水方面的原因的。
  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的一座奇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山位于今江宁区东山镇南部的秦淮河畔,是南京五大风水宝地之一,四周历代墓葬众多。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顶平似削,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宛如一枚天工所作石玺,故称“天印山”。

秦始皇东游实为镇天子气(2)
“玺”是秦以后皇帝印章的专称,与皇帝自称为“朕”一样,独此一份。方山上还有“龙眼”,即“八卦泉”一处,此泉水不受天旱的影响,常年汩汩不断。更奇的是,方山以外的地方都是黑土,唯有此山脚周围是红土,有人称是散落的印泥。
  如今到方山风景区,游人可能会听到这样的传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玩自己的金印。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脚下,落下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今天的方山这个方位上,化为一座大山。后来,玉皇大帝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护守此山,于是方山东西又形成了青龙、黄龙二山。因此,方山又是一座“灵山”。秦始皇泄了地气后,还恐断得不彻底,又用神鞭,抽打这座灵山,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二招法术。
  秦始皇希望把山根抽断,但鞭子挥落处不是要害,山根未断,却把方山齐腰抽断。上半截向东南飞去 30多里,落入湖中,山呈赤色,此即今“赤山”。还有几块,较大的落到 10里外,形成了今东山镇上的“土山”;较小的形成了
  “竹山”。另外 1946年 3月 17日,国民党大特务戴笠坠机的岱山,传说也是这12次事件中形成的(戴笠坠机一事详见本书“陵墓传奇?民国第一特务墓——戴笠墓”一章)。
  青龙、黄龙二山本连在一起,靠近方山,也让秦始皇用鞭子抽断了,形成了“半边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